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齐鲁文明探源 | 临沭柳编:一部“非遗”传承的蝶变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齐鲁文明探源 | 临沭柳编:一部“非遗”传承的蝶变史

临沭柳编已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为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方面提供了“临沭模式”。

文| 陈明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古时农业农村生产,是一种拥有物质依附的精神信仰。

当文化自信带火了“山东手造”,手造产品是手工坊技艺传承的载体,抑或是在传承人指导下的集体实践和公司生产模式,更有可能在一些地区以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成为因地制宜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比如,临沭柳编。

临沭柳编,“柳”为杞柳。话说,临沭县杞柳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至今有1400余年。如今,临沭柳编已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多年发展,临沭柳编已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为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方面提供了“临沭模式”。

临沂临沭,柳编也时尚。

千年衍变的创新思维模式

早在唐贞观年间,临沭县地界以柳命名的“柳庄村”村民,就以传统手工艺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箱、囤、斗、升、箢子、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品,其产品具有经济环保、艺术观赏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临沭柳编,属于民间手工技艺,其所用的主要原料为杞柳枝条,经剥皮、晾干、熏蒸、加工后进行纯手工编织。经过千年的积淀、六十年的产业化、十多年的集群化和近几年的创新化发展,临沭柳编融合了资源、人文、历史、艺术、创新等特色。

尤其近年来,临沭柳编产业转型谋升级,形成了柳艺、木艺、草艺、竹艺、藤艺、铁艺、布艺、杂艺等多种原料和工艺相互结合、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链条迅速壮大。产品从原来仅有的传统柳编产品到现有的柳篮、家具、装饰、园艺,再到草柳、木柳、铁柳、布柳等数十大类、数万个花色品种。

目前,临沭柳编已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体系,是拥有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内联电商平台、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化集群。借助柳编产业发展,临沭县形成了“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柳编新产业生态圈。2022年,临沭柳编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临沭县9个镇街中有7个镇街涉及柳编加工产业,涌现出了如荣华、美艺、晴朗、白云、照兴、金柳等知名柳编企业,美艺、荣华、晴朗、陆祥、佳柳、鲁美达评为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晴朗、照兴等13家柳编工艺品企业获评2019-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占全省认定企业的五分之一。

目前,临沭县柳编工艺品行业有企业达390余家,有外贸实绩的企业122家,实现出口22.74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3.88%。柳编线上销售涌现出了“宜然家居旗舰店”“金柳家居旗舰店”等品牌网商和青云镇1个“淘宝镇”、5个柳编“淘宝村”。

2009年临沭县获评“中国柳编之都”,翌年,“临沭柳编”地理标志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临沭柳编企业申请专利360多项,金柳、鲁美达、荣华、晴朗等10余家企业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自主品牌。

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群与个性相协调,产业赋新能

走进“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这是临沭县投资6800万元建设。

可以说,艺术馆的建设是中国柳编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弘扬柳编文化事业、促进柳编文化交流、保护柳编文化遗产起到重要作用。馆内集中展示了柳编产业的传承与历史积淀,陈列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柳编产品,对柳编产业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提振作用。

于此,观者会切身感受到临沭柳编发展的点点滴滴

1973年,临沭柳编产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市场遍布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14年开始,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为临沭县的重要节庆之一。这里的主角不仅是柳编工艺,临沭县内农村风貌和农业风采,田园综合体多业态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均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年,临沭县柳编工艺品企业都会组团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香港礼品展、德国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览会等10余个重要国际展会。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临沭柳编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推进国内市场的开拓,在柳编重点镇青云镇白旄西居建成“柳编小镇”孵化园区,利用淘宝、京东、亚马逊、ebay、快手APP、抖音APP等电商和直播平台,形成了“园区+平台+网商”的线上销售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柳编电商发展集聚地之一。

自获评“中国柳编之都”以来,临沭县共投资近20亿元,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投资和建设,筹建“中国(临沭)柳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柳编制品集散中心”,集中打造柳编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园区。

