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安全大应急”、“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二十大精神,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于5月8日举办了一场主要面向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科普活动,共开展了两个防灾减灾科普讲座,由田兵伟副教授和谭春萍博士主讲,旨在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与防灾减灾能力。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科普讲座活动,副院长第宝锋教授出席讲座现场并发表致辞,活动由院长助理田兵伟副教授主持。

谭春萍博士受邀在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开展了题为“防范灾害,自救互救”的科普讲座,分享了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和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基础知识与典型案例,针对西南山区易发的山地灾害,分析其特征规律,并重点讲解了自然灾害的防范应对方法,尤其是个人应急逃生避险方法,最后以国际防灾减灾科学联盟共同主席崔鹏院士和Gretchen Kalonji院长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来激励同学们。
田兵伟副教授在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以“VR技术在防灾减灾教育中的应用”为主题开展了讲座,重点介绍了VR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包括地震、火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模拟等,并结合经典案例介绍VR技术在安全教育中的优势,帮助大家学会自主利用VR资源学习安全知识,VR技术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他的讲座独特新颖、生动形象,广受学生喜欢。

此次科普活动受到全国各地师生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四川省内1所高校、11所中学(四川大学、成都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双流艺体中学、成都西藏中学、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甘孜州高级中学、喜德县中学、红莫中学、高县中学、筠连县职业技术学校、巴中市第二中学、彭州市第一中学),省外3所高校4所中学(贵州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安徽省滁州市实验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云南省文山市城南中学、重庆市一中),共6000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此次活动。同时,活动还受到四川省地震局、《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等多个单位同行的关注。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造成影响重,在气候变暖影响下,未来致灾危险性将可能增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
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需要,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第宝锋教授组织院内外多位老师与学生,结合所承担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项目子课题“山区居民灾害应激反应与社区风险管理关键技术”,近五年来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国家重大需求,以“灾难逃生、灾害制图、医学救护、防灾减灾、自救互救”为主题开发课程,基于VR技术开发泥石流、山洪和滑坡等山地灾害场景,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全国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并且,近几年团队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多次在凉山州深入学校、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与应急疏散演练,帮助当地领导干部、师生与民众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与技能,特别是成功助力喜德县红莫镇桃源村获批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