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上海演艺市场极速回暖:3月平均每天30场演出、Livehouse爆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上海演艺市场极速回暖:3月平均每天30场演出、Livehouse爆满

在刚刚过去的3月,上海市演出备案931场,同比2019年的530场增长75.6%。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30场演出。

上海育音堂音乐公园。

记者 方卓然

Livehouse回归:只要营业,观众就能够把场地填满

周六晚上7点刚过,育音堂音乐公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观众。为了占到一个好的位置,很多乐迷专程提前来现场排队等待入场。

育音堂音乐公园店隐蔽在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路一处转角商圈的地下空间。这是上海老牌Livehouse之一,粗犷、多元的音乐和随性的氛围,让众多音乐爱好者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从摇滚、朋克再到金属,不少乐手和乐迷将此视为上海摇滚乐的“圣地”,一些知名乐队在新人时期的第一站演出往往会选择育音堂。

育音堂,正如其名,逐渐成为培育音乐的摇篮。

4月8日这天,前来演出的犬儒乐队是一个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新人乐队。作为当晚第二个演出的乐队,晚上9点,原本熄灭的灯光再次亮起,主唱腾龙带着乐队成员一同冲上舞台。音乐一响,原本腼腆的他眼中闪烁着热烈的光芒,观众席的年轻人也开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疯狂”。

在这个最多容纳400人的空间里,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面对面聚集在一起,灯光闪烁明灭,鼓点激越昂扬,人群摇摆碰撞。除了展示音乐,Livehouse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感,激发出生命力的蓬勃与朝气。

犬儒乐队演出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

Livehouse是一种实时的、未经修饰与过多编排的现场演出。与演唱会上观众在观众席上就坐、明星被安保层层包围有所不同,通常Livehouse的场地不会很大,观众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随意走动、蹦跳,乐手与观众最近的距离不到1米,即便观众站得离舞台较远,也能拍到乐手的清晰照片。

近社交距离所营造的氛围感是Livehouse独特的魅力,但这也让livehouse在疫情期间的营业因实行严格的防疫要求而变得非常困难。

“过去的三年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营业,这期间我们选择探索线上演出的一些形式,线上的社交媒体推广也是从那时慢慢摸索起来的,如今也一直在运营沿用下去。”一位Livehouse相关从业人员透露。原本以为演出重启,音乐厂牌、音乐人、人气重新聚拢需要漫长的过程,但今年一开年,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众从业者都在跃跃欲试,只要营业,观众就能够把场地填满。

随着天气回暖,上海本地居民外出的频率有所增加。同时,不少外地观众专程奔赴上海,只为看一场演出。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春节后的一两个月通常是演出市场的淡季。今年不同寻常——现场演出、演唱会、话剧、脱口秀等多种线下演出接连在沪上演。

上海市文旅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上海市演出备案931场,同比2019年的530场增长75.6%。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30场演出。

上海演艺市场极速回暖,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为一场演出打卡一座城

“在Livehouse里,没有人在意你是谁。”今年24岁的章幼君即将硕士毕业,在苏州上大学的她决定毕业后回东北老家工作、生活。毕业前,她利用有限的时间来上海游玩,再看几次演出。

在她眼中,Livehouse是一个短暂逃避条条框框束缚的地方。“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身份、样貌如何,当大家身处拥挤的乐池中,绚丽的灯光、鼓噪的音乐、狂热的人群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过滤到脑后,大家可以尽情地沉浸在音乐世界里,成了生活的主宰者。”

像章幼君一样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论是消费还是兴趣爱好,都更为注重感受和体验。对他们而言,来Livehouse看演出成为表达情绪和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

他们往往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讨论开票信息,对于某个项目一巡、二巡票价和演出乐队了如指掌。约小伙伴来上海看演出,就是他们“说走就走”的常见理由之一。

无论是乐迷还是乐手,在奔赴一场演出的同时,也喜欢打卡这座城市——一边看演出,一边查攻略、品美食,享受穿越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快乐。

“就在演出前,我们刚刚骑了40分钟的自行车去看了外滩。”在演出现场,腾龙开心地和乐迷分享第一次来上海演出的心情。

乐队成员“打卡”上海外滩。图片来源:受访者

事实上,犬儒乐队不仅是第一次来沪演出,几位乐队成员甚至也是第一次来到上海。

演出当天中午,犬儒乐队落地上海。时间安排很紧张,乐队抵沪后放下行李便来到现场调音,演出结束第二天再奔赴下一个城市。

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前没离开过老家贵阳的吉他手力文不想错过这个可以和上海亲密“接触”的机会。

力文说,在贵阳有一条仿照外滩设计建造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大上海”,正因如此,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向往上海的种子。演出当天,他们出发时已是晚高峰时段,打车可能会错过演出,一筹莫展之际,力文提议:“就算是骑自行车,也要去外滩!”

