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是谁拍了《永远在路上》这部反腐大片?当中纪委遇到新媒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新闻周刊】是谁拍了《永远在路上》这部反腐大片?当中纪委遇到新媒体

《永远在路上》并不是中纪委推出的第一部反腐纪录片,但确实是中纪委改革后在新闻发布、接近百姓、“去神秘化”等举措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国庆节之后、十八届六中全全之前播出,形成“全民追剧”现象,其关注度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不仅周永康、万庆良等“大老虎”纷纷出镜,现身说法,而且纪录片从拍摄、撰稿到制作,都呈现出较高的专业性。

《永远在路上》并不是中纪委推出的第一部反腐纪录片,但确实是中纪委改革后在新闻发布、接近百姓、“去神秘化”等举措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举措还包括改版中纪委网站、推出中纪委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可以说,中纪委在中国媒体江湖兴起了一个新的“门派”。

《中国新闻周刊》在2015年春的报道《当中纪委遇上新媒体》,详解为什么中纪委在反腐的同时,也要在宣传方面发力。

王岐山

夜里10点,北京市平安里大街41号大院,两栋米灰色的高层建筑将近一半的办公室都亮着灯。

这里是近两年来中国反腐风暴的中心——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下称中纪委)。

自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中国的第一要务。为了配合打击腐败的工作,中纪委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试图在新媒体时代中,让打击的声音变得铿锵。

2013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2014年3月,组建宣传部;2015年1月,中纪委网站改版,与此同时,中纪委网站手机客户端上线。

不仅如此,中纪委撇开僵化的传统文宣科层体制,在传播方式也有了新变化,诸多高级官员被查处消息不再依靠传统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首发,而是由中纪委官网第一时间先行发布;中纪委高层在电视、网络视频中频频“出镜”,解读反腐政策;网站自办栏目,邀请各界名人说反腐;于中央电视台播放宣传教育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鉴史问廉》等等。

短短一年间,中纪委官网在宣传反腐文化的同时,意外地成为当下热度与受众粘连度相当高、最迅捷也最权威的反腐信息平台。除了像周永康和徐才厚这类顶级大案,常规案件的信息,《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这三大传统顶级喉舌,也只能守在电脑前不断刷新中纪委官网。

一时间,中国媒体江湖兴起了一个新“门派”——中纪委。

“不是简单地改名称、换牌子”

这个新门派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在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网络舆情热点首曝媒体》中,中纪委网站名列第九,成为唯一入选榜单的党政机关网站。这距离王岐山轻触屏幕,启动中央纪委监察网站的2013年9月2日,仅一年半的时间。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正在成为新的消息电头,门户网站新浪网为避免消息漏发,也在技术上对中纪委网站进行了更新内容自动抓取。除了在网站上用件件独家的新闻猛料之外,还在宣传形式上不断创新。他们搞系列在线访谈,搞视频节目、微电影,甚至还播放电视连续剧——19集的《一代廉吏于成龙》。

然而,运营这个网站的中纪委宣传部,却十分年轻。

2014年3月17日,为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新要求,中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机构改革,在增加了纪检监督室的同时,还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宣传部。在过去,宣教室最主要有两项职能,一是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二是负责纪检干部的培训工作以及编辑出版党纪教育资料,后来又逐渐增加了新闻报道和新闻发布工作,局限于通稿类的文宣发布。

3月28日,时任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接受中纪委网站在线访谈时说:组建宣传部,首要是宣传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取得的成效,展现党坚定不移地改进作风、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的决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关切;同时,按照党务公开要求,提高中纪委工作透明度,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中纪委,了解纪检监察工作,监督纪检监察工作。

宣传部内设5个处室,包括:办公室、新闻处、宣传处、文化处、舆情处。除中纪委网站外、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监察杂志社都归口由宣传部管理。“网、报、刊、出版各有优势,在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制定宣传计划,发挥各自的专长,拧成一股绳,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能。”

