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路演,创投和孵化器:青年导演眼中的西溪电影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路演,创投和孵化器:青年导演眼中的西溪电影节

如同多年前选秀流行时,素人选手忙于各种走穴出镜。青年导演们通过各种创投会,多渠道获取小规模投资,为自己的项目筹集资金。

作者:邵乐乐

10月末的杭州,街头还偶而可见G20的各种宣传物料,许多杭州市民并不知道,G20盛会之后,这个城市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

作为举办到第三届的青年电影节,不仅没有在杭州街头留下太多痕迹,个别前来报道的媒体也对电影节缺乏了解,在采访中向《百鸟朝凤》出品方之一、劳雷影业总裁方励追问半年前的下跪事件,让于冬反复解释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用到的120K技术。

青年电影节的影响力,自然无法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相比,但对于浙江,却是最能够粘上“浙江制造”标签的业内盛事。在举办者和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前两届,无论是聚焦“青年导演与产业对接”的定位,还是干货十足的高峰论坛,这一次的电影节声势壮大了许多,背后的资本支持以及政策扶持力度都越来越大。“杭州交通便利,浙商资本强大,办一个电影节,赞助、融资都很容易”,第二次参加电影节的方励说。

尽管国产电影中“浙江制造”标签仍旧模糊,但在过去两年中,《捉妖记》、《大圣归来》、《烈日灼心》、《我的少女时代》、《追凶者也》、《盗墓笔记》等项目背后,都有浙商的参与。资料显示,2016年1月止,浙江已有影视制作机构近1400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29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基地3个。2015年浙江创作生产影片近60部,城市电影票房30多亿。

本届的浙江青年电影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广电局主办,省属东海电影集团协同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承办,同时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东海电影集团举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同期举行。浙江省想通过电影节发展本省的电影产业,而它下属的东海电影集团也想通过电影节创投环节,发展自己的青年电影计划。

19日-24日电影节期间,中国电影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迁移,从北京到杭州,从雾霾缭绕到清新西溪,电影圈的大佬们、资深导演制片策展人、小有成就的青年导演、等待突围的青年创作者和想发掘好项目的投资方汇集在高峰论坛、创投单元和电影院。

电影节组织得井然有序,负责接送机和影展的志愿者,大多数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大学。一位来自浙传电影学院的大二在读志愿者说,因为电影节,学校给他们放了“公假”,“我今天接机接到了曹保平导演,好激动,都不敢跟他说话。一整天见到的各种人让我觉得离电影圈好近。”

“这儿太舒服了,都不想回去了。”一位青年导演感慨道。

罗拉和吴妍妍

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的概念Logo是一个悬空坐在电影胶片上打禅的太空人,既指代电影创作的静默与匠心,又指向未来与创新。图标的设计者是于镭,一位平面设计师,曾凭借短片《造化》拿到了今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短片奖。罗拉通过短片看中了他的影像风格,想邀他一起拍电影,但是于镭拒绝了,“我就是一平面设计师,还没准备好拍电影”。

罗拉是东海电影集团的总经理和总制片人,2002年刚入行的她,跟着中影集团参与了青年导演新电影工程,这个工程造就了许多知名的青年导演,宁浩就位列其中。2005年,罗拉又加入云南省的“云南影响”导演计划,挑选了十位女导演,在省内不同地域拍十部电影,其中有诗人尹丽川的《公园》和作家王分的《箱子》,但除了向国外输出版权,这些电影在当时的院线环境下并没有太多机会走进足够规模的观众视野。

吴妍妍和罗拉

2016年,罗拉加入浙江东海电影集团,负责推进集团的青年导演养成计划——“新鲜电影计划”。在她看来,十多年前的青年导演有强烈的表达诉求和个人风格,而现在的网生代青年导演群体性商业意识开始抬头,更接近和熟悉好莱坞产业及类型化思维,“青年导演做好了,也不见得会赔钱”。

“我们想给青年电影人搭建一个平台,让产业能够更快地看到他们,使他们的才华能够迅速地转换成电影产业系统中可以直接应用的东西,在这个系统中,东海可以联合其他产业机构,提供资金、院线和发行资源。”罗拉说道。

