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4人生赢家】这位IDEO设计师是一位本科读了七年的真学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4人生赢家】这位IDEO设计师是一位本科读了七年的真学霸

“你每件事情都按部就班地做,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东西。”

IDEO设计师李盛弘。摄影:潘凌

李盛弘乖乖地接受摄影师的指示,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腼腆中带着一丝僵硬,显然还未习惯成为闪光灯下的焦点。在摄影师要求拿一个东西出来表明自己的设计师身份时,他略想了想,在一张便利贴上很利落地画了个漫画头像,笔触简单,但显然就是他自己。在他画画的时候,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之前的局促感消影无踪。

这位29岁的台湾小伙子现在是IDEO上海办公室的一名设计师。能够在IDEO这家曾设计出第一只苹果鼠标和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商业创新咨询机构工作,他的确有过人之处。

李盛弘很利落地在便利贴上画了个漫画头像,就是他自己。摄影:潘凌

李盛弘拥有工业设计学系和电机工程学系双学士学位,其设计才华在大学时代就展露无遗。他的第一件毕业作品“瓶安”灯具急救箱就夺得了2010年德国iF设计奖、2011年德国红点金奖、2012年美国IDEA金奖和美国Core77设计奖——国际工业设计界的四大主要奖项,他一下子拿到了三个。

“你在学校里应该是风云学生吧?”“对。”他答得干脆,又像是反应过来自己太不谦虚而大笑起来,之前的腼腆迅速破了功。

李盛弘的设计师之路是从5岁学画画开始的。幼稚园的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在别的小朋友还没法用橡皮泥捏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的时候,李盛弘就捏出了一个天鹅造型的烟灰缸和一架直升机,他妈妈来学校看展览的时候还以为那两件作品是高年级的学生做的。“老师就跟我妈说,这个小孩有天分,你要带他去学画。”于是,他跟着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了十年素描、水彩和油画,从未间断。“而且每次我都是最晚一个走的,因为我知道越晚走的人老师才会把压箱底的功夫交给你。”

只有强烈的兴趣才会让一个孩子对学习一件事情有如此持久的耐心,在李盛弘进入高中的时候,他已经有资格去上美术资优班了——那种班级的学生都有美术特长,可以保送进大学。但同时也喜欢数学和物理的他觉得自己将来的路不必如此狭窄,就决定进入普通高中,然后考上了台湾四大名校之一的成功大学。

和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李盛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模糊知道自己喜欢设计类的专业,而成大的建筑系最为出名,他的第一志愿就填了建筑学。可惜李盛弘的中文成绩太低进不了建筑系,只好转向第二志愿工业设计。

“这个领域反而更好更适合我。因为你设计一样东西马上看得到摸得到,别人可以立刻帮你实现。也是因为接触了工业设计,发现其实自己的空间更灵活更广阔。”事后想想,“被迫”进入工业设计系对李盛弘来说倒是一种因祸得福。

又一件他没事先预料到的事情是,他在成大一待就是7年,因为他决定攻读电机工程的第二学位。

“修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们设计一款产品,比如说手表或鼠标,如果是设计师的话只能设计外观,如果真的要讲里面的结构的话肯定要工程师进来参与,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里到外自己掌握呢?”李盛弘说,“就是很贪心啦,那时候很贪心,所以当时我请我们系主任签名的时候我说我要双学位,他问你确定吗?这两个系的学分都很重,EE(电机工程)是个很难的学科,很多计算,是很nerdy(书呆子)的人去修的。他觉得我可能只是开玩笑吧。”

但他是认真的。为了扎实地学电机工程的每门课程,他延迟了毕业时间,寒暑假也待在学校上课。父母担心他迟迟不毕业是不是因为有学习上的障碍或和老师有矛盾,李盛弘很淡定地告诉他们,“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内,不用担心,我是很有规划的人”。在他开创了这个先锋之后,陆续有学弟学妹也试着走这条路,但很多人都失败了,“因为太辛苦了”。

