正在阅读:

MailChimp,硅谷的“另类”创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MailChimp,硅谷的“另类”创业?

网络泡沫爆裂时代里诞生的硅谷另类创业公司——MailChimp为什么不借助风投也能够发展得风生水起。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伴随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渐明朗、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高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日趋旺盛,与金融机构逐步收紧信贷资源之间的矛盾也自然愈发明显。

在企业信贷需求极度供不应求之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感受也就倍感加剧。

在这样融资难的情势之下,没有风投,中小型企业的创业之路难道真的没有前行的理由了吗?

在经济大环境看似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真的没有一丝生机吗?

今天金牌顾问就来说一说,网络泡沫爆裂时代里诞生的硅谷另类创业公司——MailChimp,告诉你如何不借助风投也能够风生水起……

一、你听说过“邮件猩猩”吗?

“邮件猩猩”,其实就是美国的MailChimp,它是通过电子邮件订阅RSS的电邮服务商。

那么,RSS又是神马东西呢?说来也很简单,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聚合真的很简单”就是RSS的英文原意。其实就是简单信息的聚合。

现如今,RSS是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内容包装和投递协议。它可以把新闻标题、摘要、内容按照用户的要求,“送”到用户的桌面就是RSS的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MailChimp的注册用户每月可以免费发送12000封邮件,收件人达2000人,这对于很多中小型电商来说,应该是足够用的。当然,如果你的会员数和月发信量超过了上面的标准,就需要付费了。

“邮件猩猩”的发展之路并不像许多硅谷的科技创新企业一样,从创立之初扎进硅谷的“新兵训练营”里,苦苦经营着如何和大咖级别的人物“搭讪”,伺机寻找大平台。

他们坚持证明自己小企业的实力,精神尤佳,那么,我们今天不妨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创业道路,到底有多么独一无二吧。

二、不需要风投,不在湾区设点,不搞疯狂资金消耗率

MailChimp的发展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它一直闷声不响地前进着。

据MailChimp 联合创始人兼CEO Ben Chestnut说,公司2015年的收入为2.8亿美元,2016年收入有望突破4个亿。

神奇的是MailChimp自创立以来没有接受过任何风投公司抛来的橄榄枝,而自己的开销也似乎从来没有超过预算。Chestnut说,MailChimp一直都是盈利的,不过他拒绝吐露具体的盈利数字。他还透露MailChimp现有员工约550人,预计明年将会接近700人。

MailChimp坚持:做好一家科技创新公司,不需要借助风投的推动,追求靠债务推动急速发展。他们主张看清消费者需求,以如何服务好消费者为核心导向,跟着团队的灵感不紧不慢地前进。也不一定非挤破头把总部设立在硅谷,亦或是旧金山。

如果你怀疑这一点,那就不必了,因为MailChimp这家公司目前已有16年历史,也拥有超过200万人的用户群。

他们认为:那些拿到风投的初创企业往往只是佯装成像正常企业一样运营。他们的创收很多时候不会持久,他们不能吃苦。如今的科技时代经济领域里,充斥着太多融资泛滥的企业,他们盲目信奉资金消耗带来的收益,正因如此经济大环境也深受其害。

软件公司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Jason Fried说:“融资的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开始就让你养成了坏习惯。”

Jason Fried写了很多文章批判风投界的误区:“你应该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能为公司创收,这才是一个好习惯,而绝不是让自己的企业依赖于向别人借来的钱。”在他看来,盲目的筹资是一种堕落。Chestnut也表示:“我们最想要证明给小企业的就是,靠着自己也能做到很好的事实。”

三、独辟蹊径,他们选择迎难而上

MailChimp是Chestnut和Kurzius在2000年成立的,当时正值网络泡沫破裂时期,两人都丢掉了原本做企业公司网页设计的工作。他们用自己并不算多的遣散费创办了一家名为Rocket Science Group的公司,替亚特兰大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

2000年底,他们其中的部分客户开始好奇怎么才能通过邮件接触到自己的客户?

察觉到客户新的需求后,Chestnut觉得自己可以把以前的(用于一个已经失败的网上礼品卡业务的)旧代码改一下来实现。

巧合的是,其中有一张旧的礼品卡上面画了一头黑猩猩(Chimp),他突发奇想认为这一新的邮件服务就可以叫做ChimpMail,但是ChimpMail这个域名已经被人占用了。所以公司就改名为MailChimp。

MailChimp从而开启了电子邮件营销的服务,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很多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都有这种形式的服务,比如Amazon 和Netflix。

此后好几年的时间里,两人都把这个电子邮件服务当作网页设计的副业来经营,大概2006年左右,他们开始对网页设计业务警觉起来——业务虽然还在发展,但增速不是很快了,而且他们也对这个已经疲倦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辟蹊径。

