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景源 通讯员 周胜洁
2023年4月27日,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召开。此次团代会首设“代表通道”环节,9位来自科技、文艺等多个领域的青年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最小的年仅14岁。他们聚焦“上海高质量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等9个主题,回答记者提问,分享各自青春故事。
走上“代表通道”的共青团静安区委书记吴佳妮手上拿着一件“宝贝”。吴佳妮介绍,这是给科技青年人才的“青春+U包”,里面有折页、指南等,包括了城市地图、政策图解、就业指南等,让青年感受到切实的就业民生服务。他们为大学生提供“安聚人才——大学生基层挂职实践计划”,打通青年就业创业的前置平台,来自上海8所高校135名优秀大学生走进静安的社区、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找到了心仪的岗位。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上个月,《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包括岗位发布、职位筛选、简历投递、招聘活动等功能在内的“临港新片区人才市集”也正式启动。
对青年而言,临港如何体现“新”和“特”?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孙筱和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年来,全国设立了22个自贸区,临港是唯一被命名为新片区的自贸区。临港的“新”和“特”,就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下,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和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发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上海在长三角面向未来的综合性的节点滨海新城。
“临港新片区是我国开放创新试验田,‘先行先试’和年轻人具备的朝气活力、想闯愿试的特质高度吻合。同时,临港产业集聚、创新氛围的突破,生活配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给予青年最大的支持。青年可以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找到无限可能。”孙筱和说。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团委书记丁宇在“代表通道”上介绍了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平台,建设青年所需的学习、创新和交往空间的案例。
在他看来,青年是社区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服务对象和依靠力量。百禧公园、上生新所、武康大楼等网红打卡空间的诞生,就是将社区打造成对青年来说有吸引力和归属感的“青年之家”的生动案例。未来,上海还将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融合宜业、宜居、宜游、宜学、宜养多元功能。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学生王雅潼今年14岁,是“代表通道”上年纪最小的青春代言人,今年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
在“代表通道”上,王雅潼提到其所在的新江湾城社区提供了很多红领巾实践活动。她体验过非遗手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观国歌展示馆、杨浦滨江上海水厂旧址等红色地标,体会先辈的革命精神。王雅潼和小伙伴还加入了学校与社区共建的红领巾议事会,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文明养宠都是他们关注的话题。
郑理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从事硅基半导体的研究工作,他所在的团队首次实现了国产商用300mm硅片零的突破,一举打破过去我国该型号硅片依赖进口的局面。
郑理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挑战物理极限的过程,白天做实验,晚上读文献是常态。有时因为一些实验设备的特殊性和实验时机的珍贵,他会连续24小时进行实验测试。
“微系统所吴自良院士、徐元森院士等都是我的偶像,老一辈科学家怀抱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的信念决心,也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前行动力之一。”郑理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