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三板上VR企业仅两家盈利,难道大势已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三板上VR企业仅两家盈利,难道大势已去?

短短几个月时间,VR行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VR与AR作为两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其市场潜力无比惊人。不光主板上有不少企业摇起了VR和AR的大旗,新三板上也有一批干劲十足的企业试图在VR及AR这两个领域有所作为。

早在今年2月份,关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Mobile World Congress)上畅谈VR技术的一张图就引爆了网络。这般景象仿佛是将《黑客帝国》中的景象搬到了现实中。

网民们不禁开始想象:这就是未来吗?

事实上,2016年也被称为虚拟现实(简称“VR”)元年,拉动VR行业快速发展的四驾马车政策、需求、供给和资本已初具雏形。然而,与行业环境不断完善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盈利能力的严重不足。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新三板挂牌的11家虚拟现实(简称“VR”)公司上半年盈利的仅有2家,1家持平,剩余的8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上半年还春风得意的VR行业,在下半年安静了许多。

金牌顾问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短短几个月时间,VR行业的生存环境却已发生微妙变化。难道VR行业真的大势已去?

赔钱赚吆喝,火热背后难盈利

有数据显示,挂牌的11家VR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出现增长的有6家,占54.5%;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下降的有5家,占45.5%。

其中,盈利的仅有盟云移软和腾实信,合计约3200万元;皆悦传媒盈亏基本持平;剩余的8家公司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合计亏损约2700万元。

除此之外,发展不均的问题正在上述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呈现。

上半年盈利最多的盟云移软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21.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3.44%;净利润为3126.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19%。盟云移软支撑起了整个新三板虚拟现实板块的所有利润。

而作为新三板VR挂牌“第一股”的身临其境上半年业绩则出现了大幅下挫。

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340.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43%;净利润为-646.7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4.48%。

曼恒数字亏损最多,其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039.22万元;净利润为-1004.77万元;科明数码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65.70%。

二、为何速热也速冻?

资本谨慎出手,从侧面反映出VR遇冷。

市场调研机构CBI的报告显示,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巅峰后,VR投资呈现退潮态势,2016年第二季度,退潮明显加速。

很多资本并不是在撤离VR市场,而是在撤离中国VR市场。

今年一季度,海外AR/VR市场获得投资达17亿美元,其中有10亿美元投资来自中国。

盛大分别于今年5月、6月投资Space VR和Lumus;阿里巴巴于今年2月投资Magic Leap;腾讯于今年6月投资Meta,网易于今年8月投资NextVR。

反观国内,今年6月至8月期间,国内仅有四五家VR创业公司获得融资。

而做为VR的明星企业——暴风魔镜公司最近启动了一轮裁员,信息称,这次裁员可能会涉及公司一半左右的人员。

VR这个“香饽饽”为何骤然遇冷?

一家VR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虽然都知道虚拟现实将拥有巨大市场,但目前的技术和体验还不完善,消费者也在观望中,企业不敢过度加码。

某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VR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硬件、图像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缺陷制约了产品的突破,难以商业化。国内VR内容主要集中在游戏、视频方面,其他优质内容过少,使得用户黏性不强。显示效果好的VR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国内一些价格较低的VR产品山寨化、同质化严重。此外,大部分VR设备过重,长期佩戴后会有不适感与晕眩感,交互体验欠佳。

政策红利能否为虚拟现实续命?

近日,工信部下属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根据报告,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潜力巨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产品良莠不齐、软件可用性差、应用领域有限、效果不够理想等。

白皮书中提到:“在虚拟现实终端设备方面,我国不管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或是混合现实,虽然专注于此领域的公司有近百家,但多数团队都是技术型的创业团队,对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方案并没有成型的思考,产品化能力捉襟见肘。”

此外,数据显示,2016年6月,中国VR产品销量将近55万台,相较于今年一月增长27.8倍,但由于均价下滑,今年6月份的销售额约为1月的16倍。均价下滑是由于手机端VR产品占据约95%市场份额,而其价格大多集中在200元以下,导致整体VR产品均价下滑。

行业人士分析称,廉价产品的集体爆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VR产品的销量,但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体验,从长远发展上来说,对虚拟现实是不利的。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虚拟现实已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将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制定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已经启动了《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工作。还将集中资源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不过,随着这次工信部表现出对虚拟现实行业的重视,该行业有望迎来一波政策红利。但不知这一波政策红利能否为逐渐熄火的虚拟现实再添一把柴。

编辑:王梓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三板上VR企业仅两家盈利,难道大势已去?

