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交通大整治效果立竿见影,能否长期保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交通大整治效果立竿见影,能否长期保持?

自今年3月上海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道路通行能力有所提高。那么,如果巩固、维持交通整治成果?

受访者供图。

自今年3月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道路通行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可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8%、15.2%、48.7%,日均拥堵报警、举报违法停车报警分别减少0.69%、5.15%,城市交通文明创建综合指数达到95.24分,上海全市公交平均车速较2015年年底提升10%……

而一位上海出租车司机对界面新闻表示,他认为上海交通大整治还可管得更严,乱变道、违停、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仍然需要长期管理执法。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交通大整治确实让交通环境改善了不少,违章行为大幅度减少。“我所在的小区街道以前每到晚上就停满了车,现在很少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与此同时,他也提出,“除了整治交通,城市交通设施的设立能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交警执法能否改进?交通整治成果能否持续下去?”

四个月收到视频举报2万起交通违法行为

上海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杰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科技严管、制度政策支撑和社会支持将使交通大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据他介绍,目前在交通大整治行动中,电子警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基本的机动车违章行为都可以被电子警察拍下,包括违停、乱变道、滞留路口等,有电子警察的路段违停较少。”他透露,未来黄浦区将装设1455套电子警察,覆盖该区所有道路。

对于部分较难进行执法管理的交通违法行为,上海市公安交警也在技术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尝试。

今年5月4日,上海公安交警部门正式启动视频举报交通违法查处工作,上海市民群众持车载行车记录仪记录的闯红灯、违法占用专用车道等机动车交通违法视频资料均可作为举报的内容,公安机关核查确认后将依法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据交警总队事故处处长沈晓明介绍,从5月4日至9月20日,有7500余名市民群众参与视频举报工作,举报成功2万余起。他透露,下一步将择时在上海交警APP中推行手机随手拍,进一步扩大群众举报方法、范围。

2016年8月下旬起,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在延安中路近华山路附近路段试点安装建设了“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基于声呐阵列检测的声源定位、视频检测等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鸣号的违法行为进行实时采集。

在静安区,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与街镇合作推出了移动抓拍球、网格化管理平台。抓拍球不仅拥有可转动的高清摄像头,还有自动识别“黑白名单”的功能:只要把套牌车、盗抢车辆等违法车辆牌号等关键信息输入其中,它就能识别出这些特殊车辆并发出警报,方便警方拦截查处。此外,经过设定后,抓拍球保存的交通违法证据格式与一般电子警察抓拍存证的格式完全一致,方便民警后续复核判定。

在宝山区,上海公安宝山分局已经成功实现由高清卡口抓拍、发现嫌疑车辆并报警布控地面民警。宝山分局现有300余套路面高清卡口系统,在此基础上由科技部门开发道路预警布控系统,由业务部门提供输入黑名单的车辆数据,由后台自动对高清卡口抓拍到的机动车号牌进行实时比对,一旦抓拍到黑名单内的机动车,系统将于3秒内报警,指挥中心立即引导民警布控查缉。现阶段,列入黑名单的嫌疑车辆主要包括涉嫌交通事故逃逸车辆、逾期未年检的车辆及涉嫌假套牌的车辆。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表示,未来上海市公安交警将深化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推广应用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系统,统筹治安监控设备用于道路交通执法。

改革交警勤务机制 警力跟着警情走

今年国庆期间,上海黄浦区外滩区域在10月2日达到瞬时人流峰值11.2万余人。保障游客安全,成为黄浦公安分局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与往常定时定岗定人不同,此次黄浦公安交警从早上10点开始将警力率先投放到豫园、田子坊、新天地等地区,下午3点,再将第二波警力投放到外滩一线。由于外滩地区每一次红绿灯过马路的游客比较多,为了确保游客安全,黄浦公安交警对车流采取了慢进快出措施,对进入外滩的车辆进行分流,减少车流量,给行人更大的空间。

“其他地方的警力是不动的,他们有日常的交通管理。我们只能科室全员加班,早班连中班,将近400名警力满员投入国庆大客流管理。”陈杰说。除此之外,还有50名辅警组成人墙,以打人墙拉拦截线的方式确保游客安全和秩序。

