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0亿元又抛售 李嘉诚“撤退”有多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0亿元又抛售 李嘉诚“撤退”有多快?

外界对李嘉诚近年出售资产的看法大致分为这两种:一是欧洲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优于国内,二是港资房企在内地水土不服。

李嘉诚再次抛售内地资产,卖了其在上海浦东的最后一个商业项目。

10月26日,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实地产,01113.HK)间接全资附属子公司HPL和Chinex、以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全资附属子公司Champ,以人民币200亿元出售了三者共同持有Mapleleaf Developments 100%的股份。

据了解,Mapleleaf Developments间接拥有和记黄埔地产(上海)陆家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物业及土地使用权,后者拥有上海世纪汇广场项目,也就是此次交易的标的资产,买方通过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收购该标的。

2015年完成内地地产公司重组之后,长实地产分拆上市,并成为李嘉诚在内地地产业务的重要依托。事实上,李嘉诚出售内地地产项目早在2013年就被广为关注,世纪汇广场项目只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九牛一毛。

外界将该类出售资产看作“李嘉诚撤资”,而李嘉诚本人否认这种说法并公开表示:“从来没停过投资内地。”事实上近几年李嘉诚在内地地产投资方面鲜有动作,并加速了布局欧洲市场。

不过,长实地产执行董事赵国雄却曾一语破题:“作为开发商,我们不可能只买不卖。”财务投资机警、市场洞察敏锐的李嘉诚自有其商业逻辑,他曾表示:“将来出售海外资产也并不奇怪。”

胜利“大逃亡”

值得注意的是,陆家嘴和Mapleleaf Developments近两年的财务状况很不理想。陆家嘴2014年亏损人民币2689万元,2015年亏损人民币4154亿元,Mapleleaf Developments2014年亏损5.5万港元,2015年则亏损305万港元。原计划2016年完工的世纪汇广场项目,就此背景下以每平方米7.5万元的价格被售出。

此前李嘉诚出售的地产项目也曾不同程度遇阻。2013年8月,其以25.78亿元出售广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该项目囤地20年,2005年开始动工,计划2007年开业却迟早不见动静;2013年10月,其又以71.6亿元的价格将小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刚刚竣工就拱手相让。

2014年,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速度加快。同年4月,其以57.6亿元将北京盈科中心出售,由于该项目毗邻三里屯商圈,运营难度使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致使其搁置多年才售出;同年8月,其又以15.4亿元出售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据称该大厦原名为福海大厦,曾因拍卖未达到底价而流拍。

最新一宗抛售便是上述世纪汇广场项目,据悉,该项目早在2015年7月底便以高达200亿的报价出现在市场上。出售资产确实是套现融资的一种方式,对此,李嘉诚曾公开表示:“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了股东手中。”

上升的业绩背后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长实地产作为李嘉诚目前在地地产业务的重要依托,近年业绩处于上升状态。其2014年营收为322.27亿港元,2015年营收为587.93亿港元,同比上升82%,净利润2014年为120.51亿港元,2015年为155.68亿港元,同比上升29%。

但其实上文提到过,由于长实地产是李嘉诚2015年对内地地产业务进行整合之后的产物,所以其上升的业绩中包括长实集团和和记黄埔集团2015年6月3日到当年12月31日的业绩。如此,期飞速上升的成绩变得不难理解,而其股东所占溢利确实也由2014年的170.68亿港元上升至2015年的171.13亿港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长实地产2015年的税后净额为15.45亿港元,相较于2014年50.17亿港元,同比下降69%;而公司在不同领域的合资企业产生的业绩收入也发生锐减,由2014年的25.6亿港元降至2015年的3.22亿港元。

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5一年间,在物业销售方面,合营企业的业绩贡献由19.24亿港元降至0.53亿港元;物业租赁收入由3亿港元降至1.15亿港元;酒店服务的收入由2.75亿港元降至0.73亿港元;唯有物业及项目管理收入由0.61亿港元上升至0.81亿港元。

长实地产对合资企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集团独立的营收占据较大份额。而截至2015年底,长实集团仍有一半的项目处于未竣工状态,尽管外界认为李嘉诚流露出欧洲情结,但退出国内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

结局猜想

英国媒体曾调侃李嘉诚:“买下了整个英国。”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李嘉诚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同年2月又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收入囊中,此后连续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等资产,2013年1月至6月,李嘉诚相继收购了新西兰、亚洲、荷兰等多地企业;其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版图正逐步扩大。

因此,外界对李嘉诚近年出售资产的看法大致分为这两种:一是欧洲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优于国内,二是港资房企在内地水土不服。对此,赵国雄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我们从香港过来,在银行也没什么贷款,所以买地完全是拿现金,这是有财务成本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理由要把项目拖慢,但是也需要慢慢跟政府部门去沟通。”

确实,港资房地产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后一贯的稳健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放慢其布局和运营的节奏。据了解,长实地产2014年和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7.46%和29.23%,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地产企业,在融资信贷收紧的当下,拥有充足现金或许正是优势之一。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原标题:200亿元又抛售 李嘉诚“撤退”有多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嘉诚

  • 李嘉诚,提拔一位女CEO
  • 2024年香港楼盘“票王”诞生!李嘉诚降价抛售再现“万人抢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0亿元又抛售 李嘉诚“撤退”有多快?