因为双专业的关系,李盛弘需要完成四个毕业设计,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的目标,“因为我做这个事情很着迷,也不觉得累,你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年的时间好像一个月就用完了,每天就做这个”。而“瓶安”的获奖、外界的肯定则消弭了他最后的一丝犹豫不决,坚信这条道路是适合自己的。

在做出了“瓶安”之后,李盛弘在剩余的大学时光又陆续参加了很多比赛,拿了很多奖,其中他与别人合作设计的一款既轻巧又防水、适合运动员佩戴的微型摄影机(FANs Cam)因能够让观众运用智能手机通过运动员视角观看比赛的创意获得了2012年红点设计概念奖和2013年Core77设计奖学生组最佳交互奖。他说,不停地参赛是为了给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并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设计师建立自己的作品集,“因为这些作品定义了自己”。

李盛弘与陈宥霖设计的“瓶安”灯具急救箱。图片来源:李盛弘

李盛弘承认自己有天赋,但天赋本身不能让他自动光环加身。他说从大一到大三他都一直在蓄积能量:“你每件事情都按部就班地做,比如说老师叫你课前预习,你要找资料阅读,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东西。然后到大四的时候突然把你推上舞台,我也没有什么准备,就把东西交出去了,可能交出去的时候是一个比赛或展览,得到各个地方的目光。”所有貌似的必然,都离不开决心、耕耘与付出。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设计奖荣誉之下的李盛弘是个真学霸,他在两个系均以年级第一的身份拿到了学位证书。

获奖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一个意义或许在于提醒了他自己的不足之处。“得奖之后怎样生产、下一步要怎么做,你不知道,学校没有教这些。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量产?找哪些厂商?怎样申请专利?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东西,但反而接踵而来,所以反而得奖了之后要学的东西更多了。”他发现,“瓶安”虽然是个好设计,但却是个完全没有商业模式的“无用”设计,成本太高,市场不接受,没有办法量产。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时候离开象牙塔去行业内了解产品设计了,即使是来自国外知名学府的深造邀请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李盛弘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是在Continuum公司的上海办公室担任设计师,为客户重新设计服务和用户体验。IDEO的一位资深设计师在领英上发现了他并邀请他加入IDEO,李盛弘想着来试试看也没什么损失,就背着自己的设计作品来了IDEO,过了6轮面试。

面试官对李盛弘的“监狱生活”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台湾服了一年兵役,在一所少年男子监狱担任狱警。本来作为一位大学毕业生他可以选择成为预备军官,但他偏偏想要去更接地气的地方“体验不同的人生”,于是被随机分配到了监狱。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被其他狱警欺负(“那些狱警的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就会觉得你进来是看不起我吗,所以会给你各种苦头吃”)到在各个岗位如鱼得水、与同事和囚犯关系融洽,李盛弘说自己在那一年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李盛弘在IDEO发现了沟通能力和同理心的重要性。摄影:潘凌

很快他就会发现沟通能力和同理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了。因为他发现在IDEO自己面对的一个文化冲击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设计师:“我自己狭隘的定义是,设计师必须要学过设计、会画图、要有自己的作品集,可是我没有想到商业设计师也是一种设计师,人类学家也是一种设计师,他们都有不同的观点。你只有放开心胸去接受不同观点,不然永远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李盛弘发现,他需要时时放弃自己关于设计的预设答案,试着通过别人的视角思考问题。

在IDEO,一个设计案是从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开始的——了解客户需求、调查市场现状,然后是综合观点构想方案,接着是做原型测试、收集反馈、改进设计。在这整个过程中,不同背景的设计师和调研人员通力合作。李盛弘发现自己从一个“自以为是的学霸”变成了一个懂得如何cowork(合作)的人,他也学会了怎样使用便利贴,那是IDEO著名的头脑风暴方法:每个人在头脑风暴中可以在一张便利贴上写下一个观点,任何观点都不能被质疑,如果你觉得某个观点很好,可以在另一张便利贴上写下补充想法,贴上去,以此累积为一个趋于完善的概念。

