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淄博烧烤为何不担心创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淄博烧烤为何不担心创城?

疫情之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信心还在一点点恢复,但旅游市场最先迎来了大爆发。

疫情之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信心还在一点点恢复,但旅游市场最先迎来了大爆发。

一方面,当前市场预期下,消费者对房地产、汽车等大额消费还是比较谨慎,但对于相对花费没那么高的旅游出行还是舍得投入的;

另一方面,则是各地政府的主动作为和积极策划。今年2月以来,全国多个地方文旅局长代言“出圈”,也让旅游一下子成为了持续热议话题,再加上压抑三年的需求、年轻人喜欢扎堆凑热闹等因素,旅游的报复性反弹并不意外。

这其中,热度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淄博烧烤,持续时间之长、热度之高、引发讨论之广,都大大超出了淄博这样一座工业城市的传统形象定位。

梳理淄博烧烤火爆的原因,当地借势“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这一话题之后的主动策划至关重要。

但其中更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城市希望借鉴的,淄博没有因为创城而对烧烤摊一关了之。

难道淄博不担心创城吗?

在不少人眼中,“创城”和城市的烟火气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

很多地方一创城,街道的确变整洁干净了,有些道路因为路边摊不让摆了也大大减缓了拥堵,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也有市民吐槽,户外摆烧烤摊不见了,买菜不方便了,城市没有了烟火气了……

一位网友描述了眼中的淄博烧烤摊:

在淄博,我们看不到城管驱赶小商小贩的身影,看到更多的是执勤维持秩序,守护平安的的民警和疏导交通的交警。他们说的更多的是欢迎到淄博来,他们要守护好淄博这张名片,感动着每一个人。

那么,是淄博不创城吗?

不是。

早在年初,淄博就明确,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创建周期的总评之年,也是淄博市力争蝉联“五连冠”的关键之年。

在创城压力之下,淄博对烧烤摊的管理既不是一禁了之,也不是因为成了城市的名片就放任不管,而是在管理的细节上下功夫。

根据公开报道,从2015年开始,淄博就下大力气规范引导露天烧烤进店、进院、进场经营,并使用无烟环保炉具。

比如,2015年1月,淄博市张店区开始了无烟烧烤炉的试点推广工作。

这种无烟炉炭槽在两边,中间设有水槽,烧烤产生的油脂会滴入水槽,可以避免有害油烟的产生,同时也避免了油脂滴入碳中产生明火造成肉烤焦烤糊。

有媒体就表示,透过对淄博烧烤的细节挖掘,可以看到当地在处理烧烤空气污染等问题上的长期用力。

而淄博烧烤今年出圈之后,当地城管部门更是在更多细节管理上精益求精。

3月31日上午,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窦修刚带队到张店区、高新区现场调研督导“淄博烧烤”城市管理工作,现场就“火车站出站口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标识不清晰,个别烧烤店环境需改善提升,部分烧烤店周边环卫保洁、公厕保洁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与张店区、高新区参加调研的同志一道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

除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淄博城管局还特别强调“增强服务意识”。

要全面推行“9+1”工作法,90%的服务+10%的管理,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服务为主,对一般违法行为实施审慎监管和容错纠错机制,对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根据各烧烤店经营特点,适时调整监管力量、督导时段和巡查频次,提升城市管理精细水平,做好“淄博烧烤”服务保障。

淄博之外,昆明近日针对临街商户划出户外摆卖“一米线”,允许商户在黄线内摆摊设点,其“抬高一寸”的执法尺度赢得不少网友称赞;珠海夏湾夜市摊贩的小推车在保安带领下列队“进场”的视频曾刷屏整个社交网络……

南方都市报在一篇评论《淄博“火出圈”,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从一顿小烧烤开始 》中将之上升到营商环境的高度:

从淄博烧烤到昆明“一米线”,再到珠海夜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平衡点,开始明白并且逐渐达成共识:对普通市井的民间生活,对城市日常的烟火生气,实在是“宜疏不宜堵”,要给出路而不是断生路。烧烤、摊贩本身都不是问题,担心空气、噪音,就给出规则、想办法去解决,想城市整洁,就要探索既能尊重百姓生活、又能顾及管理需求的两全之策。当然也有必要借此反思,现代城市不可能千篇一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绝非城市生态的唯一审美。

城市管理的服务细节之外,淄博烧烤的出圈,离不开当地的精心策划,“烧烤消费券”、“烧烤专列”、“烧烤公交”、“烧烤地图”……加上淄博烧烤特有的吃法和淄博人的厚道,出圈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出圈之后,淄博文旅局长们又加了把火,从烧烤引向淄博的其他旅游线路,甚至上升到留住年轻大学生就业的高度。