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会负责人吴妍妍与罗拉一拍即合,将基金会的最佳优秀导演项目奖评选、电影高峰论坛和“浙江省青年电影节”糅合在一起,其中的重头戏包括高峰论坛、项目路演和创投、经典青年电影展映。

“今年我们只有20多天的筹备时间,大家都拼了命了,好几天没有睡觉了。”吴妍妍告诉《三声》(ID:Tosansheng)。她是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在国外完成电影专业学业后,两年前开始负责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的运作,具体活动包括评选并奖励青年导演的孵化期项目、对接国内制片人与戛纳电影节,举办免费的编剧培训班。

此次电影节展映单元的影片《十二公民》、《精灵王座》、《欢·爱》都曾部分受惠于吴妍妍团队的孵化和节展推荐工作。

吴妍妍说,在青年电影项目扶持上,基金会试图取得艺术和商业上的平衡,“我们会选一些艺术价值高的,也会选择商业价值高的项目。甚至我们最终可以选到一些艺术和商业共存的项目,这比较难,但我们在试图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评奖与路演

将最佳优秀导演项目奖评选和路演创投无缝对接,是许多电影节都会涉及到的一个单元。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影展的遍地开花,创投会如过江之鲫。

这是双赢,影展这个名利场和背后的资本通过消费青年导演,装饰自己的财报,青年导演也可以通过电影节创投会拿到他们需要的资本。

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开始频繁走穴各种创投会,多渠道获取小规模投资,为自己的项目筹集资金,《底片》的导演杨潇就曾经参加过今年上影节的创投会。

青年导演的融资途径有限。多数电影公司倾向于参投一些风格明显的青年电影项目,求挂名不求利润,通过推动艺术片拿奖来提高声誉、储备人才,通过海外版权、新媒体发行等途径收回部分成本。这次路演创投会吸引了来自北上广及港台的90多家影视投资方,有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传奇影业等大公司,但更多的是小型影视公司,他们倾向于200-300万的投资体量,而且没有发行等下游生态。

备受评委和资方喜欢的创投项目《长风镇》,导演王晶把它看作自己的马孔多,她想通过小镇上的6个故事来传递乡愁,拍出类似特吕弗电影“速读速描速写”的风格。王晶的项目曾入选过2015年的金马、first青年影展和釜山的ACF创投项目,通过频繁走穴和评奖,她才确定了300万的投资意向,剩下的200万,她和制作人想在这次创投会上敲定,这样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专心修改剧本,2017年1月份开始拍摄。

第一次参加创投会的青年导演万里扬对各种电影节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国内是有很多电影节,但我的电影如果能拍,我一个都不想参加。我的想法不是得奖,我拍每一部电影都是为了下一部能拍。”

创投评委与主创合影

成熟监制+青年导演

路演之前,吴妍妍还特意请来两位路演项目培训师,指导参评的青年导演提炼项目亮点。路演项目介绍书上,每一部影片列了500-3000万不等的预算。

对于刚出道的青年导演,师生和前辈是他们可以依赖的第一道资源。张献民、廖庆松、常晓阳等人反复地出现在很多项目的路演PPT中,第一次来参加创投会的元气少女风导演郑迪的这个名单更长,她说自己有些紧张,还怕评委不相信她可以请来这么多大咖监制,所以给每个监制拍了一段视频,插在PPT中,近十次“我同意做郑迪的XX监制”密集播放后,现场的氛围瞬间变得活泼起来。

“我毕业很久了,之后也在不断地写本子,但刚开始没有想到创投,一直在走弯路。如果一开始就走创投,会好很多。这次一定要做院线电影,一定要为资方赚钱的,不是为了拿奖。”郑迪对《三声》(ID:tosansheng)说道。

她的创投项目《红雪绿花园》是个动画电影,涵盖了悬疑、魔幻、爱情、彝族等元素,在很多资方看来具有很强的商业开发价值。虽然没有拿到最佳导演项目,但好几个资方已经表达了投资意向。“我太开心了,终于可以拍电影了”。

