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号称卖国产和牛的龙江元盛:愈发依赖连锁客户,毛利逐年走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号称卖国产和牛的龙江元盛:愈发依赖连锁客户,毛利逐年走低

龙江和牛虽然放话自己是“国产和牛”,但它一部分产品还是依赖进口,这也影响了它的毛利率。

图片来源:龙江和牛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向肯德基和王品牛排的牛肉供应商向深交所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

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和牛)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5300万股募资总金额为4.75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和牛养殖项目、和牛屠宰和肉类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和牛饲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从它的经营业务来看,龙江和牛是一家模式较重的公司。目前,龙江和牛主营业务为以牛肉为主的肉类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牛的繁育、养殖、屠宰及销售以及和牛饲料研发、销售。

在消费端龙江和牛最大的卖点是“国产和牛”。

和牛一般指日本和牛,20世纪初日本为了改善国内牛肉的品质,将本土牛与外国牛杂交选育而成的肉牛品种,也是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为优秀的良种肉牛。2001年开始,中国通过克隆技术、冷冻精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国产和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其中龙江和牛是国内少数通过引进纯种和牛并繁育而获得持续种质资源的和牛养殖企业之一。

在京东平台上,龙江也热衷于宣传自己卖的是“国产自育优良纯种和牛”。截至2022年9月30日,龙江和牛拥有存栏纯种和牛7554头,改良和牛育肥牛1900头。

中国人对于牛肉的消费习惯在逐年增加,这对于龙江和牛是一大利好。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达到了884万吨,同期牛肉消费量占比从6.11%上升至9.27%,报告预测,该上涨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也将达到300万吨以上。

但这家公司在C端业务上还没有太大作为。一方面是收入来源多依靠给餐饮的肉类加工;另一方面是它的国产和牛目前只是噱头,从产能和市场效果来看还需要努力。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9月,龙江和牛营业收入分别为9.32亿元、12.18亿元、14.64亿元和9.95亿元。其中,2022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07%,主要受餐饮行业需求不振影响,肉制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3.80%所致。

而在过去3年内,餐饮渠道的收入占总体的比重都超过了60%,并且在不断增长。对于线上渠道它反而不进反退。截止目前,龙江和牛天猫直营店已经关闭,仅剩京东、食行生鲜两个线上平台,而京东作为第二大客户,每年的销售金额占比最多不超过7.5%。

也许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让龙江和牛有了“躺赢”的幻想。

长期以来,百胜集团牢牢占据龙江和牛第一大客户的位置。此前颇受欢迎的肯德基“嫩牛五方”,就来自龙江和牛与品牌的联合开发。报告期内,百盛集团的年销售金额分别为3.8亿元、5.41亿元、6.13亿元、4.06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40.78%、44.43%、41.84%、40.81%;此外,京东作为第二大客户销售占比也在3%左右。

肯德基嫩牛五方

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百胜集团龙江和牛定价采用的是竞标方式,也就是说,当竞标中产品交易价格确定后,在执行期间不论产品原料成本如何变化,双方交易价格不发生变化。

而招股书显示,2021年度直销线下渠道销售产品毛利率偏低,主要是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与百胜餐饮集团的产品例如和牛汉堡产品因年初价格锁定,后续无法随原材料成本同比上调售价,使得毛利下降。

此外,龙江和牛虽然放话自己是“国产和牛”,但它一部分产品还是依赖进口,这也影响了它的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近年龙江和牛综合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9月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0.00%、17.01%、14.18%和 14.95%——即前三年约5.82%的跌幅大于双汇发展3.44%和上海梅林4.91个%的降幅。

招股书解释称,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肉制品毛利率下降以及毛利率较高的冻精销售变动所致。但事实上,其肉制品毛利率的下滑核心在于上述所提及的龙江和牛对外采购原料肉的高度依赖。

2019-2021年,龙江和牛分别向第三方采购了22.67吨、215.53吨及781吨包括澳洲和牛在内的和牛肉。

此外,龙江和牛屠宰的和牛牛只也不全是自己养殖的。招股书显示,外购牛只均价在54-56元/公斤,而考虑到最终出肉量,实际成本要高于这一数字。对比来看,2020年-2021年,外购的澳洲和牛肉平均采购价为51.02元/公斤和57.39元/公斤,直接采购澳洲和牛肉的成本则要低于自行屠宰。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它“和牛的繁育、养殖、屠宰及销售”模式的不确定性。

龙江和牛也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公司需要保证犊牛的采购量。但由于农户较为分散,其从基础母牛受孕的冻精选择到出售犊牛的过程中(16 个月),易受到外部政策、市场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发行人购买改良和牛犊牛的稳定性。

换句话说,未来依赖进口和牛的情况依旧会存在。

事实上,抛出产能问题,龙江和牛若想在和牛品类上继续增长,它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提高消费者对于“国产和牛”的认知,这需要投入成本与时间。此外,虽然龙江和牛在电商平台上以国产和牛为噱头,其牛排产品单价与同级别的进口牛排单价相差不大。在毛利率不高的情况下,能否体现出“国产和牛”的价格优势,也是最终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号称卖国产和牛的龙江元盛:愈发依赖连锁客户,毛利逐年走低

