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端第四年:坚持难而正确的事

和徕卡的合作,是小米高端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带动了整个小米品牌高端战略的走向。

Ich entscheide hiermit: es wird riskiert. (我决意冒险。)

1924年,在大型相机当道的潮流下,徕兹(徕卡)公司的董事们对是否要将自研的35mm相机推向市场产生了严重分歧。争吵声中,老板恩斯特·徕兹二世力排众议,说出这句话。

随后他做出的决策改变了徕卡乃至摄影史——量产徕卡35mm相机。由此开始,相机走向轻盈,不再是旅行者的负担;不是摄影大师的普通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拍摄身边的日常。

近百年后,一场影像变革正在东亚大陆进行,但这一次,除了徕卡,更重要的变革者是来自中国的小米;与徕卡冒险量产35mm相机相似,小米正冒险坚持一场可能会改变移动影像全球格局的冒险征程。

4月18日晚,小米正式发布年度影像旗舰大作小米13 Ultra。小米13 Ultra定位人文影像专业旗舰,搭载了小米和徕卡联合研发的新一代Summicron镜头,实现了光学性能、小体积、大光圈和经久耐用的最佳平衡,并搭建了全焦段徕卡光学四摄、全焦段大光圈,“IMX989+IMX858”传感器黄金组合等组成的专业光学系统。在此基础上,小米13 Ultra首创“专业街拍模式”,甚至将“专业原色”设置为默认色彩模式,以呈现照片的最佳状态。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13 Ultra的发布,回归影像的光学原点,让移动影像告别‘数码味’、回归‘光学味’,移动影像光学时代从此开启。”

小米13 Ultra是小米和徕卡合作的最新一代手机。“小米13 Ultra不只是一款全新人文影像专业旗舰手机的发布,更是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的‘第二章’。”雷军这样定义这款产品。他在发布会上解释,所谓“第二章”,就是用徕卡光学的标准,做出最完美的移动影像的光学系统,让移动摄影告别数码味,重新回归独特的光学味。

2022年5月,小米宣布和徕卡达成全球影像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首款手机小米12S Ultra于当年7月发布。和徕卡的合作,是小米高端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带动了整个小米品牌高端战略的走向。

以2020年2月发布小米10系列手机为起点,小米正式启动高端化。但回顾智能手机发展史,全球高端市场最多只同时存在过三个品牌,而且是苹果一枝独秀。小米选择高端,无疑就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

但雷军对于小米高端转型坚决果敢。在2022年初的小米集团战略会上,他明确表示:“高端化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要不怕损失、不怕牺牲,坚定不移往前推进”。

三年过去,小米交上成绩单——小米2022年发布的三波高端旗舰小米12S Ultra、小米MIX Fold2以及小米13系列,在电商平台的用户好评率均超过98%。雷军对此总结:“经过三年的努力,小米高端化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根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市场3000~4000元价格段中出货量排名第一;今年1月,小米又成功在4000~5000元价格段跻身首位。各项数据都在佐证,小米高端化道路虽艰辛漫长,但已见成效。

亦师亦友朋友圈

18岁那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雷军第一次读了《硅谷之火》,埋下了“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种子,并在随后30多年的创业中始终为之奋斗。

如今,在通往“伟大的公司”这一路,小米的朋友圈也聚集了多个“伟大的公司”,徕卡就是其中一个。

在雷军看来,徕卡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和徕卡结盟,本质上是在影像领域,小米找到了一位世界顶级的老师,我们和徕卡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是有人想象的简单的冠名。”

过去一年,徕卡学院在小米举办了四次摄影课,给小米高管和业务骨干培训摄影,让小米员工重新开始学摄影。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雷军认为非常重要:“我们和徕卡都深知,只有会摄影、懂摄影才能真正做好摄影。”

小米和徕卡的故事,始于一通电话,主动来电者是徕卡。

2020年,小米法国研发中心相机部主管Imène Tarchouna接到一个来自德国的电话。经过试探性了解后,Imène Tarchouna兴奋地向小米总部发了一封邮件:我们在影像影响力上反超的机会来了,徕卡来电询问我们是否可以在影像手机上展开合作。

但Imène Tarchouna的热情很快被扑灭,因为彼时,小米在工程师文化的影响下,正在与DxO一起,狂奔在硬件和AI快速迭代的路上,小米并不想改变自己规划的演进道路。