警力跟着警情走,是今年交警勤务改革最大的亮点。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勤务处处长王亮介绍,借助交通大整治契机,上海公安交警推动了勤务机制改革,并组建了辅警队伍:通过划分交通管理责任区,把交通执法落实到基层大队、分解到岗位民警,在此基础上,实行交警队和派出所联动,交警队和基层社区联动;同时,上海公安交警招募了3400名辅警,在全市1100余个重要路口和相关路段辅助交警开展交通管理工作,置换解放一大批警力资源。

陈杰向界面新闻介绍,黄浦公安交警原有15个交警中队,现根据城市功能分区调整为8个责任区,另有1个机动责任区和1个隧桥责任区,共10个责任区。由于地处市中心,每个责任区都有鲜明的地标景点:第一责任区是滩责任区,第二责任区为南京路责任区,第三责任区是豫园责任区,第四责任区是老城厢,第五责任区是上海政治中心、人民广场,第六责任区是淮海路责任区,有著名的新天地,第七责任区包括日月光、田子坊,第八责任区则是外滩滨江、世博场馆等地。

“黄浦有个特点,每一块都有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例如外滩有个外滩风景办,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可以整合整个社会资源、政府资源来为交通服务。”陈杰解释。

黄浦公安交警第二责任区负责人王健认为,勤务机制改革给基层交警一定自主权。“首先由责任区交警由下而上报告该责任区有多少个点,早高峰的时间从几点到几点、站到哪里可以自己定。”他指出,黄浦区著名旅游景点众多,与其他区县特点不同。早高峰时间人流较少,下午开始人流变多。

为此,第二责任区制定了工作日勤务(周一到周四)和周末勤务(周五到周日)两套勤务模式,每个勤务模式里都有早班和中班,警力向中班倾斜。

王健介绍,在第二责任区晚高峰的时候,河南路、延安路由于受高架的制约比较拥堵,此时警力主要负责在河南路由北向南的交通疏导上。但是当晚高峰结束之后,延安路就不需要这么多警力,那时就可重新整合警力,全部投放到南京路一线的T字型路口上。“很有弹性,这是勤务改革最大的亮点,完全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

邢培毅表示,接下来,上海公安交警会加快改革创新基层交警执法管理体制机制,固化派出所等其他警种参与道路交通执法和社区宣传工作机制,完善调整优化交警执法管理勤务机制和交通辅警工作模式。

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韩勇在近期上海市公安改革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仍将是公安改革当前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加快推动“最严”交规修订进程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法制办主任高峰介绍,目前交警总队正推动修订《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4月以来《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先后开展了20余次内部读稿,多次以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征求了市政府22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了重点道路运输企业、交通管理对象座谈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听取了道路交通参与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前介入,开展了多次联合读稿。

他透露,目前,条例修订已经经过了人大预备项目转正式项目的过程,在7月底,也已经经过了市人大的第一次审议,9月12日至14日进行了二审。据悉,该条例或将成为上海“史上最严”交规。

王健透露,漆划黄实线或将成为该条例的固化内容之一。“根据现有法律,违停必须由交警提前警告才能处罚。在交通大整治之前,交警处理违停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一直比较难解决。黄浦率先创新,漆划黄实线,违停现象减少了,这是最直观的,也是群众获得感最高的。责任区的民警也一样,如果每天去重复一个并不是很起效的执法行为,人人都可能倦怠。当他感到自己的管理是有效的,其实就能激发他的管理责任心。”

据交警总队路设处副处长刘玉刚介绍,大整治过程中,共计在239条道路上漆划禁止停车线1200公里(双向)。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向界面新闻指出,目前全国城市中,深圳交通法规最严,罚款最多,在他看来,经济惩罚是最有约束力的一种处罚手段。

在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杰看来,单单依靠罚款无法全部解决交通违法问题,作为城市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交通治理需要全社会支持。“其实行人是最难管的,机动车反而是最好管的。”

他指出,目前黄浦公安交警在交通管理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摩拜单车。“你骑摩拜单车违章,交警处罚你,如果你不愿意处罚,那交警就只能扣车。然而交警开的是个人处罚的单子,摩拜单车公司本身不能以公司的名义来交罚款,因为公司不是处罚主体,但骑车人也不是车主,所以这个问题很麻烦。”他建议摩拜单车考虑更多措施来减少用户交通违法现象,如实名、实行押金制等等。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表示,交通大整治没有时间界限,“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直至把规矩、风气真正立起来、树起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交通大整治效果立竿见影,能否长期保持?

