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陈丹霞:一念起,万水千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陈丹霞:一念起,万水千山

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往往不在于他/她有多热情,而在于他/她有多坚持。

作者:李惠华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只有诗人与圣徒才会相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养出百合花来。”

如果用这种“诗人与圣徒”般的理想主义来形容出身于中国日化第一大家族的陈丹霞,可能不太贴切。但是10年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正面临被外资巨头集体收割的境遇时,陈丹霞却萌生了要收购国外优质进口品牌并将它们引入中国的念头,且“一念起,就从未放下”。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商业上的理想主义情怀。

▍澳希亚集团董事长陈丹霞

如今,这家成立于2006年,主营澳大利亚进口化妆品的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8亿元,年增速50%,零售网点遍布全球。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中国市场上拥有澳洲进口品新品数量第一的企业,远超其他澳洲化妆品公司。

当我们谈到理想主义时,容易被它的热情所吸引,而忽略了它的坚持。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往往不在于他/她有多热情,而在于他/她有多坚持。

那么,澳希亚这颗种子是如何种下来,并且蔚然成林的?

她开创了立白集团的化妆品事业

如果没有广州澳希亚和上海新高姿,外界很难将化妆品与立白集团扯上关系。2006年,随着广州澳希亚和上海新高姿的相继成立,立白集团的大日化版图才得以显露。陈丹霞正是这一版图的重要推动者。

而比起已在中国内地市场耕耘了30年的高姿品牌,陈丹霞一手创办的澳希亚,显然被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对此,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高级中国专员刘冰也深有感触。

▍刘冰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我的老同事陪着丹霞走访了40多家澳洲本土化妆品品牌,一家一家地了解,一家一家地约见,最终才挑选出几个合适的品牌。那个时候,我就能感受得到,丹霞在这个过程中倾注的热情和心血。”

10月18日,澳大利亚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举办的澳希亚(全球商道)中澳交流会议上,刘冰如此感慨。

那段经历,也是陈丹霞在“南半球的牛津大学”悉尼大学留学时最忙碌的一段时光。

“在学校时我是最忙的学生,从不参加任何华人活动,因为我要打理澳洲立白公司的业务。我是利用晚上和周末上别的学生一周的课程。即便是空闲时间,我也更愿意待在图书馆,看各种商业案例。有时候晚上上完课开车去机场,然后飞墨尔本开第二天的会,下午又飞回来开车回学校上课。现在想来,那时候才真是超人。”

出身比你好,还比你更努力。这句话不是励志鸡汤,而是陈丹霞在悉尼大学留学的日常写照。

这段经历让陈丹霞不仅成为悉尼大学商学院营销专业第一名的“学霸”,也让立白集团在澳洲开始涉足真正意义上的化妆品事业。

 

她引领了中国CS渠道的进口品潮流

近两年来,由于国产化妆品尤其是护肤品的利益分配格局基本趋于稳定,对于代理商和零售商而言,进口品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寒冬的背景下,进口品甚至被业界视为能抵御寒冬的“保暖衣”。

而“进口品热”这一趋势,陈丹霞早在十年前就已布局。

事实上,从2006年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到2008年现任澳希亚中国区总经理胡殿良加入时,澳希亚中国才十几个人。尽管如此,为了保持被收购品牌原有的基因和调性,澳希亚旗下的澳洲本土品牌格兰玛弗兰和赫拉始终坚持澳洲本地研发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格兰玛弗兰与赫拉,两个品牌新品引进数量位居澳洲进口品第一;同时也是首个拿到美白特证的澳洲进口品牌。目前,格兰玛弗兰和赫拉每年共有近200个原装进口新品引入中国市场。

如果按照单个产品申报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所需总时长355天,可以预见的是,澳希亚在当下这股“进口品热”的竞跑中,已遥遥领先。

▍格兰玛弗兰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免税店

同样,当年才十几个人的澳希亚中国,也已发展至300多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目前的CS渠道,既有品牌力,又能提供强大的供应链保障,还能平衡代理商、零售商等多方利益格局的原装进口品牌的确少之又少。