从诸多迹象中可以看出,在中纪委这一轮以突出主业主责为目标的改革过程中,宣传工作显然被看作一颗重要的棋子。中纪委在2015年年初进行了一次公开招聘。在29人的招聘规模中,宣传岗位接近一半,达13人,其中包括6名网络中心岗位、5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岗位和2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岗位。

不能不说,这与中纪委的掌舵人王岐山极高的媒体认知和媒介素养有一定关系。

王岐山最广为人知的出现在媒体面前的经历,是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泛滥的时候,在他上任代市长的第十天就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专访。

在这次专访中,王岐山从容镇定,不讳言彼时最大医疗困境是人员专业程度不够,甚至讲出“不知道穿几层防护服更合适”的细节,同时也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媒体的认知:“我需要媒体向我反映情况,我需要媒体把我的想法,实际上是中央、市委市政府和我们广大干部现在日夜所做的这些事情,把真相通过你们告诉市民。你们是我最好的和市民对话的渠道。”在王岐山的推动下,政府一改过去数月中闭口不谈的态度,每天都向公众发布疫情报告,逐步取得公众信任和国际信誉。

事实上,在王岐山更早前的工作经历中,亦有类似的表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王岐山被委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为消除消极影响,他接受《财经》杂志的对话专访,阐释“窗口公司”历史使命的结束,强调“谁的孩子谁抱”的市场逻辑。在海南担任省委书记时,王岐山为加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拍摄了环保专题片。在2006年春节,通过集体短信向北京市民集体拜年时宣传“注意烟花爆竹燃放安全”。

这一次,也是在王岐山的提议下,中纪委将过去的五网合一,成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网站开通时,王岐山就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时俱进,创新宣传理念和方式方法,形成高音、中音、低音的和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好网站贵在时效,做到及时更新。要避免空洞说教,坚持辩证宣传,善于讲故事,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打动群众心灵,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于中纪委宣传部的成立,吴玉良强调,“不是简单地改名称、换牌子,而是职能更明确了,责任更大了,担子也更重了。”

目前看来,中纪委宣传部在“去神秘化”方面采取了不少行动,比如发布内部组织机构图、派驻机构分布图;公布各地纪委的联系方式;邀请6位中央纪委副书记轮流做客官网,围绕不同主题做节目。同时还多次开展“走进中央纪委机关”活动,仅2013年就有来自亚、非、欧、美近 20个国家的31名政要,还有智库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到中央纪委机关考察。在面对大众播放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也并不避讳大量使用办公室内部镜头。人们发现原来中纪委的工作人员和大多数公司的人一样,坐在两块板子隔出的格子间,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往来穿梭在走廊中的人,也都是手持文件,急匆匆走过。微信公众号“学思浅语”曾披露过,改革后的中纪委工作人员,加班变得越来越普遍,“以往的周六周日,在单位加班吃饭的人不过二三十人,而现在要占满半个食堂的座位”。

信息发布程序非常讲究

在中国和社会生活中,互联网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网络反腐渐渐成为主流。梳理过往新闻可以看出,最初“反腐打虎”的传播路径大多是从网络、微博举报开始,再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向中纪委核实,发布新闻。比如,2013年年初,时任《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学历造假、官商勾结骗贷、恐吓威胁情人。2013年5月12日,新华社证实,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对于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王岐山一直十分看重。早在2012年11月,他就说过,“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都要听”。那时的中纪委也并非不重视网站的建设。2009年中纪委监察部就开通了12388举报网站,专门负责接受群众的网络举报,还有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网站、工程建设领域治理的网站,以及处理纠纷的纠纷之窗。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感觉到这些网站比较分散,力量不集中,资源也浪费,所以岐山同志到了中央纪委之后就提出来,要打造一个新的网站,把五网合一网。”时任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的崔书鹏在做客中纪委访谈时说。

作为一个官方网站,既不同于新闻网站,也不同于商业网站。在网站建立之初,王岐山亲自参与讨论,提出要给网站定好位。崔少鹏介绍说,最终大家都觉得这个网站要能够准确地传递党中央、中纪委的声音,像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地交流各地区、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情况;权威地解答纪检监察人员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包括意见建议和网络的举报。“所以在网站设置的10个板块和36个栏目当中,都体现了这样一个特色。”崔少鹏说。

