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词语“蓝瘦香菇”一夜爆红,刷爆微博、微信、朋友圈、这则看似娱乐至死的网络事件,在其背后实则蕴藏着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
咱们先来看看事件背后的主人公,一个操着广西南宁口音小哥男孩,他称女友和他分手了,很难受也很想哭!说着一段(普通话+壮话)的读白:
原话如下:
蓝瘦,香菇,本来新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射种话?蓝瘦,香菇,赛射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屎射么香菇,蓝瘦。泥为什莫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赛射里,香菇,蓝瘦,赛射里,香菇。
翻译成普通话:
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在这里,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这么想哭,难受。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丢我一个人在这里,想哭,难受,在这里,想哭。
为什么奇葩?看完视屏后是不是有种哭笑不得的情绪涌上心头,没错,就是这个男孩、就是这段视屏,就是这样火了,但是能火不在于它本人,而是在于其幕后的商业操盘手:
按照常理,这样的视屏不火不奇怪,能火也不惊讶,自古高手都在民间,每天类似这样来自民间的经典小娱乐多的去了,但是就像古语所说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恰恰就是这批千里马,被伯乐发掘了。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次网络爆红事件背后完整的商业运作流程:
步骤一:人物内容IP定位,通过社交平台如QQ空间、微博、贴吧扩散
幕后操作团队发现原视频后,根据事件原型快速策划包装方案,制造事件营销,同时根据人群定位借助社交平台、网络媒介迅速扩散,引导舆论、控制舆论制造事件影响力。
步骤二:通过网络水军、微博大V、意见领袖形成二次扩散
- 微博大V“当时我就震惊了”转发了这段视频,通过网络水军的扩散,引发传播的第一个节点
- 微博大V林更新和颖儿等明星的加入进一步催化了这个词的热度,引发传播的第二个节点
- 网红段子手以秒拍视频、小咖秀为主要形式的“蓝瘦”视频模仿,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引发传播的第三个节点
- 各种自媒体为了借势二次创作出表情包、段子、鬼畜视频歌曲等内容后,传播方式更是进一步得到扩展,引发传播的第四个节点
- 蓝瘦香菇的火热从微博、秒拍、延续到微信朋友圈,网络传播达到高潮
步骤三:建立账号矩阵快速圈粉、形成围观、粉丝变现
网络爆红之后,蓝瘦香菇小哥开通微博“韦勇V太阳”,新浪认证显示“蓝瘦香菇”视频当事人,并在当晚9点预告,自己次日在一直播平台的直播。短时间内,韦勇微博聚集了32万粉丝,并且粉丝数目还在不断上升,搭着这趟蓝瘦香菇的顺风车,韦勇一夜爆红。
“蓝瘦香菇”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潮流,商业变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不,“蓝瘦香菇”提前便宜了可爱的农户。
步骤四:设计引发网民争议的内容、反复制造新的话题,保持事件持续发酵
笔者大胆猜测,蓝瘦香菇网络爆红之后,为了保持热度,网络推手会再次根据原型反复制造争议话题,以刘梓晨为例。他以整容成尖下巴走红网络,热度下降后,网络推手策划打人事件和性丑闻事件成功的延长了他的热点效益。
蓝瘦香菇事件总结与分析
“蓝瘦香菇”由开始在QQ空间、百度贴吧间传播,接着在微博、短视屏发酵、最后被大V、段子手、朋友圈裂变,至少包含5种传播渠道。
“蓝瘦香菇”事件的对象是人,对应到产品或者服务,爆红只是一个阶段,最终生命力多久,取决于能否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从某个角度讲,持续优质内容输出=流量持续流动,加上随后形成的经济效应给产品或者服务实现流量变现提供基础支持。
从以上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次火遍网络的人物或产品,都离不开“品牌定制、内容策划,制造事件、产生舆论,大V造势、粉丝参与、引起共鸣”这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在这条产业链上,有持续优质内容输出的才能获得最持久的生命力。爆红是个过程,但不是最终的结果。
作者春晓,10年互联网老兵,长期研究互联网思维,专注互联网运营和营销方法论,目前专注于研究微信小程序、自媒体、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及营销方法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