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整体搬迁雄安新区?北京三高校回应: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整体搬迁雄安新区?北京三高校回应: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2023年4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日发文称,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高佳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四所北京高校将到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的消息近日引发广泛关注。2023年4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日发文称,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此前在2022年10月,首都教育官微发布消息称,雄安新区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高校、医院等疏解项目落地。首批4所到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在京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

近日,河北媒体报道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为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所“双一流”高校,四所高校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并于当年秋季对外招生,到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

针对“全部搬迁”相关报道,涉事三所学校分别发文予以回应,并在文章标题中特别强调“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信公众号4月2日发布《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 “京”心谋划,“雄”心壮志,向未来!》一文称,该校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两校区建设,逐步构建联动融合、协同互补的“一校两区”大发展格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表示,将持续加大北京校区建设力度,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努力将其打造为地学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地学交流合作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4月2日发文《一校两区,协同发展,谱写铸就钢铁脊梁的新篇章!》称,3月31日,该校召开“学科建设大讨论—雄安校区建设规划”专题研讨会。会议重点研讨了“一校两区”总体规划,明确学校以雄安校区建设为重大契机,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要求,推动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协同发展”,实现融合互补、同向发力。

北京科技大学表示,北京校区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雄安校区是未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推动联合研究生院、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全球人才和科技创新高地。

“学校坚持疏解与发展并重,推动北京校区与雄安校区协同布局、协调发展,积极构建“一体两翼、互为支撑”的事业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北京科技大学在文章中表示。

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则在4月2日发文《北京交大:海淀雄安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称,近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通报雄安校区建设最新动态。会议强调,雄安校区作为新校区,是学校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雄安新区建设、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战略部署,解决学校办学空间不足,着眼下一个百年发展的长远布局。北京海淀校区作为北京交通大学这所百廿老校赓续发展的根基,将进一步保持优势,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持续做优做强。

“雄安校区和海淀校区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一起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基地,共同为北京交通大学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北京交通大学表示。

北京林业大学近日没有专门发文强调“一校两区、协同发展”。不过,该校近日与雄安新区签订了首批雄安新区科技专项落地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包含共同组织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同推进项目成果落地等三方面内容。

此前在3月27日,河北省在雄安新区召开推动首批四所疏解高校协同创新座谈会。界面新闻注意到,首批四所到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在京高校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余祖俊、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均参会并发言。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在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四所高校遵循“两高”目标融入雄安新区建设是“公转”,围绕“两高”目标开展协同创新是“自转”,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和基础教育强省建设,促进文化交融,该校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服务雄安率先创建“近零碳”城市。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新华社报道称,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

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2023年,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整体搬迁雄安新区?北京三高校回应: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2023年4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日发文称,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高佳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四所北京高校将到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的消息近日引发广泛关注。2023年4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日发文称,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此前在2022年10月,首都教育官微发布消息称,雄安新区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高校、医院等疏解项目落地。首批4所到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在京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

近日,河北媒体报道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为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所“双一流”高校,四所高校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并于当年秋季对外招生,到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

针对“全部搬迁”相关报道,涉事三所学校分别发文予以回应,并在文章标题中特别强调“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信公众号4月2日发布《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 “京”心谋划,“雄”心壮志,向未来!》一文称,该校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两校区建设,逐步构建联动融合、协同互补的“一校两区”大发展格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表示,将持续加大北京校区建设力度,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努力将其打造为地学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地学交流合作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4月2日发文《一校两区,协同发展,谱写铸就钢铁脊梁的新篇章!》称,3月31日,该校召开“学科建设大讨论—雄安校区建设规划”专题研讨会。会议重点研讨了“一校两区”总体规划,明确学校以雄安校区建设为重大契机,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要求,推动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协同发展”,实现融合互补、同向发力。

北京科技大学表示,北京校区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雄安校区是未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推动联合研究生院、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全球人才和科技创新高地。

“学校坚持疏解与发展并重,推动北京校区与雄安校区协同布局、协调发展,积极构建“一体两翼、互为支撑”的事业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北京科技大学在文章中表示。

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则在4月2日发文《北京交大:海淀雄安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称,近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通报雄安校区建设最新动态。会议强调,雄安校区作为新校区,是学校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雄安新区建设、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战略部署,解决学校办学空间不足,着眼下一个百年发展的长远布局。北京海淀校区作为北京交通大学这所百廿老校赓续发展的根基,将进一步保持优势,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持续做优做强。

“雄安校区和海淀校区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一起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基地,共同为北京交通大学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北京交通大学表示。

北京林业大学近日没有专门发文强调“一校两区、协同发展”。不过,该校近日与雄安新区签订了首批雄安新区科技专项落地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包含共同组织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同推进项目成果落地等三方面内容。

此前在3月27日,河北省在雄安新区召开推动首批四所疏解高校协同创新座谈会。界面新闻注意到,首批四所到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在京高校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余祖俊、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均参会并发言。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在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四所高校遵循“两高”目标融入雄安新区建设是“公转”,围绕“两高”目标开展协同创新是“自转”,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和基础教育强省建设,促进文化交融,该校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服务雄安率先创建“近零碳”城市。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新华社报道称,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

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2023年,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