Chestnut和Kurzius发现,他们对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倒是充满热情。

于是不同于像Amazon这样的大型平台,Chestnut和伙伴把MailChimp侧重点定向于服务那些更小规模的线上供应商。两人都是在拥有创业精神的家庭成长起来的——Chestnut的母亲利用厨房经营着一个沙龙,Kurzius的父亲曾是一名面包师,但在Wonder Bread进城之后被迫把面包店给关了——他们两个都认为,虽然处在网络泡沫爆裂背景下的电子邮件有些臭名卓著,但对于预算少的公司来说却是一个低成本的营销渠道。

2007年,他们停止了所有网页设计业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MailChimp的电子邮件营销发展中。

四、夹缝生存,突出重围

诚然,我们眼中的传奇之路也并非康庄大道,初期创立里的MailChimp还面临着一大批更大、资金实力更雄厚的竞争对手,其中就包括了2007年底上市的Constant Contact。

但Chestnut说,他们在夹缝中生存的时期里,努力思考着突出重围的方法。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他们认为,MailChimp有一点是对手缺乏的,那就是贴近客户。因为MailChimp本身也是小企业,所以很理解那些小公司对营销工具的需求是什么。它的报价更便宜,增加功能更快,还满足了更灵活的策划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他们设法追踪像麦进斗(Magento)、BigCommerce和 Shopify这样受大众欢迎的线上电商平台,收集整合数据,从而看出消费者趋向的选择,进而整理出可给值得推荐的商品,通过电子邮件营销的方式推荐给MailChimp的用户。MailChimp将近30%的用户,在经营自己的线上商店的时候需要借助于这项服务。总之,站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MailChimp就活了!

同样,无论中外,小型企业创业必然都会有夹缝时期,但如果我们讲完了MailChimp的另类神话,再反观一些现在的商业巨头最初的故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现在已经成为街机的iphone以及它的创始人Steve Jobs,大概已经蜚声国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Steve最早的创业史也是在自家的小车库里。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困境也不能完全的归功,或者归结为筹资的成败。

而能够准确地分析社会经济情势,看清并把握市场需求,敢于迎着潜在的风险激流勇进,都是十分关键的。

如果说融资难是逆境,那么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定的嘛。

中国近几年来也在不断强调国家鼓励中小型企业自主创业。如果你质疑现在是不是发展的好时机,那么可以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话回答你的疑问:“任何时候都是做生意的好时候。”回过头来,我们所讲的MailChimp,不也是在网络泡沫爆裂时代迎难而上,才得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吗。所以,中小企业创业的未来在哪里,大概还需要更多的人想去寻找,敢去寻找吧。

五、时代的法则适者生存,MailChimp未来何去何从?

尽管Chestnut强调自己对电子邮件还能活多久并不担心——外界这几年一直在预测它的死亡,可是电子邮件却变得愈发重要。

该公司也正在推进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其他渠道,想必下一步的重心会放在扩大应用范围,增加市场占有率。

Chestnut说, MailChimp下一阶段的打算,是要成为中小企业一站式的营销需求响应中心。

当然MailChimp的未来并不是绝对安全地所在保险箱里,像语音、短信这样的新型沟通模式有可能会挖电子邮件墙角,站不站得稳脚跟恐怕还是跟接下来如何判断消费者新需求的有密切联系。

每个时代中发展的企业都将时刻面临竞争对手,MailChimp向之前网络泡沫爆裂时期如临大敌,四面楚歌的处境绝对不会是发展道路上唯一的一次。

如今科技时代来风起云涌,像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大型平台开发竞品的威胁迫在眉睫。尽管如此,Chestnut仍然坚持认为,如果还是他们两个把控公司而不是听命于外部投资者的话,MailChimp的未来可能会更有保障。

Chestnut表示:“每每我们跟投资者坐下来谈的时候,他们似乎永远都不能真正理解中小企业。那些风投人总是希望MailChimp可以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所谓的‘企业客户’,往往是指员工成千上万,花销也可能成千上万的大型公司。每个跟我们谈投资的人都告诉我们:‘你们这是坐在金矿上啊,要是转型到面向大企业的话,可以做得很大的。’但我们内心的直觉告诉我们说,这么做总感觉不妥。”

金牌顾问认为,Chestnut的坚持是有他的考虑的,毕竟MailChimp一路走来,若不是他们始终坚持独到的方法也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坚持有可能是固执,同时也有可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相信Chestnut和他的伙伴不管如何选择,已经走到今天的他们绝不会纸上谈兵。接下来的动作,早晚都会有的,而MailChimp最终何去何从,列为吃瓜群众,还是有些耐心,且行且看吧。

(实习编译:李梓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MailChimp,硅谷的“另类”创业?