这个面对资方并没有太多经验的女孩儿,以前学的是美术,后来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导演,她做过宁浩《疯狂的石头》的脚本师,管虎的助理导演,拍过纪录片和广告,喜欢自己写剧本,不喜欢社交,觉得对于操作几千万的电影项目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现实情况是,除了小体量的艺术片,很多资方不会放手让一个青年导演单独操作一个院线电影。阿里影业“A计划”正在推行的“成熟导演监制青年导演执导”机制算是一个看起来市场和创作者都受益的方案。

但对于类型或商业片导演而言,只有保持自己的风格和对项目的主导权,才能立足和扬名。今年8月上映的《追凶者也》的第一编剧张天辉曾想凭借执导这个项目打入电影圈,他删改26稿后,在曹保平的引荐下拿到了和和影业的投资,但资方出于对青年导演的不信任,最终指定曹保平出任导演,才肯落实投资。

同样的事情也在这次的电影节上演。有的资方看中了青年导演的项目创意,但是想把创意交给成熟的制片和导演团队来做,青年导演就面临被架空的风险。如何拿项目与资本对接,成为青年导演的必修课。想做职业导演的万里扬谈到融资计划时说,“钱越多越好,但不会超过我个人的操作范围,最多1500万”。

电影节给了青年导演希望,但如方励所言,拿到投资后他们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资本、宣发、院线和观众,接下来的挑战是一级一级往上走的”。

从展映到影院

除了路演和创投,在五里之外的两家影院里,策展人水怪负责的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主体展映单元——2016中国电影新势力成为电影、主创、影评人、影迷热络的交流平台。

“电影节的举办,是靠观众的电影门票不断撑起来的。”担心影响力和观众有限的主办方东海集团,只开放了旗下两家影院的两个影厅,进行展映影片的放映。

展映电影涵盖了2016年院线电影中一部分出众的青年电影人作品,众多斩获各项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和此前颇为成功的青年导演处女作。

在持续6天的展映单元,有22部影片接连上映,每场上座率都在50%以上,《八月》、《一句顶一万句》甚至爆满,有的影迷专门从周边城市甚至广州赶过来。22部影片主创从各地赶来,现身映后Q&A环节,卫西谛、magasa、木卫二、沈祎、刘小黛、奇遇电影创始人时代映画社等影评人成为了沟通电影主创和观众的桥梁,后窗、深焦、外滩画报等媒体则奔忙于主创采访。

《我心雀跃》映后,对于电影节还稍显陌生的一位杭州观众,正起身要离开,现场突然响起了观众的掌声。“为什么要鼓掌?”“哇,听说主创要过来”,见到了导演刘紫薇和女主孙伊涵的她,认真听了主创的创作心得,表现得十分开心。

一位观众对《我心雀跃》的女主角孙伊涵说,你以后一定不要拍电视剧。在此之前,孙伊涵拿到了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女主角。

《路边野餐》的主角“陈升叔叔”从凯里乘火车来到杭州,给观众唱了一首《小茉莉》,用凯里话念了一首毕赣的小诗。

《幸运是我》的导演罗耀辉说,“你看过《旺角卡门》嘛?《夜惊魂》呢?海报都是我画的呀……你们年轻人什么都不知道。”

《幸运是我》导演罗耀辉

有意思的是,这场展映恰好涵盖映射了当下电影市场中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长状态:也许可以如《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姚婷婷般幸运,找到“三观吻合”的投资方,通过票房建立自己的话语权;也许像《路边野餐》的毕赣和《长江图》的杨超,拿了奖并在不够成熟的电影市场中跟有限的观众见面;也许像《火锅英雄》的杨庆,即使有了处女作,再走下去还是需要蛰伏10年。当然罗拉和吴妍妍们更希望市场的不断成熟,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曹保平、刘杰、刁亦男和乌尔善。

高峰会、创投会、展映会,这个电影节某种意义上成为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缩影,既得利益的大佬们高谈阔论,青年导演在资本与创作的道路上狼奔豕突,他们靠着影展和基金会圆梦,让自己的产品走进院线,给观众好电影,而好观众也需要慢慢培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路演,创投和孵化器:青年导演眼中的西溪电影节