掀开中纪委网站新篇章的,是短短47个字。2013年8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自此,中纪委开始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省部级高官落马的消息,而不仅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向外界首发。

此后,中纪委网站不断有独家“猛料”爆出。《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截至发稿之日,中纪委网站首发的官员落马新闻共有963条。

外界试图对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的规律进行总结。有人认为,中纪委“周一拍蝇,周五打虎”是为了抓住节点,让受众形成点击期待;也有的汇总发现,18:00至18:15是2014年官员“最容易落马”的时间,依据是这一时间共有45名官员被宣布接受调查。周永康、徐才厚等重大案件的公布都是在这个时间段。

然而,据一位了解中纪委宣传部内部运作的人士介绍,被称之为“拍苍蝇”的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报的确是“规定动作”,但周五发布“打虎”信息,并非刻意安排,只是巧合。在中纪委宣传部看来,发布反腐消息的原则是,“不追求形式,时间服从工作”。

事实上,纪律审查信息的发布程序非常讲究,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接到指令前,各环节都处于待命状态,但谁也不知道将要发布的信息是什么。发布时机要根据当时各种因素,比如被审查对象是否已被带走,重要的涉案人员是否已经被“控制”等等。既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但也绝不能造成打草惊蛇,影响办案。比如,2015年1月4日,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被带走,同时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张志炎和杨卫泽妻子也被带走调查。但是,直至张志炎和杨卫泽妻子被顺利带走调查后,杨卫泽被带走的消息才正式公布。负责这一部分的工作人员,也往往要随叫随到,就算刚刚下班到家,一个电话过来,便要马上复岗待命。

中纪委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带动了各地纪委、监察厅(局)网站的改版升级。据人民网统计,全国有四分之三的纪委官网都开设了“案件查处”栏目并及时更新。

不过,在向移动客户端的进击中,中纪委依然走进了前面。2015年1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手机客户端(以下简称客户端)正式上线,成为第一个拥有单独客户端的国家部委。其《新年的话》中这样写道:“2015年,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客户端页面整体风格简洁大方,要闻、访谈、党风、审查、巡视、阅微、观点、图说、专题九大版块,可随意自行拖动排序或删除,契合了移动客户端个人定制化的特征。

客户端延续了第一时间发布独家消息的惯例。“据贵州省纪委消息: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巡视员陈建州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客户端第一天上线发布的反腐败案件信息,题目就叫《2015年公布的第一起涉嫌严重违纪案件》。1月4日,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也第一时间出现在客户端上。这是2015年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高官。

最大要求是让老百姓听得懂

深蓝色的背景布,上面白色黑体印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字样,前面一张开阔的三角形访谈桌,这是中纪委网站为开办网络视频节目专门搭建的演播大厅。“灯光、摄影、化妆,一切都感觉很专业。”曾经做为嘉宾参与节目录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这样描述,“甚至比有些电视台的访谈感觉都要好一些。”

金灿荣是《反腐三人谈》节目第一期的嘉宾。这是中纪委宣传部所做的一档原创视频访谈栏目。每期节目会有一位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一起来讲评反腐政策和文化,邀请的嘉宾有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有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的处长,也有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从2014年7月起,已经录制了九期。

中国社科员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已经做过三期节目的主持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虽然节目的策划、创意到节目形式,包括嘉宾的选择都是中纪委决定的,但没有对话题谈论有过多的口径限制。”

据了解,中纪委为了做好《反腐三人谈》的节目,专门拿着脚本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最后节目组决定不彩排,参与录制的嘉宾也不用提前彩排对词,直接录制。

“节目录制过程非常轻松。”高波说,“也不觉得是主持人,嘉宾或者什么角色,就像是一个学术研讨。所以第一期节目我们录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考虑受众,将一些过于漫谈的内容剪辑掉了。”

相对于节目时长在三十分钟左右的《反腐三人谈》节目,中纪委还推出了一个体量相对轻便的视频节目《微评论》。该节目针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评论解读,比如“八项规定”的推行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精神的,或针对《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反腐,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进行讨论。

