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i-D中国】关于Supreme你需要知道的26件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D中国】关于Supreme你需要知道的26件事

从 A 到 Z,彻底解剖这个世界上最神秘、最令人梦寐以求、最值得收藏欲望的街头文化品牌。

图片来源:i-D中国

  • 本文经i-D中国授权转载,其他平台或个人不得转载
  • 原作者:i-D团队 翻译:郑啸天

A for Art:Supreme 像一本包罗万象、细致入微的文化百科全书,吸收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灵感,并且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把它们再表现出来。这一点在 Supreme 的艺术合作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已过世的艺术家中,Jean-Michel Basquait、Keith Haring 还有毕加索,他们的都登上过 Supreme 的服装;而仍在世的艺术家里,像 Jeff Koons、Damien Hirst、Christopher Wool 还有 Urs Fischer 也参与设计过艺术家合作款的滑板板面设计 —— 这些系列都成了艺术收藏家和滑手们觊觎不已的上好货色。“我们最重视的莫过于来店里逛的年轻人,”品牌创始人 James Jebbia 对 Gleen O’Brien 讲述了 Supreme 在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年轻人进来后连看都不看就说,‘我不知道这艺术家是谁,也不知道这些他想表达什么 —— 但应该就是蛮酷的!’ ”。

B for Britain:James Jebbia 出生在美国,但他在19岁之前都住在英国西苏塞克斯郡的克劳利,距离伦敦只有一小时的车程。虽然 Supreme 是一个典型的纽约品牌,但它仍然从 Jebbia 的老家那里吸收了不少灵感。 Supreme 经常用各种方式向英国文化致敬,像是曾和 Dr.Martens 出过合作款,最近还和经典英国品牌 Aquascutum 联手等。而这一季的新品T恤上就提有英国著名诗人 Philip Larkin 的诗句;Supreme 甚至还从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与 The Wedding Present 这样的英国乐队上获得很多创作灵感。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659.jpg
Supreme 与 Aquascutum 的合作款,图片版权归 Supreme 所有

C for《Cherry》:《Cherry》是 Supreme 的第一部标准长度的滑板影片,也是他们迄今为止拍的第二部影片,上一部则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1995年的《A Love Supreme》。这部片子由 William Strobeck 执导,《Cherry》不只是关注那些现在的传奇滑手们(当然 Mark Gonzales、Jason Dill、Anthony Van Engelen、Paulo Diaz、Alex Olson, 还有刚刚去世的传奇先生 Dylan Rieder 都在这支 video 中有出彩的演出),Strobeck 把更多精力聚焦于新一代滑手中的精英们 ——像是 Sean Pablo Murphy、Aidan Mackey、Tyshawn Jones、Sage Elsesser、Kevin Bradley 还有 Nakel Smith —— Nakel 后来还在 David Sims 2015年发布的 Supreme 相册里出现过。片子体现了强烈的 Strobeck 风格(后文详述),也有很多纽约的古灵精怪风味。这部片子像是一个里程比,纪念着滑板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已,更是是一种生活方式。

D for Dover Street Market:除了直营店和官方网站之外,Supreme 几乎不设任何第三方店铺 —— 唯一的例外是川久保玲在纽约和东京的店面。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 的负责人 Adrian Joffe(川保久玲的丈夫) 面对《New York Times》的采访时称,Supreme 是在 DSM 纽约店销售最火爆的前三名品牌之一 —— Supreme 位于7层,贴着开在 Gucci 的隔壁。Joffe 还笑言,“Gucci 对与做 Supreme 的邻居感到压力很大”。

E for Erin Magee:作为 Supreme 十年来的出品及商务拓展总监,Erin 也有属于自己的街头服饰品牌:就是设计出彩、来自女性服务女性的独立品牌 MadeMe。我们现在可以看到 MadeMe 与艺术家 Kim Gordon 的90年代邪典品牌 X-girl 的最新合作款。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540.jpg图片来自 MadeMe 2016春夏宣传册(“Fuck Em”帽衫来自 Supreme) Petra Collins 拍摄

F for Fashion:最近,时尚产业极其痴迷于滑板文化。就在滑板圈子里的人对这些 “跳梁小丑”(语出《Thrasher》编辑 Jake Phelps) 不给好脸色的时候,Jebbia 对时尚的态度则是大大方方。他们与 Hermès,Louis Vuitton,Gucci,Versace,Vivienne Westwood,还有 DKNY 这些品牌都有合作。在 Supreme 早期的T恤上还重新使用了 Courrèges 的 Logo。但对于 Jebbia 来说,正统时尚和街头文化不分彼此。“Chanel 和 Karl Lagerfeld 的设计都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在 Supreme 巴黎店三月份的开张派对上(Rick Owens 和 Kris Van Assche 也有去参加),他对《New York Times》如是说,“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出一款灭火器啊?’我的回答差不多就是,‘Chanel能出,我们就能出。’ ”