其中,郑山街道的“临沭特色工艺品园区”已完成投资15.6亿元,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已有美艺、金柳、佳柳、晴朗、鲁美达、凌云等20余家企业入驻;青云镇的“青云柳编工艺品园区”已完成投资10亿元,已有白云、杞宝、连兴等16家企业入驻;曹庄镇柳编产业集群也颇具规模。

为增强柳编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临沭县先后成立了临沭鑫苑柳编研究所和中国(临沭)柳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研发国内市场新产品。同时,通过连续四年组织举办中国(临沭)柳编创意设计高峰论坛,邀请到荷兰、意大利和国内多位知名设计师就工艺品行业目前室内设计与柳编材质使用、流行趋势、市场和产品创新等主题向柳编工艺品企业做分享,帮助柳编创新把握市场脉搏。

多年来,临沭柳编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开发梯次性产品,重点关注国内外城市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产品设计服务,共开发新产品数万种。

这里建有300余人的专业产品研发队伍、12个国外研发团队,同时县内柳编企业与清华美院、山东艺术学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临沂大学、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结对,与国内知名的火烈鸟创意资源网、彩虹设计网、工艺资源网等多家设计服务机构建立常年合作关系,共同为临沭柳编产品设计提供服务,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在临沭县,柳编元素随处可见。

“非遗”保护:宜工宜商、宜农则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难得的、具有无可替代的唯一性的精品,同时也是脆弱的、易于流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这就在“非遗”保护、保存工作方面,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不难看出,由法理定调,“非遗”保护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临沭柳编材料取自杞柳,柳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杞柳种植的强力支撑。

为继续扩大杞柳种植面积,支撑柳编产业发展,临沭县专门出台了支持杞柳种植基地的政策性意见,对新增的杞柳种植基地给予财政补贴。

临沭县在青云镇杞柳种植基地灌溉区投资8000万元,灌溉拦河蓄水工程投资5000万元,恢复改善条柳灌溉面积达到5万多亩,大大改善了临沭杞柳基地的种植条件。同时,加强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务实合作,集中采购这些省份种植的杞柳防风林,用于柳编工艺品生产,为临沭柳编产业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柳编产业已经成为临沭县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自2009年开始,临沭县连续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沭县柳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柳编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服务柳编产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赋能发展,临沭柳编成为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近年来,临沭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条柳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公布进一步扶持柳编产业发展的十三项措施的通知》《促进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对杞柳种植、柳编人才培育、柳编企业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国际体系质量认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给予财政支持,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事实上,“非遗”传承的要义还是在于要有人愿意学。

今年3月14日—16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世界手工艺城市论证联合专家组来临沭县开展“世界手工艺城市—柳编之都”申报论证活动。

为期三天的考察论证,专家组对临沭县重视柳编人才培养,尊重、认同大师、工匠和各级劳动模范,以及重视教育和培训等给予高度评价。尤其,临沭县重视柳编工艺的保护和创新,在扶贫方面,让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其中,实现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目前正准备接待正式验收工作。

临沭县注重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育和认定,对新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在政府或知名行业协会举办的比赛评比中,获得行业内国家、省、市、县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奖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通过全国柳编技能大赛和创意大赛,这里涌现出上百位优秀柳编匠人。临沭县定期组织柳编技术人员培训班,提供柳编编织技能培训,在全县小学设立了柳编技艺课外兴趣班,并在临沂市工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为企业培养柳编工艺专业人才。2019年,临沭县为6位老柳编匠人颁发了“临沭功勋匠人”荣誉证书,鼓励柳编技艺传承与创新。

如今的临沭县,先后建成40家覆盖辖域省级重点经济薄弱村和偏远地区的柳编产业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企业+订单+贫困户”等模式进行生产,年可实现产值过亿元,成为临沭县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临沭县统筹推动柳编产业、人才、文化振兴,以“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临沭模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齐鲁文明探源 | 临沭柳编:一部“非遗”传承的蝶变史

