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精准帮扶 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精准帮扶 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即墨分局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优化工作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2月20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就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安排部署,推行了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17条措施。措施出台后,即墨分局高度重视、认真研判、迅速行动,对辖区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开展行业治理,并选取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从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多方面着力化解企业发展和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切实减轻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负担,有效地改善企业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为企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针对辖区小企业众多、行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即墨分局积极探索“行业治理+正面清单”差异化监管模式,变按企业监管为按行业监管,选取包装印刷等产生挥发性有机物行业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试点,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全面体检,制定该行业升级改造标准或污染防治设施替代要求,通过资金扶持、纳入正面清单等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升级替代,对主动升级改造并稳定达标排放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监管频次;对于管理较差、拒绝升级改造的企业,加大监管频次,严防死守,杜绝超标排污行为。

在近期执法帮扶过程中,即墨分局执法人员发现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由于建厂时间较为久远,废气处理设施老化,且仍采取活性炭吸附等简易低效治理设施,处理效率低,导致废气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对企业及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潜在的危害。

送法入企,坚持主动服务,乐当企业的“店小二”。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主动上门服务,向企业讲明废气处理设施老化的利弊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改善建议,鼓励企业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向企业宣传和解读“行业治理+正面清单”差异化监管模式的有关政策,提高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认识,真正促使企业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主动帮助企业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8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资金负担,调动了企业在环保方面进行改造升级的积极性。

送技入企,坚持精准服务,争当企业的“急郎中”。坚持“指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组织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分析研判并给予指导建议。在技术上帮助企业优化布局,将原有的排气筒进行分类、合并,将原有的19根排气筒合并为12根,帮助企业减少后期自行检测等费用;在工艺上帮助企业选取适合工序且性价比高的废气处理方式,最终共同敲定了3套旋流塔+RCO的废气处理设施;在管理上根据排污许可证要求,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台账,落实排污许可清单式检查要求;在设施安装过程中全程跟进帮扶指导,指导企业在RCO前安装静电除油设备,降低旋流塔在处理烟气中的油性成分,大大提高了后端燃烧效率和和沸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送暖入企,坚持全程服务,善当企业的“小保姆”。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帮扶,在企业整改完成后,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式”帮扶执法,没有问题则将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定期组织交流座谈听取企业诉求,梳理相关行业企业环境违法风险点,明确监管执法要求,加强普法宣传,及时提醒预警,帮助企业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经济效益再显现,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模式得到优化,废气处理装备由原来的19套活性炭吸附设施、每套须每两月更换一次活性炭变为每五年更换一次催化沸石,管理和运行成本由原来的每年210万元减少至每年70万元。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生态效益再显现,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企业的废气收集、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经自行监测数据比对,更换设备前后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由45.8mg/m3下降至3.99mg/m3,排放浓度下降91.3%。

社会效益再显现,区域营商环境指数持续升高。

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执法”转型,不见面、不打扰式执法得到大力推行,结合“大数据+指挥+执法”模式,精准实现靶向执法,有效提升办案效能。“入企驻厂执法帮扶”模式得到有效利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指导等方式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问诊把脉”,积极帮助企业查找环境问题隐患,并指导督促解决问题苗头,协助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合规建设,规范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只是即墨区实施“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措施之一。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法铁军”,平衡把握严管与优服的关系,做到执法与帮扶并重、审批与服务并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非现场执法,完善“N+1”综合数据平台,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

探索“行业治理+正面清单”监管模式,选定行业制标准,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升级替代,对主动改造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减少监管频次,全区有15家热镀锌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搬迁升级,60余家纸张印刷企业全部采用水性、植物油基等环保油墨,14家凹版印刷企业升级了污染物防治设施;建设完善“N+1”综合数据平台,全年开展非现场执法745次,帮扶企业解决问题50余个。执法帮扶创新探索做法被省厅及生态环境部给与认可,分局荣获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

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环评豁免管理”。

根据《青岛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名录(2021年)》对23大类49项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对部分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有效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做好惠企服务。2022年,共为4个建设项目办理了告知承诺审批,约100余个建设项目无需办理环评手续,通过联动创新管理方式,适当简化项目环评内容,满足相关条件后2小时内即取得批复,实现了企业环评审批“立等可取”,有效缩短了企业投产周期,推动产业园区绿色、高效、高质量全面发展升级。

实施项目环评“打捆审批”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即墨分局积极争取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与指导,精准对接园区和项目,了解项目需求,按照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有关要求,率先试点将同一园区中同类型项目合并成一个“打捆项目”进行审批,仅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即可完成所有审批流程,有效简化项目环评编制过程和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审批效能。2021年,分局为怡发(龙山)产业园9个项目办理“打捆审批”,成为山东省首个“打捆审批”项目。2022年再次为中南高科即墨科技创新产业园4个项目办理“打捆审批”,为全市打捆审批政策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对重点项目服务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及即墨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将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即来即办、并联提速,,安排专人提前对接、“一对一”精准服务,持续深化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年以来,对76个省市重点、200余个区重点项目逐个对接沟通,全方位调研企业环评需求,为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零距离互动关系,助力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加速键”,为服务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即墨分局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优化工作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精准帮扶 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即墨分局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优化工作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2月20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就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安排部署,推行了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17条措施。措施出台后,即墨分局高度重视、认真研判、迅速行动,对辖区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开展行业治理,并选取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从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多方面着力化解企业发展和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切实减轻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负担,有效地改善企业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为企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针对辖区小企业众多、行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即墨分局积极探索“行业治理+正面清单”差异化监管模式,变按企业监管为按行业监管,选取包装印刷等产生挥发性有机物行业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试点,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全面体检,制定该行业升级改造标准或污染防治设施替代要求,通过资金扶持、纳入正面清单等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升级替代,对主动升级改造并稳定达标排放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监管频次;对于管理较差、拒绝升级改造的企业,加大监管频次,严防死守,杜绝超标排污行为。