G for Got Beef:现在这个时代,不制造点噱头,怎么吸引万千粉丝?Morrissey 就曾经批评 Supreme 与 “牛肉三明治连锁大王 White Castle”的合作,并且对他们在最近的名人 T 恤系列宣传照中选择了自己一张 “没精打采” 的照片表示非常愤怒。不过在这之前,在 Supreme 还羽翼未丰的年代,Calvin Klein 就已经跟它较上劲了。1994年,Kate Moss 为 CK 拍摄了一系列广告,还引领了美国当时的极简主义运动,据《Complex》称,当时还是新生力量的 Supreme 印了大批贴纸,其中不少就贴在了 Kate Moss 在纽约的广告看板上。作为回应,CK 起诉了 Supreme(不过,此事发生十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这批打了贴纸的广告居然登上了Supreme 的 T 恤)。至于谁笑到了最后,Supreme 这个长方形 Logo 的设计师 Barbara Kruger 在这起风波中最为出名。在 Supreme 因为 Married to the Mob 恶搞“Supreme Bitch”Logo 而采取法律行动之后,Barbara 表示,“(Supreme)真是一帮开不起玩笑的家伙,完全不酷。我做的东西就是为了恶搞而存在的。我就等着他们告我侵权呢。”

H for Humour:不过这些看起来 “完全不酷” 的笑话却有着非常犀利的幽默效果。在 i-D 的35周年纪念刊上,我们邀请了11位艺术家创作限量版封面塑封。其中,J.W. Anderson 放了一个假阳具,Jeremy Scott 贴上了一个兔八哥。Supreme 则用 Slick Rick 的照片巧妙诠释了 i-D 的标志性眨眼。这位英美混血嘻哈歌手一直以大金链子和招牌式眼罩闻名遐迩,真机智!

I for i-D:“对我和我这一代人来说,i-D 就是我们的资讯之源,” Jebbia 在35周年纪念刊里的一次采访中告诉我们,“i-D 称得上是第一本融合了高端时尚和街头文化的杂志;打开后可能第一眼会看到川久保玲或者 Katharine Hamnett,下一页就是 Chanel,再下一页就是在 Kensington 市场(加拿大著名市集)做衣服的女孩。无论谈论音乐还是时尚,这本杂志都非常像样,而且让读者深信不疑。我了解的所有东西差不多都要拜这本杂志所赐。i-D 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130.jpg
Supreme x Undercover 摄影师:Harley Weir 造型师:Max Pearmain 图片版权由 Supreme 所有

J for Japan:1998年,Supreme 已经在大洋彼岸的日本积聚了大量粉丝。为顺应需求,Jebbia 与他的一个日本朋友 Ken Omura 一道,在东京代官山开了品牌的第一家海外门店。现在,Supreme 在东京还有另外两家门店(原宿及涉谷各一家),而除首都东京之外,Supreme 在大阪、名古屋和福冈也有门面。Supreme 经常与日本本土品牌合作(如 Undercover、Sasquatchfabrix,当然还有 Comme des Garçons),而且有趣的是,Supreme 只在日本杂志上做专题内容。俄罗斯服装设计师 Gosha Rubchinskiy 最近给 《Popeye》 拍了一期 Supreme 的专题,之前还给 《Grind》 拍过一次。除此之外,上过的其他杂志还包括 《WARP》、《SENSE》、《Lightning》 还有 《Clutch》。《Complex》曾经对这种现象颇感好奇,他们找到 W. David Marx (他是《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一书的作者)一问究竟,得到的答案是,“这些杂志一发行,店里就会马上接到电话,‘您好,我在《Popeye》 第20页上看到一件衬衫,您店里有没有现货?’就这样毫不费力的提升了销量。”

K for Kaleidoscope:没错,Supreme Box 的经典 Logo 是鲜红色背景上用 Futura 粗斜体写出的品牌名称。但过去的22年里,这个“Bogo” 有无数个富有想象力的变种,包括 The Sopranos 版Jackson Pollack 版Burberry 版纪念9/11事件的美国国旗版、还有 Nate Lowman 的弹孔版本。

L for Lafayette Street:在 Parachute、Union 还有 Stüssy 的 Prince Street 店开了销售点后,Jebba 把自己的店开在了三个街区之外的 Lafayette 街274号。“筹备开店大概花了12000美元,还有两千美元的房租。” Jebbia 对 O’Brien 说,“感觉就是,‘嘿!我们要是一礼拜能达到五千美元的销售额就挺好的了!’一开始其实没什么生意,不过后来情况就好起来了。”