临沭柳编已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为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方面提供了“临沭模式”。

文| 陈明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古时农业农村生产,是一种拥有物质依附的精神信仰。

当文化自信带火了“山东手造”,手造产品是手工坊技艺传承的载体,抑或是在传承人指导下的集体实践和公司生产模式,更有可能在一些地区以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成为因地制宜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比如,临沭柳编。

临沭柳编,“柳”为杞柳。话说,临沭县杞柳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至今有1400余年。如今,临沭柳编已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多年发展,临沭柳编已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为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方面提供了“临沭模式”。

临沂临沭,柳编也时尚。

千年衍变的创新思维模式

早在唐贞观年间,临沭县地界以柳命名的“柳庄村”村民,就以传统手工艺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箱、囤、斗、升、箢子、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品,其产品具有经济环保、艺术观赏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临沭柳编,属于民间手工技艺,其所用的主要原料为杞柳枝条,经剥皮、晾干、熏蒸、加工后进行纯手工编织。经过千年的积淀、六十年的产业化、十多年的集群化和近几年的创新化发展,临沭柳编融合了资源、人文、历史、艺术、创新等特色。

尤其近年来,临沭柳编产业转型谋升级,形成了柳艺、木艺、草艺、竹艺、藤艺、铁艺、布艺、杂艺等多种原料和工艺相互结合、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链条迅速壮大。产品从原来仅有的传统柳编产品到现有的柳篮、家具、装饰、园艺,再到草柳、木柳、铁柳、布柳等数十大类、数万个花色品种。

目前,临沭柳编已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体系,是拥有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内联电商平台、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化集群。借助柳编产业发展,临沭县形成了“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柳编新产业生态圈。2022年,临沭柳编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临沭县9个镇街中有7个镇街涉及柳编加工产业,涌现出了如荣华、美艺、晴朗、白云、照兴、金柳等知名柳编企业,美艺、荣华、晴朗、陆祥、佳柳、鲁美达评为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晴朗、照兴等13家柳编工艺品企业获评2019-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占全省认定企业的五分之一。

目前,临沭县柳编工艺品行业有企业达390余家,有外贸实绩的企业122家,实现出口22.74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3.88%。柳编线上销售涌现出了“宜然家居旗舰店”“金柳家居旗舰店”等品牌网商和青云镇1个“淘宝镇”、5个柳编“淘宝村”。

2009年临沭县获评“中国柳编之都”,翌年,“临沭柳编”地理标志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临沭柳编企业申请专利360多项,金柳、鲁美达、荣华、晴朗等10余家企业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自主品牌。

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群与个性相协调,产业赋新能

走进“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这是临沭县投资6800万元建设。

可以说,艺术馆的建设是中国柳编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弘扬柳编文化事业、促进柳编文化交流、保护柳编文化遗产起到重要作用。馆内集中展示了柳编产业的传承与历史积淀,陈列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柳编产品,对柳编产业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提振作用。

于此,观者会切身感受到临沭柳编发展的点点滴滴

1973年,临沭柳编产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市场遍布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14年开始,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为临沭县的重要节庆之一。这里的主角不仅是柳编工艺,临沭县内农村风貌和农业风采,田园综合体多业态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均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年,临沭县柳编工艺品企业都会组团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香港礼品展、德国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览会等10余个重要国际展会。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临沭柳编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推进国内市场的开拓,在柳编重点镇青云镇白旄西居建成“柳编小镇”孵化园区,利用淘宝、京东、亚马逊、ebay、快手APP、抖音APP等电商和直播平台,形成了“园区+平台+网商”的线上销售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柳编电商发展集聚地之一。

自获评“中国柳编之都”以来,临沭县共投资近20亿元,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投资和建设,筹建“中国(临沭)柳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柳编制品集散中心”,集中打造柳编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园区。