在他眼中,无论是文化还是音乐,上海的氛围和老家完全不一样。上海更加热情、开放、包容。力文说,其实贵阳的年轻人并不少,但喜欢音乐的只有那么几个人,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入音乐圈。

观众也给力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海的观众不会羞涩,大家很愿意表达,其实就是自信。”

周六的演出很成功,曾有一度,上海的乐迷们还和这支新人乐队一起大合唱。鼓手北海说,“这种感觉有点梦幻”。

犬儒乐队成立于疫情期间,今年以前,乐队只在贵阳本地演出。随着防疫形势的好转,乐队去外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年前,我们就听说过上海的育音堂,那时候我们都只是无名小辈,从来没想过可以来这里。今天以后,就算是达成了一个了不得的成就,更像是‘朝圣’的感觉。”北海感慨万千。

国际艺术节重启,海外艺人“回归”中国演出

除了跨城演出,跨境展演也在回归。

2023年1月10日,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宣布,将于10月至11月在上海举行。暌违三年的艺术盛会即将回归,传递出上海演艺市场欣欣向荣的春意。

3月,文旅部印发关于优化涉外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的通知,明确3月20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

消息传来时,正在率团拜访悉尼戏剧团、悉尼舞蹈团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特别振奋,他当即对同事们说道:“推动演出市场加快恢复的具体举措出台后,也将利好十月即将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受疫情影响的三年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与国际演艺届的联系一直没有停止,每年都与境外的艺术机构、经纪公司保持密切沟通,每年年初就确定一起来华演出的意向。

“尽管疫情期间,很多演出未能成行,但艺术节中心和世界范围内的各大经纪公司互相鼓励,提振信心,与各大艺术机构共享演出资源信息。”李明说,因此,当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恢复的消息一经发布,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就宣布定档4月20日,在上海音乐厅与中国乐迷见面。

这也是三年来第一位入境登陆沪上舞台的著名外籍艺术家。

“卡普松2020年就与我们达成了演出合作的意向,他非常迫切地能来华和中国乐迷见面。本次演出,卡普松还会带着他的老搭档,钢琴伴奏——杰罗姆·杜克罗斯一同登上中国舞台,为上海观众带来舒曼、贝多芬、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经典曲目。”李明透露。

戈蒂耶•卡普松演出照。图片来源: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这几年,演出市场最大的短板就是就是阵容的同质化。”新中式音乐厂牌池沼(ChiZhao)执行经纪人博伦说,演出最重要的就是现场,只在网络上上看演出视频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场观摩海外知名乐队的演出,才能够打破国内演出阵容同质化的僵局、提升乐手水平素质,还可以让乐迷们了解到不同风格的音乐。

博伦说,国外乐队来中国巡演第一站,绝对确定的就是上海,因为上海不用担心票房,不用担心乐迷听不懂。

他对上海评价甚高:“上海演艺市场太丰富了,这里的场地是其他城市的数倍之多,全球的音乐公司都可以在上海找到适合演出的场馆。上海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审美水平在全国领先,当观众具有一定消费力的时候,就意味着,大家才可以把看演出当做普通娱乐消遣。”

为了引入更多优质演艺资源,今年年初,李明率团马不停蹄地拜访了中国香港、新加坡、悉尼等三地艺术节庆及文化机构。

他透露,通过面对面接洽,已与相关机构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不仅涉及本届艺术节,包括明年与未来的活动安排。

其中,香港艺术节、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阿德莱德艺术节将参加本届艺术节开幕以及交易会,并将与香港新视野艺术节、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新加坡华乐团续签或签署合作备忘录。

同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还与悉尼歌剧院达成了人才合作,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与交流;与香港康文署达成2024年在港举办的上海文化周,与悉尼舞蹈团、悉尼话剧团筹备签约确认2024年来沪演出备忘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上海演艺市场极速回暖:3月平均每天30场演出、Livehouse爆满

