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的储量虽然不低,但是铁矿石具有贫、细、杂三个特点,导致其品位低,且异常难选。
拿澳洲的铁矿石来做个比较:一般澳大利亚采出的铁矿石,基本上品位就可以达到60%左右,不需要经过复杂的选矿工艺,就可对外销售运输。
而我国的铁矿石开采出来的品位只有30%左右,因为粒度细,含有成分复杂,所以要经过繁杂的选矿工艺,可最后得到的品位还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国内矿企纷纷“走出去”,去到国外投资矿产,可是结果……
如上图所示,据《天下财经》报道,中国企业海外矿业的失败率可能超过95%。近10年来 中企并购失败案例之多令人惊讶!
一、海外投资项目地区分布及投资主体
下面为大家罗列一下近年以来我国海外投资矿山情况:
1、项目分布地区
项目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加拿大东北部、西非三个地区,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340亿美元,获得的权益资源储量达260亿吨,全部建成后权益矿年产能将达到2.78亿吨 。
但从时间上看,中国境外铁矿石开发项目多集中在2008年后,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有效产能。
2、铁矿项目投资主体
境外铁矿投资主体是国有钢铁冶炼及钢铁相关企业。32例主要项目中的22例来自国内钢铁企业,其他则以中钢、中冶等钢铁配套企业为主。
民企和地方国企开始成为铁矿收购的主力。央企在经历多宗不理想的境外铁矿投资后,对于新项目的投资变得谨慎,大型铁矿项目多数为2005—2010年间收购获得,2011年后基本没有新的项目投资。
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变得相对活跃,如四川泰丰、河北钢铁、重庆钢铁、四川汉龙、江苏高展等。
二、中外投资铁矿情况对比
1、中国投资的绝大多数是贫铁矿
中国企业当前进行的境外开发铁矿项目,绝大多数是贫铁矿项目,品位基本在35%以下。
以澳大利亚为例,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参与投资开发的大型项目皆为低品位磁铁矿,包括卡拉拉-蓝山项目、赛诺-普雷斯顿角项目、兰伯特角项目、中西部铁矿项目、吉布森山项目等。
澳大利亚主要磁铁矿项目
2、浅层高品位被国外企业垄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产的浅层高品位大型铁矿项目几乎为三大铁矿石企业力拓、必和必拓、FMG所垄断,19例大型项目中17例为三家所有,同时日本公司参与了19例项目中的6例,包括纽曼铁矿、罗布河铁矿等。
澳大利亚浅层高品位大型铁矿项目
与现有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如必和必拓、力拓公司铁矿产品相比,中国企业投资的铁矿产品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1、“走出去”时间较晚
由于我国企业“走出去”较晚,海外优质铁矿资源基本早已被欧美和日本等国抢占,因此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铁矿项目大部分位于非洲、拉美等不发达地区,如中铝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武钢利比里亚邦矿项目、中机集团加蓬贝林加铁矿项目等。
或位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地区,如西洋集团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项目、武钢加拿大铁矿项目等,项目建设困难因素较多,而且矿石品位低,质量不高!
2、中资企业在境外没有形成合力
中资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配置,但在“走出去”过程中,各企业大都单打独斗,甚至出现多个中资企业为竞争一个项目,互相哄抬矿权价格,造成项目矿权费用超过实际价值,影响项目开发,造成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一定程度受损。
3、中国企业遭遇资源民族主义
中国矿业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遭遇了资源民族主义。
冷战结束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对外交战略重新定位,将外交定为大国外交、资源外交与周边外交三个层次。
自此之后,中国开始收购非洲、拉美等地的资源矿产,将此称为“战略性投资”,最开始是零星收购,后来规模渐渐扩大,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
拉美与非洲地区有形式上的民主选举与各种权利NGO存在,媒体也有一定空间,因此这些国家的NGO与矿产所在地的人民,包括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与媒体,都对中国投资的这些矿产项目高度关注并批评。
这两大地区反美反资本主义有悠久的传统,各自有一套成熟的理念,比如在非洲国家,中国的投资一直被看作掠夺非洲资源的“新殖民主义”,遭到强烈批评。在拉美国家,中国遭遇到的是“同宗兄弟”新马克思主义的“依附论”。
因此,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人民和政府的抵制的,而且像澳大利亚等拥有浅层高品质铁矿的国家,一定是先给予本国企业便利和优势的,故而那些优质的铁矿山的矿权第一时间卖给了本土企业。
中国作为后来者,必然是只能捡取人家剩下不要的矿产,因此,即使中国源源不断的进行海外投资,也不能得到优质的铁矿矿权,就可以说得通了!
中国企业费半天劲,得到的海外铁矿石品位也不过35%左右,小编想问一句意义何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