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少良
据官方数据,全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慢病导致的死亡占到了我国总死亡的85%。慢病防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毋庸置疑,而其中尤容易被忽视的慢病人群的情绪障碍,则在疾病之外成为社会性与家庭性难题。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他们的神经官能症等情绪疾病越来越引起关注,从药物治疗的角度,与这些慢病人群离得最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药店等,可以做些什么?
神经官能症,慢病患者的情绪大山
有研究结果表明,60%以上的慢病患者伴有神经官能症,而70%的慢性病则会引发神经官能症,并且神经官能症会影响到慢性疾病的治疗。这就意味着,慢病患者在物理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心理治疗,也就是要防治神经官能症等情绪病。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定义表明,神经官能症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
乍看之下,神经官能症似乎是独立于慢性疾病的新病症,但从实际临床护理的经验其实可以知道,二者之间紧密相关。。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被视为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超过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多年临床护理结果显示,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例分析,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与健康人心理状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敌对情绪等。无独有偶,经科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后均有心理状态的改变,这类病人既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又有病态的特殊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这类伴生情绪障碍,与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较为吻合。
正确用药,扫清慢病类情绪障碍
虽然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疾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日常的物理治疗十分重要,但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也不容忽视,改善病患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是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的要求、承受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说“百病皆生于气”,意思是要想健康,就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官能症属于心因性疾病,应以精神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及其他物理治疗。患者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对症治疗,消除病因,增强体质,促进康复。最常用的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方法是,以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改善肺循环,营养脑神经,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促进新陈代谢等等,因此其具体用药也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据《四川省中药志》记载,乌灵菌本品性味甘淡平,无毒,入心、胃、膀胱三经,“能除湿镇惊,补心肾,利小便,止心悸,治失眠,吐血及产后失血等症”,在清朝光绪年间的《灌县志》中对它也有“益肾气”的记述。也就是说,乌灵菌在用药方面正好符合神经官能症的用药标准,而且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通过研究发现,乌灵菌粉末可以调节大脑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活性,从而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不仅对大脑中枢有镇静作用,还具有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
据悉,在目前的市场上,由浙江佐力药业生产的乌灵胶囊的原材料正是乌灵菌粉末,这类以食用菌粉末为原料的单方中成药较为安全,它不仅能够有效治疗情绪障碍引起的失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失眠和疗效不理想,还能够有效管理各类疾病合并的情绪障碍。据临床实验表明,乌灵胶囊在保护脏器、减少慢病药物毒副作用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而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风险低。
从历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俨然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而且这类慢病患者背后的情绪障碍疾病危害也日益显现出来,可以预见,随着人们逐渐提高对情绪健康的重视,将可能使得神经官能症这类情绪障碍疾病的防控从医院下沉至社区药店成为现实,而类似于佐力乌灵胶囊这样的情绪病用药或成为药店在慢病市场实现增量的新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