节目主持人杨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话题的内容一般由中纪委决定,也会列出一些供参考的题目,但不要求必须谈。中纪委对节目最大的要求就是,尽量选择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语言,另外是要大气稳重,不能瞎聊天。”

录制节目在哪里?三位受访者一致表示:不在中纪委办公楼内,但是不能说。

除了自办的原创节目,中纪委宣传部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四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据了解,这部专题片的所有制作工作都吸收了专业人员参与,先后赴18个省区市,拍摄了30多个案件,对案件当事人、举报人和纪检监察干部等近百人进行了采访。

2013年1月,正值中央刚刚推出八项规定,无锡市鸿山街道干部一行83人花费38.8万公款到厦门开务虚会一事,作为第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六起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作出通报。

这起案件的举报人周健康是江苏省无锡市建新村村民。他没想到,举报成功后,中纪委还会对事件进行回访。“这么一个小案子,也可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周健康非常开心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足以说明我们党对腐败现象揪住不放的态度。”在专题片中,周健康毫不掩饰自己在举报成功后的愉悦。他目光灼灼,满脸笑容地讲述他看到的变化:“现在不符合中央规定的事情都不做了。”

这样出挑、现代的传播行动甚至也让内部工作人员惊讶。一位中纪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在公共平台上透露,中纪委的对外宣传策略一直很传统,不求出彩,但求无过,稍微“出挑”的宣传方案就很难被通过。他说,七八年前,曾经推动中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之声的“廉政第一线”栏目做电话连线,负责人员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最终在最后一刻获得批准,激动得差点流泪。然而现在,中纪委却主动做出更贴近社会的改变。

网络举报近一半

不过,对于中纪委来说,新媒体最重要的责任还是接受举报。在中纪委网站首页第二屏,就可以看到右侧一排非常醒目的红色按钮“我要举报”,辅以“举报指南”“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等。

举报人需先按要求填自己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接着填写被举报人姓名、职务、级别、所在地区等信息,便可直接在“正文”框中填写举报内容。如今,中纪委“特别鼓励署真实姓名和准确联系方式的实名举报。对认定为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举报内容框最多可容纳6000字,如果仍未说清问题,还可发送附件,最多可同时上传5个1M大小的文件。

2014年12月9日,中纪委网站新增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线索举报平台,开始接受海内外人士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逃往国(境)外,或者向国(境)外转移涉嫌违法违纪资产等行为的举报。据了解,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接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崔少鹏在访谈中特意指出,“每一位通过网站进行举报的举报人都会得到一个唯一的查询码。拿着这个查询码,可以及时地查询举报的受理情况,这个码是唯一的,只有举报人自己能看,其他人看不到。”

举报所经历的历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有所透露。涉及中央管理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将会移送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有关部门;涉及非中央管理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将由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受理。转送原则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比如举报村支部书记违纪,则会划分到该村所在县纪委信访举报部门处理。对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信访事项,转送有处理权的部门或单位。中央纪委还规定:对转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举报,要采取实地督办、电话督办、发函督办、汇报督办等方式,督促检查。最终,信访举报办理终结后,承办的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向实名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2015年1月4日,客户端上线第三天,就推出了《举报直通纪委,只需一键收藏》的文章,将中纪委以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举报电话、举报链接以及信访办公室的地址一次性完整公布,除此以外,还在《带你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系列报道中,发布了会议准备、会议现场以及来访接待大厅、电话网络举报中心多组“揭秘性”的工作照片。

举报条件的便利化,使得网络举报越来越成为群众举报的第一选择。中纪委信访室在今年3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网络举报如今已占举报总量的近一半。

组建网站之时,王岐山曾指示,“网站发展一定不要‘鸡窝子气’,就是没有后劲。” 如今,中纪委这个媒体江湖新门派似乎还保持着它的强劲发展力。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评价说,“中纪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迈向网络化、打造客户端,这将使党务纪务公开更快捷,监督举报更畅通,开门反腐更有成效。”

