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外滩“第二立面”更新:至2030年将完成141幢老建筑改造 | 长三角实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外滩“第二立面”更新:至2030年将完成141幢老建筑改造 | 长三角实践

外滩临江建筑有36幢,是外滩“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即“第二立面”。

外滩·中央广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2023年5月5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中获悉,上海黄浦正在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项目。根据规划,到2030年,位于“第二立面”的141幢老建筑将完成更新改造。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黄浦区域),面积78公顷,涵盖30个历史风貌街坊,有177幢建于1949年前的老建筑,其中保护建筑有98幢、保留历史建筑有35幢、一般历史建筑有44幢。临江建筑有36幢,是外滩“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即“第二立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以“一城一带”(即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为核心的金融集聚区的战略任务。

黄浦区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原则,推进外滩地区老大楼保护性开发。

在随后的改造过程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上海清算所、浦发银行总部、泰国盘谷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外滩美术馆、佳士得拍卖行等金融与文化机构的加入,使得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功能内涵日益丰富。

今年的五一假期,外滩“第一立面”建筑流光溢彩,人流如织。而在距离外滩不足1公里的外滩·中央广场内,市集、演出演绎了另外一种人间烟火。

这处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共空间正是上海黄浦完成改造外滩“第二立面”项目之一。其功能转换也将为其他百余栋外滩历史保护建筑提供范本。

2023年4月13日,上海黄浦区,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外滩 中央”正在举办春游会,游客拍照留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外滩·中央项目(179街坊)位于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与万国建筑博览群——外滩的交汇之处,由南京东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围合而成。街坊内现存1911-1930年间建成的四组老建筑(中央商场、美伦大楼、华侨大楼、新康大楼)和两条独特的十字形内街(沙市一路、沙市二路)。

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总体要求,上海黄浦分两期进行179街坊的保护性更新,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和修缮原则,提升建筑的结构可靠度和安全性,通过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让市民能够在消费的同时体验历史。

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外滩老建筑公司总经理朱亦锋告诉记者,外滩·中央项目开发前里面曾住着1000多户居民,房屋都不成套,还有数百个小产权单位。产权复杂,置换难度非常大。

随后,黄浦区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前后历经7年,实现了“腾笼换鸟”。

改造修缮后,外滩·中央广场通过经典建筑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以“商旅文生活秀”的体验综合体为功能定位,以精致零售体验、特色餐饮、文化艺术、高端办公为四大主要业态。

2021年7月,外滩·中央内庭4000平方米的玻璃穹顶正式亮灯,成为南京东路百余年来首次出现的穹顶景观,也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增添了一道新风景。

改造后,该建筑中央运用内庭独特的空间优势,联动美轮美奂的玻璃穹顶、经典老建筑的墙体和炫酷的裸眼3D大屏,打造一个多媒体展示的立体空间,通过历史建筑和现代科技的融合,让市民游客体验“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的光影演绎。

内庭开放后,该建筑通过提供多元化功能与多样化业态,在南京路步行街打造独树一帜的商旅文体验空间和城市场景化社交空间,以此带动外滩中央项目整体升级,进一步推动南京路建设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

外滩·中央项目改造为后续“第二立面”更新指引了方向,后续改造项目已经陆续排期。

黄浦区建管委(滨江办)副主任姜澳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外滩区域城市更新将充分继承和延续金融功能,凸显金融、商业、文旅功能的融合,同时也通过对改造修缮,留住城市烟火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外滩“第二立面”更新:至2030年将完成141幢老建筑改造 | 长三角实践

外滩临江建筑有36幢,是外滩“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即“第二立面”。

外滩·中央广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2023年5月5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中获悉,上海黄浦正在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项目。根据规划,到2030年,位于“第二立面”的141幢老建筑将完成更新改造。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黄浦区域),面积78公顷,涵盖30个历史风貌街坊,有177幢建于1949年前的老建筑,其中保护建筑有98幢、保留历史建筑有35幢、一般历史建筑有44幢。临江建筑有36幢,是外滩“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即“第二立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以“一城一带”(即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为核心的金融集聚区的战略任务。

黄浦区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原则,推进外滩地区老大楼保护性开发。

在随后的改造过程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上海清算所、浦发银行总部、泰国盘谷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外滩美术馆、佳士得拍卖行等金融与文化机构的加入,使得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功能内涵日益丰富。

今年的五一假期,外滩“第一立面”建筑流光溢彩,人流如织。而在距离外滩不足1公里的外滩·中央广场内,市集、演出演绎了另外一种人间烟火。

这处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共空间正是上海黄浦完成改造外滩“第二立面”项目之一。其功能转换也将为其他百余栋外滩历史保护建筑提供范本。

2023年4月13日,上海黄浦区,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外滩 中央”正在举办春游会,游客拍照留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外滩·中央项目(179街坊)位于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与万国建筑博览群——外滩的交汇之处,由南京东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围合而成。街坊内现存1911-1930年间建成的四组老建筑(中央商场、美伦大楼、华侨大楼、新康大楼)和两条独特的十字形内街(沙市一路、沙市二路)。

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总体要求,上海黄浦分两期进行179街坊的保护性更新,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和修缮原则,提升建筑的结构可靠度和安全性,通过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让市民能够在消费的同时体验历史。

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外滩老建筑公司总经理朱亦锋告诉记者,外滩·中央项目开发前里面曾住着1000多户居民,房屋都不成套,还有数百个小产权单位。产权复杂,置换难度非常大。

随后,黄浦区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前后历经7年,实现了“腾笼换鸟”。

改造修缮后,外滩·中央广场通过经典建筑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以“商旅文生活秀”的体验综合体为功能定位,以精致零售体验、特色餐饮、文化艺术、高端办公为四大主要业态。

2021年7月,外滩·中央内庭4000平方米的玻璃穹顶正式亮灯,成为南京东路百余年来首次出现的穹顶景观,也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增添了一道新风景。

改造后,该建筑中央运用内庭独特的空间优势,联动美轮美奂的玻璃穹顶、经典老建筑的墙体和炫酷的裸眼3D大屏,打造一个多媒体展示的立体空间,通过历史建筑和现代科技的融合,让市民游客体验“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的光影演绎。

内庭开放后,该建筑通过提供多元化功能与多样化业态,在南京路步行街打造独树一帜的商旅文体验空间和城市场景化社交空间,以此带动外滩中央项目整体升级,进一步推动南京路建设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

外滩·中央项目改造为后续“第二立面”更新指引了方向,后续改造项目已经陆续排期。

黄浦区建管委(滨江办)副主任姜澳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外滩区域城市更新将充分继承和延续金融功能,凸显金融、商业、文旅功能的融合,同时也通过对改造修缮,留住城市烟火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