IDEO的合作精神让李盛弘受益匪浅,他发现,即使是在做自己工作外的设计作品,这个创意社群仍在无私地为他提供帮助。他与同事最近一同设计的一样作品是“TetraPOT绿色消波块”,想法来自他在垦丁旅行时看到目前的人造海防结构既丑陋又容易在海水冲击下发生位置偏移。他的解决方案是,在中空的水泥消波块中种植红树,不断生长的树根能将这些水泥块固定在原地,构成天然的海防线。这一设计获得了2016年IDEA环境类金奖、红点设计奖以及戴森设计大奖全球前20名。在李盛弘的致谢名单中,有许多IDEO同事的名字,他们之中有设计总监、语言专家、市场营销主管、机械工程师和沟通设计师。

尽管工作忙碌,李盛弘如今还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兼职副教授,讲授产品设计课程,“我就想要把我以前在学校应该学的、但老师没有教的东西教给他们”。除了教产品设计和编程之外,他还邀请自己的设计师朋友来课堂上分享经验,比如说留学生活是怎样的体验、读研和工作孰先孰后。与此同时,他也从学生的奇思妙想中收获良多。“他们有些很好的想法,我就恐吓他们说,如果你不做,我就把这个idea拿走了,反正你也不会拿奖。”他诙谐地说,带着对学生真诚的欣赏。

在生活中,李盛弘的“设计师本能”也会时不时被唤醒。在机场过安检时,他注意到安检人员不断地拿起放下篮子非常辛苦,于是暗忖是否可以把安检传送带设计成旋转寿司那样的环形传送带,“安检人员的手腕可能已经受伤了,每天要拿那么多只篮子,又很生气地对我,其实这不是他的错啊,是设计师没有把这个设计好”。

李盛弘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在这个基础之上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并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往往就是优秀设计的开端。

“我自己对设计很有热情,我觉得设计真的可以改变世界。”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4人生赢家】这位IDEO设计师是一位本科读了七年的真学霸

“你每件事情都按部就班地做,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东西。”

IDEO设计师李盛弘。摄影:潘凌

李盛弘乖乖地接受摄影师的指示,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腼腆中带着一丝僵硬,显然还未习惯成为闪光灯下的焦点。在摄影师要求拿一个东西出来表明自己的设计师身份时,他略想了想,在一张便利贴上很利落地画了个漫画头像,笔触简单,但显然就是他自己。在他画画的时候,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之前的局促感消影无踪。

这位29岁的台湾小伙子现在是IDEO上海办公室的一名设计师。能够在IDEO这家曾设计出第一只苹果鼠标和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商业创新咨询机构工作,他的确有过人之处。

李盛弘很利落地在便利贴上画了个漫画头像,就是他自己。摄影:潘凌

李盛弘拥有工业设计学系和电机工程学系双学士学位,其设计才华在大学时代就展露无遗。他的第一件毕业作品“瓶安”灯具急救箱就夺得了2010年德国iF设计奖、2011年德国红点金奖、2012年美国IDEA金奖和美国Core77设计奖——国际工业设计界的四大主要奖项,他一下子拿到了三个。

“你在学校里应该是风云学生吧?”“对。”他答得干脆,又像是反应过来自己太不谦虚而大笑起来,之前的腼腆迅速破了功。

李盛弘的设计师之路是从5岁学画画开始的。幼稚园的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在别的小朋友还没法用橡皮泥捏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的时候,李盛弘就捏出了一个天鹅造型的烟灰缸和一架直升机,他妈妈来学校看展览的时候还以为那两件作品是高年级的学生做的。“老师就跟我妈说,这个小孩有天分,你要带他去学画。”于是,他跟着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了十年素描、水彩和油画,从未间断。“而且每次我都是最晚一个走的,因为我知道越晚走的人老师才会把压箱底的功夫交给你。”