M for Movies:就如 Supreme 从许多音乐里吸取灵感一样,它也从大量的电影中借鉴了很多元素。当然有《教父》、《好家伙》、《疤面煞星》这样的黑帮片,还有功夫片等,但除了这些之外,他们的片单里还有《绿野仙踪》、《沉默的羔羊》、《莫扎特传》和《悲惨世界》等不同口味的电影。但最能影响这个品牌的片子莫过于 Supreme 直接出镜的那部 —— 《Kids》。这部片子跟 Supreme 的品牌形象简直融为一体,导演 Larry Clark 描绘了无法无天的纽约上东区里一群青年。演员阵容基本都是 Larry 的朋友和家人(Justin Pierce、Harold Hunter、Leo Fitzpatrick 还有 Chloe Sevigny 等等),Larry 本人也与 Supreme 出了不少合作款,比如最近 Supreme 为纪念《Kids》20周年特别推出的系列。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255.jpg《Kids》20周年纪念板面, 图片版权由 Supreme 所有

N for Numbers:在 Reddit 论坛上有人算过,假如完全用 Supreme 最近推出的板砖盖一所房子,大概要花多少钱?结果是骇人听闻的4704000美元(这还不算劳工费和黄牛加价)。

O for Objects:说到这块板砖,这只是 Supreme 除了滑板用具和服装之外发行的海量“周边产品”其中之一罢了。这些周边还包括灭火器药盒双节棍泳池玩具汽笛 —— 全部以红白涂装示人。对于最狂热的粉丝而言,Supreme 是一种生活方式,家里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披上这个 Logo,其中有些东西本来看起来平凡无奇,东西在披上这个 Logo 后便被当作了叛逆的物件(比如铁锤、撬棍、老虎钳之流)—— 这倒是跟他们的滑板精神非常合拍。这是彻底的对消费主义的冥想,还是轻松的玩笑之作?我不知道,我只想给我家里的狗买一个 Supreme 的喂食碗

P for Politics:虽说 Supreme 代表了彻头彻尾的流行文化,它在设计中也大量运用历史和社会政治的元素。黑人民权运动领导 Malcolm X 和总统肯尼迪的形象都被玩过好多次;公益组织 Rock the Vote、越战乃至二战的题材他们也触及过。似乎,他们就要把目光瞄向特朗普了。

Q 代表 Queue:除了长方形 Logo,Supreme 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长长的排队队伍 —— 每周四早晨在 Lafayette 店的门口都会出现延伸到下一个街区的大长龙。这条长队成了许多媒体记者做采访的好地方,也成了纽约警察的重点关照对象,纽约警方曾经多次因为安全原因强行疏散排队人群(而当年发售 Fomaposite联名款的时候,更是干脆连发售活动都取消了)。队伍里有不少疯狂黄牛,他们的存在让 Supreme 原本的顾客群体 —— 纽约城中的滑板青年 —— 更难买到心仪的货品,虽然 Jebbia 并不支持这种行为,但长长的队伍确实是对于品牌内在气质的一种非常合乎其分的体现。Supreme 和它的受众们都能理解这种争相购买的情况,而源源不绝的排队场面则说明发售货品确实值得一买。 Jebbia 说,“我们一直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出品,但我从不指望着这个。所以看到门前大牌长龙的时候,我就觉得‘喔,真不错,大家都喜欢这些产品啊。’”。

R for Ralph Lauren:对 Supreme 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正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这个人对美国时尚文化的贡献催生了一群狂热的倒卖追随者,他就是 Ralph Lauren。这位布朗克斯男孩的设计可谓琳琅满目,从经典工装到运动风的 Polo 衫,应有尽有,这一直影响着他们下城区的邻居 —— Supreme。可以说,音乐、电影、体育运动和其他时尚厂牌左右了 Supreme 的大方向,但 Ralph Lauren 对 Supreme 的影响则体现在微小的设计细节上。布鲁克林品牌 Lo Lifes 将他们的衣着风格推广到世界各地,它的创始人 —— 那些在80年代抢购 Ralph 货品的 Brownsville(美国德克萨斯州城市)孩子们 —— 也当之无愧成为了世界各地对街头文化顶礼膜拜的祖师爷。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328.jpg一位 Supreme 死忠正在 Lafayette 店门前排队等候 摄影: Stef Mitchell

S for Superfans:Supreme 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大量疯狂的追随者,他们愿意在新品发售前站街熬夜,搭建鞋子的乐高模型、做儿童鞋、把购物袋改造成家具,还不辞辛劳地分析和解读这个品牌的巨大影响力(这里必须感谢 @supreme_copies,这个 Instragram 账号的内容详实而精彩,确实让人大开眼界)。甚至还有个家伙曾经去过了 Supreme 在世界上所有的门店,并写了本关于 Supreme 的小说。