后来,徕卡再次找到了小米,移动业务部门副总裁Marius Eschweiler甚至向小米展示了基于技术合作的联名计划,以及类似Leitz phone的深度定制计划。随后,双方就合作方式、技术路线、审美风格等展开密集谈判,并终于在2022年5月达成合作。

小米影像战略升级开山之作小米12S Ultra的研发,共有超过3000多位来自小米和徕卡工程师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时任小米手机相机部总经理易彦博士回忆:“小米和徕卡都有很显著的工程师文化,那股认真、较真劲儿推动着双方艰难前行。”

研发移动影像,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精密的浩瀚工程,包括成像系统、平台芯片、图像处理算法、影像调校,软件系统等,整个研发链路缺一不可。小米13 Ultra的研发,徕卡再次拿出了“像打磨每一代徕卡M系列相机一样的态度”。

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是一次典型的双向奔赴。和徕卡合作后,小米高管多次组队去徕卡德国总部考察学习。而就在4月12日,徕卡CEO Matthias Harsch一行也专程到访小米总部,他给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打了满分,给最新的小米13 Ultra也打了满分。

能让严谨苛刻的德国人打满分实属不易,特别是随着“计算摄影”高速发展,大量的ISP、多帧、多摄等先进算法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为整个手机相机领域带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的同时,也把行业引入了一个“比谁跑分更高、比谁夜景更亮”的秀肌肉怪圈。

这些年,小米一直在思考:在移动影像新时代,什么是正确的当代手机相机摄影理念?小米又该如何理解人和机器?

小米和徕卡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希望——未来的移动摄影世界,不是科技、算法主导的同质化审美,而是让创作权重归于每个人。这也是小米坚定选择“人文影像”之路、确立“超越人眼、感知人心”影像理念的初心。

“小米正处在从追求性能到关注体验的全面变革中,这也是移动摄影时代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的出发点。技术决定宽度,审美决定高度,摄影显然应该围绕人的体验来做。“易彦博士强调。

高端这三年

在雷军看来,高端化是小米无法回避的生死之战。

经历过起起伏伏,见过太多公司从颠覆落至低谷的故事,雷军始终保持着极强的危机感:“科技行业最终的优势需要体现在技术和由技术支撑的体验上,而高端产品是公司系统化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不能以高端市场表现持续倒逼能力提升,那么长期看,这家公司必然会走向平庸甚至衰亡。”

回到2011年,小米的诞生其实就和高端联系在一起——小米第一款手机小米1,正因为搭载了行业最高端、最领先的硬件,才能受到粉丝的狂热追捧,才能让这个新品牌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

不过,对极致性价比的追求,使小米被很多人误解成只做中低端市场,这让包括雷军在内的所有小米人无奈——如果一直在“高性价比”这个标签之下,小米的利润和品牌都难以突破。

2019年1月,小米正式宣布红米品牌正式独立,并启用英文名Redmi,小米开始双品牌战略。一年后,小米开始高端化转型。

小米高端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进攻高端市场之时,正逢小米重回世界前三。经历过从2016年到2018年的低谷,好不容易喘口气的小米,内部对高端化曾一度存有争议。

但达成共识的速度非常快,这与雷军的判断和坚持分不开。小米内部人士总结,2020年~2022年是小米高端战略的三年探索期,有成功有坎坷,整体两胜一败:

2020年,小米10冲击高端,可谓是梦幻开局,销售量以3倍于目标的成绩,收获了一场大胜。

但紧接着2021年,小米11却遭遇坎坷,小米陷入深度自省:性能重要但不能过于激进,高端的价值核心在于体验。

2022年,小米12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正式将高端化明确为集团战略,旗帜鲜明对标苹果,并实现了“全年高端产品口碑最好”这一目标。

2022年底,小米13系列发布,这是属于一次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的答卷之作:小米13超强的产品力,是小米在高端产品全面科技引领的真正开局;有了徕卡加持,小米13全面承接12S Ultra专业影像能力,开启移动影像新时代。

而随着最新小米13 Ultra的发布,小米开启了影像战略升级第二章,小米高端化量质双升,步入正循环。

作为一名创业30多年的老兵,雷军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过,他非常清楚,尽管高端市场相对于市场大盘而言不算大,但高端产品的成功会为整个品牌提供极强的虹吸效应,吸引其他品牌有需求的用户。