(实习生马婧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是谁拍了《永远在路上》这部反腐大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是谁拍了《永远在路上》这部反腐大片?当中纪委遇到新媒体

《永远在路上》并不是中纪委推出的第一部反腐纪录片,但确实是中纪委改革后在新闻发布、接近百姓、“去神秘化”等举措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国庆节之后、十八届六中全全之前播出,形成“全民追剧”现象,其关注度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不仅周永康、万庆良等“大老虎”纷纷出镜,现身说法,而且纪录片从拍摄、撰稿到制作,都呈现出较高的专业性。

《永远在路上》并不是中纪委推出的第一部反腐纪录片,但确实是中纪委改革后在新闻发布、接近百姓、“去神秘化”等举措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举措还包括改版中纪委网站、推出中纪委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可以说,中纪委在中国媒体江湖兴起了一个新的“门派”。

《中国新闻周刊》在2015年春的报道《当中纪委遇上新媒体》,详解为什么中纪委在反腐的同时,也要在宣传方面发力。

王岐山

夜里10点,北京市平安里大街41号大院,两栋米灰色的高层建筑将近一半的办公室都亮着灯。

这里是近两年来中国反腐风暴的中心——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下称中纪委)。

自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中国的第一要务。为了配合打击腐败的工作,中纪委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试图在新媒体时代中,让打击的声音变得铿锵。

2013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2014年3月,组建宣传部;2015年1月,中纪委网站改版,与此同时,中纪委网站手机客户端上线。

不仅如此,中纪委撇开僵化的传统文宣科层体制,在传播方式也有了新变化,诸多高级官员被查处消息不再依靠传统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首发,而是由中纪委官网第一时间先行发布;中纪委高层在电视、网络视频中频频“出镜”,解读反腐政策;网站自办栏目,邀请各界名人说反腐;于中央电视台播放宣传教育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鉴史问廉》等等。

短短一年间,中纪委官网在宣传反腐文化的同时,意外地成为当下热度与受众粘连度相当高、最迅捷也最权威的反腐信息平台。除了像周永康和徐才厚这类顶级大案,常规案件的信息,《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这三大传统顶级喉舌,也只能守在电脑前不断刷新中纪委官网。

一时间,中国媒体江湖兴起了一个新“门派”——中纪委。

“不是简单地改名称、换牌子”

这个新门派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在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网络舆情热点首曝媒体》中,中纪委网站名列第九,成为唯一入选榜单的党政机关网站。这距离王岐山轻触屏幕,启动中央纪委监察网站的2013年9月2日,仅一年半的时间。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正在成为新的消息电头,门户网站新浪网为避免消息漏发,也在技术上对中纪委网站进行了更新内容自动抓取。除了在网站上用件件独家的新闻猛料之外,还在宣传形式上不断创新。他们搞系列在线访谈,搞视频节目、微电影,甚至还播放电视连续剧——19集的《一代廉吏于成龙》。

然而,运营这个网站的中纪委宣传部,却十分年轻。

2014年3月17日,为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新要求,中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机构改革,在增加了纪检监督室的同时,还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宣传部。在过去,宣教室最主要有两项职能,一是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二是负责纪检干部的培训工作以及编辑出版党纪教育资料,后来又逐渐增加了新闻报道和新闻发布工作,局限于通稿类的文宣发布。

3月28日,时任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接受中纪委网站在线访谈时说:组建宣传部,首要是宣传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取得的成效,展现党坚定不移地改进作风、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的决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关切;同时,按照党务公开要求,提高中纪委工作透明度,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中纪委,了解纪检监察工作,监督纪检监察工作。

宣传部内设5个处室,包括:办公室、新闻处、宣传处、文化处、舆情处。除中纪委网站外、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监察杂志社都归口由宣传部管理。“网、报、刊、出版各有优势,在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制定宣传计划,发挥各自的专长,拧成一股绳,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能。”

从诸多迹象中可以看出,在中纪委这一轮以突出主业主责为目标的改革过程中,宣传工作显然被看作一颗重要的棋子。中纪委在2015年年初进行了一次公开招聘。在29人的招聘规模中,宣传岗位接近一半,达13人,其中包括6名网络中心岗位、5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岗位和2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岗位。