T for Tunes:Supreme 拥有出众的音乐品味,他们关注各种音乐风格,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Supreme 似乎与嘻哈音乐关联最为紧密,Raekwon、Ghostface、RZA、Dipset、Gucci Mane、Public Enemy 还有 Three 6 Mafia 这些艺术家只不过是与 Supreme 合作过的人物中很小的一部分罢了,Supreme 配得上他在 Hip Hop 领域的名声。当然 Supreme 对后朋克、雷鬼、爵士甚至一般的流行音乐也有强烈的热爱。Miles Davis、Bow Wow Wow、Joy Division、Daniel Johnston、Britney Spears、Neil Young、Lou Redd、Curtis Mayfield、Swans、Madonna 以及 Nirvana 都在 Supreme 的世界里有着一席之地。

U for Undefeated:Supreme 与纽约扬基队合作过,也经常将大学运动队服装的色彩搭配推广到一般服饰之中,还改变了人们对于“运动服狂热分子”的一贯印象(想想那些穿 Umbro 足球短袖和运动外套的人吧)。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体育符号却并非某项大赛或者某个球队,而是一个人 —— Jebbia 是拳王阿里的狂热追随者。今年早些时候 Supreme 与 Andy Warhol 基金会进行了一项合作企划,还有联合美国艺术家 Basquait 做的“抽象肖像”,选自1978年 DC 宇宙的“超人大战阿里”,以及一件1997年 OG T恤。

V for 《Vogue》:信不信随你(反正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不知道),在《Vogue》杂志最近搞的那个颇具争议的“Skate Week”之前,它就报道过 Supreme。回到1995年,该杂志发表了一篇对比两家店铺购物体验、潮流服装和品牌拥趸的文章 —— 其中一家店是第57街和第7街的 Chanel 精品店,另一家则是开在 Lafayette 街、营业刚满一年的 Supreme。这篇文章似乎成了某种诡异的预言:“这两家店相隔几英里,却俨然两个世界,但他们的核心价值以及对拥趸们的意义则在深层次、基础性的意义上殊途同归。”

W for William Strobeck:William Strobeck 算得上滑板界最负盛名的记录者之一,他凭借独一无二的风格创作了近十年最火爆的滑板片子。正如当年 Alien Workshop 厂牌凭借脍炙人口的《Photosynthesis》短片一炮而红,同样地,Strobeck 在2014年也为 Supreme 拍摄了同等地位的大作《Cherry》 —— 这部40分钟的片子是 Supreme 厂牌的第一部长片。除此之外,Strobeck 还拍过 一系列小短片,Supreme 的新朋友老伙计们都有亮相。他的作品精练了 Supreme 品牌精神中最棒的部分:捕捉不同技术风格、不同人格个性的滑手,专注塑造纽约滑手和街头怪咖的形象,同时也有出众的音乐品味(背景音乐中包括 The Cure、Bauhaus、Cypress Hill 的作品,以及 Kim Carnes 的《Bette Davis Eyes》),影片的编排也非常到位。

X for X marks the spot: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告诉你吧,Supreme 特别钟爱与其它厂牌联名合作。每季新品的看点之一就是“这一季又会有哪些品牌加盟合作?”。Clarks、Levis、Nike 和 The North Face 等等大热品牌都是联名常客。至于 Vans,更是和 Supreme 保持了超过十年的长期合作关系。

Y for Youth:Supreme 能收获许多忠诚拥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渗透到了青年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看,Raf Simons 也是如此)。不过,有些讽刺的是,Supreme 这个品牌创立之初,就是为了与滑板产业过于低龄化的风潮相对抗:“当时那些滑板厂牌出的玩意儿都是垃圾,” Jebbia 说,在 Supreme 创立之初的90年代,圈子里的大品牌风格都很浮夸。“这些厂牌的目标客户群体可不小,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小孩。人们想到滑手,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十二三岁、十三四岁的小孩。但纽约这些真正爱好滑板的小伙子们年龄大概是18到24岁,他们居然没有像样的滑板衣服可穿!”于是他们开始为这些群体做服饰产品,一直延续二十多年,直到现在。

Z for Zip it:Supreme 品牌的每一次动作都能引起街头文化狂热,但品牌内部的每个人似乎都口风很紧。Jebbia 是出了名的不愿接受采访,品牌总监 Angelo Baque 也很少在媒体露面,至于长期服装设计师 Brendon Babenzien (他现在已经离开 Supreme 单飞,做了自己的品牌 Noah)的情况更是鲜为人知。“越神秘越好。”Jebbia 曾这么说过。Baque 又补充说,“Ralph Lauren 品牌有 Ralph Lauren 做符号担当,Tommy Hilfiger 有 Tommy Hilfiger,至于我们嘛,我们希望你想起 Supreme 这个品牌的时候想到的就是这牌子本身。” 你可能认为 Supreme 透着邪典风格、产品线漫长无休、灵感来源更是深不可测,不过最后你必须承认,Supreme 出品的东西就都是好东西。

来源:i-D中国 http://i-d.vice.cn/

原标题:Supreme 的从 A 到 Z

最新更新时间:10/26 10: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D中国】关于Supreme你需要知道的26件事

