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王之后,复星、中植资本等争相竞购的GNC来头更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王之后,复星、中植资本等争相竞购的GNC来头更大

相比5年前与光明集团的谈判,如今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氛围要强得多。更有复星等围绕中产阶级消费而全面布局的企业,加上抵御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数家中资机构参与GNC的竞购案中并不意外,至于竞购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Terence

10月17日,西王食品的股东大会已批准对北美健康食品巨头Kerr的收购事项,这样,此次“蛇吞象”式的跨境并购以接近完成。

几乎差不多时间,华尔街日报等外媒相继爆出复星、中植资本等正竞购另一来头更大的美国保健品巨头GNC。另有消息人士称GNC也可能选择一个美国的买家,帮助其削减成本并改善在美国的业务。

目前来看,这笔竞购案应该仅处于初期,复星、中植资本以及GNC都尚未回应,但能够引起这些知名投资机构的兴趣,已经从侧面证明了GNC的价值。在竞购案尚未最终定音之时,让晨哨君先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家公司。

GNC:运动补剂占比高的保健品巨头

成立于1935年的GNC目前已遍布世界55个国家,拥有超过9000家连锁门市。在维他命、矿物质、草本植物、运动营养品及其他营养保健品等各分类都有相对应的产品。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尤其是热衷运动且还参与一定器械健身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从运动补剂相关产品开始认识GNC,比如像下图这样的增肌粉。

以美国零售市场为例,长期以来GNC份额最大的也都是运动营养品类。

来源:公司财报

2013-2015年,在美国市场,GNC运动营养品占其零售市场收入的比重都在45%左右,2015年已高出排名第二的膳食营养补充剂8.9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在历年都超过80%。由于零售市场占其总收入比例超过73%,因此总体而言,说运动营养品是GNC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站得住脚的。

由于零售市场占其总收入比例超过73%,因此总体而言,说运动营养品是GNC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站得住脚的。

 

来源:公司财报

回顾GNC的发展历史,其能有今天规模也并非一帆风顺,过去的81年历史里也曾起起落落。

1935年,GNC由David Shakarian在匹兹堡的宾夕法尼亚州成立。

20世纪50年代,由于膳食补充的概念开始在钢铁城市匹兹堡兴盛起来。在这股潮流下,GNC引进了维生素和其它的膳食补充剂,在这个城市一口气开了30家店,并开始向纽约这样的城市进军。

60/70年代,美国X一代对东方神秘文化的探索成为潮流,对生理和心理具有双重改善效果的替代医学(东方传统草药)产品受到人们追捧。成为GNC纯天然、草本营养补充系列的源头,公司也获得巨大成功。

80年代开始,由于新产品更新缓慢、70年代过度扩张的副作用、与FDA和新闻媒体的紧张关系以及创始人的去世等不影响,GNC在这段时期风光不在。

80年代后期,GNC在新总裁的带领下逐渐恢复元气,90年代增长迅速,21世纪后,GNC总体而言都算是保健品领域尤其是运动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股权变动方面,GNC很早就曾上市,1999年被私有化;2007年则由投资公司锐盛管理集团(Ares Management LLC)和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委员会联手从阿波罗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处收购。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来自上海的光明集团曾接近收购GNC,交易价值25亿至30亿美元,不过最终GNC选择IPO方案。

上市后,GNC股价曾一度在2013年11月冲上60美元,而当前即使由于中资竞购上涨超过10%也不到22美元,总市值仅16.4亿美元左右,较三年前下跌近2/3。

财务:13年以来收入停滞、净利连降、债务高企

与光明集团分道扬镳之后,GNC于2011年再度上市,起初两年,GNC在收入和净利两大重要财务数据上涨幅都很大,收入从上市年的20亿美元出头增长至26亿美元+;净利更是上涨100%,从上市年的1.32亿美元猛涨至2.65亿美元。

来源:公司财报

好景不长,2013年以后的两年,GNC收入一直维持在26亿美元,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净利更是从巅峰时的2.65亿美元降至2.19亿美元,累积降幅超过17%。

除此之外,来自国际业务的收入也开始下降。2013年,国际市场收入为1.86亿美元,2014年则下降至1.65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GNC国际业务收入较2015年同期下滑4.6%至7990万美元。好消息是,GNC中国业务的收入增长了350万美元,抵消了部分下滑。

债务沉重也是GNC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2015年财报显示,公司到期应付款(Payments due)数额巨大,其中长期债务(long-term debt)达15.07亿美元,大部分都将在2019-2020年间到期,这意味着未来四年GNC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

 

除了long-term debt,加上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es)和其他长期负债(Other long-term liabilities),GNC的长期总负债近20亿美元,远超过当前16亿美元的市值。

在收入增长停滞,偿债压力大的背景先,GNC被收购的概率并不小,尤其是当前市值较巅峰市值已跌去近2/3,对并购方而言也是值得出手的机会。

上文也提到,在总体国际业务不理想情况下,中国市场似乎成立唯一的亮点。国内运动补剂市场和保健品市场也随着运动健身人士的增多和人们对健康的更多关注而升温。

华泰证券的研报显示,至2020年,中国的运动保健类补剂和体重管理营养品市场将分别增加至20亿元和153亿元,这都是GNC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比5年前与光明集团的谈判,如今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氛围要强得多。更有复星等围绕中产阶级消费而全面布局的企业,加上抵御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数家中资机构参与GNC的竞购案中并不意外,至于竞购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王之后,复星、中植资本等争相竞购的GNC来头更大