不能不说,这与中纪委的掌舵人王岐山极高的媒体认知和媒介素养有一定关系。

王岐山最广为人知的出现在媒体面前的经历,是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泛滥的时候,在他上任代市长的第十天就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专访。

在这次专访中,王岐山从容镇定,不讳言彼时最大医疗困境是人员专业程度不够,甚至讲出“不知道穿几层防护服更合适”的细节,同时也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媒体的认知:“我需要媒体向我反映情况,我需要媒体把我的想法,实际上是中央、市委市政府和我们广大干部现在日夜所做的这些事情,把真相通过你们告诉市民。你们是我最好的和市民对话的渠道。”在王岐山的推动下,政府一改过去数月中闭口不谈的态度,每天都向公众发布疫情报告,逐步取得公众信任和国际信誉。

事实上,在王岐山更早前的工作经历中,亦有类似的表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王岐山被委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为消除消极影响,他接受《财经》杂志的对话专访,阐释“窗口公司”历史使命的结束,强调“谁的孩子谁抱”的市场逻辑。在海南担任省委书记时,王岐山为加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拍摄了环保专题片。在2006年春节,通过集体短信向北京市民集体拜年时宣传“注意烟花爆竹燃放安全”。

这一次,也是在王岐山的提议下,中纪委将过去的五网合一,成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网站开通时,王岐山就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时俱进,创新宣传理念和方式方法,形成高音、中音、低音的和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好网站贵在时效,做到及时更新。要避免空洞说教,坚持辩证宣传,善于讲故事,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打动群众心灵,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于中纪委宣传部的成立,吴玉良强调,“不是简单地改名称、换牌子,而是职能更明确了,责任更大了,担子也更重了。”

目前看来,中纪委宣传部在“去神秘化”方面采取了不少行动,比如发布内部组织机构图、派驻机构分布图;公布各地纪委的联系方式;邀请6位中央纪委副书记轮流做客官网,围绕不同主题做节目。同时还多次开展“走进中央纪委机关”活动,仅2013年就有来自亚、非、欧、美近 20个国家的31名政要,还有智库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到中央纪委机关考察。在面对大众播放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也并不避讳大量使用办公室内部镜头。人们发现原来中纪委的工作人员和大多数公司的人一样,坐在两块板子隔出的格子间,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往来穿梭在走廊中的人,也都是手持文件,急匆匆走过。微信公众号“学思浅语”曾披露过,改革后的中纪委工作人员,加班变得越来越普遍,“以往的周六周日,在单位加班吃饭的人不过二三十人,而现在要占满半个食堂的座位”。

信息发布程序非常讲究

在中国和社会生活中,互联网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网络反腐渐渐成为主流。梳理过往新闻可以看出,最初“反腐打虎”的传播路径大多是从网络、微博举报开始,再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向中纪委核实,发布新闻。比如,2013年年初,时任《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学历造假、官商勾结骗贷、恐吓威胁情人。2013年5月12日,新华社证实,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对于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王岐山一直十分看重。早在2012年11月,他就说过,“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都要听”。那时的中纪委也并非不重视网站的建设。2009年中纪委监察部就开通了12388举报网站,专门负责接受群众的网络举报,还有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网站、工程建设领域治理的网站,以及处理纠纷的纠纷之窗。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感觉到这些网站比较分散,力量不集中,资源也浪费,所以岐山同志到了中央纪委之后就提出来,要打造一个新的网站,把五网合一网。”时任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的崔书鹏在做客中纪委访谈时说。

作为一个官方网站,既不同于新闻网站,也不同于商业网站。在网站建立之初,王岐山亲自参与讨论,提出要给网站定好位。崔少鹏介绍说,最终大家都觉得这个网站要能够准确地传递党中央、中纪委的声音,像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地交流各地区、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情况;权威地解答纪检监察人员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包括意见建议和网络的举报。“所以在网站设置的10个板块和36个栏目当中,都体现了这样一个特色。”崔少鹏说。

