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发布无人驾驶概念车,2025年量产无人车接入滴滴网络

滴滴方面表示,当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

4月13日,滴滴久违召开发布会,公布多项对于自动驾驶运营的探索及思考,其中包括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以及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同时还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

据介绍,滴滴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在开放日活动上表示,滴滴希望通过混合派单的共享出行网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融入用户日常生活。

在复杂的城市场景中,滴滴通过“城市泛化引擎”提升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具体而言,团队通过搭载了一系列作用于感知、预测、规划决策等多个技术模块的前沿技术方法,针对区域扩充时所遇到的复杂车流以及长尾场景做定向优化,提升鲁棒性并加强技术的可泛化性。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在上海和广州提供运营服务,作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补充。而在行业最为关注的安全方面,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现场介绍,当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

今年年初,滴滴自动驾驶在国内推出了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在这背后,滴滴打造了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以满足大规模的网约车运营场景,据介绍,该运维中心能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包括自动出车、接单、回港,机器人还可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全流程自动化率已达90%。

作为此次发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滴滴正式发布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阐释了团队对于未来网约车出行场景的思考。

硬件配置方面,全车设置了21个相机、14个雷达。在空间上,Neuron取消了驾驶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间。在车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相较普通网约车内部空间提升50%,腿部空间提升86%。在功能方面,Neuron搭载了车内机械臂,可以为用户通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

此外,Neuron内部搭载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车外以智能交互五联屏代替传统车灯,可直观、便捷显示车辆转弯、到达、充电等状态。顶翼门+侧滑门的设计则在提升开关门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上了下车舒适度。

作为自动驾驶的底层能力之一,滴滴此次也发布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据介绍,北曜Beta是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等性能特点。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调节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规模式、视场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种模式。

Orca虎鲸作为量产化三域融合计算平台,可打造车载超级中央计算单元(SCCU),将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网联域三域融集成至一体。相比于上一代硬件,虎鲸计算平台成本下降88%,整车空间体积减少74%,核心元器件数量减少了61%,线束数量减小了33%。

在对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拓展上,滴滴此次还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并同时推出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

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介绍,目前KargoBot拥有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已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了常态化的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已经突破了1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滴滴出行

873
  • 滴滴企业版生态全面升级 一站式商旅出行更简单
  •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前装量产L4车型在上海车展展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滴滴发布无人驾驶概念车,2025年量产无人车接入滴滴网络

滴滴方面表示,当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

4月13日,滴滴久违召开发布会,公布多项对于自动驾驶运营的探索及思考,其中包括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以及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同时还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

据介绍,滴滴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在开放日活动上表示,滴滴希望通过混合派单的共享出行网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融入用户日常生活。

在复杂的城市场景中,滴滴通过“城市泛化引擎”提升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具体而言,团队通过搭载了一系列作用于感知、预测、规划决策等多个技术模块的前沿技术方法,针对区域扩充时所遇到的复杂车流以及长尾场景做定向优化,提升鲁棒性并加强技术的可泛化性。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在上海和广州提供运营服务,作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补充。而在行业最为关注的安全方面,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现场介绍,当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

今年年初,滴滴自动驾驶在国内推出了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在这背后,滴滴打造了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以满足大规模的网约车运营场景,据介绍,该运维中心能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包括自动出车、接单、回港,机器人还可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全流程自动化率已达90%。

作为此次发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滴滴正式发布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阐释了团队对于未来网约车出行场景的思考。

硬件配置方面,全车设置了21个相机、14个雷达。在空间上,Neuron取消了驾驶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间。在车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相较普通网约车内部空间提升50%,腿部空间提升86%。在功能方面,Neuron搭载了车内机械臂,可以为用户通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

此外,Neuron内部搭载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车外以智能交互五联屏代替传统车灯,可直观、便捷显示车辆转弯、到达、充电等状态。顶翼门+侧滑门的设计则在提升开关门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上了下车舒适度。

作为自动驾驶的底层能力之一,滴滴此次也发布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据介绍,北曜Beta是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等性能特点。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调节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规模式、视场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种模式。

Orca虎鲸作为量产化三域融合计算平台,可打造车载超级中央计算单元(SCCU),将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网联域三域融集成至一体。相比于上一代硬件,虎鲸计算平台成本下降88%,整车空间体积减少74%,核心元器件数量减少了61%,线束数量减小了33%。

在对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拓展上,滴滴此次还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并同时推出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

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介绍,目前KargoBot拥有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已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了常态化的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已经突破了1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