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进口片,为何仍难卖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进口片,为何仍难卖座?

同样类型、口碑更差、宣发更不力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过去远远不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文|传媒圈 零壹

距离《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以下简称《龙与地下城》)登陆全球影院已经过去了十来天,这部影片在中国市场经历了“映前不被看好——口碑上佳被看好逆袭——票房依旧走低”的奇怪现象。

《龙与地下城》的“卖相”一开始并不好。IP本身在国内的受众基本盘并不大,而从预告片来看,插科打诨的段子容易让国内观众想起最近漫威的糟糕表现,而电影的海报也是一股子廉价B级片气息,在上映之前,许多观众认定这不过是又一部豆瓣4、5分的好莱坞流水线渣作。

但在上映之后,观众惊奇地发现《龙与地下城》几乎是近年来最好看的爆米花电影之一。其豆瓣评分上升至7.7分,烂番茄新鲜度达到91%,IMDb评分7.6,几乎都是近几年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佼佼者。

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票房的一路走低。在中国市场里,该片首周末票房位列第四,落后于《铃芽之旅》《忠犬八公》《保你平安》,电影口碑出炉后情况也没有丝毫改善,反而继续落后于重映电影《泰坦尼克号》和《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下滑至单日第六,随着后续新片《龙马精神》和《超级马力欧兄弟》上映后再无逆袭机会,4月10日的单日票房仅在百万左右,累计票房仅6600万。

更难堪的是《龙与地下城》在海外的表现也很糟糕,在首周末取得3850万美元超过《疾速追杀4》后,《超级马力欧兄弟》在全球掀起了票房狂潮,4月7日-9日的北美周末票房高达1.4亿,这一数字是《龙与地下城》同期的十倍,而后者还被《疾速追杀4》和《气垫传奇》所反超。目前《龙与地下城》全球累计票房仅1.23亿美元,基本宣告回本无望。

来源:IMDbpro

以一部爆米花商业片的标准来说,《龙与地下城》似乎做好了可以做的一切。但口碑一路高升,却难逃叫好不卖座的厄运,这又是为什么?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电影?

之所以能够口碑逆袭,《龙与地下城》依靠的最大优点是故事。所有观众都对迪士尼和漫威缺乏创意和审美逻辑的故事而疲劳,带着政治正确诸多buff在身,故事却无法真正让观众体会到简单的快乐或感动,《雷神4》《黑豹2》《蚁人3》的口碑失利根源都在这里。

而《龙与地下城》的故事好就好在,它是一个有些“复古”的好莱坞商业片模式:通俗,纯粹而又有趣。而在大众所看重的视觉环节里,《龙与地下城》显然没有《阿凡达》那种级别的视效震撼,但在地下城龙出现,最终魔法大战几场戏中也体现得流畅、自洽。

这部电影没有拘泥于IP本身的设定,把电影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解释上面。虽然游戏玩家能够从细节中找到许多梗,但对于那些路人观众而言,对DND世界观缺乏任何了解也不妨碍顺利观看这部电影。网络上有影评人认为,《龙与地下城》的剧本几乎可以当做编剧教材。

整部电影的故事,围绕着克里斯·派恩饰演的吟游诗人组建的冒险团队发生。故事发展的基本矛盾来自爱情和亲情,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并不是强行输出什么深奥的价值理念,所有的人物关系被放在一个很好理解的冒险故事框架下进行,而在每一幕的具体设计上《龙与地下城》又做到了不落俗套,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观看趣味性。

比如挖出亡灵提问那又恐怖、又搞笑的怪异桥段,比如在地底遇到需要“身材管理”的巨龙时那种紧张又幽默的氛围,又或是看似政治正确实则笑点满满的黑人圣骑士,还有蹩脚术士最终战胜反派大法师的逆境反转——所有的设计都能看出编剧认真讲故事的诚意,影院中笑声出现的频率可以说相当高。

而以编剧思维来看,更能发现《龙与地下城》在结构上的“工整性”:几乎所有角色的出现都有着完整的起转承合,先形成剧情上的小冲突、小反转小高潮,最终一起构成了整部电影大层面的“工整性”,我们可以回顾影片中野蛮人、圣骑士、法师等角色的人物轨迹去一一映照。

在一部标准的两个小时的商业片中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其实可能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同类型电影,要拿去与《指环王》之类的影史佳作做对比了。

口碑效应为什么失效?