但当高端化成为集团战略之后,在具体的推进策略上,小米并非像上个十年一样激进。“它更依赖科学的方法论、依赖系统化的流程和工具,要有打5~10年的战略耐心。”小米内部人士介绍。

高端化探索的三年,给小米带来了三大改变:产品理念的巨大升维;技术研发的显著跃迁;体系建设与组织变革的驱动力提升,这些也是小米高端完成质变跃升的关键支撑。

经过三年多探索,小米高端化完成了从探索到方法论闭环,内部也有较为成体系的思考沉淀。其中,极致用户体验、科技引领、独特设计、高端圈层口碑等都是高端化重要的攻克点。

比如,要以体验优先、确保基础体验为前提;要设置体验及格线、可量化,要有战略定力;手机产品必须要科技引领,且要在核心赛道保持引领性;要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形成差异化,一眼可识别。

小米内部也总结了三个实现高端豹变的制胜点:高端无短板的产品力宽度,软硬深度协同的体验深度,以及科技与人文结合的高度。

以小米13系列为例,它在宽度上实现了高端无短板、360度无死角,深度上实现了软硬深度协同的极致体验。为此小米不惜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MIUI团队、BSP系统、AIoT系统、互联互通软件合并,在高度上实现科技与人文双向引领。

小米的新野望

2020年4月6日,小米十周年那天,雷军和一众高管从银谷大厦出发,重走了一遍创业路。雷军称,重走创业路,是为过去十年画上句号,更重要的是,面对下个十年,小米要放下已取得的成绩,清零出发,重新创业。

小米的第一个十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多个奇迹:成立四年估值突破450亿美元、仅用三年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创业九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公司、创立不足十年营业收入破2000亿元……

小米的第二个十年,新小米的野望,从高端化开始,突破影像、充电、屏幕等核心赛道,并立足抓住下一轮的技术与产业变革周期。

移动摄影受限于体积,受限于技术、工艺和经验,过去的十年,努力的方向都还在像素数量、感光元件尺寸和计算摄影方向寻找解决方法。随着感光元件的巨大进步,如何用好计算摄影,成为了移动影像前进路上的重要命题。

不光是小米,OPPO、vivo、荣耀等国产品牌,都在探索移动摄影和高端化,都在围绕影像下功夫,并几乎都是从自研ISP到开发各种算法引擎,与国际影像大厂达成合作力,一改以往的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但小米闯出了“专业+审美”双引领路径。

在总结小米第一个十年时,雷军曾表示,最让他自豪的是,“小米的商业模式被充分验证了,小米推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二个十年,小米正在用自己探索出来的路径,继续为国产品牌的高端化打样。

从财报数据上也能看出小米高端化对整个集团的带动作用: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占比同比提升6.8%,同一时期,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超过14%。

随着小米高端化产品步入正循环,通过飞轮效应,积小胜为大胜,小米高端化将稳步取得最终的成功。正如雷军在今年的小米投资者日上所说,未来3年,小米高端化战略将进入成长和成熟期,继续稳价增量,一步一步提高高端机销量。

小米成立十周年时,雷军正式对外发布了小米面向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手机×AIoT”,即从智能手机出发,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紧密连接人和万物,构建小米科技生态。

为此,小米的研发费用一直在增长。即便2022年小米收入和利润压力山大,但这一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还是增长了21%,达到了160亿元。雷军表示,小米2023年的研发费用将继续增长,达到200亿元。

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表示,现在自己的时间,1/2花在汽车上,1/4用在手机、IoT和高端化上,其他1/4用在其他事物上。当有投资人问及2023年最重要的事,他表示:“手机还是主业,继续关注高端手机这一块;汽车是0~1的新项目;持续强化组织建设和流程管理;继续关注研发、质量和供应链。

“从长期增长来看,小米期待未来将手机、汽车和智能家居全线打通,未来执行这个策略,我们不排除并购一些好的公司,但是也会考虑稳健经营。”雷军在小米投资者日上强调。

在冲击高端的过程中,雷军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产生了更深的认知,他曾总结,小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有三个条件:

经历2~3个经济周期以上的考验,始终是全球业界领先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的产品,赢得2~3代以上消费者的持续认可;持续带动产业链发展,并持续改变众多行业的面貌。

雷军坚信,小米第二个十年,有很大的机会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离他“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梦想更进一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2k
  • 小米集团今日耗资约4852万元回购280万股B类股
  • 小米618全渠道支付金额超200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小米高端第四年:坚持难而正确的事

