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irbnb上一间神秘短租房 背后是香港20万人蜗居的心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rbnb上一间神秘短租房 背后是香港20万人蜗居的心酸

跟他们相比,北京的地下室简直就是豪宅。

前段时间,Airbnb网站上一个脏乱差的房间吸引了不少香港人的关注。

这个黑漆漆的房间位于香港九龙,自称是“一间舒适的‘隐形房’”。它的价格很诱人,每夜住宿只需78港元,比重庆大厦任何一个旅馆都要便宜。但看一眼展示的照片你就没有睡它的欲望了——这里没有舒心海景,没有温馨装饰,狭窄邋遢的空间里只有毛巾、电视、厨具和被褥紧紧挨在一起。放在Airbnb上招租就像是一个奇怪的玩笑。

Airbnb网站截图

然而当好奇的网友按地址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个房间,他们才发现,它的真身原来是铜锣湾街头的一个衣柜隔间。

这个房间是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和广告公司BBDO香港的杰作。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成立于1972年,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基层弱势人群的非营利组织。10月2日,在世界居所日来临之际,他们将一个占地面积只有约15呎的衣柜下层改造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居住空间,再放置在人来人往的铜锣湾地铁站附近,邀请路人来亲身感受蜗居香港的压迫感。

这种憋屈的居住条件被称为“棺材房”,在香港真有存在。BBDO香港的创意总监Frankie Luk介绍说,这个衣柜是按照一个棺材房单位的真实情况复制过来的,里面的个人衣物、方便面、卫生纸和床铺被褥都是直接借过来的。而每夜78港元的价格也是真有其事。

换算一下,这里15呎(平方英尺)的面积大小还不到1.5平方米,睡觉时可能连脚都没法伸直,待久了甚至会让人觉得呼吸困难。然而这种有如睡在棺材里的居住环境,竟然需要超过2000港元的月租。

路人在体验“棺材房”

当天活动现场吸引了过千名市民围观,近10家本地媒体采访,甚至引起了包括CNN在内的国外媒体关注。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表示,打造这场特殊的体验活动,是希望唤起市民和政府的关注,共同思考香港房屋问题的出路。

而除了这个街头的衣柜,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还举办了一场名为“侷住”(Trapped)的摄影展,跟摄影师Benny Lam合作拍摄了共6个系列超过50幅照片,记录下了这繁华香港背后的蜗居辛酸。

2014年摄影展“侷住”

“侷住”这个主题在感官上带来拥挤闷热感,同时也似乎在诉说这些底层人民被困住、无能为力的处境。镜头所及之处,你会看到住在天台铁皮屋的一家几口天天活在蒸笼里,在马桶边的灶台做饭的妈妈无奈苦笑,棺材房里蜷缩着身子的中年人目光暗淡,而笼屋里等死的孤独老人一脸绝望。从网友自发的讨论看,这些残酷但直接的画面确实也带来了不少触动。

2014年摄影展“侷住”
2014年摄影展“侷住”
2014年摄影展“侷住”
2014年摄影展“侷住”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现在香港有超过20万人住在笼屋、劏房、板间房等狭窄空间,近4万儿童在这种恶劣的居住环境中成长。

“劏房”等居住形式渐渐变得流行,是因为近年来香港楼价和租金的飞涨,人们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升幅,而政府补贴的公屋一直供不应求。

“劏房”指的是把一套几十平米的房子分成几个独立单位。“劏”字在粤语中有宰杀的意思,是指从肚皮切开动物,再去除内脏。但跟我们合租房的概念不太一样,这些被分割开来的“劏房”往往会有独立卫生间,狭小的空间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家(甚至客厅+厨房+卧室+卫浴不分区)。有的“劏房”里住着一家几口,所有的吃喝拉撒就在这几平米里发生。

而“棺材房”一般由单身人士居住,这种由“劏房”演变而来的居住形式把空间压榨得更极致。一套50平米的房子可以硬生生被分成22间“棺材房”,房东按床位收房租,22个人共用一个厕所。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难以忍受,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棺材房”示意图

早在2012年,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也就同类主题跟Benny Lam合作过,以俯瞰的角度拍摄这些荒诞的浮世绘,震撼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纷纷得到了国外媒体的报道。

可没想到4年过去,香港住房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蜗居在笼屋、板间房和劏房的租客数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厕所房都能独成一间“”甚至连楼梯底的床位都明码实价了。

2012年摄影展“住住先”
2012年摄影展“住住先”

“当后楼梯也有价有市时,究竟香港住房问题可以去到几尽?”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在Facebook状态中这么感叹。当现有的空间分割到不能再分,仅有的地方都被物尽其用、完全占领之后,香港这支渐长的蜗居大军还能怎么办?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正在Facebook上呼吁市民参与签名运动,希望可以促使政府作出更积极的改变。而他们表示,给大家带来视觉冲击的“侷住”摄影展也将会继续设展。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认真又可爱的营销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rbnb上一间神秘短租房 背后是香港20万人蜗居的心酸