其中,郑山街道的“临沭特色工艺品园区”已完成投资15.6亿元,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已有美艺、金柳、佳柳、晴朗、鲁美达、凌云等20余家企业入驻;青云镇的“青云柳编工艺品园区”已完成投资10亿元,已有白云、杞宝、连兴等16家企业入驻;曹庄镇柳编产业集群也颇具规模。

为增强柳编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临沭县先后成立了临沭鑫苑柳编研究所和中国(临沭)柳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研发国内市场新产品。同时,通过连续四年组织举办中国(临沭)柳编创意设计高峰论坛,邀请到荷兰、意大利和国内多位知名设计师就工艺品行业目前室内设计与柳编材质使用、流行趋势、市场和产品创新等主题向柳编工艺品企业做分享,帮助柳编创新把握市场脉搏。

多年来,临沭柳编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开发梯次性产品,重点关注国内外城市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产品设计服务,共开发新产品数万种。

这里建有300余人的专业产品研发队伍、12个国外研发团队,同时县内柳编企业与清华美院、山东艺术学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临沂大学、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结对,与国内知名的火烈鸟创意资源网、彩虹设计网、工艺资源网等多家设计服务机构建立常年合作关系,共同为临沭柳编产品设计提供服务,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在临沭县,柳编元素随处可见。

“非遗”保护:宜工宜商、宜农则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难得的、具有无可替代的唯一性的精品,同时也是脆弱的、易于流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这就在“非遗”保护、保存工作方面,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不难看出,由法理定调,“非遗”保护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临沭柳编材料取自杞柳,柳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杞柳种植的强力支撑。

为继续扩大杞柳种植面积,支撑柳编产业发展,临沭县专门出台了支持杞柳种植基地的政策性意见,对新增的杞柳种植基地给予财政补贴。

临沭县在青云镇杞柳种植基地灌溉区投资8000万元,灌溉拦河蓄水工程投资5000万元,恢复改善条柳灌溉面积达到5万多亩,大大改善了临沭杞柳基地的种植条件。同时,加强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务实合作,集中采购这些省份种植的杞柳防风林,用于柳编工艺品生产,为临沭柳编产业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柳编产业已经成为临沭县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自2009年开始,临沭县连续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沭县柳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柳编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服务柳编产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赋能发展,临沭柳编成为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近年来,临沭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条柳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公布进一步扶持柳编产业发展的十三项措施的通知》《促进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对杞柳种植、柳编人才培育、柳编企业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国际体系质量认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给予财政支持,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事实上,“非遗”传承的要义还是在于要有人愿意学。

今年3月14日—16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世界手工艺城市论证联合专家组来临沭县开展“世界手工艺城市—柳编之都”申报论证活动。

为期三天的考察论证,专家组对临沭县重视柳编人才培养,尊重、认同大师、工匠和各级劳动模范,以及重视教育和培训等给予高度评价。尤其,临沭县重视柳编工艺的保护和创新,在扶贫方面,让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其中,实现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目前正准备接待正式验收工作。

临沭县注重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育和认定,对新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在政府或知名行业协会举办的比赛评比中,获得行业内国家、省、市、县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奖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通过全国柳编技能大赛和创意大赛,这里涌现出上百位优秀柳编匠人。临沭县定期组织柳编技术人员培训班,提供柳编编织技能培训,在全县小学设立了柳编技艺课外兴趣班,并在临沂市工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为企业培养柳编工艺专业人才。2019年,临沭县为6位老柳编匠人颁发了“临沭功勋匠人”荣誉证书,鼓励柳编技艺传承与创新。

如今的临沭县,先后建成40家覆盖辖域省级重点经济薄弱村和偏远地区的柳编产业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企业+订单+贫困户”等模式进行生产,年可实现产值过亿元,成为临沭县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临沭县统筹推动柳编产业、人才、文化振兴,以“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临沭模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