只有强烈的兴趣才会让一个孩子对学习一件事情有如此持久的耐心,在李盛弘进入高中的时候,他已经有资格去上美术资优班了——那种班级的学生都有美术特长,可以保送进大学。但同时也喜欢数学和物理的他觉得自己将来的路不必如此狭窄,就决定进入普通高中,然后考上了台湾四大名校之一的成功大学。

和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李盛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模糊知道自己喜欢设计类的专业,而成大的建筑系最为出名,他的第一志愿就填了建筑学。可惜李盛弘的中文成绩太低进不了建筑系,只好转向第二志愿工业设计。

“这个领域反而更好更适合我。因为你设计一样东西马上看得到摸得到,别人可以立刻帮你实现。也是因为接触了工业设计,发现其实自己的空间更灵活更广阔。”事后想想,“被迫”进入工业设计系对李盛弘来说倒是一种因祸得福。

又一件他没事先预料到的事情是,他在成大一待就是7年,因为他决定攻读电机工程的第二学位。

“修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们设计一款产品,比如说手表或鼠标,如果是设计师的话只能设计外观,如果真的要讲里面的结构的话肯定要工程师进来参与,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里到外自己掌握呢?”李盛弘说,“就是很贪心啦,那时候很贪心,所以当时我请我们系主任签名的时候我说我要双学位,他问你确定吗?这两个系的学分都很重,EE(电机工程)是个很难的学科,很多计算,是很nerdy(书呆子)的人去修的。他觉得我可能只是开玩笑吧。”

但他是认真的。为了扎实地学电机工程的每门课程,他延迟了毕业时间,寒暑假也待在学校上课。父母担心他迟迟不毕业是不是因为有学习上的障碍或和老师有矛盾,李盛弘很淡定地告诉他们,“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内,不用担心,我是很有规划的人”。在他开创了这个先锋之后,陆续有学弟学妹也试着走这条路,但很多人都失败了,“因为太辛苦了”。

因为双专业的关系,李盛弘需要完成四个毕业设计,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的目标,“因为我做这个事情很着迷,也不觉得累,你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年的时间好像一个月就用完了,每天就做这个”。而“瓶安”的获奖、外界的肯定则消弭了他最后的一丝犹豫不决,坚信这条道路是适合自己的。

在做出了“瓶安”之后,李盛弘在剩余的大学时光又陆续参加了很多比赛,拿了很多奖,其中他与别人合作设计的一款既轻巧又防水、适合运动员佩戴的微型摄影机(FANs Cam)因能够让观众运用智能手机通过运动员视角观看比赛的创意获得了2012年红点设计概念奖和2013年Core77设计奖学生组最佳交互奖。他说,不停地参赛是为了给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并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设计师建立自己的作品集,“因为这些作品定义了自己”。

李盛弘与陈宥霖设计的“瓶安”灯具急救箱。图片来源:李盛弘

李盛弘承认自己有天赋,但天赋本身不能让他自动光环加身。他说从大一到大三他都一直在蓄积能量:“你每件事情都按部就班地做,比如说老师叫你课前预习,你要找资料阅读,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东西。然后到大四的时候突然把你推上舞台,我也没有什么准备,就把东西交出去了,可能交出去的时候是一个比赛或展览,得到各个地方的目光。”所有貌似的必然,都离不开决心、耕耘与付出。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设计奖荣誉之下的李盛弘是个真学霸,他在两个系均以年级第一的身份拿到了学位证书。

获奖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一个意义或许在于提醒了他自己的不足之处。“得奖之后怎样生产、下一步要怎么做,你不知道,学校没有教这些。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量产?找哪些厂商?怎样申请专利?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东西,但反而接踵而来,所以反而得奖了之后要学的东西更多了。”他发现,“瓶安”虽然是个好设计,但却是个完全没有商业模式的“无用”设计,成本太高,市场不接受,没有办法量产。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时候离开象牙塔去行业内了解产品设计了,即使是来自国外知名学府的深造邀请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李盛弘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是在Continuum公司的上海办公室担任设计师,为客户重新设计服务和用户体验。IDEO的一位资深设计师在领英上发现了他并邀请他加入IDEO,李盛弘想着来试试看也没什么损失,就背着自己的设计作品来了IDEO,过了6轮面试。