和徕卡的合作,是小米高端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带动了整个小米品牌高端战略的走向。

Ich entscheide hiermit: es wird riskiert. (我决意冒险。)

1924年,在大型相机当道的潮流下,徕兹(徕卡)公司的董事们对是否要将自研的35mm相机推向市场产生了严重分歧。争吵声中,老板恩斯特·徕兹二世力排众议,说出这句话。

随后他做出的决策改变了徕卡乃至摄影史——量产徕卡35mm相机。由此开始,相机走向轻盈,不再是旅行者的负担;不是摄影大师的普通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拍摄身边的日常。

近百年后,一场影像变革正在东亚大陆进行,但这一次,除了徕卡,更重要的变革者是来自中国的小米;与徕卡冒险量产35mm相机相似,小米正冒险坚持一场可能会改变移动影像全球格局的冒险征程。

4月18日晚,小米正式发布年度影像旗舰大作小米13 Ultra。小米13 Ultra定位人文影像专业旗舰,搭载了小米和徕卡联合研发的新一代Summicron镜头,实现了光学性能、小体积、大光圈和经久耐用的最佳平衡,并搭建了全焦段徕卡光学四摄、全焦段大光圈,“IMX989+IMX858”传感器黄金组合等组成的专业光学系统。在此基础上,小米13 Ultra首创“专业街拍模式”,甚至将“专业原色”设置为默认色彩模式,以呈现照片的最佳状态。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13 Ultra的发布,回归影像的光学原点,让移动影像告别‘数码味’、回归‘光学味’,移动影像光学时代从此开启。”

小米13 Ultra是小米和徕卡合作的最新一代手机。“小米13 Ultra不只是一款全新人文影像专业旗舰手机的发布,更是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的‘第二章’。”雷军这样定义这款产品。他在发布会上解释,所谓“第二章”,就是用徕卡光学的标准,做出最完美的移动影像的光学系统,让移动摄影告别数码味,重新回归独特的光学味。

2022年5月,小米宣布和徕卡达成全球影像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首款手机小米12S Ultra于当年7月发布。和徕卡的合作,是小米高端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带动了整个小米品牌高端战略的走向。

以2020年2月发布小米10系列手机为起点,小米正式启动高端化。但回顾智能手机发展史,全球高端市场最多只同时存在过三个品牌,而且是苹果一枝独秀。小米选择高端,无疑就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

但雷军对于小米高端转型坚决果敢。在2022年初的小米集团战略会上,他明确表示:“高端化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要不怕损失、不怕牺牲,坚定不移往前推进”。

三年过去,小米交上成绩单——小米2022年发布的三波高端旗舰小米12S Ultra、小米MIX Fold2以及小米13系列,在电商平台的用户好评率均超过98%。雷军对此总结:“经过三年的努力,小米高端化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根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市场3000~4000元价格段中出货量排名第一;今年1月,小米又成功在4000~5000元价格段跻身首位。各项数据都在佐证,小米高端化道路虽艰辛漫长,但已见成效。

亦师亦友朋友圈

18岁那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雷军第一次读了《硅谷之火》,埋下了“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种子,并在随后30多年的创业中始终为之奋斗。

如今,在通往“伟大的公司”这一路,小米的朋友圈也聚集了多个“伟大的公司”,徕卡就是其中一个。

在雷军看来,徕卡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和徕卡结盟,本质上是在影像领域,小米找到了一位世界顶级的老师,我们和徕卡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是有人想象的简单的冠名。”

过去一年,徕卡学院在小米举办了四次摄影课,给小米高管和业务骨干培训摄影,让小米员工重新开始学摄影。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雷军认为非常重要:“我们和徕卡都深知,只有会摄影、懂摄影才能真正做好摄影。”

小米和徕卡的故事,始于一通电话,主动来电者是徕卡。

2020年,小米法国研发中心相机部主管Imène Tarchouna接到一个来自德国的电话。经过试探性了解后,Imène Tarchouna兴奋地向小米总部发了一封邮件:我们在影像影响力上反超的机会来了,徕卡来电询问我们是否可以在影像手机上展开合作。

但Imène Tarchouna的热情很快被扑灭,因为彼时,小米在工程师文化的影响下,正在与DxO一起,狂奔在硬件和AI快速迭代的路上,小米并不想改变自己规划的演进道路。