如同多年前选秀流行时,素人选手忙于各种走穴出镜。青年导演们通过各种创投会,多渠道获取小规模投资,为自己的项目筹集资金。

作者:邵乐乐

10月末的杭州,街头还偶而可见G20的各种宣传物料,许多杭州市民并不知道,G20盛会之后,这个城市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

作为举办到第三届的青年电影节,不仅没有在杭州街头留下太多痕迹,个别前来报道的媒体也对电影节缺乏了解,在采访中向《百鸟朝凤》出品方之一、劳雷影业总裁方励追问半年前的下跪事件,让于冬反复解释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用到的120K技术。

青年电影节的影响力,自然无法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相比,但对于浙江,却是最能够粘上“浙江制造”标签的业内盛事。在举办者和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前两届,无论是聚焦“青年导演与产业对接”的定位,还是干货十足的高峰论坛,这一次的电影节声势壮大了许多,背后的资本支持以及政策扶持力度都越来越大。“杭州交通便利,浙商资本强大,办一个电影节,赞助、融资都很容易”,第二次参加电影节的方励说。

尽管国产电影中“浙江制造”标签仍旧模糊,但在过去两年中,《捉妖记》、《大圣归来》、《烈日灼心》、《我的少女时代》、《追凶者也》、《盗墓笔记》等项目背后,都有浙商的参与。资料显示,2016年1月止,浙江已有影视制作机构近1400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29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基地3个。2015年浙江创作生产影片近60部,城市电影票房30多亿。

本届的浙江青年电影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广电局主办,省属东海电影集团协同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承办,同时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东海电影集团举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同期举行。浙江省想通过电影节发展本省的电影产业,而它下属的东海电影集团也想通过电影节创投环节,发展自己的青年电影计划。

19日-24日电影节期间,中国电影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迁移,从北京到杭州,从雾霾缭绕到清新西溪,电影圈的大佬们、资深导演制片策展人、小有成就的青年导演、等待突围的青年创作者和想发掘好项目的投资方汇集在高峰论坛、创投单元和电影院。

电影节组织得井然有序,负责接送机和影展的志愿者,大多数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大学。一位来自浙传电影学院的大二在读志愿者说,因为电影节,学校给他们放了“公假”,“我今天接机接到了曹保平导演,好激动,都不敢跟他说话。一整天见到的各种人让我觉得离电影圈好近。”

“这儿太舒服了,都不想回去了。”一位青年导演感慨道。

罗拉和吴妍妍

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的概念Logo是一个悬空坐在电影胶片上打禅的太空人,既指代电影创作的静默与匠心,又指向未来与创新。图标的设计者是于镭,一位平面设计师,曾凭借短片《造化》拿到了今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短片奖。罗拉通过短片看中了他的影像风格,想邀他一起拍电影,但是于镭拒绝了,“我就是一平面设计师,还没准备好拍电影”。

罗拉是东海电影集团的总经理和总制片人,2002年刚入行的她,跟着中影集团参与了青年导演新电影工程,这个工程造就了许多知名的青年导演,宁浩就位列其中。2005年,罗拉又加入云南省的“云南影响”导演计划,挑选了十位女导演,在省内不同地域拍十部电影,其中有诗人尹丽川的《公园》和作家王分的《箱子》,但除了向国外输出版权,这些电影在当时的院线环境下并没有太多机会走进足够规模的观众视野。

吴妍妍和罗拉

2016年,罗拉加入浙江东海电影集团,负责推进集团的青年导演养成计划——“新鲜电影计划”。在她看来,十多年前的青年导演有强烈的表达诉求和个人风格,而现在的网生代青年导演群体性商业意识开始抬头,更接近和熟悉好莱坞产业及类型化思维,“青年导演做好了,也不见得会赔钱”。

“我们想给青年电影人搭建一个平台,让产业能够更快地看到他们,使他们的才华能够迅速地转换成电影产业系统中可以直接应用的东西,在这个系统中,东海可以联合其他产业机构,提供资金、院线和发行资源。”罗拉说道。