网络泡沫爆裂时代里诞生的硅谷另类创业公司——MailChimp为什么不借助风投也能够发展得风生水起。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伴随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渐明朗、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高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日趋旺盛,与金融机构逐步收紧信贷资源之间的矛盾也自然愈发明显。

在企业信贷需求极度供不应求之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感受也就倍感加剧。

在这样融资难的情势之下,没有风投,中小型企业的创业之路难道真的没有前行的理由了吗?

在经济大环境看似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真的没有一丝生机吗?

今天金牌顾问就来说一说,网络泡沫爆裂时代里诞生的硅谷另类创业公司——MailChimp,告诉你如何不借助风投也能够风生水起……

一、你听说过“邮件猩猩”吗?

“邮件猩猩”,其实就是美国的MailChimp,它是通过电子邮件订阅RSS的电邮服务商。

那么,RSS又是神马东西呢?说来也很简单,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聚合真的很简单”就是RSS的英文原意。其实就是简单信息的聚合。

现如今,RSS是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内容包装和投递协议。它可以把新闻标题、摘要、内容按照用户的要求,“送”到用户的桌面就是RSS的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MailChimp的注册用户每月可以免费发送12000封邮件,收件人达2000人,这对于很多中小型电商来说,应该是足够用的。当然,如果你的会员数和月发信量超过了上面的标准,就需要付费了。

“邮件猩猩”的发展之路并不像许多硅谷的科技创新企业一样,从创立之初扎进硅谷的“新兵训练营”里,苦苦经营着如何和大咖级别的人物“搭讪”,伺机寻找大平台。

他们坚持证明自己小企业的实力,精神尤佳,那么,我们今天不妨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创业道路,到底有多么独一无二吧。

二、不需要风投,不在湾区设点,不搞疯狂资金消耗率

MailChimp的发展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它一直闷声不响地前进着。

据MailChimp 联合创始人兼CEO Ben Chestnut说,公司2015年的收入为2.8亿美元,2016年收入有望突破4个亿。

神奇的是MailChimp自创立以来没有接受过任何风投公司抛来的橄榄枝,而自己的开销也似乎从来没有超过预算。Chestnut说,MailChimp一直都是盈利的,不过他拒绝吐露具体的盈利数字。他还透露MailChimp现有员工约550人,预计明年将会接近700人。

MailChimp坚持:做好一家科技创新公司,不需要借助风投的推动,追求靠债务推动急速发展。他们主张看清消费者需求,以如何服务好消费者为核心导向,跟着团队的灵感不紧不慢地前进。也不一定非挤破头把总部设立在硅谷,亦或是旧金山。

如果你怀疑这一点,那就不必了,因为MailChimp这家公司目前已有16年历史,也拥有超过200万人的用户群。

他们认为:那些拿到风投的初创企业往往只是佯装成像正常企业一样运营。他们的创收很多时候不会持久,他们不能吃苦。如今的科技时代经济领域里,充斥着太多融资泛滥的企业,他们盲目信奉资金消耗带来的收益,正因如此经济大环境也深受其害。

软件公司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Jason Fried说:“融资的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开始就让你养成了坏习惯。”

Jason Fried写了很多文章批判风投界的误区:“你应该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能为公司创收,这才是一个好习惯,而绝不是让自己的企业依赖于向别人借来的钱。”在他看来,盲目的筹资是一种堕落。Chestnut也表示:“我们最想要证明给小企业的就是,靠着自己也能做到很好的事实。”

三、独辟蹊径,他们选择迎难而上

MailChimp是Chestnut和Kurzius在2000年成立的,当时正值网络泡沫破裂时期,两人都丢掉了原本做企业公司网页设计的工作。他们用自己并不算多的遣散费创办了一家名为Rocket Science Group的公司,替亚特兰大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

2000年底,他们其中的部分客户开始好奇怎么才能通过邮件接触到自己的客户?

察觉到客户新的需求后,Chestnut觉得自己可以把以前的(用于一个已经失败的网上礼品卡业务的)旧代码改一下来实现。

巧合的是,其中有一张旧的礼品卡上面画了一头黑猩猩(Chimp),他突发奇想认为这一新的邮件服务就可以叫做ChimpMail,但是ChimpMail这个域名已经被人占用了。所以公司就改名为MailChimp。

MailChimp从而开启了电子邮件营销的服务,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很多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都有这种形式的服务,比如Amazon 和Netflix。

此后好几年的时间里,两人都把这个电子邮件服务当作网页设计的副业来经营,大概2006年左右,他们开始对网页设计业务警觉起来——业务虽然还在发展,但增速不是很快了,而且他们也对这个已经疲倦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辟蹊径。