后来,徕卡再次找到了小米,移动业务部门副总裁Marius Eschweiler甚至向小米展示了基于技术合作的联名计划,以及类似Leitz phone的深度定制计划。随后,双方就合作方式、技术路线、审美风格等展开密集谈判,并终于在2022年5月达成合作。

小米影像战略升级开山之作小米12S Ultra的研发,共有超过3000多位来自小米和徕卡工程师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时任小米手机相机部总经理易彦博士回忆:“小米和徕卡都有很显著的工程师文化,那股认真、较真劲儿推动着双方艰难前行。”

研发移动影像,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精密的浩瀚工程,包括成像系统、平台芯片、图像处理算法、影像调校,软件系统等,整个研发链路缺一不可。小米13 Ultra的研发,徕卡再次拿出了“像打磨每一代徕卡M系列相机一样的态度”。

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是一次典型的双向奔赴。和徕卡合作后,小米高管多次组队去徕卡德国总部考察学习。而就在4月12日,徕卡CEO Matthias Harsch一行也专程到访小米总部,他给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打了满分,给最新的小米13 Ultra也打了满分。

能让严谨苛刻的德国人打满分实属不易,特别是随着“计算摄影”高速发展,大量的ISP、多帧、多摄等先进算法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为整个手机相机领域带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的同时,也把行业引入了一个“比谁跑分更高、比谁夜景更亮”的秀肌肉怪圈。

这些年,小米一直在思考:在移动影像新时代,什么是正确的当代手机相机摄影理念?小米又该如何理解人和机器?

小米和徕卡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希望——未来的移动摄影世界,不是科技、算法主导的同质化审美,而是让创作权重归于每个人。这也是小米坚定选择“人文影像”之路、确立“超越人眼、感知人心”影像理念的初心。

“小米正处在从追求性能到关注体验的全面变革中,这也是移动摄影时代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的出发点。技术决定宽度,审美决定高度,摄影显然应该围绕人的体验来做。“易彦博士强调。

高端这三年

在雷军看来,高端化是小米无法回避的生死之战。

经历过起起伏伏,见过太多公司从颠覆落至低谷的故事,雷军始终保持着极强的危机感:“科技行业最终的优势需要体现在技术和由技术支撑的体验上,而高端产品是公司系统化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不能以高端市场表现持续倒逼能力提升,那么长期看,这家公司必然会走向平庸甚至衰亡。”

回到2011年,小米的诞生其实就和高端联系在一起——小米第一款手机小米1,正因为搭载了行业最高端、最领先的硬件,才能受到粉丝的狂热追捧,才能让这个新品牌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

不过,对极致性价比的追求,使小米被很多人误解成只做中低端市场,这让包括雷军在内的所有小米人无奈——如果一直在“高性价比”这个标签之下,小米的利润和品牌都难以突破。

2019年1月,小米正式宣布红米品牌正式独立,并启用英文名Redmi,小米开始双品牌战略。一年后,小米开始高端化转型。

小米高端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进攻高端市场之时,正逢小米重回世界前三。经历过从2016年到2018年的低谷,好不容易喘口气的小米,内部对高端化曾一度存有争议。

但达成共识的速度非常快,这与雷军的判断和坚持分不开。小米内部人士总结,2020年~2022年是小米高端战略的三年探索期,有成功有坎坷,整体两胜一败:

2020年,小米10冲击高端,可谓是梦幻开局,销售量以3倍于目标的成绩,收获了一场大胜。

但紧接着2021年,小米11却遭遇坎坷,小米陷入深度自省:性能重要但不能过于激进,高端的价值核心在于体验。

2022年,小米12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正式将高端化明确为集团战略,旗帜鲜明对标苹果,并实现了“全年高端产品口碑最好”这一目标。

2022年底,小米13系列发布,这是属于一次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的答卷之作:小米13超强的产品力,是小米在高端产品全面科技引领的真正开局;有了徕卡加持,小米13全面承接12S Ultra专业影像能力,开启移动影像新时代。

而随着最新小米13 Ultra的发布,小米开启了影像战略升级第二章,小米高端化量质双升,步入正循环。

作为一名创业30多年的老兵,雷军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过,他非常清楚,尽管高端市场相对于市场大盘而言不算大,但高端产品的成功会为整个品牌提供极强的虹吸效应,吸引其他品牌有需求的用户。