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会负责人吴妍妍与罗拉一拍即合,将基金会的最佳优秀导演项目奖评选、电影高峰论坛和“浙江省青年电影节”糅合在一起,其中的重头戏包括高峰论坛、项目路演和创投、经典青年电影展映。

“今年我们只有20多天的筹备时间,大家都拼了命了,好几天没有睡觉了。”吴妍妍告诉《三声》(ID:Tosansheng)。她是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在国外完成电影专业学业后,两年前开始负责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的运作,具体活动包括评选并奖励青年导演的孵化期项目、对接国内制片人与戛纳电影节,举办免费的编剧培训班。

此次电影节展映单元的影片《十二公民》、《精灵王座》、《欢·爱》都曾部分受惠于吴妍妍团队的孵化和节展推荐工作。

吴妍妍说,在青年电影项目扶持上,基金会试图取得艺术和商业上的平衡,“我们会选一些艺术价值高的,也会选择商业价值高的项目。甚至我们最终可以选到一些艺术和商业共存的项目,这比较难,但我们在试图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评奖与路演

将最佳优秀导演项目奖评选和路演创投无缝对接,是许多电影节都会涉及到的一个单元。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影展的遍地开花,创投会如过江之鲫。

这是双赢,影展这个名利场和背后的资本通过消费青年导演,装饰自己的财报,青年导演也可以通过电影节创投会拿到他们需要的资本。

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开始频繁走穴各种创投会,多渠道获取小规模投资,为自己的项目筹集资金,《底片》的导演杨潇就曾经参加过今年上影节的创投会。

青年导演的融资途径有限。多数电影公司倾向于参投一些风格明显的青年电影项目,求挂名不求利润,通过推动艺术片拿奖来提高声誉、储备人才,通过海外版权、新媒体发行等途径收回部分成本。这次路演创投会吸引了来自北上广及港台的90多家影视投资方,有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传奇影业等大公司,但更多的是小型影视公司,他们倾向于200-300万的投资体量,而且没有发行等下游生态。

备受评委和资方喜欢的创投项目《长风镇》,导演王晶把它看作自己的马孔多,她想通过小镇上的6个故事来传递乡愁,拍出类似特吕弗电影“速读速描速写”的风格。王晶的项目曾入选过2015年的金马、first青年影展和釜山的ACF创投项目,通过频繁走穴和评奖,她才确定了300万的投资意向,剩下的200万,她和制作人想在这次创投会上敲定,这样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专心修改剧本,2017年1月份开始拍摄。

第一次参加创投会的青年导演万里扬对各种电影节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国内是有很多电影节,但我的电影如果能拍,我一个都不想参加。我的想法不是得奖,我拍每一部电影都是为了下一部能拍。”

创投评委与主创合影

成熟监制+青年导演

路演之前,吴妍妍还特意请来两位路演项目培训师,指导参评的青年导演提炼项目亮点。路演项目介绍书上,每一部影片列了500-3000万不等的预算。

对于刚出道的青年导演,师生和前辈是他们可以依赖的第一道资源。张献民、廖庆松、常晓阳等人反复地出现在很多项目的路演PPT中,第一次来参加创投会的元气少女风导演郑迪的这个名单更长,她说自己有些紧张,还怕评委不相信她可以请来这么多大咖监制,所以给每个监制拍了一段视频,插在PPT中,近十次“我同意做郑迪的XX监制”密集播放后,现场的氛围瞬间变得活泼起来。

“我毕业很久了,之后也在不断地写本子,但刚开始没有想到创投,一直在走弯路。如果一开始就走创投,会好很多。这次一定要做院线电影,一定要为资方赚钱的,不是为了拿奖。”郑迪对《三声》(ID:tosansheng)说道。

她的创投项目《红雪绿花园》是个动画电影,涵盖了悬疑、魔幻、爱情、彝族等元素,在很多资方看来具有很强的商业开发价值。虽然没有拿到最佳导演项目,但好几个资方已经表达了投资意向。“我太开心了,终于可以拍电影了”。