解读了《龙与地下城》口碑高走的原因后,大众或许会对这部电影票房的失利更为难解。

对此传媒圈认为,《龙与地下城》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构成了其票房未能走高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传媒圈也认为如果放在2019年的一个普通档期里,《龙与地下城》有极大概率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4亿左右的票房成绩,而非现在破1亿无望的级别。

先说电影本身的短板。

最重要的短板是IP本身缺乏电影受众基本盘。电影作为经典桌游、游戏IP“龙与地下城(DND)”的正统改编,虽然DND对众多RPG游戏、西方魔幻题材作品的影响深远,但这个IP本身的大众知名度却并未打开,近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出现一部堪称成功的大众影视、动画作品,2000年后的几部改编电影没有一部豆瓣评分达到6分。

而漫威电影即使口碑烂到无以复加,仍然在近几年位于全球影市顶端,这是长期多部电影的IP积累价值,在如今的爆米花商业片领域,新题材佳篇越来越少,大IP观影基本盘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导致在影片正式上映前,普通观众在映前很难对《龙与地下城》产生较大的观影兴趣。

其次是影片本身缺乏情绪爆点,以至于缺乏社交话题扩大传播的支撑。上文已经提到,《龙与地下城》选择了非常普世的“美式家庭矛盾”问题,以及非常工整的群像人物轨迹塑造,这样的方式绝不出错,但也使得整部电影很难提炼出一个真正的“名场面”,又或是像“钢铁侠”那样魅力四射的复杂人物——是的,电影里几乎每个人都塑造得不错,但也意味着重点的模糊和缺失。

宣发上的失语是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3月31日这个档期里,《龙与地下城》的竞争对手是已经上映8天的《铃芽之旅》,上映22天的《保你平安》,以及同日上映的《忠犬八公》《了不起的夜晚》,从阵容来看,其实并没有面临特别巨大的档期竞争压力。

来源:灯塔专业版

但在宣传动作和效果上,《龙与地下城》可以说是这一批电影中最差的。《铃芽之旅》有新海诚来华卖力宣传,请来周深唱主题曲;《保你平安》孜孜不倦在微博和短视频输出其笑中带泪的影片特征,凭借口碑实现长尾效应;《忠犬八公》把狗狗主演拉到了台前,最大力度吸引了圈层外受众。

而《龙与地下城》呢,弄了一张巨龙吞人的浮夸绘图作为主海报,一股子国内怪兽网大的气息,首先就拉低了大众期待值。

而其整个宣发动作的核心是试图挖掘游戏用户市场,找来IG电子竞技俱乐部合作,拉出1983年《龙与地下城》动画作为情怀来宣传。但只要稍微实际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龙与地下城这个IP和英雄联盟电竞基本是不搭边,几个IG队员被赶鸭子上架,事先对IP基本也是一无所知,而国内观众对1983年动画同样毫无情怀可言,又哪来的购票动力?

更合理的方式或许是忽略游戏改编属性,去尽量突出电影在故事、特效、喜剧层面上的加分点。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龙与地下城》的宣发动作也极为官方和有限,完全没能在短视频流量格局中占到任何话题上的便宜。

宣发上的问题是导致电影空有好评,却局限在影迷圈层之内的最主要原因。

进口片整体下滑,是新的行业背景板

但传媒圈还要说一句,《龙与地下城》的失利并不能完全归罪于宣传不力。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同样类型、口碑更差、宣发更不力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过去远远不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比如同为派拉蒙影业出品,2019年《巨鳄风暴》这样乏善可陈的怪兽片能在国内拿下7440万票房,更小众的《寂静之地》能在2018年拿下2.2亿票房;当年口碑贫乏的《雷霆沙赞》有近3亿元票房,是2023年续集《沙赞2》的8倍,同为古早游戏改编的《勇敢者游戏》能拿下近5亿元票房,《降临》这样的小众科幻题材在2017年也能拿下1亿元票房。

而到了2022年、2023年,我们不难发现进口片整体表现的疲软——这种疲软不仅发生在质量倒退的漫威、侏罗纪和神奇动物等IP系列电影上,也发生在几乎所有类型题材、质量不一的进口新片上。

惊悚佳作《坠落》仅2000万,《梅根》2000万,《龙珠超人造人》1000万,《沙赞2》仅4000万,《印式英语》117万,《阿凡达2》映前预测普遍在20-30亿,最终只有16亿,《超级马力欧》全球都快破4亿美元了,在国内还只有8000万……

所以说在2023年,进口片在中国的生存空间的确在变得越来越小。至于这究竟要归因于社会思潮的整体变化,还是进口片未能适应当下国内的宣发传播格局,我们暂时还难以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进口片,为何仍难卖座?