相比5年前与光明集团的谈判,如今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氛围要强得多。更有复星等围绕中产阶级消费而全面布局的企业,加上抵御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数家中资机构参与GNC的竞购案中并不意外,至于竞购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Terence

10月17日,西王食品的股东大会已批准对北美健康食品巨头Kerr的收购事项,这样,此次“蛇吞象”式的跨境并购以接近完成。

几乎差不多时间,华尔街日报等外媒相继爆出复星、中植资本等正竞购另一来头更大的美国保健品巨头GNC。另有消息人士称GNC也可能选择一个美国的买家,帮助其削减成本并改善在美国的业务。

目前来看,这笔竞购案应该仅处于初期,复星、中植资本以及GNC都尚未回应,但能够引起这些知名投资机构的兴趣,已经从侧面证明了GNC的价值。在竞购案尚未最终定音之时,让晨哨君先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家公司。

GNC:运动补剂占比高的保健品巨头

成立于1935年的GNC目前已遍布世界55个国家,拥有超过9000家连锁门市。在维他命、矿物质、草本植物、运动营养品及其他营养保健品等各分类都有相对应的产品。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尤其是热衷运动且还参与一定器械健身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从运动补剂相关产品开始认识GNC,比如像下图这样的增肌粉。

以美国零售市场为例,长期以来GNC份额最大的也都是运动营养品类。

来源:公司财报

2013-2015年,在美国市场,GNC运动营养品占其零售市场收入的比重都在45%左右,2015年已高出排名第二的膳食营养补充剂8.9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在历年都超过80%。由于零售市场占其总收入比例超过73%,因此总体而言,说运动营养品是GNC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站得住脚的。

由于零售市场占其总收入比例超过73%,因此总体而言,说运动营养品是GNC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站得住脚的。

 

来源:公司财报

回顾GNC的发展历史,其能有今天规模也并非一帆风顺,过去的81年历史里也曾起起落落。

1935年,GNC由David Shakarian在匹兹堡的宾夕法尼亚州成立。

20世纪50年代,由于膳食补充的概念开始在钢铁城市匹兹堡兴盛起来。在这股潮流下,GNC引进了维生素和其它的膳食补充剂,在这个城市一口气开了30家店,并开始向纽约这样的城市进军。

60/70年代,美国X一代对东方神秘文化的探索成为潮流,对生理和心理具有双重改善效果的替代医学(东方传统草药)产品受到人们追捧。成为GNC纯天然、草本营养补充系列的源头,公司也获得巨大成功。

80年代开始,由于新产品更新缓慢、70年代过度扩张的副作用、与FDA和新闻媒体的紧张关系以及创始人的去世等不影响,GNC在这段时期风光不在。

80年代后期,GNC在新总裁的带领下逐渐恢复元气,90年代增长迅速,21世纪后,GNC总体而言都算是保健品领域尤其是运动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股权变动方面,GNC很早就曾上市,1999年被私有化;2007年则由投资公司锐盛管理集团(Ares Management LLC)和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委员会联手从阿波罗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处收购。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来自上海的光明集团曾接近收购GNC,交易价值25亿至30亿美元,不过最终GNC选择IPO方案。

上市后,GNC股价曾一度在2013年11月冲上60美元,而当前即使由于中资竞购上涨超过10%也不到22美元,总市值仅16.4亿美元左右,较三年前下跌近2/3。

财务:13年以来收入停滞、净利连降、债务高企

与光明集团分道扬镳之后,GNC于2011年再度上市,起初两年,GNC在收入和净利两大重要财务数据上涨幅都很大,收入从上市年的20亿美元出头增长至26亿美元+;净利更是上涨100%,从上市年的1.32亿美元猛涨至2.65亿美元。

来源:公司财报

好景不长,2013年以后的两年,GNC收入一直维持在26亿美元,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净利更是从巅峰时的2.65亿美元降至2.19亿美元,累积降幅超过17%。

除此之外,来自国际业务的收入也开始下降。2013年,国际市场收入为1.86亿美元,2014年则下降至1.65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GNC国际业务收入较2015年同期下滑4.6%至7990万美元。好消息是,GNC中国业务的收入增长了350万美元,抵消了部分下滑。

债务沉重也是GNC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2015年财报显示,公司到期应付款(Payments due)数额巨大,其中长期债务(long-term debt)达15.07亿美元,大部分都将在2019-2020年间到期,这意味着未来四年GNC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

 

除了long-term debt,加上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es)和其他长期负债(Other long-term liabilities),GNC的长期总负债近20亿美元,远超过当前16亿美元的市值。

在收入增长停滞,偿债压力大的背景先,GNC被收购的概率并不小,尤其是当前市值较巅峰市值已跌去近2/3,对并购方而言也是值得出手的机会。

上文也提到,在总体国际业务不理想情况下,中国市场似乎成立唯一的亮点。国内运动补剂市场和保健品市场也随着运动健身人士的增多和人们对健康的更多关注而升温。

华泰证券的研报显示,至2020年,中国的运动保健类补剂和体重管理营养品市场将分别增加至20亿元和153亿元,这都是GNC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比5年前与光明集团的谈判,如今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氛围要强得多。更有复星等围绕中产阶级消费而全面布局的企业,加上抵御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数家中资机构参与GNC的竞购案中并不意外,至于竞购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