这个面对资方并没有太多经验的女孩儿,以前学的是美术,后来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导演,她做过宁浩《疯狂的石头》的脚本师,管虎的助理导演,拍过纪录片和广告,喜欢自己写剧本,不喜欢社交,觉得对于操作几千万的电影项目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现实情况是,除了小体量的艺术片,很多资方不会放手让一个青年导演单独操作一个院线电影。阿里影业“A计划”正在推行的“成熟导演监制青年导演执导”机制算是一个看起来市场和创作者都受益的方案。

但对于类型或商业片导演而言,只有保持自己的风格和对项目的主导权,才能立足和扬名。今年8月上映的《追凶者也》的第一编剧张天辉曾想凭借执导这个项目打入电影圈,他删改26稿后,在曹保平的引荐下拿到了和和影业的投资,但资方出于对青年导演的不信任,最终指定曹保平出任导演,才肯落实投资。

同样的事情也在这次的电影节上演。有的资方看中了青年导演的项目创意,但是想把创意交给成熟的制片和导演团队来做,青年导演就面临被架空的风险。如何拿项目与资本对接,成为青年导演的必修课。想做职业导演的万里扬谈到融资计划时说,“钱越多越好,但不会超过我个人的操作范围,最多1500万”。

电影节给了青年导演希望,但如方励所言,拿到投资后他们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资本、宣发、院线和观众,接下来的挑战是一级一级往上走的”。

从展映到影院

除了路演和创投,在五里之外的两家影院里,策展人水怪负责的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主体展映单元——2016中国电影新势力成为电影、主创、影评人、影迷热络的交流平台。

“电影节的举办,是靠观众的电影门票不断撑起来的。”担心影响力和观众有限的主办方东海集团,只开放了旗下两家影院的两个影厅,进行展映影片的放映。

展映电影涵盖了2016年院线电影中一部分出众的青年电影人作品,众多斩获各项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和此前颇为成功的青年导演处女作。

在持续6天的展映单元,有22部影片接连上映,每场上座率都在50%以上,《八月》、《一句顶一万句》甚至爆满,有的影迷专门从周边城市甚至广州赶过来。22部影片主创从各地赶来,现身映后Q&A环节,卫西谛、magasa、木卫二、沈祎、刘小黛、奇遇电影创始人时代映画社等影评人成为了沟通电影主创和观众的桥梁,后窗、深焦、外滩画报等媒体则奔忙于主创采访。

《我心雀跃》映后,对于电影节还稍显陌生的一位杭州观众,正起身要离开,现场突然响起了观众的掌声。“为什么要鼓掌?”“哇,听说主创要过来”,见到了导演刘紫薇和女主孙伊涵的她,认真听了主创的创作心得,表现得十分开心。

一位观众对《我心雀跃》的女主角孙伊涵说,你以后一定不要拍电视剧。在此之前,孙伊涵拿到了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女主角。

《路边野餐》的主角“陈升叔叔”从凯里乘火车来到杭州,给观众唱了一首《小茉莉》,用凯里话念了一首毕赣的小诗。

《幸运是我》的导演罗耀辉说,“你看过《旺角卡门》嘛?《夜惊魂》呢?海报都是我画的呀……你们年轻人什么都不知道。”

《幸运是我》导演罗耀辉

有意思的是,这场展映恰好涵盖映射了当下电影市场中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长状态:也许可以如《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姚婷婷般幸运,找到“三观吻合”的投资方,通过票房建立自己的话语权;也许像《路边野餐》的毕赣和《长江图》的杨超,拿了奖并在不够成熟的电影市场中跟有限的观众见面;也许像《火锅英雄》的杨庆,即使有了处女作,再走下去还是需要蛰伏10年。当然罗拉和吴妍妍们更希望市场的不断成熟,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曹保平、刘杰、刁亦男和乌尔善。

高峰会、创投会、展映会,这个电影节某种意义上成为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缩影,既得利益的大佬们高谈阔论,青年导演在资本与创作的道路上狼奔豕突,他们靠着影展和基金会圆梦,让自己的产品走进院线,给观众好电影,而好观众也需要慢慢培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