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岛盼了8年的康复大学终于要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岛盼了8年的康复大学终于要来了

在青岛上一波建设、引入大学的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康复大学,迎来了关键性突破。

文|青小岛

在青岛上一波建设、引入大学的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康复大学,迎来了关键性突破。

3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目前,康复大学(筹)筹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拟按程序推进学校正式去筹建校。公示时间为3月20日至24日。

去筹,意味着康复大学正式设立,也才能招收本科生。

康复大学是唯一一所写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的高校,2015年提出建设,2019年获教育部批复筹建。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普通本科学校筹建不得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5年。从康复大学获批筹建到去筹,已经近4年时间。

去筹之后,学校的命名工作或将重启。此前,曾有人建议以“中国康复大学”命名,但被教育部驳回,理由是:根据《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高校命名不得冠以“中国”字样。

随着学校建设进入新阶段,康复大学到底如何命名,将是一个看点。

除了康复大学,当年引入、建设的几所大学,有的进展顺利,有的则前途未卜,各种遭遇,令人唏嘘。

康复大学的级别还是挺高的,由山东省主办,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山东省、青岛市等共同推动。

学校规划在校学生规模10000人,其中本科生5000名,研究生5000名。

学校定位为一所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早在2020年,筹建中的康复大学已与山东大学等联合招收了42名博士研究生。

种种迹象表明,康复大学将于今年招生首批本科生。

今年1月4日,青岛市教育局印发的《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康复大学(筹)已经基本达到首批招生要求。

2月7日,青岛市高新区管委常务副主任李天传透露,康复大学将于今年招生启用。

专业设置方面,康复大学官网介绍说,构建以康复学科为特色,以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

今年2月底,康复大学发布的一组照片显示,校园已建设得相当漂亮。如今,即将去筹建校,学校招收本科生可谓“只欠东风”了。

此外,在康复大学周边,青岛高新区规划了占地500亩的医疗健康中心,主要包括康复大学附属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眼科医院和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其中,康复大学附属医院为综合性医院,目前主体已经封顶,建成后可以满足高新区居民就医的需求。

康复大学的设立对于青岛,意义重大。

首先,新添一所高校,能给青岛带来更多年轻人。

1万人的在校生,不会都留在青岛,但是为年轻人来到青岛、甚至以后留在青岛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为例,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后, 在青岛就业的山大毕业生人数从过去的每年200多人骤升至1000多人。

除此之外,康复大学由山东省主办。省属高校,招生人数会向本省倾斜,通常在5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山东学子的高考压力。

其次,康复大学落地后,青岛发展康复产业,有了一个理想的抓手。

康复大学所在的青岛高新区,早早就开始布局生物医药、康复医疗等产业,青岛也有意将相关产业布局于此。

比如,去年11月,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落户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此外,高新区专门成立了康复产业孵化器,吸引人才,推进成果转化。目前,已有“脑卒中治疗和监测设备的产业化”“外骨骼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双引擎动态混合能量手术系统”“智能心电采集机器人”等多个高水平项目在青落地。

如今,青岛高新区集聚了青岛市医疗医药产业1/3的经营主体,贡献了青岛市医疗医药产业1/4的产值,还获批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境竞争力第8位。

随着康复大学投用,高新区的医疗、康复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青岛的特色。

康复大学从无到有,将在青岛城市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上一波建大学的热潮之中,青岛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山大、海大、青岛,以及省外的北航等名校,都在青岛的建设名单上。

如今,山大青岛校区已成功落地,海大西海岸校区推进顺利。

除了这些,高校建设也有“失意者”。

当年多次报道的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校区,早已不再提起;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建设不顺;北航青岛校区,也出现了很大变数。

今年3月份,青岛教育局在回复网友“北航目前推进到什么进展了”的问题时表示,2021年以来,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对异地设立高校校区(分校)做出严格限制,原则上不再审批异地校区(分校)。

“北航科教城项目正在根据上级文件研究开展相关规范工作。未来市教育局将不断增强在青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完善校地发展融合机制,对标一流学科建设标准,积极推动青岛与国内相关领域的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此前,有关方面曾透露,该项目一期预计2022年完工,2023年投入启动招生,将有6个学院,3500名学生入驻。届时将在蓝谷形成“北北航、南山大”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如今来看,前述规划已有点遥不可及。

一些高校推动不力,与国家政策有关,也与青岛的推进力度分不开。如果时间周期能缩短,可能会是不同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先知先觉的青岛还是在高校建设上把握住了一次机遇。如果没有当年的魄力,起码就不会有山大青岛校区,也不会有康复大学。

这两所大学,数万人的办学规模,将给青岛带来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青岛盼了8年的康复大学终于要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岛盼了8年的康复大学终于要来了