龙江和牛虽然放话自己是“国产和牛”,但它一部分产品还是依赖进口,这也影响了它的毛利率。

图片来源:龙江和牛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向肯德基和王品牛排的牛肉供应商向深交所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

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和牛)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5300万股募资总金额为4.75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和牛养殖项目、和牛屠宰和肉类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和牛饲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从它的经营业务来看,龙江和牛是一家模式较重的公司。目前,龙江和牛主营业务为以牛肉为主的肉类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牛的繁育、养殖、屠宰及销售以及和牛饲料研发、销售。

在消费端龙江和牛最大的卖点是“国产和牛”。

和牛一般指日本和牛,20世纪初日本为了改善国内牛肉的品质,将本土牛与外国牛杂交选育而成的肉牛品种,也是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为优秀的良种肉牛。2001年开始,中国通过克隆技术、冷冻精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国产和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其中龙江和牛是国内少数通过引进纯种和牛并繁育而获得持续种质资源的和牛养殖企业之一。

在京东平台上,龙江也热衷于宣传自己卖的是“国产自育优良纯种和牛”。截至2022年9月30日,龙江和牛拥有存栏纯种和牛7554头,改良和牛育肥牛1900头。

中国人对于牛肉的消费习惯在逐年增加,这对于龙江和牛是一大利好。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达到了884万吨,同期牛肉消费量占比从6.11%上升至9.27%,报告预测,该上涨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也将达到300万吨以上。

但这家公司在C端业务上还没有太大作为。一方面是收入来源多依靠给餐饮的肉类加工;另一方面是它的国产和牛目前只是噱头,从产能和市场效果来看还需要努力。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9月,龙江和牛营业收入分别为9.32亿元、12.18亿元、14.64亿元和9.95亿元。其中,2022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07%,主要受餐饮行业需求不振影响,肉制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3.80%所致。

而在过去3年内,餐饮渠道的收入占总体的比重都超过了60%,并且在不断增长。对于线上渠道它反而不进反退。截止目前,龙江和牛天猫直营店已经关闭,仅剩京东、食行生鲜两个线上平台,而京东作为第二大客户,每年的销售金额占比最多不超过7.5%。

也许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让龙江和牛有了“躺赢”的幻想。

长期以来,百胜集团牢牢占据龙江和牛第一大客户的位置。此前颇受欢迎的肯德基“嫩牛五方”,就来自龙江和牛与品牌的联合开发。报告期内,百盛集团的年销售金额分别为3.8亿元、5.41亿元、6.13亿元、4.06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40.78%、44.43%、41.84%、40.81%;此外,京东作为第二大客户销售占比也在3%左右。

肯德基嫩牛五方

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百胜集团龙江和牛定价采用的是竞标方式,也就是说,当竞标中产品交易价格确定后,在执行期间不论产品原料成本如何变化,双方交易价格不发生变化。

而招股书显示,2021年度直销线下渠道销售产品毛利率偏低,主要是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与百胜餐饮集团的产品例如和牛汉堡产品因年初价格锁定,后续无法随原材料成本同比上调售价,使得毛利下降。

此外,龙江和牛虽然放话自己是“国产和牛”,但它一部分产品还是依赖进口,这也影响了它的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近年龙江和牛综合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9月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0.00%、17.01%、14.18%和 14.95%——即前三年约5.82%的跌幅大于双汇发展3.44%和上海梅林4.91个%的降幅。

招股书解释称,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肉制品毛利率下降以及毛利率较高的冻精销售变动所致。但事实上,其肉制品毛利率的下滑核心在于上述所提及的龙江和牛对外采购原料肉的高度依赖。

2019-2021年,龙江和牛分别向第三方采购了22.67吨、215.53吨及781吨包括澳洲和牛在内的和牛肉。

此外,龙江和牛屠宰的和牛牛只也不全是自己养殖的。招股书显示,外购牛只均价在54-56元/公斤,而考虑到最终出肉量,实际成本要高于这一数字。对比来看,2020年-2021年,外购的澳洲和牛肉平均采购价为51.02元/公斤和57.39元/公斤,直接采购澳洲和牛肉的成本则要低于自行屠宰。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它“和牛的繁育、养殖、屠宰及销售”模式的不确定性。

龙江和牛也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公司需要保证犊牛的采购量。但由于农户较为分散,其从基础母牛受孕的冻精选择到出售犊牛的过程中(16 个月),易受到外部政策、市场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发行人购买改良和牛犊牛的稳定性。

换句话说,未来依赖进口和牛的情况依旧会存在。

事实上,抛出产能问题,龙江和牛若想在和牛品类上继续增长,它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提高消费者对于“国产和牛”的认知,这需要投入成本与时间。此外,虽然龙江和牛在电商平台上以国产和牛为噱头,其牛排产品单价与同级别的进口牛排单价相差不大。在毛利率不高的情况下,能否体现出“国产和牛”的价格优势,也是最终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