从 A 到 Z,彻底解剖这个世界上最神秘、最令人梦寐以求、最值得收藏欲望的街头文化品牌。

图片来源:i-D中国

  • 本文经i-D中国授权转载,其他平台或个人不得转载
  • 原作者:i-D团队 翻译:郑啸天

A for Art:Supreme 像一本包罗万象、细致入微的文化百科全书,吸收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灵感,并且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把它们再表现出来。这一点在 Supreme 的艺术合作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已过世的艺术家中,Jean-Michel Basquait、Keith Haring 还有毕加索,他们的都登上过 Supreme 的服装;而仍在世的艺术家里,像 Jeff Koons、Damien Hirst、Christopher Wool 还有 Urs Fischer 也参与设计过艺术家合作款的滑板板面设计 —— 这些系列都成了艺术收藏家和滑手们觊觎不已的上好货色。“我们最重视的莫过于来店里逛的年轻人,”品牌创始人 James Jebbia 对 Gleen O’Brien 讲述了 Supreme 在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年轻人进来后连看都不看就说,‘我不知道这艺术家是谁,也不知道这些他想表达什么 —— 但应该就是蛮酷的!’ ”。

B for Britain:James Jebbia 出生在美国,但他在19岁之前都住在英国西苏塞克斯郡的克劳利,距离伦敦只有一小时的车程。虽然 Supreme 是一个典型的纽约品牌,但它仍然从 Jebbia 的老家那里吸收了不少灵感。 Supreme 经常用各种方式向英国文化致敬,像是曾和 Dr.Martens 出过合作款,最近还和经典英国品牌 Aquascutum 联手等。而这一季的新品T恤上就提有英国著名诗人 Philip Larkin 的诗句;Supreme 甚至还从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与 The Wedding Present 这样的英国乐队上获得很多创作灵感。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659.jpg
Supreme 与 Aquascutum 的合作款,图片版权归 Supreme 所有

C for《Cherry》:《Cherry》是 Supreme 的第一部标准长度的滑板影片,也是他们迄今为止拍的第二部影片,上一部则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1995年的《A Love Supreme》。这部片子由 William Strobeck 执导,《Cherry》不只是关注那些现在的传奇滑手们(当然 Mark Gonzales、Jason Dill、Anthony Van Engelen、Paulo Diaz、Alex Olson, 还有刚刚去世的传奇先生 Dylan Rieder 都在这支 video 中有出彩的演出),Strobeck 把更多精力聚焦于新一代滑手中的精英们 ——像是 Sean Pablo Murphy、Aidan Mackey、Tyshawn Jones、Sage Elsesser、Kevin Bradley 还有 Nakel Smith —— Nakel 后来还在 David Sims 2015年发布的 Supreme 相册里出现过。片子体现了强烈的 Strobeck 风格(后文详述),也有很多纽约的古灵精怪风味。这部片子像是一个里程比,纪念着滑板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已,更是是一种生活方式。

D for Dover Street Market:除了直营店和官方网站之外,Supreme 几乎不设任何第三方店铺 —— 唯一的例外是川久保玲在纽约和东京的店面。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 的负责人 Adrian Joffe(川保久玲的丈夫) 面对《New York Times》的采访时称,Supreme 是在 DSM 纽约店销售最火爆的前三名品牌之一 —— Supreme 位于7层,贴着开在 Gucci 的隔壁。Joffe 还笑言,“Gucci 对与做 Supreme 的邻居感到压力很大”。

E for Erin Magee:作为 Supreme 十年来的出品及商务拓展总监,Erin 也有属于自己的街头服饰品牌:就是设计出彩、来自女性服务女性的独立品牌 MadeMe。我们现在可以看到 MadeMe 与艺术家 Kim Gordon 的90年代邪典品牌 X-girl 的最新合作款。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540.jpg图片来自 MadeMe 2016春夏宣传册(“Fuck Em”帽衫来自 Supreme) Petra Collins 拍摄

F for Fashion:最近,时尚产业极其痴迷于滑板文化。就在滑板圈子里的人对这些 “跳梁小丑”(语出《Thrasher》编辑 Jake Phelps) 不给好脸色的时候,Jebbia 对时尚的态度则是大大方方。他们与 Hermès,Louis Vuitton,Gucci,Versace,Vivienne Westwood,还有 DKNY 这些品牌都有合作。在 Supreme 早期的T恤上还重新使用了 Courrèges 的 Logo。但对于 Jebbia 来说,正统时尚和街头文化不分彼此。“Chanel 和 Karl Lagerfeld 的设计都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在 Supreme 巴黎店三月份的开张派对上(Rick Owens 和 Kris Van Assche 也有去参加),他对《New York Times》如是说,“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出一款灭火器啊?’我的回答差不多就是,‘Chanel能出,我们就能出。’ ”