同样类型、口碑更差、宣发更不力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过去远远不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文|传媒圈 零壹

距离《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以下简称《龙与地下城》)登陆全球影院已经过去了十来天,这部影片在中国市场经历了“映前不被看好——口碑上佳被看好逆袭——票房依旧走低”的奇怪现象。

《龙与地下城》的“卖相”一开始并不好。IP本身在国内的受众基本盘并不大,而从预告片来看,插科打诨的段子容易让国内观众想起最近漫威的糟糕表现,而电影的海报也是一股子廉价B级片气息,在上映之前,许多观众认定这不过是又一部豆瓣4、5分的好莱坞流水线渣作。

但在上映之后,观众惊奇地发现《龙与地下城》几乎是近年来最好看的爆米花电影之一。其豆瓣评分上升至7.7分,烂番茄新鲜度达到91%,IMDb评分7.6,几乎都是近几年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佼佼者。

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票房的一路走低。在中国市场里,该片首周末票房位列第四,落后于《铃芽之旅》《忠犬八公》《保你平安》,电影口碑出炉后情况也没有丝毫改善,反而继续落后于重映电影《泰坦尼克号》和《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下滑至单日第六,随着后续新片《龙马精神》和《超级马力欧兄弟》上映后再无逆袭机会,4月10日的单日票房仅在百万左右,累计票房仅6600万。

更难堪的是《龙与地下城》在海外的表现也很糟糕,在首周末取得3850万美元超过《疾速追杀4》后,《超级马力欧兄弟》在全球掀起了票房狂潮,4月7日-9日的北美周末票房高达1.4亿,这一数字是《龙与地下城》同期的十倍,而后者还被《疾速追杀4》和《气垫传奇》所反超。目前《龙与地下城》全球累计票房仅1.23亿美元,基本宣告回本无望。

来源:IMDbpro

以一部爆米花商业片的标准来说,《龙与地下城》似乎做好了可以做的一切。但口碑一路高升,却难逃叫好不卖座的厄运,这又是为什么?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电影?

之所以能够口碑逆袭,《龙与地下城》依靠的最大优点是故事。所有观众都对迪士尼和漫威缺乏创意和审美逻辑的故事而疲劳,带着政治正确诸多buff在身,故事却无法真正让观众体会到简单的快乐或感动,《雷神4》《黑豹2》《蚁人3》的口碑失利根源都在这里。

而《龙与地下城》的故事好就好在,它是一个有些“复古”的好莱坞商业片模式:通俗,纯粹而又有趣。而在大众所看重的视觉环节里,《龙与地下城》显然没有《阿凡达》那种级别的视效震撼,但在地下城龙出现,最终魔法大战几场戏中也体现得流畅、自洽。

这部电影没有拘泥于IP本身的设定,把电影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解释上面。虽然游戏玩家能够从细节中找到许多梗,但对于那些路人观众而言,对DND世界观缺乏任何了解也不妨碍顺利观看这部电影。网络上有影评人认为,《龙与地下城》的剧本几乎可以当做编剧教材。

整部电影的故事,围绕着克里斯·派恩饰演的吟游诗人组建的冒险团队发生。故事发展的基本矛盾来自爱情和亲情,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并不是强行输出什么深奥的价值理念,所有的人物关系被放在一个很好理解的冒险故事框架下进行,而在每一幕的具体设计上《龙与地下城》又做到了不落俗套,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观看趣味性。

比如挖出亡灵提问那又恐怖、又搞笑的怪异桥段,比如在地底遇到需要“身材管理”的巨龙时那种紧张又幽默的氛围,又或是看似政治正确实则笑点满满的黑人圣骑士,还有蹩脚术士最终战胜反派大法师的逆境反转——所有的设计都能看出编剧认真讲故事的诚意,影院中笑声出现的频率可以说相当高。

而以编剧思维来看,更能发现《龙与地下城》在结构上的“工整性”:几乎所有角色的出现都有着完整的起转承合,先形成剧情上的小冲突、小反转小高潮,最终一起构成了整部电影大层面的“工整性”,我们可以回顾影片中野蛮人、圣骑士、法师等角色的人物轨迹去一一映照。

在一部标准的两个小时的商业片中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其实可能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同类型电影,要拿去与《指环王》之类的影史佳作做对比了。

口碑效应为什么失效?