短短几个月时间,VR行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VR与AR作为两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其市场潜力无比惊人。不光主板上有不少企业摇起了VR和AR的大旗,新三板上也有一批干劲十足的企业试图在VR及AR这两个领域有所作为。

早在今年2月份,关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Mobile World Congress)上畅谈VR技术的一张图就引爆了网络。这般景象仿佛是将《黑客帝国》中的景象搬到了现实中。

网民们不禁开始想象:这就是未来吗?

事实上,2016年也被称为虚拟现实(简称“VR”)元年,拉动VR行业快速发展的四驾马车政策、需求、供给和资本已初具雏形。然而,与行业环境不断完善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盈利能力的严重不足。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新三板挂牌的11家虚拟现实(简称“VR”)公司上半年盈利的仅有2家,1家持平,剩余的8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上半年还春风得意的VR行业,在下半年安静了许多。

金牌顾问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短短几个月时间,VR行业的生存环境却已发生微妙变化。难道VR行业真的大势已去?

赔钱赚吆喝,火热背后难盈利

有数据显示,挂牌的11家VR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出现增长的有6家,占54.5%;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下降的有5家,占45.5%。

其中,盈利的仅有盟云移软和腾实信,合计约3200万元;皆悦传媒盈亏基本持平;剩余的8家公司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合计亏损约2700万元。

除此之外,发展不均的问题正在上述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呈现。

上半年盈利最多的盟云移软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21.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3.44%;净利润为3126.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19%。盟云移软支撑起了整个新三板虚拟现实板块的所有利润。

而作为新三板VR挂牌“第一股”的身临其境上半年业绩则出现了大幅下挫。

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340.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43%;净利润为-646.7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4.48%。

曼恒数字亏损最多,其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039.22万元;净利润为-1004.77万元;科明数码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65.70%。

二、为何速热也速冻?

资本谨慎出手,从侧面反映出VR遇冷。

市场调研机构CBI的报告显示,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巅峰后,VR投资呈现退潮态势,2016年第二季度,退潮明显加速。

很多资本并不是在撤离VR市场,而是在撤离中国VR市场。

今年一季度,海外AR/VR市场获得投资达17亿美元,其中有10亿美元投资来自中国。

盛大分别于今年5月、6月投资Space VR和Lumus;阿里巴巴于今年2月投资Magic Leap;腾讯于今年6月投资Meta,网易于今年8月投资NextVR。

反观国内,今年6月至8月期间,国内仅有四五家VR创业公司获得融资。

而做为VR的明星企业——暴风魔镜公司最近启动了一轮裁员,信息称,这次裁员可能会涉及公司一半左右的人员。

VR这个“香饽饽”为何骤然遇冷?

一家VR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虽然都知道虚拟现实将拥有巨大市场,但目前的技术和体验还不完善,消费者也在观望中,企业不敢过度加码。

某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VR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硬件、图像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缺陷制约了产品的突破,难以商业化。国内VR内容主要集中在游戏、视频方面,其他优质内容过少,使得用户黏性不强。显示效果好的VR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国内一些价格较低的VR产品山寨化、同质化严重。此外,大部分VR设备过重,长期佩戴后会有不适感与晕眩感,交互体验欠佳。

政策红利能否为虚拟现实续命?

近日,工信部下属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根据报告,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潜力巨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产品良莠不齐、软件可用性差、应用领域有限、效果不够理想等。

白皮书中提到:“在虚拟现实终端设备方面,我国不管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或是混合现实,虽然专注于此领域的公司有近百家,但多数团队都是技术型的创业团队,对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方案并没有成型的思考,产品化能力捉襟见肘。”

此外,数据显示,2016年6月,中国VR产品销量将近55万台,相较于今年一月增长27.8倍,但由于均价下滑,今年6月份的销售额约为1月的16倍。均价下滑是由于手机端VR产品占据约95%市场份额,而其价格大多集中在200元以下,导致整体VR产品均价下滑。

行业人士分析称,廉价产品的集体爆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VR产品的销量,但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体验,从长远发展上来说,对虚拟现实是不利的。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虚拟现实已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将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制定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已经启动了《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工作。还将集中资源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不过,随着这次工信部表现出对虚拟现实行业的重视,该行业有望迎来一波政策红利。但不知这一波政策红利能否为逐渐熄火的虚拟现实再添一把柴。

编辑:王梓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