而放眼整个进口化妆品渠道,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莉等为数不多的跨国巨头,有力量、有热度、有动作的澳洲原装进口品牌更少了。

陈丹霞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她系紧了中澳经贸往来的纽带

去年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正式签署,来自澳洲的牛肉、海鲜、乳制品、保健品、婴儿用品,由此成为中国进口品市场更为活跃的身影,当然也有化妆品。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约占其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则占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同时,澳大利亚也继续保持着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在澳希亚(全球商道)中澳交流会议上,当刘冰报出这样一组数据时,令现场来自中国江苏、贵州、云南、四川、黑龙江、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的500位代理商、零售商吃惊不小。要知道,整个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不到3000万,比中国上海的人口还少。

▍悉尼歌剧院,澳希亚(全球商道)中澳交流会议现场

从14年前留学澳洲的第一天起,陈丹霞无疑是中澳更紧密经贸往来关系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在澳洲的最初几年,陈丹霞不仅快速融入澳洲本土商业圈的积累了大量人脉,同时她在英国的留学经历,使其不但深谙澳洲本土化妆品行业又能理解欧洲国际品牌的运作方式。

而今年4月,在北京、广州、香港、深圳、厦门、沈阳、杭州和上海10个城市举办的“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活动中,格兰玛弗兰和赫拉也成为唯一参展的澳洲化妆品品牌。

除了化妆品,澳洲红酒、食品和保健品也在澳希亚进口业务规划中。显然,澳希亚将力图成为澳洲进口品的一张名片,而不仅仅只是化妆品。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刘冰对澳希亚的未来同样期待。

“Though the stars may change, the mind remains the same.(繁星纵变,智慧永恒)”,这句始于1857年的悉尼大学校训,教育出了3位澳洲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澳洲总理、3位联邦大法官、世界银行总裁等学、政、商界知名人士。

▍悉尼大学主楼一隅

或许,它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箴言。“犹记校训,不忘初心”,这是陈丹霞在她微信朋友圈发过的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她对澳希亚这十年如一日的注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陈丹霞:一念起,万水千山

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往往不在于他/她有多热情,而在于他/她有多坚持。

作者:李惠华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只有诗人与圣徒才会相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养出百合花来。”

如果用这种“诗人与圣徒”般的理想主义来形容出身于中国日化第一大家族的陈丹霞,可能不太贴切。但是10年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正面临被外资巨头集体收割的境遇时,陈丹霞却萌生了要收购国外优质进口品牌并将它们引入中国的念头,且“一念起,就从未放下”。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商业上的理想主义情怀。

▍澳希亚集团董事长陈丹霞

如今,这家成立于2006年,主营澳大利亚进口化妆品的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8亿元,年增速50%,零售网点遍布全球。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中国市场上拥有澳洲进口品新品数量第一的企业,远超其他澳洲化妆品公司。

当我们谈到理想主义时,容易被它的热情所吸引,而忽略了它的坚持。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往往不在于他/她有多热情,而在于他/她有多坚持。

那么,澳希亚这颗种子是如何种下来,并且蔚然成林的?

她开创了立白集团的化妆品事业

如果没有广州澳希亚和上海新高姿,外界很难将化妆品与立白集团扯上关系。2006年,随着广州澳希亚和上海新高姿的相继成立,立白集团的大日化版图才得以显露。陈丹霞正是这一版图的重要推动者。

而比起已在中国内地市场耕耘了30年的高姿品牌,陈丹霞一手创办的澳希亚,显然被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对此,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高级中国专员刘冰也深有感触。

▍刘冰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我的老同事陪着丹霞走访了40多家澳洲本土化妆品品牌,一家一家地了解,一家一家地约见,最终才挑选出几个合适的品牌。那个时候,我就能感受得到,丹霞在这个过程中倾注的热情和心血。”

10月18日,澳大利亚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举办的澳希亚(全球商道)中澳交流会议上,刘冰如此感慨。