4月8日下午,淄博市文旅局局长宋爱香率领10个区县及功能区的文旅局长登上G9321次“烧烤专列”,化身“淄博文旅推荐官”的他们此行目的便是向乘客推介淄博文旅。

回到淄博后,沂源县文旅局局长任鸣就第一时间带队到水晶街向来淄游客推介沂源文旅。

不光淄博,今年疫情放开以来,全国各地不乏文旅局长代言出圈的策划。

从数据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澎湃新闻从多个在线旅游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多个“出圈”文旅局长代言的相关旅游目的地搜索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云南德宏搜索热度同比增长83.36%、环比增长6.88%,新疆塔城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8.5%、环比增长39.09%,一些地方的旅游订单比2019年同期也有大幅上涨。

很多时候,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去策划、不去付出一定没有收获。

对于整个山东来说,淄博烧烤的出圈可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山东收获了久违的人气和关注。

山东人厚道实在,但并不保守,山东人一样可以在创意策划上玩出花活。

淄博烧烤之外,胶济线上的几座山东城市都在文旅上拿出了创新之举。

比如,济南的超然楼,潍坊的风筝节,青岛的老城区,等等。

实际上,从去年夏天到现在,青岛一直都是流量焦点,中山路上街里、大鲍岛、台东步行街、吕格庄夜市等,每到夜晚和周末都是热闹非凡。

但在淄博烧烤如此大力度的流量和热度面前,青岛今年以来的力度还应该再大一点。

尤其是今年3月底,青岛还承办了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据相关公告,大会预算至少在数千万元量级。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青岛需要这样的大会,但更需要借助这样的大会更好地推介城市。

简单说就是,这个钱要花得值。

淄博烧烤出圈经验在前,青岛需要在城市管理的服务观念转变上、服务细节上向淄博学习。

一个简单的路边摊,是脸面,也是生计,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谋生的手段,也是城市管理部门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淄博烧烤不可复制,青岛自身独特的山海岛资源禀赋突出,更需要在全市层面主动拿出更富有创意、更好玩的策划,带动青岛旅游市场的火爆回归。

 

来源:青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淄博烧烤为何不担心创城?

疫情之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信心还在一点点恢复,但旅游市场最先迎来了大爆发。

疫情之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信心还在一点点恢复,但旅游市场最先迎来了大爆发。

一方面,当前市场预期下,消费者对房地产、汽车等大额消费还是比较谨慎,但对于相对花费没那么高的旅游出行还是舍得投入的;

另一方面,则是各地政府的主动作为和积极策划。今年2月以来,全国多个地方文旅局长代言“出圈”,也让旅游一下子成为了持续热议话题,再加上压抑三年的需求、年轻人喜欢扎堆凑热闹等因素,旅游的报复性反弹并不意外。

这其中,热度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淄博烧烤,持续时间之长、热度之高、引发讨论之广,都大大超出了淄博这样一座工业城市的传统形象定位。

梳理淄博烧烤火爆的原因,当地借势“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这一话题之后的主动策划至关重要。

但其中更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城市希望借鉴的,淄博没有因为创城而对烧烤摊一关了之。

难道淄博不担心创城吗?

在不少人眼中,“创城”和城市的烟火气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

很多地方一创城,街道的确变整洁干净了,有些道路因为路边摊不让摆了也大大减缓了拥堵,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也有市民吐槽,户外摆烧烤摊不见了,买菜不方便了,城市没有了烟火气了……

一位网友描述了眼中的淄博烧烤摊:

在淄博,我们看不到城管驱赶小商小贩的身影,看到更多的是执勤维持秩序,守护平安的的民警和疏导交通的交警。他们说的更多的是欢迎到淄博来,他们要守护好淄博这张名片,感动着每一个人。

那么,是淄博不创城吗?