自今年3月上海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道路通行能力有所提高。那么,如果巩固、维持交通整治成果?

受访者供图。

自今年3月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道路通行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可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8%、15.2%、48.7%,日均拥堵报警、举报违法停车报警分别减少0.69%、5.15%,城市交通文明创建综合指数达到95.24分,上海全市公交平均车速较2015年年底提升10%……

而一位上海出租车司机对界面新闻表示,他认为上海交通大整治还可管得更严,乱变道、违停、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仍然需要长期管理执法。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交通大整治确实让交通环境改善了不少,违章行为大幅度减少。“我所在的小区街道以前每到晚上就停满了车,现在很少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与此同时,他也提出,“除了整治交通,城市交通设施的设立能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交警执法能否改进?交通整治成果能否持续下去?”

四个月收到视频举报2万起交通违法行为

上海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杰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科技严管、制度政策支撑和社会支持将使交通大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据他介绍,目前在交通大整治行动中,电子警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基本的机动车违章行为都可以被电子警察拍下,包括违停、乱变道、滞留路口等,有电子警察的路段违停较少。”他透露,未来黄浦区将装设1455套电子警察,覆盖该区所有道路。

对于部分较难进行执法管理的交通违法行为,上海市公安交警也在技术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尝试。

今年5月4日,上海公安交警部门正式启动视频举报交通违法查处工作,上海市民群众持车载行车记录仪记录的闯红灯、违法占用专用车道等机动车交通违法视频资料均可作为举报的内容,公安机关核查确认后将依法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据交警总队事故处处长沈晓明介绍,从5月4日至9月20日,有7500余名市民群众参与视频举报工作,举报成功2万余起。他透露,下一步将择时在上海交警APP中推行手机随手拍,进一步扩大群众举报方法、范围。

2016年8月下旬起,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在延安中路近华山路附近路段试点安装建设了“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基于声呐阵列检测的声源定位、视频检测等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鸣号的违法行为进行实时采集。

在静安区,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与街镇合作推出了移动抓拍球、网格化管理平台。抓拍球不仅拥有可转动的高清摄像头,还有自动识别“黑白名单”的功能:只要把套牌车、盗抢车辆等违法车辆牌号等关键信息输入其中,它就能识别出这些特殊车辆并发出警报,方便警方拦截查处。此外,经过设定后,抓拍球保存的交通违法证据格式与一般电子警察抓拍存证的格式完全一致,方便民警后续复核判定。

在宝山区,上海公安宝山分局已经成功实现由高清卡口抓拍、发现嫌疑车辆并报警布控地面民警。宝山分局现有300余套路面高清卡口系统,在此基础上由科技部门开发道路预警布控系统,由业务部门提供输入黑名单的车辆数据,由后台自动对高清卡口抓拍到的机动车号牌进行实时比对,一旦抓拍到黑名单内的机动车,系统将于3秒内报警,指挥中心立即引导民警布控查缉。现阶段,列入黑名单的嫌疑车辆主要包括涉嫌交通事故逃逸车辆、逾期未年检的车辆及涉嫌假套牌的车辆。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表示,未来上海市公安交警将深化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推广应用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系统,统筹治安监控设备用于道路交通执法。

改革交警勤务机制 警力跟着警情走

今年国庆期间,上海黄浦区外滩区域在10月2日达到瞬时人流峰值11.2万余人。保障游客安全,成为黄浦公安分局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与往常定时定岗定人不同,此次黄浦公安交警从早上10点开始将警力率先投放到豫园、田子坊、新天地等地区,下午3点,再将第二波警力投放到外滩一线。由于外滩地区每一次红绿灯过马路的游客比较多,为了确保游客安全,黄浦公安交警对车流采取了慢进快出措施,对进入外滩的车辆进行分流,减少车流量,给行人更大的空间。

“其他地方的警力是不动的,他们有日常的交通管理。我们只能科室全员加班,早班连中班,将近400名警力满员投入国庆大客流管理。”陈杰说。除此之外,还有50名辅警组成人墙,以打人墙拉拦截线的方式确保游客安全和秩序。