解读了《龙与地下城》口碑高走的原因后,大众或许会对这部电影票房的失利更为难解。

对此传媒圈认为,《龙与地下城》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构成了其票房未能走高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传媒圈也认为如果放在2019年的一个普通档期里,《龙与地下城》有极大概率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4亿左右的票房成绩,而非现在破1亿无望的级别。

先说电影本身的短板。

最重要的短板是IP本身缺乏电影受众基本盘。电影作为经典桌游、游戏IP“龙与地下城(DND)”的正统改编,虽然DND对众多RPG游戏、西方魔幻题材作品的影响深远,但这个IP本身的大众知名度却并未打开,近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出现一部堪称成功的大众影视、动画作品,2000年后的几部改编电影没有一部豆瓣评分达到6分。

而漫威电影即使口碑烂到无以复加,仍然在近几年位于全球影市顶端,这是长期多部电影的IP积累价值,在如今的爆米花商业片领域,新题材佳篇越来越少,大IP观影基本盘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导致在影片正式上映前,普通观众在映前很难对《龙与地下城》产生较大的观影兴趣。

其次是影片本身缺乏情绪爆点,以至于缺乏社交话题扩大传播的支撑。上文已经提到,《龙与地下城》选择了非常普世的“美式家庭矛盾”问题,以及非常工整的群像人物轨迹塑造,这样的方式绝不出错,但也使得整部电影很难提炼出一个真正的“名场面”,又或是像“钢铁侠”那样魅力四射的复杂人物——是的,电影里几乎每个人都塑造得不错,但也意味着重点的模糊和缺失。

宣发上的失语是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3月31日这个档期里,《龙与地下城》的竞争对手是已经上映8天的《铃芽之旅》,上映22天的《保你平安》,以及同日上映的《忠犬八公》《了不起的夜晚》,从阵容来看,其实并没有面临特别巨大的档期竞争压力。

来源:灯塔专业版

但在宣传动作和效果上,《龙与地下城》可以说是这一批电影中最差的。《铃芽之旅》有新海诚来华卖力宣传,请来周深唱主题曲;《保你平安》孜孜不倦在微博和短视频输出其笑中带泪的影片特征,凭借口碑实现长尾效应;《忠犬八公》把狗狗主演拉到了台前,最大力度吸引了圈层外受众。

而《龙与地下城》呢,弄了一张巨龙吞人的浮夸绘图作为主海报,一股子国内怪兽网大的气息,首先就拉低了大众期待值。

而其整个宣发动作的核心是试图挖掘游戏用户市场,找来IG电子竞技俱乐部合作,拉出1983年《龙与地下城》动画作为情怀来宣传。但只要稍微实际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龙与地下城这个IP和英雄联盟电竞基本是不搭边,几个IG队员被赶鸭子上架,事先对IP基本也是一无所知,而国内观众对1983年动画同样毫无情怀可言,又哪来的购票动力?

更合理的方式或许是忽略游戏改编属性,去尽量突出电影在故事、特效、喜剧层面上的加分点。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龙与地下城》的宣发动作也极为官方和有限,完全没能在短视频流量格局中占到任何话题上的便宜。

宣发上的问题是导致电影空有好评,却局限在影迷圈层之内的最主要原因。

进口片整体下滑,是新的行业背景板

但传媒圈还要说一句,《龙与地下城》的失利并不能完全归罪于宣传不力。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同样类型、口碑更差、宣发更不力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过去远远不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比如同为派拉蒙影业出品,2019年《巨鳄风暴》这样乏善可陈的怪兽片能在国内拿下7440万票房,更小众的《寂静之地》能在2018年拿下2.2亿票房;当年口碑贫乏的《雷霆沙赞》有近3亿元票房,是2023年续集《沙赞2》的8倍,同为古早游戏改编的《勇敢者游戏》能拿下近5亿元票房,《降临》这样的小众科幻题材在2017年也能拿下1亿元票房。

而到了2022年、2023年,我们不难发现进口片整体表现的疲软——这种疲软不仅发生在质量倒退的漫威、侏罗纪和神奇动物等IP系列电影上,也发生在几乎所有类型题材、质量不一的进口新片上。

惊悚佳作《坠落》仅2000万,《梅根》2000万,《龙珠超人造人》1000万,《沙赞2》仅4000万,《印式英语》117万,《阿凡达2》映前预测普遍在20-30亿,最终只有16亿,《超级马力欧》全球都快破4亿美元了,在国内还只有8000万……

所以说在2023年,进口片在中国的生存空间的确在变得越来越小。至于这究竟要归因于社会思潮的整体变化,还是进口片未能适应当下国内的宣发传播格局,我们暂时还难以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