不是。

早在年初,淄博就明确,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创建周期的总评之年,也是淄博市力争蝉联“五连冠”的关键之年。

在创城压力之下,淄博对烧烤摊的管理既不是一禁了之,也不是因为成了城市的名片就放任不管,而是在管理的细节上下功夫。

根据公开报道,从2015年开始,淄博就下大力气规范引导露天烧烤进店、进院、进场经营,并使用无烟环保炉具。

比如,2015年1月,淄博市张店区开始了无烟烧烤炉的试点推广工作。

这种无烟炉炭槽在两边,中间设有水槽,烧烤产生的油脂会滴入水槽,可以避免有害油烟的产生,同时也避免了油脂滴入碳中产生明火造成肉烤焦烤糊。

有媒体就表示,透过对淄博烧烤的细节挖掘,可以看到当地在处理烧烤空气污染等问题上的长期用力。

而淄博烧烤今年出圈之后,当地城管部门更是在更多细节管理上精益求精。

3月31日上午,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窦修刚带队到张店区、高新区现场调研督导“淄博烧烤”城市管理工作,现场就“火车站出站口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标识不清晰,个别烧烤店环境需改善提升,部分烧烤店周边环卫保洁、公厕保洁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与张店区、高新区参加调研的同志一道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

除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淄博城管局还特别强调“增强服务意识”。

要全面推行“9+1”工作法,90%的服务+10%的管理,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服务为主,对一般违法行为实施审慎监管和容错纠错机制,对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根据各烧烤店经营特点,适时调整监管力量、督导时段和巡查频次,提升城市管理精细水平,做好“淄博烧烤”服务保障。

淄博之外,昆明近日针对临街商户划出户外摆卖“一米线”,允许商户在黄线内摆摊设点,其“抬高一寸”的执法尺度赢得不少网友称赞;珠海夏湾夜市摊贩的小推车在保安带领下列队“进场”的视频曾刷屏整个社交网络……

南方都市报在一篇评论《淄博“火出圈”,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从一顿小烧烤开始 》中将之上升到营商环境的高度:

从淄博烧烤到昆明“一米线”,再到珠海夜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平衡点,开始明白并且逐渐达成共识:对普通市井的民间生活,对城市日常的烟火生气,实在是“宜疏不宜堵”,要给出路而不是断生路。烧烤、摊贩本身都不是问题,担心空气、噪音,就给出规则、想办法去解决,想城市整洁,就要探索既能尊重百姓生活、又能顾及管理需求的两全之策。当然也有必要借此反思,现代城市不可能千篇一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绝非城市生态的唯一审美。

城市管理的服务细节之外,淄博烧烤的出圈,离不开当地的精心策划,“烧烤消费券”、“烧烤专列”、“烧烤公交”、“烧烤地图”……加上淄博烧烤特有的吃法和淄博人的厚道,出圈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出圈之后,淄博文旅局长们又加了把火,从烧烤引向淄博的其他旅游线路,甚至上升到留住年轻大学生就业的高度。

4月8日下午,淄博市文旅局局长宋爱香率领10个区县及功能区的文旅局长登上G9321次“烧烤专列”,化身“淄博文旅推荐官”的他们此行目的便是向乘客推介淄博文旅。

回到淄博后,沂源县文旅局局长任鸣就第一时间带队到水晶街向来淄游客推介沂源文旅。

不光淄博,今年疫情放开以来,全国各地不乏文旅局长代言出圈的策划。

从数据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澎湃新闻从多个在线旅游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多个“出圈”文旅局长代言的相关旅游目的地搜索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云南德宏搜索热度同比增长83.36%、环比增长6.88%,新疆塔城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8.5%、环比增长39.09%,一些地方的旅游订单比2019年同期也有大幅上涨。

很多时候,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去策划、不去付出一定没有收获。

对于整个山东来说,淄博烧烤的出圈可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山东收获了久违的人气和关注。

山东人厚道实在,但并不保守,山东人一样可以在创意策划上玩出花活。

淄博烧烤之外,胶济线上的几座山东城市都在文旅上拿出了创新之举。

比如,济南的超然楼,潍坊的风筝节,青岛的老城区,等等。

实际上,从去年夏天到现在,青岛一直都是流量焦点,中山路上街里、大鲍岛、台东步行街、吕格庄夜市等,每到夜晚和周末都是热闹非凡。

但在淄博烧烤如此大力度的流量和热度面前,青岛今年以来的力度还应该再大一点。

尤其是今年3月底,青岛还承办了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据相关公告,大会预算至少在数千万元量级。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青岛需要这样的大会,但更需要借助这样的大会更好地推介城市。

简单说就是,这个钱要花得值。

淄博烧烤出圈经验在前,青岛需要在城市管理的服务观念转变上、服务细节上向淄博学习。

一个简单的路边摊,是脸面,也是生计,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谋生的手段,也是城市管理部门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淄博烧烤不可复制,青岛自身独特的山海岛资源禀赋突出,更需要在全市层面主动拿出更富有创意、更好玩的策划,带动青岛旅游市场的火爆回归。

 

来源:青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