跟他们相比,北京的地下室简直就是豪宅。

前段时间,Airbnb网站上一个脏乱差的房间吸引了不少香港人的关注。

这个黑漆漆的房间位于香港九龙,自称是“一间舒适的‘隐形房’”。它的价格很诱人,每夜住宿只需78港元,比重庆大厦任何一个旅馆都要便宜。但看一眼展示的照片你就没有睡它的欲望了——这里没有舒心海景,没有温馨装饰,狭窄邋遢的空间里只有毛巾、电视、厨具和被褥紧紧挨在一起。放在Airbnb上招租就像是一个奇怪的玩笑。

Airbnb网站截图

然而当好奇的网友按地址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个房间,他们才发现,它的真身原来是铜锣湾街头的一个衣柜隔间。

这个房间是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和广告公司BBDO香港的杰作。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成立于1972年,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基层弱势人群的非营利组织。10月2日,在世界居所日来临之际,他们将一个占地面积只有约15呎的衣柜下层改造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居住空间,再放置在人来人往的铜锣湾地铁站附近,邀请路人来亲身感受蜗居香港的压迫感。

这种憋屈的居住条件被称为“棺材房”,在香港真有存在。BBDO香港的创意总监Frankie Luk介绍说,这个衣柜是按照一个棺材房单位的真实情况复制过来的,里面的个人衣物、方便面、卫生纸和床铺被褥都是直接借过来的。而每夜78港元的价格也是真有其事。

换算一下,这里15呎(平方英尺)的面积大小还不到1.5平方米,睡觉时可能连脚都没法伸直,待久了甚至会让人觉得呼吸困难。然而这种有如睡在棺材里的居住环境,竟然需要超过2000港元的月租。

路人在体验“棺材房”

当天活动现场吸引了过千名市民围观,近10家本地媒体采访,甚至引起了包括CNN在内的国外媒体关注。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表示,打造这场特殊的体验活动,是希望唤起市民和政府的关注,共同思考香港房屋问题的出路。

而除了这个街头的衣柜,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还举办了一场名为“侷住”(Trapped)的摄影展,跟摄影师Benny Lam合作拍摄了共6个系列超过50幅照片,记录下了这繁华香港背后的蜗居辛酸。

2014年摄影展“侷住”

“侷住”这个主题在感官上带来拥挤闷热感,同时也似乎在诉说这些底层人民被困住、无能为力的处境。镜头所及之处,你会看到住在天台铁皮屋的一家几口天天活在蒸笼里,在马桶边的灶台做饭的妈妈无奈苦笑,棺材房里蜷缩着身子的中年人目光暗淡,而笼屋里等死的孤独老人一脸绝望。从网友自发的讨论看,这些残酷但直接的画面确实也带来了不少触动。

2014年摄影展“侷住”
2014年摄影展“侷住”
2014年摄影展“侷住”
2014年摄影展“侷住”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现在香港有超过20万人住在笼屋、劏房、板间房等狭窄空间,近4万儿童在这种恶劣的居住环境中成长。

“劏房”等居住形式渐渐变得流行,是因为近年来香港楼价和租金的飞涨,人们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升幅,而政府补贴的公屋一直供不应求。

“劏房”指的是把一套几十平米的房子分成几个独立单位。“劏”字在粤语中有宰杀的意思,是指从肚皮切开动物,再去除内脏。但跟我们合租房的概念不太一样,这些被分割开来的“劏房”往往会有独立卫生间,狭小的空间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家(甚至客厅+厨房+卧室+卫浴不分区)。有的“劏房”里住着一家几口,所有的吃喝拉撒就在这几平米里发生。

而“棺材房”一般由单身人士居住,这种由“劏房”演变而来的居住形式把空间压榨得更极致。一套50平米的房子可以硬生生被分成22间“棺材房”,房东按床位收房租,22个人共用一个厕所。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难以忍受,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棺材房”示意图

早在2012年,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也就同类主题跟Benny Lam合作过,以俯瞰的角度拍摄这些荒诞的浮世绘,震撼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纷纷得到了国外媒体的报道。

可没想到4年过去,香港住房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蜗居在笼屋、板间房和劏房的租客数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厕所房都能独成一间“”甚至连楼梯底的床位都明码实价了。

2012年摄影展“住住先”
2012年摄影展“住住先”

“当后楼梯也有价有市时,究竟香港住房问题可以去到几尽?”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在Facebook状态中这么感叹。当现有的空间分割到不能再分,仅有的地方都被物尽其用、完全占领之后,香港这支渐长的蜗居大军还能怎么办?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正在Facebook上呼吁市民参与签名运动,希望可以促使政府作出更积极的改变。而他们表示,给大家带来视觉冲击的“侷住”摄影展也将会继续设展。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认真又可爱的营销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