Chestnut和Kurzius发现,他们对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倒是充满热情。

于是不同于像Amazon这样的大型平台,Chestnut和伙伴把MailChimp侧重点定向于服务那些更小规模的线上供应商。两人都是在拥有创业精神的家庭成长起来的——Chestnut的母亲利用厨房经营着一个沙龙,Kurzius的父亲曾是一名面包师,但在Wonder Bread进城之后被迫把面包店给关了——他们两个都认为,虽然处在网络泡沫爆裂背景下的电子邮件有些臭名卓著,但对于预算少的公司来说却是一个低成本的营销渠道。

2007年,他们停止了所有网页设计业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MailChimp的电子邮件营销发展中。

四、夹缝生存,突出重围

诚然,我们眼中的传奇之路也并非康庄大道,初期创立里的MailChimp还面临着一大批更大、资金实力更雄厚的竞争对手,其中就包括了2007年底上市的Constant Contact。

但Chestnut说,他们在夹缝中生存的时期里,努力思考着突出重围的方法。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他们认为,MailChimp有一点是对手缺乏的,那就是贴近客户。因为MailChimp本身也是小企业,所以很理解那些小公司对营销工具的需求是什么。它的报价更便宜,增加功能更快,还满足了更灵活的策划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他们设法追踪像麦进斗(Magento)、BigCommerce和 Shopify这样受大众欢迎的线上电商平台,收集整合数据,从而看出消费者趋向的选择,进而整理出可给值得推荐的商品,通过电子邮件营销的方式推荐给MailChimp的用户。MailChimp将近30%的用户,在经营自己的线上商店的时候需要借助于这项服务。总之,站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MailChimp就活了!

同样,无论中外,小型企业创业必然都会有夹缝时期,但如果我们讲完了MailChimp的另类神话,再反观一些现在的商业巨头最初的故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现在已经成为街机的iphone以及它的创始人Steve Jobs,大概已经蜚声国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Steve最早的创业史也是在自家的小车库里。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困境也不能完全的归功,或者归结为筹资的成败。

而能够准确地分析社会经济情势,看清并把握市场需求,敢于迎着潜在的风险激流勇进,都是十分关键的。

如果说融资难是逆境,那么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定的嘛。

中国近几年来也在不断强调国家鼓励中小型企业自主创业。如果你质疑现在是不是发展的好时机,那么可以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话回答你的疑问:“任何时候都是做生意的好时候。”回过头来,我们所讲的MailChimp,不也是在网络泡沫爆裂时代迎难而上,才得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吗。所以,中小企业创业的未来在哪里,大概还需要更多的人想去寻找,敢去寻找吧。

五、时代的法则适者生存,MailChimp未来何去何从?

尽管Chestnut强调自己对电子邮件还能活多久并不担心——外界这几年一直在预测它的死亡,可是电子邮件却变得愈发重要。

该公司也正在推进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其他渠道,想必下一步的重心会放在扩大应用范围,增加市场占有率。

Chestnut说, MailChimp下一阶段的打算,是要成为中小企业一站式的营销需求响应中心。

当然MailChimp的未来并不是绝对安全地所在保险箱里,像语音、短信这样的新型沟通模式有可能会挖电子邮件墙角,站不站得稳脚跟恐怕还是跟接下来如何判断消费者新需求的有密切联系。

每个时代中发展的企业都将时刻面临竞争对手,MailChimp向之前网络泡沫爆裂时期如临大敌,四面楚歌的处境绝对不会是发展道路上唯一的一次。

如今科技时代来风起云涌,像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大型平台开发竞品的威胁迫在眉睫。尽管如此,Chestnut仍然坚持认为,如果还是他们两个把控公司而不是听命于外部投资者的话,MailChimp的未来可能会更有保障。

Chestnut表示:“每每我们跟投资者坐下来谈的时候,他们似乎永远都不能真正理解中小企业。那些风投人总是希望MailChimp可以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所谓的‘企业客户’,往往是指员工成千上万,花销也可能成千上万的大型公司。每个跟我们谈投资的人都告诉我们:‘你们这是坐在金矿上啊,要是转型到面向大企业的话,可以做得很大的。’但我们内心的直觉告诉我们说,这么做总感觉不妥。”

金牌顾问认为,Chestnut的坚持是有他的考虑的,毕竟MailChimp一路走来,若不是他们始终坚持独到的方法也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坚持有可能是固执,同时也有可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相信Chestnut和他的伙伴不管如何选择,已经走到今天的他们绝不会纸上谈兵。接下来的动作,早晚都会有的,而MailChimp最终何去何从,列为吃瓜群众,还是有些耐心,且行且看吧。

(实习编译:李梓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