在近期执法帮扶过程中,即墨分局执法人员发现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由于建厂时间较为久远,废气处理设施老化,且仍采取活性炭吸附等简易低效治理设施,处理效率低,导致废气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对企业及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潜在的危害。

送法入企,坚持主动服务,乐当企业的“店小二”。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主动上门服务,向企业讲明废气处理设施老化的利弊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改善建议,鼓励企业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向企业宣传和解读“行业治理+正面清单”差异化监管模式的有关政策,提高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认识,真正促使企业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主动帮助企业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8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资金负担,调动了企业在环保方面进行改造升级的积极性。

送技入企,坚持精准服务,争当企业的“急郎中”。坚持“指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组织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分析研判并给予指导建议。在技术上帮助企业优化布局,将原有的排气筒进行分类、合并,将原有的19根排气筒合并为12根,帮助企业减少后期自行检测等费用;在工艺上帮助企业选取适合工序且性价比高的废气处理方式,最终共同敲定了3套旋流塔+RCO的废气处理设施;在管理上根据排污许可证要求,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台账,落实排污许可清单式检查要求;在设施安装过程中全程跟进帮扶指导,指导企业在RCO前安装静电除油设备,降低旋流塔在处理烟气中的油性成分,大大提高了后端燃烧效率和和沸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送暖入企,坚持全程服务,善当企业的“小保姆”。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帮扶,在企业整改完成后,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式”帮扶执法,没有问题则将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定期组织交流座谈听取企业诉求,梳理相关行业企业环境违法风险点,明确监管执法要求,加强普法宣传,及时提醒预警,帮助企业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经济效益再显现,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模式得到优化,废气处理装备由原来的19套活性炭吸附设施、每套须每两月更换一次活性炭变为每五年更换一次催化沸石,管理和运行成本由原来的每年210万元减少至每年70万元。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生态效益再显现,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企业的废气收集、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经自行监测数据比对,更换设备前后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由45.8mg/m3下降至3.99mg/m3,排放浓度下降91.3%。

社会效益再显现,区域营商环境指数持续升高。

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执法”转型,不见面、不打扰式执法得到大力推行,结合“大数据+指挥+执法”模式,精准实现靶向执法,有效提升办案效能。“入企驻厂执法帮扶”模式得到有效利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指导等方式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问诊把脉”,积极帮助企业查找环境问题隐患,并指导督促解决问题苗头,协助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合规建设,规范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只是即墨区实施“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措施之一。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法铁军”,平衡把握严管与优服的关系,做到执法与帮扶并重、审批与服务并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非现场执法,完善“N+1”综合数据平台,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

探索“行业治理+正面清单”监管模式,选定行业制标准,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升级替代,对主动改造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减少监管频次,全区有15家热镀锌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搬迁升级,60余家纸张印刷企业全部采用水性、植物油基等环保油墨,14家凹版印刷企业升级了污染物防治设施;建设完善“N+1”综合数据平台,全年开展非现场执法745次,帮扶企业解决问题50余个。执法帮扶创新探索做法被省厅及生态环境部给与认可,分局荣获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

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环评豁免管理”。

根据《青岛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名录(2021年)》对23大类49项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对部分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有效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做好惠企服务。2022年,共为4个建设项目办理了告知承诺审批,约100余个建设项目无需办理环评手续,通过联动创新管理方式,适当简化项目环评内容,满足相关条件后2小时内即取得批复,实现了企业环评审批“立等可取”,有效缩短了企业投产周期,推动产业园区绿色、高效、高质量全面发展升级。

实施项目环评“打捆审批”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即墨分局积极争取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与指导,精准对接园区和项目,了解项目需求,按照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有关要求,率先试点将同一园区中同类型项目合并成一个“打捆项目”进行审批,仅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即可完成所有审批流程,有效简化项目环评编制过程和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审批效能。2021年,分局为怡发(龙山)产业园9个项目办理“打捆审批”,成为山东省首个“打捆审批”项目。2022年再次为中南高科即墨科技创新产业园4个项目办理“打捆审批”,为全市打捆审批政策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对重点项目服务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及即墨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将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即来即办、并联提速,,安排专人提前对接、“一对一”精准服务,持续深化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年以来,对76个省市重点、200余个区重点项目逐个对接沟通,全方位调研企业环评需求,为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零距离互动关系,助力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加速键”,为服务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即墨分局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优化工作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