掀开中纪委网站新篇章的,是短短47个字。2013年8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自此,中纪委开始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省部级高官落马的消息,而不仅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向外界首发。

此后,中纪委网站不断有独家“猛料”爆出。《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截至发稿之日,中纪委网站首发的官员落马新闻共有963条。

外界试图对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的规律进行总结。有人认为,中纪委“周一拍蝇,周五打虎”是为了抓住节点,让受众形成点击期待;也有的汇总发现,18:00至18:15是2014年官员“最容易落马”的时间,依据是这一时间共有45名官员被宣布接受调查。周永康、徐才厚等重大案件的公布都是在这个时间段。

然而,据一位了解中纪委宣传部内部运作的人士介绍,被称之为“拍苍蝇”的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报的确是“规定动作”,但周五发布“打虎”信息,并非刻意安排,只是巧合。在中纪委宣传部看来,发布反腐消息的原则是,“不追求形式,时间服从工作”。

事实上,纪律审查信息的发布程序非常讲究,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接到指令前,各环节都处于待命状态,但谁也不知道将要发布的信息是什么。发布时机要根据当时各种因素,比如被审查对象是否已被带走,重要的涉案人员是否已经被“控制”等等。既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但也绝不能造成打草惊蛇,影响办案。比如,2015年1月4日,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被带走,同时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张志炎和杨卫泽妻子也被带走调查。但是,直至张志炎和杨卫泽妻子被顺利带走调查后,杨卫泽被带走的消息才正式公布。负责这一部分的工作人员,也往往要随叫随到,就算刚刚下班到家,一个电话过来,便要马上复岗待命。

中纪委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带动了各地纪委、监察厅(局)网站的改版升级。据人民网统计,全国有四分之三的纪委官网都开设了“案件查处”栏目并及时更新。

不过,在向移动客户端的进击中,中纪委依然走进了前面。2015年1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手机客户端(以下简称客户端)正式上线,成为第一个拥有单独客户端的国家部委。其《新年的话》中这样写道:“2015年,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客户端页面整体风格简洁大方,要闻、访谈、党风、审查、巡视、阅微、观点、图说、专题九大版块,可随意自行拖动排序或删除,契合了移动客户端个人定制化的特征。

客户端延续了第一时间发布独家消息的惯例。“据贵州省纪委消息: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巡视员陈建州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客户端第一天上线发布的反腐败案件信息,题目就叫《2015年公布的第一起涉嫌严重违纪案件》。1月4日,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也第一时间出现在客户端上。这是2015年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高官。

最大要求是让老百姓听得懂

深蓝色的背景布,上面白色黑体印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字样,前面一张开阔的三角形访谈桌,这是中纪委网站为开办网络视频节目专门搭建的演播大厅。“灯光、摄影、化妆,一切都感觉很专业。”曾经做为嘉宾参与节目录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这样描述,“甚至比有些电视台的访谈感觉都要好一些。”

金灿荣是《反腐三人谈》节目第一期的嘉宾。这是中纪委宣传部所做的一档原创视频访谈栏目。每期节目会有一位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一起来讲评反腐政策和文化,邀请的嘉宾有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有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的处长,也有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从2014年7月起,已经录制了九期。

中国社科员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已经做过三期节目的主持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虽然节目的策划、创意到节目形式,包括嘉宾的选择都是中纪委决定的,但没有对话题谈论有过多的口径限制。”

据了解,中纪委为了做好《反腐三人谈》的节目,专门拿着脚本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最后节目组决定不彩排,参与录制的嘉宾也不用提前彩排对词,直接录制。

“节目录制过程非常轻松。”高波说,“也不觉得是主持人,嘉宾或者什么角色,就像是一个学术研讨。所以第一期节目我们录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考虑受众,将一些过于漫谈的内容剪辑掉了。”

相对于节目时长在三十分钟左右的《反腐三人谈》节目,中纪委还推出了一个体量相对轻便的视频节目《微评论》。该节目针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评论解读,比如“八项规定”的推行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精神的,或针对《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反腐,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进行讨论。

