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最高支持1亿元!上海临港发布3.0版科创政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最高支持1亿元!上海临港发布3.0版科创政策

此次临港发布的“科创政策20条”共有四章,分别是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2023年3月24日,在临港科创大会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3.0版本科创政策《临港新片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科技创新20条”)。

“发布新的‘20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临港未来将更加聚焦全过程创新。”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说。

此次发布的“科创政策20条”共有四章,分别是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在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方面,政策包括获批国家实验室奖励1000万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励500万元,配套资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参与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争取科技创新奖励,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技工作站。

在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方面,政策包括支持建立国家级与市级“三中心”、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支持建设创新联合体和大企业创新中心。

在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方面,政策包括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支持建设创新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券。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申报高新企业、科技小巨人,市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企业成立创新型企业总部、落地最高奖励500万元、营收增长最高500万元等。

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引进高水平海外研发机构,最高1000万元支持鼓励创新主体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最高500万元支持等。

“临港明确将鼓励发展国家实验室和科研所,这个政策让我们有很大的动力继续扎根新片区。”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浩表示。

2016年,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落地临港新片区,该公司从事新材料科技、汽车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成立之初公司的厂房只有8000方,短短7年时间,捷英途的厂房面积扩张到30000方,员工数也成倍增长。

张元浩说,公司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本来就有计划把科研的实验室壮大成为国家级的方向。“我们原本就和一些学校有所合作,此次政策发布后,我们可能会考虑与一些知名学校合作,创建联合实验室,以提高材料领域的技术开发。”

科创大会上,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临港新片区正全面加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推进人才链、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多链条融合。”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四级调研员倪晓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将利用临港新片区作为离岸枢纽和科创高地的要素资源和政策优势,探索创新科技产业跨境交易结算、孵化落地业务新场景、新模式,打造国内企业“走出去”、海外技术“引进来”的生态体系。

技术要素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为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形成与发展。上海技术交易所于1993年成立,于2020年正式开市。意在打通技术要素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引导技术与各类要素资源的充分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交易场所市场化服务能力。

作为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国际版,将立足香港、临港“两港”联动,基于临港新片区发展“新”要求,导入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级牌照,整合海内外技术资源和技术转移渠道,推动海内外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跨境技术贸易创新生态链,促进国内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探索推进最富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助力临港新片区形成全球科技创新示范功能。

截至目前,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已累计汇聚高校及科研院所23家,链接全球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在内的多区域优质渠道和资源,累计汇聚海外成果600项。

如今,临港新片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发动机”。吴晓华表示,临港已经进入了科创资源集聚、科创人才云集、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新发展阶段。

2022年,临港新片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今年1月、2月仍保持20%的增长。

大会上,临港新片区新认定了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联合体、2家孵化器。

科创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研发与转化组织,对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上海临港同济大学智慧科技研究院作为临港新片区的第15家科创平台正式揭牌,将进一步助力临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创新发展。

同时,“临港·大学科技园”正式启动建设,将进一步整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及临港本地优质高校资源,加强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正式设立,基金规模200亿元,将解决创新型企业在成立初期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共担机制。

此外,为巩固增强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临港新片区一批投资机构、科技转化平台、科技型公司签约组建成立产业投资生态圈,立足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最高支持1亿元!上海临港发布3.0版科创政策

此次临港发布的“科创政策20条”共有四章,分别是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2023年3月24日,在临港科创大会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3.0版本科创政策《临港新片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科技创新20条”)。

“发布新的‘20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临港未来将更加聚焦全过程创新。”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说。

此次发布的“科创政策20条”共有四章,分别是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在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方面,政策包括获批国家实验室奖励1000万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励500万元,配套资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参与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争取科技创新奖励,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技工作站。

在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方面,政策包括支持建立国家级与市级“三中心”、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支持建设创新联合体和大企业创新中心。

在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方面,政策包括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支持建设创新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券。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申报高新企业、科技小巨人,市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企业成立创新型企业总部、落地最高奖励500万元、营收增长最高500万元等。

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引进高水平海外研发机构,最高1000万元支持鼓励创新主体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最高500万元支持等。

“临港明确将鼓励发展国家实验室和科研所,这个政策让我们有很大的动力继续扎根新片区。”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浩表示。

2016年,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落地临港新片区,该公司从事新材料科技、汽车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成立之初公司的厂房只有8000方,短短7年时间,捷英途的厂房面积扩张到30000方,员工数也成倍增长。

张元浩说,公司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本来就有计划把科研的实验室壮大成为国家级的方向。“我们原本就和一些学校有所合作,此次政策发布后,我们可能会考虑与一些知名学校合作,创建联合实验室,以提高材料领域的技术开发。”

科创大会上,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临港新片区正全面加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推进人才链、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多链条融合。”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四级调研员倪晓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将利用临港新片区作为离岸枢纽和科创高地的要素资源和政策优势,探索创新科技产业跨境交易结算、孵化落地业务新场景、新模式,打造国内企业“走出去”、海外技术“引进来”的生态体系。

技术要素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为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形成与发展。上海技术交易所于1993年成立,于2020年正式开市。意在打通技术要素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引导技术与各类要素资源的充分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交易场所市场化服务能力。

作为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国际版,将立足香港、临港“两港”联动,基于临港新片区发展“新”要求,导入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级牌照,整合海内外技术资源和技术转移渠道,推动海内外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跨境技术贸易创新生态链,促进国内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探索推进最富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助力临港新片区形成全球科技创新示范功能。

截至目前,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已累计汇聚高校及科研院所23家,链接全球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在内的多区域优质渠道和资源,累计汇聚海外成果600项。

如今,临港新片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发动机”。吴晓华表示,临港已经进入了科创资源集聚、科创人才云集、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新发展阶段。

2022年,临港新片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今年1月、2月仍保持20%的增长。

大会上,临港新片区新认定了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联合体、2家孵化器。

科创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研发与转化组织,对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上海临港同济大学智慧科技研究院作为临港新片区的第15家科创平台正式揭牌,将进一步助力临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创新发展。

同时,“临港·大学科技园”正式启动建设,将进一步整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及临港本地优质高校资源,加强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正式设立,基金规模200亿元,将解决创新型企业在成立初期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共担机制。

此外,为巩固增强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临港新片区一批投资机构、科技转化平台、科技型公司签约组建成立产业投资生态圈,立足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