在刚刚过去的3月,上海市演出备案931场,同比2019年的530场增长75.6%。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30场演出。

上海育音堂音乐公园。

记者 方卓然

Livehouse回归:只要营业,观众就能够把场地填满

周六晚上7点刚过,育音堂音乐公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观众。为了占到一个好的位置,很多乐迷专程提前来现场排队等待入场。

育音堂音乐公园店隐蔽在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路一处转角商圈的地下空间。这是上海老牌Livehouse之一,粗犷、多元的音乐和随性的氛围,让众多音乐爱好者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从摇滚、朋克再到金属,不少乐手和乐迷将此视为上海摇滚乐的“圣地”,一些知名乐队在新人时期的第一站演出往往会选择育音堂。

育音堂,正如其名,逐渐成为培育音乐的摇篮。

4月8日这天,前来演出的犬儒乐队是一个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新人乐队。作为当晚第二个演出的乐队,晚上9点,原本熄灭的灯光再次亮起,主唱腾龙带着乐队成员一同冲上舞台。音乐一响,原本腼腆的他眼中闪烁着热烈的光芒,观众席的年轻人也开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疯狂”。

在这个最多容纳400人的空间里,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面对面聚集在一起,灯光闪烁明灭,鼓点激越昂扬,人群摇摆碰撞。除了展示音乐,Livehouse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感,激发出生命力的蓬勃与朝气。

犬儒乐队演出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

Livehouse是一种实时的、未经修饰与过多编排的现场演出。与演唱会上观众在观众席上就坐、明星被安保层层包围有所不同,通常Livehouse的场地不会很大,观众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随意走动、蹦跳,乐手与观众最近的距离不到1米,即便观众站得离舞台较远,也能拍到乐手的清晰照片。

近社交距离所营造的氛围感是Livehouse独特的魅力,但这也让livehouse在疫情期间的营业因实行严格的防疫要求而变得非常困难。

“过去的三年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营业,这期间我们选择探索线上演出的一些形式,线上的社交媒体推广也是从那时慢慢摸索起来的,如今也一直在运营沿用下去。”一位Livehouse相关从业人员透露。原本以为演出重启,音乐厂牌、音乐人、人气重新聚拢需要漫长的过程,但今年一开年,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众从业者都在跃跃欲试,只要营业,观众就能够把场地填满。

随着天气回暖,上海本地居民外出的频率有所增加。同时,不少外地观众专程奔赴上海,只为看一场演出。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春节后的一两个月通常是演出市场的淡季。今年不同寻常——现场演出、演唱会、话剧、脱口秀等多种线下演出接连在沪上演。

上海市文旅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上海市演出备案931场,同比2019年的530场增长75.6%。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30场演出。

上海演艺市场极速回暖,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为一场演出打卡一座城

“在Livehouse里,没有人在意你是谁。”今年24岁的章幼君即将硕士毕业,在苏州上大学的她决定毕业后回东北老家工作、生活。毕业前,她利用有限的时间来上海游玩,再看几次演出。

在她眼中,Livehouse是一个短暂逃避条条框框束缚的地方。“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身份、样貌如何,当大家身处拥挤的乐池中,绚丽的灯光、鼓噪的音乐、狂热的人群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过滤到脑后,大家可以尽情地沉浸在音乐世界里,成了生活的主宰者。”

像章幼君一样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论是消费还是兴趣爱好,都更为注重感受和体验。对他们而言,来Livehouse看演出成为表达情绪和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

他们往往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讨论开票信息,对于某个项目一巡、二巡票价和演出乐队了如指掌。约小伙伴来上海看演出,就是他们“说走就走”的常见理由之一。

无论是乐迷还是乐手,在奔赴一场演出的同时,也喜欢打卡这座城市——一边看演出,一边查攻略、品美食,享受穿越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快乐。

“就在演出前,我们刚刚骑了40分钟的自行车去看了外滩。”在演出现场,腾龙开心地和乐迷分享第一次来上海演出的心情。

乐队成员“打卡”上海外滩。图片来源:受访者

事实上,犬儒乐队不仅是第一次来沪演出,几位乐队成员甚至也是第一次来到上海。

演出当天中午,犬儒乐队落地上海。时间安排很紧张,乐队抵沪后放下行李便来到现场调音,演出结束第二天再奔赴下一个城市。

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前没离开过老家贵阳的吉他手力文不想错过这个可以和上海亲密“接触”的机会。

力文说,在贵阳有一条仿照外滩设计建造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大上海”,正因如此,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向往上海的种子。演出当天,他们出发时已是晚高峰时段,打车可能会错过演出,一筹莫展之际,力文提议:“就算是骑自行车,也要去外滩!”