面试官对李盛弘的“监狱生活”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台湾服了一年兵役,在一所少年男子监狱担任狱警。本来作为一位大学毕业生他可以选择成为预备军官,但他偏偏想要去更接地气的地方“体验不同的人生”,于是被随机分配到了监狱。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被其他狱警欺负(“那些狱警的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就会觉得你进来是看不起我吗,所以会给你各种苦头吃”)到在各个岗位如鱼得水、与同事和囚犯关系融洽,李盛弘说自己在那一年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李盛弘在IDEO发现了沟通能力和同理心的重要性。摄影:潘凌

很快他就会发现沟通能力和同理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了。因为他发现在IDEO自己面对的一个文化冲击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设计师:“我自己狭隘的定义是,设计师必须要学过设计、会画图、要有自己的作品集,可是我没有想到商业设计师也是一种设计师,人类学家也是一种设计师,他们都有不同的观点。你只有放开心胸去接受不同观点,不然永远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李盛弘发现,他需要时时放弃自己关于设计的预设答案,试着通过别人的视角思考问题。

在IDEO,一个设计案是从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开始的——了解客户需求、调查市场现状,然后是综合观点构想方案,接着是做原型测试、收集反馈、改进设计。在这整个过程中,不同背景的设计师和调研人员通力合作。李盛弘发现自己从一个“自以为是的学霸”变成了一个懂得如何cowork(合作)的人,他也学会了怎样使用便利贴,那是IDEO著名的头脑风暴方法:每个人在头脑风暴中可以在一张便利贴上写下一个观点,任何观点都不能被质疑,如果你觉得某个观点很好,可以在另一张便利贴上写下补充想法,贴上去,以此累积为一个趋于完善的概念。

IDEO的合作精神让李盛弘受益匪浅,他发现,即使是在做自己工作外的设计作品,这个创意社群仍在无私地为他提供帮助。他与同事最近一同设计的一样作品是“TetraPOT绿色消波块”,想法来自他在垦丁旅行时看到目前的人造海防结构既丑陋又容易在海水冲击下发生位置偏移。他的解决方案是,在中空的水泥消波块中种植红树,不断生长的树根能将这些水泥块固定在原地,构成天然的海防线。这一设计获得了2016年IDEA环境类金奖、红点设计奖以及戴森设计大奖全球前20名。在李盛弘的致谢名单中,有许多IDEO同事的名字,他们之中有设计总监、语言专家、市场营销主管、机械工程师和沟通设计师。

尽管工作忙碌,李盛弘如今还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兼职副教授,讲授产品设计课程,“我就想要把我以前在学校应该学的、但老师没有教的东西教给他们”。除了教产品设计和编程之外,他还邀请自己的设计师朋友来课堂上分享经验,比如说留学生活是怎样的体验、读研和工作孰先孰后。与此同时,他也从学生的奇思妙想中收获良多。“他们有些很好的想法,我就恐吓他们说,如果你不做,我就把这个idea拿走了,反正你也不会拿奖。”他诙谐地说,带着对学生真诚的欣赏。

在生活中,李盛弘的“设计师本能”也会时不时被唤醒。在机场过安检时,他注意到安检人员不断地拿起放下篮子非常辛苦,于是暗忖是否可以把安检传送带设计成旋转寿司那样的环形传送带,“安检人员的手腕可能已经受伤了,每天要拿那么多只篮子,又很生气地对我,其实这不是他的错啊,是设计师没有把这个设计好”。

李盛弘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在这个基础之上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并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往往就是优秀设计的开端。

“我自己对设计很有热情,我觉得设计真的可以改变世界。”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