那段经历,也是陈丹霞在“南半球的牛津大学”悉尼大学留学时最忙碌的一段时光。

“在学校时我是最忙的学生,从不参加任何华人活动,因为我要打理澳洲立白公司的业务。我是利用晚上和周末上别的学生一周的课程。即便是空闲时间,我也更愿意待在图书馆,看各种商业案例。有时候晚上上完课开车去机场,然后飞墨尔本开第二天的会,下午又飞回来开车回学校上课。现在想来,那时候才真是超人。”

出身比你好,还比你更努力。这句话不是励志鸡汤,而是陈丹霞在悉尼大学留学的日常写照。

这段经历让陈丹霞不仅成为悉尼大学商学院营销专业第一名的“学霸”,也让立白集团在澳洲开始涉足真正意义上的化妆品事业。

 

她引领了中国CS渠道的进口品潮流

近两年来,由于国产化妆品尤其是护肤品的利益分配格局基本趋于稳定,对于代理商和零售商而言,进口品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寒冬的背景下,进口品甚至被业界视为能抵御寒冬的“保暖衣”。

而“进口品热”这一趋势,陈丹霞早在十年前就已布局。

事实上,从2006年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到2008年现任澳希亚中国区总经理胡殿良加入时,澳希亚中国才十几个人。尽管如此,为了保持被收购品牌原有的基因和调性,澳希亚旗下的澳洲本土品牌格兰玛弗兰和赫拉始终坚持澳洲本地研发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格兰玛弗兰与赫拉,两个品牌新品引进数量位居澳洲进口品第一;同时也是首个拿到美白特证的澳洲进口品牌。目前,格兰玛弗兰和赫拉每年共有近200个原装进口新品引入中国市场。

如果按照单个产品申报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所需总时长355天,可以预见的是,澳希亚在当下这股“进口品热”的竞跑中,已遥遥领先。

▍格兰玛弗兰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免税店

同样,当年才十几个人的澳希亚中国,也已发展至300多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目前的CS渠道,既有品牌力,又能提供强大的供应链保障,还能平衡代理商、零售商等多方利益格局的原装进口品牌的确少之又少。

而放眼整个进口化妆品渠道,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莉等为数不多的跨国巨头,有力量、有热度、有动作的澳洲原装进口品牌更少了。

陈丹霞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她系紧了中澳经贸往来的纽带

去年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正式签署,来自澳洲的牛肉、海鲜、乳制品、保健品、婴儿用品,由此成为中国进口品市场更为活跃的身影,当然也有化妆品。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约占其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则占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同时,澳大利亚也继续保持着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在澳希亚(全球商道)中澳交流会议上,当刘冰报出这样一组数据时,令现场来自中国江苏、贵州、云南、四川、黑龙江、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的500位代理商、零售商吃惊不小。要知道,整个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不到3000万,比中国上海的人口还少。

▍悉尼歌剧院,澳希亚(全球商道)中澳交流会议现场

从14年前留学澳洲的第一天起,陈丹霞无疑是中澳更紧密经贸往来关系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在澳洲的最初几年,陈丹霞不仅快速融入澳洲本土商业圈的积累了大量人脉,同时她在英国的留学经历,使其不但深谙澳洲本土化妆品行业又能理解欧洲国际品牌的运作方式。

而今年4月,在北京、广州、香港、深圳、厦门、沈阳、杭州和上海10个城市举办的“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活动中,格兰玛弗兰和赫拉也成为唯一参展的澳洲化妆品品牌。

除了化妆品,澳洲红酒、食品和保健品也在澳希亚进口业务规划中。显然,澳希亚将力图成为澳洲进口品的一张名片,而不仅仅只是化妆品。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刘冰对澳希亚的未来同样期待。

“Though the stars may change, the mind remains the same.(繁星纵变,智慧永恒)”,这句始于1857年的悉尼大学校训,教育出了3位澳洲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澳洲总理、3位联邦大法官、世界银行总裁等学、政、商界知名人士。

▍悉尼大学主楼一隅

或许,它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箴言。“犹记校训,不忘初心”,这是陈丹霞在她微信朋友圈发过的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她对澳希亚这十年如一日的注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