警力跟着警情走,是今年交警勤务改革最大的亮点。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勤务处处长王亮介绍,借助交通大整治契机,上海公安交警推动了勤务机制改革,并组建了辅警队伍:通过划分交通管理责任区,把交通执法落实到基层大队、分解到岗位民警,在此基础上,实行交警队和派出所联动,交警队和基层社区联动;同时,上海公安交警招募了3400名辅警,在全市1100余个重要路口和相关路段辅助交警开展交通管理工作,置换解放一大批警力资源。

陈杰向界面新闻介绍,黄浦公安交警原有15个交警中队,现根据城市功能分区调整为8个责任区,另有1个机动责任区和1个隧桥责任区,共10个责任区。由于地处市中心,每个责任区都有鲜明的地标景点:第一责任区是滩责任区,第二责任区为南京路责任区,第三责任区是豫园责任区,第四责任区是老城厢,第五责任区是上海政治中心、人民广场,第六责任区是淮海路责任区,有著名的新天地,第七责任区包括日月光、田子坊,第八责任区则是外滩滨江、世博场馆等地。

“黄浦有个特点,每一块都有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例如外滩有个外滩风景办,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可以整合整个社会资源、政府资源来为交通服务。”陈杰解释。

黄浦公安交警第二责任区负责人王健认为,勤务机制改革给基层交警一定自主权。“首先由责任区交警由下而上报告该责任区有多少个点,早高峰的时间从几点到几点、站到哪里可以自己定。”他指出,黄浦区著名旅游景点众多,与其他区县特点不同。早高峰时间人流较少,下午开始人流变多。

为此,第二责任区制定了工作日勤务(周一到周四)和周末勤务(周五到周日)两套勤务模式,每个勤务模式里都有早班和中班,警力向中班倾斜。

王健介绍,在第二责任区晚高峰的时候,河南路、延安路由于受高架的制约比较拥堵,此时警力主要负责在河南路由北向南的交通疏导上。但是当晚高峰结束之后,延安路就不需要这么多警力,那时就可重新整合警力,全部投放到南京路一线的T字型路口上。“很有弹性,这是勤务改革最大的亮点,完全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

邢培毅表示,接下来,上海公安交警会加快改革创新基层交警执法管理体制机制,固化派出所等其他警种参与道路交通执法和社区宣传工作机制,完善调整优化交警执法管理勤务机制和交通辅警工作模式。

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韩勇在近期上海市公安改革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仍将是公安改革当前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加快推动“最严”交规修订进程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法制办主任高峰介绍,目前交警总队正推动修订《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4月以来《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先后开展了20余次内部读稿,多次以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征求了市政府22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了重点道路运输企业、交通管理对象座谈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听取了道路交通参与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前介入,开展了多次联合读稿。

他透露,目前,条例修订已经经过了人大预备项目转正式项目的过程,在7月底,也已经经过了市人大的第一次审议,9月12日至14日进行了二审。据悉,该条例或将成为上海“史上最严”交规。

王健透露,漆划黄实线或将成为该条例的固化内容之一。“根据现有法律,违停必须由交警提前警告才能处罚。在交通大整治之前,交警处理违停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一直比较难解决。黄浦率先创新,漆划黄实线,违停现象减少了,这是最直观的,也是群众获得感最高的。责任区的民警也一样,如果每天去重复一个并不是很起效的执法行为,人人都可能倦怠。当他感到自己的管理是有效的,其实就能激发他的管理责任心。”

据交警总队路设处副处长刘玉刚介绍,大整治过程中,共计在239条道路上漆划禁止停车线1200公里(双向)。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向界面新闻指出,目前全国城市中,深圳交通法规最严,罚款最多,在他看来,经济惩罚是最有约束力的一种处罚手段。

在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杰看来,单单依靠罚款无法全部解决交通违法问题,作为城市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交通治理需要全社会支持。“其实行人是最难管的,机动车反而是最好管的。”

他指出,目前黄浦公安交警在交通管理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摩拜单车。“你骑摩拜单车违章,交警处罚你,如果你不愿意处罚,那交警就只能扣车。然而交警开的是个人处罚的单子,摩拜单车公司本身不能以公司的名义来交罚款,因为公司不是处罚主体,但骑车人也不是车主,所以这个问题很麻烦。”他建议摩拜单车考虑更多措施来减少用户交通违法现象,如实名、实行押金制等等。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表示,交通大整治没有时间界限,“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直至把规矩、风气真正立起来、树起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