G for Got Beef:现在这个时代,不制造点噱头,怎么吸引万千粉丝?Morrissey 就曾经批评 Supreme 与 “牛肉三明治连锁大王 White Castle”的合作,并且对他们在最近的名人 T 恤系列宣传照中选择了自己一张 “没精打采” 的照片表示非常愤怒。不过在这之前,在 Supreme 还羽翼未丰的年代,Calvin Klein 就已经跟它较上劲了。1994年,Kate Moss 为 CK 拍摄了一系列广告,还引领了美国当时的极简主义运动,据《Complex》称,当时还是新生力量的 Supreme 印了大批贴纸,其中不少就贴在了 Kate Moss 在纽约的广告看板上。作为回应,CK 起诉了 Supreme(不过,此事发生十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这批打了贴纸的广告居然登上了Supreme 的 T 恤)。至于谁笑到了最后,Supreme 这个长方形 Logo 的设计师 Barbara Kruger 在这起风波中最为出名。在 Supreme 因为 Married to the Mob 恶搞“Supreme Bitch”Logo 而采取法律行动之后,Barbara 表示,“(Supreme)真是一帮开不起玩笑的家伙,完全不酷。我做的东西就是为了恶搞而存在的。我就等着他们告我侵权呢。”

H for Humour:不过这些看起来 “完全不酷” 的笑话却有着非常犀利的幽默效果。在 i-D 的35周年纪念刊上,我们邀请了11位艺术家创作限量版封面塑封。其中,J.W. Anderson 放了一个假阳具,Jeremy Scott 贴上了一个兔八哥。Supreme 则用 Slick Rick 的照片巧妙诠释了 i-D 的标志性眨眼。这位英美混血嘻哈歌手一直以大金链子和招牌式眼罩闻名遐迩,真机智!

I for i-D:“对我和我这一代人来说,i-D 就是我们的资讯之源,” Jebbia 在35周年纪念刊里的一次采访中告诉我们,“i-D 称得上是第一本融合了高端时尚和街头文化的杂志;打开后可能第一眼会看到川久保玲或者 Katharine Hamnett,下一页就是 Chanel,再下一页就是在 Kensington 市场(加拿大著名市集)做衣服的女孩。无论谈论音乐还是时尚,这本杂志都非常像样,而且让读者深信不疑。我了解的所有东西差不多都要拜这本杂志所赐。i-D 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130.jpg
Supreme x Undercover 摄影师:Harley Weir 造型师:Max Pearmain 图片版权由 Supreme 所有

J for Japan:1998年,Supreme 已经在大洋彼岸的日本积聚了大量粉丝。为顺应需求,Jebbia 与他的一个日本朋友 Ken Omura 一道,在东京代官山开了品牌的第一家海外门店。现在,Supreme 在东京还有另外两家门店(原宿及涉谷各一家),而除首都东京之外,Supreme 在大阪、名古屋和福冈也有门面。Supreme 经常与日本本土品牌合作(如 Undercover、Sasquatchfabrix,当然还有 Comme des Garçons),而且有趣的是,Supreme 只在日本杂志上做专题内容。俄罗斯服装设计师 Gosha Rubchinskiy 最近给 《Popeye》 拍了一期 Supreme 的专题,之前还给 《Grind》 拍过一次。除此之外,上过的其他杂志还包括 《WARP》、《SENSE》、《Lightning》 还有 《Clutch》。《Complex》曾经对这种现象颇感好奇,他们找到 W. David Marx (他是《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一书的作者)一问究竟,得到的答案是,“这些杂志一发行,店里就会马上接到电话,‘您好,我在《Popeye》 第20页上看到一件衬衫,您店里有没有现货?’就这样毫不费力的提升了销量。”

K for Kaleidoscope:没错,Supreme Box 的经典 Logo 是鲜红色背景上用 Futura 粗斜体写出的品牌名称。但过去的22年里,这个“Bogo” 有无数个富有想象力的变种,包括 The Sopranos 版Jackson Pollack 版Burberry 版纪念9/11事件的美国国旗版、还有 Nate Lowman 的弹孔版本。

L for Lafayette Street:在 Parachute、Union 还有 Stüssy 的 Prince Street 店开了销售点后,Jebba 把自己的店开在了三个街区之外的 Lafayette 街274号。“筹备开店大概花了12000美元,还有两千美元的房租。” Jebbia 对 O’Brien 说,“感觉就是,‘嘿!我们要是一礼拜能达到五千美元的销售额就挺好的了!’一开始其实没什么生意,不过后来情况就好起来了。”