在他眼中,无论是文化还是音乐,上海的氛围和老家完全不一样。上海更加热情、开放、包容。力文说,其实贵阳的年轻人并不少,但喜欢音乐的只有那么几个人,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入音乐圈。

观众也给力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海的观众不会羞涩,大家很愿意表达,其实就是自信。”

周六的演出很成功,曾有一度,上海的乐迷们还和这支新人乐队一起大合唱。鼓手北海说,“这种感觉有点梦幻”。

犬儒乐队成立于疫情期间,今年以前,乐队只在贵阳本地演出。随着防疫形势的好转,乐队去外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年前,我们就听说过上海的育音堂,那时候我们都只是无名小辈,从来没想过可以来这里。今天以后,就算是达成了一个了不得的成就,更像是‘朝圣’的感觉。”北海感慨万千。

国际艺术节重启,海外艺人“回归”中国演出

除了跨城演出,跨境展演也在回归。

2023年1月10日,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宣布,将于10月至11月在上海举行。暌违三年的艺术盛会即将回归,传递出上海演艺市场欣欣向荣的春意。

3月,文旅部印发关于优化涉外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的通知,明确3月20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

消息传来时,正在率团拜访悉尼戏剧团、悉尼舞蹈团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特别振奋,他当即对同事们说道:“推动演出市场加快恢复的具体举措出台后,也将利好十月即将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受疫情影响的三年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与国际演艺届的联系一直没有停止,每年都与境外的艺术机构、经纪公司保持密切沟通,每年年初就确定一起来华演出的意向。

“尽管疫情期间,很多演出未能成行,但艺术节中心和世界范围内的各大经纪公司互相鼓励,提振信心,与各大艺术机构共享演出资源信息。”李明说,因此,当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恢复的消息一经发布,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就宣布定档4月20日,在上海音乐厅与中国乐迷见面。

这也是三年来第一位入境登陆沪上舞台的著名外籍艺术家。

“卡普松2020年就与我们达成了演出合作的意向,他非常迫切地能来华和中国乐迷见面。本次演出,卡普松还会带着他的老搭档,钢琴伴奏——杰罗姆·杜克罗斯一同登上中国舞台,为上海观众带来舒曼、贝多芬、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经典曲目。”李明透露。

戈蒂耶•卡普松演出照。图片来源: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这几年,演出市场最大的短板就是就是阵容的同质化。”新中式音乐厂牌池沼(ChiZhao)执行经纪人博伦说,演出最重要的就是现场,只在网络上上看演出视频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场观摩海外知名乐队的演出,才能够打破国内演出阵容同质化的僵局、提升乐手水平素质,还可以让乐迷们了解到不同风格的音乐。

博伦说,国外乐队来中国巡演第一站,绝对确定的就是上海,因为上海不用担心票房,不用担心乐迷听不懂。

他对上海评价甚高:“上海演艺市场太丰富了,这里的场地是其他城市的数倍之多,全球的音乐公司都可以在上海找到适合演出的场馆。上海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审美水平在全国领先,当观众具有一定消费力的时候,就意味着,大家才可以把看演出当做普通娱乐消遣。”

为了引入更多优质演艺资源,今年年初,李明率团马不停蹄地拜访了中国香港、新加坡、悉尼等三地艺术节庆及文化机构。

他透露,通过面对面接洽,已与相关机构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不仅涉及本届艺术节,包括明年与未来的活动安排。

其中,香港艺术节、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阿德莱德艺术节将参加本届艺术节开幕以及交易会,并将与香港新视野艺术节、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新加坡华乐团续签或签署合作备忘录。

同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还与悉尼歌剧院达成了人才合作,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与交流;与香港康文署达成2024年在港举办的上海文化周,与悉尼舞蹈团、悉尼话剧团筹备签约确认2024年来沪演出备忘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