在青岛上一波建设、引入大学的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康复大学,迎来了关键性突破。

文|青小岛

在青岛上一波建设、引入大学的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康复大学,迎来了关键性突破。

3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目前,康复大学(筹)筹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拟按程序推进学校正式去筹建校。公示时间为3月20日至24日。

去筹,意味着康复大学正式设立,也才能招收本科生。

康复大学是唯一一所写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的高校,2015年提出建设,2019年获教育部批复筹建。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普通本科学校筹建不得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5年。从康复大学获批筹建到去筹,已经近4年时间。

去筹之后,学校的命名工作或将重启。此前,曾有人建议以“中国康复大学”命名,但被教育部驳回,理由是:根据《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高校命名不得冠以“中国”字样。

随着学校建设进入新阶段,康复大学到底如何命名,将是一个看点。

除了康复大学,当年引入、建设的几所大学,有的进展顺利,有的则前途未卜,各种遭遇,令人唏嘘。

康复大学的级别还是挺高的,由山东省主办,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山东省、青岛市等共同推动。

学校规划在校学生规模10000人,其中本科生5000名,研究生5000名。

学校定位为一所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早在2020年,筹建中的康复大学已与山东大学等联合招收了42名博士研究生。

种种迹象表明,康复大学将于今年招生首批本科生。

今年1月4日,青岛市教育局印发的《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康复大学(筹)已经基本达到首批招生要求。

2月7日,青岛市高新区管委常务副主任李天传透露,康复大学将于今年招生启用。

专业设置方面,康复大学官网介绍说,构建以康复学科为特色,以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

今年2月底,康复大学发布的一组照片显示,校园已建设得相当漂亮。如今,即将去筹建校,学校招收本科生可谓“只欠东风”了。

此外,在康复大学周边,青岛高新区规划了占地500亩的医疗健康中心,主要包括康复大学附属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眼科医院和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其中,康复大学附属医院为综合性医院,目前主体已经封顶,建成后可以满足高新区居民就医的需求。

康复大学的设立对于青岛,意义重大。

首先,新添一所高校,能给青岛带来更多年轻人。

1万人的在校生,不会都留在青岛,但是为年轻人来到青岛、甚至以后留在青岛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为例,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后, 在青岛就业的山大毕业生人数从过去的每年200多人骤升至1000多人。

除此之外,康复大学由山东省主办。省属高校,招生人数会向本省倾斜,通常在5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山东学子的高考压力。

其次,康复大学落地后,青岛发展康复产业,有了一个理想的抓手。

康复大学所在的青岛高新区,早早就开始布局生物医药、康复医疗等产业,青岛也有意将相关产业布局于此。

比如,去年11月,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落户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此外,高新区专门成立了康复产业孵化器,吸引人才,推进成果转化。目前,已有“脑卒中治疗和监测设备的产业化”“外骨骼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双引擎动态混合能量手术系统”“智能心电采集机器人”等多个高水平项目在青落地。

如今,青岛高新区集聚了青岛市医疗医药产业1/3的经营主体,贡献了青岛市医疗医药产业1/4的产值,还获批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境竞争力第8位。

随着康复大学投用,高新区的医疗、康复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青岛的特色。

康复大学从无到有,将在青岛城市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上一波建大学的热潮之中,青岛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山大、海大、青岛,以及省外的北航等名校,都在青岛的建设名单上。

如今,山大青岛校区已成功落地,海大西海岸校区推进顺利。

除了这些,高校建设也有“失意者”。

当年多次报道的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校区,早已不再提起;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建设不顺;北航青岛校区,也出现了很大变数。

今年3月份,青岛教育局在回复网友“北航目前推进到什么进展了”的问题时表示,2021年以来,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对异地设立高校校区(分校)做出严格限制,原则上不再审批异地校区(分校)。

“北航科教城项目正在根据上级文件研究开展相关规范工作。未来市教育局将不断增强在青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完善校地发展融合机制,对标一流学科建设标准,积极推动青岛与国内相关领域的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此前,有关方面曾透露,该项目一期预计2022年完工,2023年投入启动招生,将有6个学院,3500名学生入驻。届时将在蓝谷形成“北北航、南山大”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如今来看,前述规划已有点遥不可及。

一些高校推动不力,与国家政策有关,也与青岛的推进力度分不开。如果时间周期能缩短,可能会是不同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先知先觉的青岛还是在高校建设上把握住了一次机遇。如果没有当年的魄力,起码就不会有山大青岛校区,也不会有康复大学。

这两所大学,数万人的办学规模,将给青岛带来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青岛盼了8年的康复大学终于要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