M for Movies:就如 Supreme 从许多音乐里吸取灵感一样,它也从大量的电影中借鉴了很多元素。当然有《教父》、《好家伙》、《疤面煞星》这样的黑帮片,还有功夫片等,但除了这些之外,他们的片单里还有《绿野仙踪》、《沉默的羔羊》、《莫扎特传》和《悲惨世界》等不同口味的电影。但最能影响这个品牌的片子莫过于 Supreme 直接出镜的那部 —— 《Kids》。这部片子跟 Supreme 的品牌形象简直融为一体,导演 Larry Clark 描绘了无法无天的纽约上东区里一群青年。演员阵容基本都是 Larry 的朋友和家人(Justin Pierce、Harold Hunter、Leo Fitzpatrick 还有 Chloe Sevigny 等等),Larry 本人也与 Supreme 出了不少合作款,比如最近 Supreme 为纪念《Kids》20周年特别推出的系列。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255.jpg《Kids》20周年纪念板面, 图片版权由 Supreme 所有

N for Numbers:在 Reddit 论坛上有人算过,假如完全用 Supreme 最近推出的板砖盖一所房子,大概要花多少钱?结果是骇人听闻的4704000美元(这还不算劳工费和黄牛加价)。

O for Objects:说到这块板砖,这只是 Supreme 除了滑板用具和服装之外发行的海量“周边产品”其中之一罢了。这些周边还包括灭火器药盒双节棍泳池玩具汽笛 —— 全部以红白涂装示人。对于最狂热的粉丝而言,Supreme 是一种生活方式,家里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披上这个 Logo,其中有些东西本来看起来平凡无奇,东西在披上这个 Logo 后便被当作了叛逆的物件(比如铁锤、撬棍、老虎钳之流)—— 这倒是跟他们的滑板精神非常合拍。这是彻底的对消费主义的冥想,还是轻松的玩笑之作?我不知道,我只想给我家里的狗买一个 Supreme 的喂食碗

P for Politics:虽说 Supreme 代表了彻头彻尾的流行文化,它在设计中也大量运用历史和社会政治的元素。黑人民权运动领导 Malcolm X 和总统肯尼迪的形象都被玩过好多次;公益组织 Rock the Vote、越战乃至二战的题材他们也触及过。似乎,他们就要把目光瞄向特朗普了。

Q 代表 Queue:除了长方形 Logo,Supreme 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长长的排队队伍 —— 每周四早晨在 Lafayette 店的门口都会出现延伸到下一个街区的大长龙。这条长队成了许多媒体记者做采访的好地方,也成了纽约警察的重点关照对象,纽约警方曾经多次因为安全原因强行疏散排队人群(而当年发售 Fomaposite联名款的时候,更是干脆连发售活动都取消了)。队伍里有不少疯狂黄牛,他们的存在让 Supreme 原本的顾客群体 —— 纽约城中的滑板青年 —— 更难买到心仪的货品,虽然 Jebbia 并不支持这种行为,但长长的队伍确实是对于品牌内在气质的一种非常合乎其分的体现。Supreme 和它的受众们都能理解这种争相购买的情况,而源源不绝的排队场面则说明发售货品确实值得一买。 Jebbia 说,“我们一直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出品,但我从不指望着这个。所以看到门前大牌长龙的时候,我就觉得‘喔,真不错,大家都喜欢这些产品啊。’”。

R for Ralph Lauren:对 Supreme 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正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这个人对美国时尚文化的贡献催生了一群狂热的倒卖追随者,他就是 Ralph Lauren。这位布朗克斯男孩的设计可谓琳琅满目,从经典工装到运动风的 Polo 衫,应有尽有,这一直影响着他们下城区的邻居 —— Supreme。可以说,音乐、电影、体育运动和其他时尚厂牌左右了 Supreme 的大方向,但 Ralph Lauren 对 Supreme 的影响则体现在微小的设计细节上。布鲁克林品牌 Lo Lifes 将他们的衣着风格推广到世界各地,它的创始人 —— 那些在80年代抢购 Ralph 货品的 Brownsville(美国德克萨斯州城市)孩子们 —— 也当之无愧成为了世界各地对街头文化顶礼膜拜的祖师爷。

the-a-z-of-supreme-body-image-1476466328.jpg一位 Supreme 死忠正在 Lafayette 店门前排队等候 摄影: Stef Mitchell

S for Superfans:Supreme 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大量疯狂的追随者,他们愿意在新品发售前站街熬夜,搭建鞋子的乐高模型、做儿童鞋、把购物袋改造成家具,还不辞辛劳地分析和解读这个品牌的巨大影响力(这里必须感谢 @supreme_copies,这个 Instragram 账号的内容详实而精彩,确实让人大开眼界)。甚至还有个家伙曾经去过了 Supreme 在世界上所有的门店,并写了本关于 Supreme 的小说。

