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明一
话说,奉行“绥靖主义”的齐国并没有独善其身,当五国相继被吞并,齐地最终还是迎来了强秦的铁蹄。
前221年,秦国大军压境,齐王田建出降,后被饿毙松柏之间。自姜尚建齐,田齐代姜,八百年风风雨雨,齐政权化为华夏大一统进程中的一个标注。

随后,车同轨,书同文,帝国纪元开始。当“大一统”成为今后历代的主流思绪,无人计较齐国的告别是否体面,曾经战国七雄的霸主头衔宛若过往云烟,“门庭若市”“摩肩接踵”“举袂成幕,挥汗如雨”这些原本描述齐都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繁华的辞藻典故,如今默默落于华夏成语典籍中的一隅。
齐长城的遗迹还在,稷下学宫的遗址尚存,还有那默默留于田野中的高大王陵群……物质依附伫立,精神气质不远,追寻千古悠悠梦。
还好,齐文化,传了下来。
今之齐文化何处有?“望(齐)长城内外”,寻寻觅觅。淄博市“馆藏天下”,齐文化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足球博物馆、陶瓷博物馆、聊斋城、周村古商业街,或陶陶罐罐,或断壁残垣,或雕梁画栋……此情此景,古物蕴含的历史厚重与精神力量,是为齐文化的精髓。

漫步淄博市临淄区,谁又能想到古时这不过16平方公里的都城,域垣依依,古冢累累,丰富的地下埋藏和大量的史籍、传说,无不显示着齐文化的博大精深,“齐国故都”引得访客无数。
齐文化尚变革,“举贤而尚功”是早期民主的探索;齐文化重开放,“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齐文化崇务实,因其俗,简其礼,虽失尊尊亲亲,却迈开了发展的步伐;齐文化尚法制,太公与晏婴的政治思想、管子的治国思想,至今受用;齐文化兼容并包,回忆稷下学宫各学派“百家争鸣”,可见一斑。

“尚变革、重开放、崇务实、尚法制、兼容并包”,而后派生出泛齐文化范围内的聊斋文化、陶瓷文化、齐商文化,淄博早已巧妙衍变为“人本齐风”开放包容的城市旅游文化。
在淄博,至2022年,齐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九届。每年的“齐文化节”,展会、非遗、招商等活动精彩纷呈,全面展示齐文化的独特魅力,特色鲜明、雅俗兼顾。
提升齐文化影响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彰显新的活力,游人可以看到淄博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的研究保护,又能感受淄博当前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前景,再现了齐文化的发展“足迹”,是一部展示齐文化起源、兴盛、传承的全景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