但当高端化成为集团战略之后,在具体的推进策略上,小米并非像上个十年一样激进。“它更依赖科学的方法论、依赖系统化的流程和工具,要有打5~10年的战略耐心。”小米内部人士介绍。

高端化探索的三年,给小米带来了三大改变:产品理念的巨大升维;技术研发的显著跃迁;体系建设与组织变革的驱动力提升,这些也是小米高端完成质变跃升的关键支撑。

经过三年多探索,小米高端化完成了从探索到方法论闭环,内部也有较为成体系的思考沉淀。其中,极致用户体验、科技引领、独特设计、高端圈层口碑等都是高端化重要的攻克点。

比如,要以体验优先、确保基础体验为前提;要设置体验及格线、可量化,要有战略定力;手机产品必须要科技引领,且要在核心赛道保持引领性;要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形成差异化,一眼可识别。

小米内部也总结了三个实现高端豹变的制胜点:高端无短板的产品力宽度,软硬深度协同的体验深度,以及科技与人文结合的高度。

以小米13系列为例,它在宽度上实现了高端无短板、360度无死角,深度上实现了软硬深度协同的极致体验。为此小米不惜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MIUI团队、BSP系统、AIoT系统、互联互通软件合并,在高度上实现科技与人文双向引领。

小米的新野望

2020年4月6日,小米十周年那天,雷军和一众高管从银谷大厦出发,重走了一遍创业路。雷军称,重走创业路,是为过去十年画上句号,更重要的是,面对下个十年,小米要放下已取得的成绩,清零出发,重新创业。

小米的第一个十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多个奇迹:成立四年估值突破450亿美元、仅用三年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创业九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公司、创立不足十年营业收入破2000亿元……

小米的第二个十年,新小米的野望,从高端化开始,突破影像、充电、屏幕等核心赛道,并立足抓住下一轮的技术与产业变革周期。

移动摄影受限于体积,受限于技术、工艺和经验,过去的十年,努力的方向都还在像素数量、感光元件尺寸和计算摄影方向寻找解决方法。随着感光元件的巨大进步,如何用好计算摄影,成为了移动影像前进路上的重要命题。

不光是小米,OPPO、vivo、荣耀等国产品牌,都在探索移动摄影和高端化,都在围绕影像下功夫,并几乎都是从自研ISP到开发各种算法引擎,与国际影像大厂达成合作力,一改以往的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但小米闯出了“专业+审美”双引领路径。

在总结小米第一个十年时,雷军曾表示,最让他自豪的是,“小米的商业模式被充分验证了,小米推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二个十年,小米正在用自己探索出来的路径,继续为国产品牌的高端化打样。

从财报数据上也能看出小米高端化对整个集团的带动作用: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占比同比提升6.8%,同一时期,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超过14%。

随着小米高端化产品步入正循环,通过飞轮效应,积小胜为大胜,小米高端化将稳步取得最终的成功。正如雷军在今年的小米投资者日上所说,未来3年,小米高端化战略将进入成长和成熟期,继续稳价增量,一步一步提高高端机销量。

小米成立十周年时,雷军正式对外发布了小米面向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手机×AIoT”,即从智能手机出发,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紧密连接人和万物,构建小米科技生态。

为此,小米的研发费用一直在增长。即便2022年小米收入和利润压力山大,但这一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还是增长了21%,达到了160亿元。雷军表示,小米2023年的研发费用将继续增长,达到200亿元。

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表示,现在自己的时间,1/2花在汽车上,1/4用在手机、IoT和高端化上,其他1/4用在其他事物上。当有投资人问及2023年最重要的事,他表示:“手机还是主业,继续关注高端手机这一块;汽车是0~1的新项目;持续强化组织建设和流程管理;继续关注研发、质量和供应链。

“从长期增长来看,小米期待未来将手机、汽车和智能家居全线打通,未来执行这个策略,我们不排除并购一些好的公司,但是也会考虑稳健经营。”雷军在小米投资者日上强调。

在冲击高端的过程中,雷军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产生了更深的认知,他曾总结,小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有三个条件:

经历2~3个经济周期以上的考验,始终是全球业界领先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的产品,赢得2~3代以上消费者的持续认可;持续带动产业链发展,并持续改变众多行业的面貌。

雷军坚信,小米第二个十年,有很大的机会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离他“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梦想更进一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