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多个知名奶粉品牌收入萎缩,但也有人独善其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多个知名奶粉品牌收入萎缩,但也有人独善其身

由于新政以及其他因素叠加,中国奶粉行业正在进入“春秋混乱”时代,多个知名奶粉品牌销量下滑,但也有“独善其身”者!

10月31日晚间,合生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生元」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下文统称“合生元”;股份代号:01112.HK)公布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数据显示,合生元于2016年前三季度录得收入46.817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44.914亿元相比,同期增长4.2%。

无独有偶。2016年上半年,澳优乳业(01717.HK)收入约为12.51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9.123亿元相比,大幅增长37.1%。

另外,2016年上半年,三元食品(600429.SH)固态奶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64%,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则实现了销售收入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多位乳业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除了有效市场推广策略,合生元、澳优乳业以及三元食品都在着力于控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窜货行为发生,从而保证品牌销售稳定增长。

合生元奶粉增长8.8%

合生元方面在公告表示,2016年前三季度,由于受中国严峻的政策环境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仍然竞争激烈。

截至2016年9月30日,合生元来自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的收益较2015年同期减少约3.3%,减少主要由于素加品牌下的中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销售额下滑。

无独有偶。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国际(01230.HK)收入约为11.465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14.648亿元相比,下跌21.7%。

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是,“雅士利”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于2016年上半年揽收4.86亿元,和2015年同期7.744亿元相比,跌幅高达37.2%。

另外,10月29日,贝因美(002570.SZ)在深交所递交了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约为18.3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26.44亿元相比,下滑30.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09亿元,同比跌幅高达89.45%,收入、盈利双双下滑。

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何?

对此,贝因美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虽季度环比略有增长,但仍远低于预期,同时终端竞争激烈,营销费用投入依然较大,因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累计净利润进一步亏损。

乳业人士则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由于新近颁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规定所带来的紧缩效应,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主要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大规模去库存及激进的价格竞争导致行业销售量减少。

但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合生元”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较2015年同期增长8.8%。

基于此,根据独立市场调查公司Nielsen的资料,合生元于中国整体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维持平稳,由截至2015年8月31日止九个月期间的5.9%增至截至今年同期的6.0%。

同样,澳优乳业旗下佳贝艾特系列产品于2016年上半年销售额约为3.581亿元,和2015年同期1.18亿元相比,增幅超过49%,在澳优乳业总收益中占比升至28.6%。

根据从中国海关取得的数据,于2015年,佳贝艾特系列产品以进口量计,在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羊奶基粉排名中名列榜首。

实际上,除了三元食品、澳优乳业、合生元,作为中国奶粉行业一匹黑马,君乐宝奶粉也在逆势增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单月销量已经突破2亿元,全年收入突破12亿元几无悬念。

Swisse明年着手扩大线下渠道

此前一直是合生元发展亮点之一的swisse,如今看来依然保持其领先优势。

合生元方面在公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9月30日九个月,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Swisse Wellness Group Pty Ltd(「Swisse」)于澳洲维生素、草本和矿物补充剂(「VHMS」)市场保持领导地位。

截至2016年9月30日九个月,源自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的收益较2015年同期增长13.3%。

然而,澳洲本土市场于中国监管政策变化之后面临代购商去库存,源自Swisse的收益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有所下降,较2015年同期减少约15.7%。

尽管如此,独立市场调查公司IRI的数据显示,Swisse仍是澳洲VHMS市场的第一品牌,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十二个月期间市场份额达到17.1%,较2015同期保持平稳。

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九个月,Swisse于阿里巴巴平台保健品类销售业绩一直位列首位。

合生元方面表示,自Swisse在中国市场与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其销售增长表现强劲,并且计划在2017年着手扩大线下销售渠道。

实际上,在合生元开创先河并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中国企业对澳洲乃至世界保健品企业“趋之若鹜”,《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梳理结果如下:

今年7月,新希望集团旗下企业草根知本宣布,成功并购澳洲知名保健品企业Australia Natural Care,正式进军保健品市场。

今年9月,澳优乳业发布公告拟以1.336亿元的对价收购澳大利亚营养及保健品公司Nutrition Care,成为继合生元、新希望之后,第三家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的中国奶粉企业。

但并非止于此!

今年10月,西王食品(000639.SZ)发布公告表示,将与春华资本共同设立境内合资公司西王食品(青岛)有限公司,出资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8.75亿元人民币)收购北美运动营养保健食品公司kerr100%股权,其中首期收购80%股权,后期收购20%股权。

对于我国企业争相进军保健品市场的原因,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认为,这是因为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消费和产业均面临升级的局面,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无论在产品、品牌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很多机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以上,并且过去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左右。

那为何都择去国外并购呢?难道外来和尚就会念经嘛?

业内人士分析说,我国消费者认为国外的保健品比国内好,因为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企业一直以来又过于依靠营销、轻产品,最终造成了国内保健品给消费者印象比较差。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国内外保健食品的评价,40.98%消费者更偏爱国外保健食品,只有9.49%消费者认为“国内的更好”。

但也有声音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把保健品品牌与自身原有品牌进行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并在消费者当中形成口碑,这个仍然是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财经啸侃》由资深财经媒体人董来孝康创办并担任主编;投稿爆料请添加QQ:9431303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多个知名奶粉品牌收入萎缩,但也有人独善其身

由于新政以及其他因素叠加,中国奶粉行业正在进入“春秋混乱”时代,多个知名奶粉品牌销量下滑,但也有“独善其身”者!