T for Tunes:Supreme 拥有出众的音乐品味,他们关注各种音乐风格,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Supreme 似乎与嘻哈音乐关联最为紧密,Raekwon、Ghostface、RZA、Dipset、Gucci Mane、Public Enemy 还有 Three 6 Mafia 这些艺术家只不过是与 Supreme 合作过的人物中很小的一部分罢了,Supreme 配得上他在 Hip Hop 领域的名声。当然 Supreme 对后朋克、雷鬼、爵士甚至一般的流行音乐也有强烈的热爱。Miles Davis、Bow Wow Wow、Joy Division、Daniel Johnston、Britney Spears、Neil Young、Lou Redd、Curtis Mayfield、Swans、Madonna 以及 Nirvana 都在 Supreme 的世界里有着一席之地。

U for Undefeated:Supreme 与纽约扬基队合作过,也经常将大学运动队服装的色彩搭配推广到一般服饰之中,还改变了人们对于“运动服狂热分子”的一贯印象(想想那些穿 Umbro 足球短袖和运动外套的人吧)。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体育符号却并非某项大赛或者某个球队,而是一个人 —— Jebbia 是拳王阿里的狂热追随者。今年早些时候 Supreme 与 Andy Warhol 基金会进行了一项合作企划,还有联合美国艺术家 Basquait 做的“抽象肖像”,选自1978年 DC 宇宙的“超人大战阿里”,以及一件1997年 OG T恤。

V for 《Vogue》:信不信随你(反正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不知道),在《Vogue》杂志最近搞的那个颇具争议的“Skate Week”之前,它就报道过 Supreme。回到1995年,该杂志发表了一篇对比两家店铺购物体验、潮流服装和品牌拥趸的文章 —— 其中一家店是第57街和第7街的 Chanel 精品店,另一家则是开在 Lafayette 街、营业刚满一年的 Supreme。这篇文章似乎成了某种诡异的预言:“这两家店相隔几英里,却俨然两个世界,但他们的核心价值以及对拥趸们的意义则在深层次、基础性的意义上殊途同归。”

W for William Strobeck:William Strobeck 算得上滑板界最负盛名的记录者之一,他凭借独一无二的风格创作了近十年最火爆的滑板片子。正如当年 Alien Workshop 厂牌凭借脍炙人口的《Photosynthesis》短片一炮而红,同样地,Strobeck 在2014年也为 Supreme 拍摄了同等地位的大作《Cherry》 —— 这部40分钟的片子是 Supreme 厂牌的第一部长片。除此之外,Strobeck 还拍过 一系列小短片,Supreme 的新朋友老伙计们都有亮相。他的作品精练了 Supreme 品牌精神中最棒的部分:捕捉不同技术风格、不同人格个性的滑手,专注塑造纽约滑手和街头怪咖的形象,同时也有出众的音乐品味(背景音乐中包括 The Cure、Bauhaus、Cypress Hill 的作品,以及 Kim Carnes 的《Bette Davis Eyes》),影片的编排也非常到位。

X for X marks the spot: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告诉你吧,Supreme 特别钟爱与其它厂牌联名合作。每季新品的看点之一就是“这一季又会有哪些品牌加盟合作?”。Clarks、Levis、Nike 和 The North Face 等等大热品牌都是联名常客。至于 Vans,更是和 Supreme 保持了超过十年的长期合作关系。

Y for Youth:Supreme 能收获许多忠诚拥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渗透到了青年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看,Raf Simons 也是如此)。不过,有些讽刺的是,Supreme 这个品牌创立之初,就是为了与滑板产业过于低龄化的风潮相对抗:“当时那些滑板厂牌出的玩意儿都是垃圾,” Jebbia 说,在 Supreme 创立之初的90年代,圈子里的大品牌风格都很浮夸。“这些厂牌的目标客户群体可不小,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小孩。人们想到滑手,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十二三岁、十三四岁的小孩。但纽约这些真正爱好滑板的小伙子们年龄大概是18到24岁,他们居然没有像样的滑板衣服可穿!”于是他们开始为这些群体做服饰产品,一直延续二十多年,直到现在。

Z for Zip it:Supreme 品牌的每一次动作都能引起街头文化狂热,但品牌内部的每个人似乎都口风很紧。Jebbia 是出了名的不愿接受采访,品牌总监 Angelo Baque 也很少在媒体露面,至于长期服装设计师 Brendon Babenzien (他现在已经离开 Supreme 单飞,做了自己的品牌 Noah)的情况更是鲜为人知。“越神秘越好。”Jebbia 曾这么说过。Baque 又补充说,“Ralph Lauren 品牌有 Ralph Lauren 做符号担当,Tommy Hilfiger 有 Tommy Hilfiger,至于我们嘛,我们希望你想起 Supreme 这个品牌的时候想到的就是这牌子本身。” 你可能认为 Supreme 透着邪典风格、产品线漫长无休、灵感来源更是深不可测,不过最后你必须承认,Supreme 出品的东西就都是好东西。

来源:i-D中国 http://i-d.vice.cn/

原标题:Supreme 的从 A 到 Z

最新更新时间:10/26 10: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