节目主持人杨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话题的内容一般由中纪委决定,也会列出一些供参考的题目,但不要求必须谈。中纪委对节目最大的要求就是,尽量选择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语言,另外是要大气稳重,不能瞎聊天。”

录制节目在哪里?三位受访者一致表示:不在中纪委办公楼内,但是不能说。

除了自办的原创节目,中纪委宣传部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四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据了解,这部专题片的所有制作工作都吸收了专业人员参与,先后赴18个省区市,拍摄了30多个案件,对案件当事人、举报人和纪检监察干部等近百人进行了采访。

2013年1月,正值中央刚刚推出八项规定,无锡市鸿山街道干部一行83人花费38.8万公款到厦门开务虚会一事,作为第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六起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作出通报。

这起案件的举报人周健康是江苏省无锡市建新村村民。他没想到,举报成功后,中纪委还会对事件进行回访。“这么一个小案子,也可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周健康非常开心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足以说明我们党对腐败现象揪住不放的态度。”在专题片中,周健康毫不掩饰自己在举报成功后的愉悦。他目光灼灼,满脸笑容地讲述他看到的变化:“现在不符合中央规定的事情都不做了。”

这样出挑、现代的传播行动甚至也让内部工作人员惊讶。一位中纪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在公共平台上透露,中纪委的对外宣传策略一直很传统,不求出彩,但求无过,稍微“出挑”的宣传方案就很难被通过。他说,七八年前,曾经推动中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之声的“廉政第一线”栏目做电话连线,负责人员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最终在最后一刻获得批准,激动得差点流泪。然而现在,中纪委却主动做出更贴近社会的改变。

网络举报近一半

不过,对于中纪委来说,新媒体最重要的责任还是接受举报。在中纪委网站首页第二屏,就可以看到右侧一排非常醒目的红色按钮“我要举报”,辅以“举报指南”“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等。

举报人需先按要求填自己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接着填写被举报人姓名、职务、级别、所在地区等信息,便可直接在“正文”框中填写举报内容。如今,中纪委“特别鼓励署真实姓名和准确联系方式的实名举报。对认定为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举报内容框最多可容纳6000字,如果仍未说清问题,还可发送附件,最多可同时上传5个1M大小的文件。

2014年12月9日,中纪委网站新增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线索举报平台,开始接受海内外人士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逃往国(境)外,或者向国(境)外转移涉嫌违法违纪资产等行为的举报。据了解,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接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崔少鹏在访谈中特意指出,“每一位通过网站进行举报的举报人都会得到一个唯一的查询码。拿着这个查询码,可以及时地查询举报的受理情况,这个码是唯一的,只有举报人自己能看,其他人看不到。”

举报所经历的历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有所透露。涉及中央管理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将会移送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有关部门;涉及非中央管理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将由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受理。转送原则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比如举报村支部书记违纪,则会划分到该村所在县纪委信访举报部门处理。对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信访事项,转送有处理权的部门或单位。中央纪委还规定:对转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举报,要采取实地督办、电话督办、发函督办、汇报督办等方式,督促检查。最终,信访举报办理终结后,承办的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向实名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2015年1月4日,客户端上线第三天,就推出了《举报直通纪委,只需一键收藏》的文章,将中纪委以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举报电话、举报链接以及信访办公室的地址一次性完整公布,除此以外,还在《带你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系列报道中,发布了会议准备、会议现场以及来访接待大厅、电话网络举报中心多组“揭秘性”的工作照片。

举报条件的便利化,使得网络举报越来越成为群众举报的第一选择。中纪委信访室在今年3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网络举报如今已占举报总量的近一半。

组建网站之时,王岐山曾指示,“网站发展一定不要‘鸡窝子气’,就是没有后劲。” 如今,中纪委这个媒体江湖新门派似乎还保持着它的强劲发展力。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评价说,“中纪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迈向网络化、打造客户端,这将使党务纪务公开更快捷,监督举报更畅通,开门反腐更有成效。”

(实习生马婧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是谁拍了《永远在路上》这部反腐大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