10月31日晚间,合生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生元」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下文统称“合生元”;股份代号:01112.HK)公布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数据显示,合生元于2016年前三季度录得收入46.817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44.914亿元相比,同期增长4.2%。

无独有偶。2016年上半年,澳优乳业(01717.HK)收入约为12.51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9.123亿元相比,大幅增长37.1%。

另外,2016年上半年,三元食品(600429.SH)固态奶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64%,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则实现了销售收入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多位乳业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除了有效市场推广策略,合生元、澳优乳业以及三元食品都在着力于控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窜货行为发生,从而保证品牌销售稳定增长。

合生元奶粉增长8.8%

合生元方面在公告表示,2016年前三季度,由于受中国严峻的政策环境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仍然竞争激烈。

截至2016年9月30日,合生元来自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的收益较2015年同期减少约3.3%,减少主要由于素加品牌下的中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销售额下滑。

无独有偶。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国际(01230.HK)收入约为11.465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14.648亿元相比,下跌21.7%。

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是,“雅士利”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于2016年上半年揽收4.86亿元,和2015年同期7.744亿元相比,跌幅高达37.2%。

另外,10月29日,贝因美(002570.SZ)在深交所递交了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约为18.3亿元,和2015年同期约为26.44亿元相比,下滑30.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09亿元,同比跌幅高达89.45%,收入、盈利双双下滑。

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何?

对此,贝因美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虽季度环比略有增长,但仍远低于预期,同时终端竞争激烈,营销费用投入依然较大,因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累计净利润进一步亏损。

乳业人士则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由于新近颁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规定所带来的紧缩效应,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主要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大规模去库存及激进的价格竞争导致行业销售量减少。

但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合生元”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较2015年同期增长8.8%。

基于此,根据独立市场调查公司Nielsen的资料,合生元于中国整体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维持平稳,由截至2015年8月31日止九个月期间的5.9%增至截至今年同期的6.0%。

同样,澳优乳业旗下佳贝艾特系列产品于2016年上半年销售额约为3.581亿元,和2015年同期1.18亿元相比,增幅超过49%,在澳优乳业总收益中占比升至28.6%。

根据从中国海关取得的数据,于2015年,佳贝艾特系列产品以进口量计,在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羊奶基粉排名中名列榜首。

实际上,除了三元食品、澳优乳业、合生元,作为中国奶粉行业一匹黑马,君乐宝奶粉也在逆势增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单月销量已经突破2亿元,全年收入突破12亿元几无悬念。

Swisse明年着手扩大线下渠道

此前一直是合生元发展亮点之一的swisse,如今看来依然保持其领先优势。

合生元方面在公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9月30日九个月,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Swisse Wellness Group Pty Ltd(「Swisse」)于澳洲维生素、草本和矿物补充剂(「VHMS」)市场保持领导地位。

截至2016年9月30日九个月,源自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的收益较2015年同期增长13.3%。

然而,澳洲本土市场于中国监管政策变化之后面临代购商去库存,源自Swisse的收益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有所下降,较2015年同期减少约15.7%。

尽管如此,独立市场调查公司IRI的数据显示,Swisse仍是澳洲VHMS市场的第一品牌,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十二个月期间市场份额达到17.1%,较2015同期保持平稳。

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九个月,Swisse于阿里巴巴平台保健品类销售业绩一直位列首位。

合生元方面表示,自Swisse在中国市场与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其销售增长表现强劲,并且计划在2017年着手扩大线下销售渠道。

实际上,在合生元开创先河并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中国企业对澳洲乃至世界保健品企业“趋之若鹜”,《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梳理结果如下:

今年7月,新希望集团旗下企业草根知本宣布,成功并购澳洲知名保健品企业Australia Natural Care,正式进军保健品市场。

今年9月,澳优乳业发布公告拟以1.336亿元的对价收购澳大利亚营养及保健品公司Nutrition Care,成为继合生元、新希望之后,第三家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的中国奶粉企业。

但并非止于此!

今年10月,西王食品(000639.SZ)发布公告表示,将与春华资本共同设立境内合资公司西王食品(青岛)有限公司,出资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8.75亿元人民币)收购北美运动营养保健食品公司kerr100%股权,其中首期收购80%股权,后期收购20%股权。

对于我国企业争相进军保健品市场的原因,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认为,这是因为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消费和产业均面临升级的局面,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无论在产品、品牌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很多机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以上,并且过去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左右。

那为何都择去国外并购呢?难道外来和尚就会念经嘛?

业内人士分析说,我国消费者认为国外的保健品比国内好,因为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企业一直以来又过于依靠营销、轻产品,最终造成了国内保健品给消费者印象比较差。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国内外保健食品的评价,40.98%消费者更偏爱国外保健食品,只有9.49%消费者认为“国内的更好”。

但也有声音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把保健品品牌与自身原有品牌进行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并在消费者当中形成口碑,这个仍然是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财经啸侃》由资深财经媒体人董来孝康创办并担任主编;投稿爆料请添加QQ:9431303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