外界对李嘉诚近年出售资产的看法大致分为这两种:一是欧洲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优于国内,二是港资房企在内地水土不服。

李嘉诚再次抛售内地资产,卖了其在上海浦东的最后一个商业项目。

10月26日,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实地产,01113.HK)间接全资附属子公司HPL和Chinex、以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全资附属子公司Champ,以人民币200亿元出售了三者共同持有Mapleleaf Developments 100%的股份。

据了解,Mapleleaf Developments间接拥有和记黄埔地产(上海)陆家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物业及土地使用权,后者拥有上海世纪汇广场项目,也就是此次交易的标的资产,买方通过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收购该标的。

2015年完成内地地产公司重组之后,长实地产分拆上市,并成为李嘉诚在内地地产业务的重要依托。事实上,李嘉诚出售内地地产项目早在2013年就被广为关注,世纪汇广场项目只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九牛一毛。

外界将该类出售资产看作“李嘉诚撤资”,而李嘉诚本人否认这种说法并公开表示:“从来没停过投资内地。”事实上近几年李嘉诚在内地地产投资方面鲜有动作,并加速了布局欧洲市场。

不过,长实地产执行董事赵国雄却曾一语破题:“作为开发商,我们不可能只买不卖。”财务投资机警、市场洞察敏锐的李嘉诚自有其商业逻辑,他曾表示:“将来出售海外资产也并不奇怪。”

胜利“大逃亡”

值得注意的是,陆家嘴和Mapleleaf Developments近两年的财务状况很不理想。陆家嘴2014年亏损人民币2689万元,2015年亏损人民币4154亿元,Mapleleaf Developments2014年亏损5.5万港元,2015年则亏损305万港元。原计划2016年完工的世纪汇广场项目,就此背景下以每平方米7.5万元的价格被售出。

此前李嘉诚出售的地产项目也曾不同程度遇阻。2013年8月,其以25.78亿元出售广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该项目囤地20年,2005年开始动工,计划2007年开业却迟早不见动静;2013年10月,其又以71.6亿元的价格将小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刚刚竣工就拱手相让。

2014年,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速度加快。同年4月,其以57.6亿元将北京盈科中心出售,由于该项目毗邻三里屯商圈,运营难度使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致使其搁置多年才售出;同年8月,其又以15.4亿元出售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据称该大厦原名为福海大厦,曾因拍卖未达到底价而流拍。

最新一宗抛售便是上述世纪汇广场项目,据悉,该项目早在2015年7月底便以高达200亿的报价出现在市场上。出售资产确实是套现融资的一种方式,对此,李嘉诚曾公开表示:“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了股东手中。”

上升的业绩背后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长实地产作为李嘉诚目前在地地产业务的重要依托,近年业绩处于上升状态。其2014年营收为322.27亿港元,2015年营收为587.93亿港元,同比上升82%,净利润2014年为120.51亿港元,2015年为155.68亿港元,同比上升29%。

但其实上文提到过,由于长实地产是李嘉诚2015年对内地地产业务进行整合之后的产物,所以其上升的业绩中包括长实集团和和记黄埔集团2015年6月3日到当年12月31日的业绩。如此,期飞速上升的成绩变得不难理解,而其股东所占溢利确实也由2014年的170.68亿港元上升至2015年的171.13亿港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长实地产2015年的税后净额为15.45亿港元,相较于2014年50.17亿港元,同比下降69%;而公司在不同领域的合资企业产生的业绩收入也发生锐减,由2014年的25.6亿港元降至2015年的3.22亿港元。

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5一年间,在物业销售方面,合营企业的业绩贡献由19.24亿港元降至0.53亿港元;物业租赁收入由3亿港元降至1.15亿港元;酒店服务的收入由2.75亿港元降至0.73亿港元;唯有物业及项目管理收入由0.61亿港元上升至0.81亿港元。

长实地产对合资企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集团独立的营收占据较大份额。而截至2015年底,长实集团仍有一半的项目处于未竣工状态,尽管外界认为李嘉诚流露出欧洲情结,但退出国内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

结局猜想

英国媒体曾调侃李嘉诚:“买下了整个英国。”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李嘉诚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同年2月又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收入囊中,此后连续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等资产,2013年1月至6月,李嘉诚相继收购了新西兰、亚洲、荷兰等多地企业;其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版图正逐步扩大。

因此,外界对李嘉诚近年出售资产的看法大致分为这两种:一是欧洲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优于国内,二是港资房企在内地水土不服。对此,赵国雄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我们从香港过来,在银行也没什么贷款,所以买地完全是拿现金,这是有财务成本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理由要把项目拖慢,但是也需要慢慢跟政府部门去沟通。”

确实,港资房地产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后一贯的稳健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放慢其布局和运营的节奏。据了解,长实地产2014年和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7.46%和29.23%,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地产企业,在融资信贷收紧的当下,拥有充足现金或许正是优势之一。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原标题:200亿元又抛售 李嘉诚“撤退”有多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