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登顶榜首,OPPO有何秘密武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登顶榜首,OPPO有何秘密武器

在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两大明显的趋势,一是消费升级,一是渠道迁移(T3以下城市的换机潮),而OPPO的模式可以享受到这两大趋势带来的红利。

近日,OPPO风光无限。

市场调查机构IDC、Counter Point和IHS Technology三家的统计数据均显示,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OPPO成功超越华为,位居出货量排行榜榜首。

我觉得他们今年很成功的核心原因,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还有信息不对称,因为越往一二线,信息越透明,(在三四五线城市)大家不知道里面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还可以有别的可选择。

——雷军

OPPO为什么能取得这么惊艳的成绩?雷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将OPPO成功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为换机潮和信息不对称。很明显,这样简单的说明并不全面,或许是受场合和时间所限,雷军先生一定还有很多话没说。关于OPPO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网上已经有很多分析了,但我还是想根据我的理解阐述OPPO为什么会成功。

首先,OPPO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趋势。

在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两大明显的趋势,一是消费升级,一是渠道迁移(T3以下城市的换机潮),而OPPO的模式可以享受到这两大趋势带来的红利。

先来看消费升级。根据GfK整理的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到消费升级的轨迹。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机,2015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43%(15%+28%),此后就一路走低,到2016年第三季度就只剩33%(10%+23%),同比大幅下降23%。而在这段时间里,1000-1500、1500-2500、2500-4000三个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

OPPO定位中高端,产品价格集中在2500元左右,满足趋势红利的覆盖范围。值得一提的是,OPPO中高端的定位策略非常稳定。回看2014、2015年,当手机厂商在千元机领域厮杀之际,OPPO不为所动,仍然坚持中高端产品定位。因此,和小米等厂商追赶趋势不同,OPPO的特立独行使得OPPO是坐享趋势红利。

再看渠道迁移。2016年第三季度,线上市场的份额同比小幅下降2%,而线下市场同比增长18%。对比可发现,线上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线下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渠道迁移趋势明显。

与渠道迁移同步发展的是市场下沉,低线市场增长强劲。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四线及以下城市零售量份额达46%,季度同比增长23%,持续高于一二线城市。

无论是渠道从线上向线下迁移,还是市场向三四及以下转移,都是向着OPPO有利的方向发展。

消费升级和渠道迁移,为OPPO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OPPO的渠道体系稳定且覆盖广。

OPPO之所以能享受到渠道迁移红利,得益于OPPO独特的渠道体系。OPPO的线下渠道体系庞大,截止2015年底,OPPO在全国范围内有20万家销售网点,而且,据说OPPO现在的铺货深度已经达到惊人的32万家。OPPO的实体店,像毛细血管一样几乎覆盖和占领了所有三四线以及广大农村乡镇市场,保证了OPPO手机的覆盖率。

oppo的线下渠道是传统的代理模式——工厂、省代、地/县包,产品最终由代理直接销售给用户。和一般代理模式不同的是,OPPO的代理模式是几十年形成的内部人体系,这也使得OPPO的渠道更稳定。

而且,OPPO为渠道留足了利润,例如,OPPO的销售员每卖一台oppo手机便可获得一百元左右的提成,比小米等手机高出四、五倍。OPPO的让利,既能调动渠道的热情,又能保证其对渠道的掌控能力,避免价格混乱和窜货现象。

再次,OPPO手机懂用户。

OPPO的配置不是最顶尖的,OPPO取胜靠的也不是配置,而是靠“懂用户”。

OPPO的目标群体是青年,在产品设计上也处处凸显年轻和时尚的元素。OPPO手机外观漂亮,手感良好,运行流畅,这些是OPPO吸引用户的根本。

此外,在同质化的智能手机市场,OPPO开创了“凸显差异化需求”的竞争策略,在保证整机性能流畅的基础上,创造差异化卖点,比如急速快充和美颜相机。这种“凸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能有效地解决用户的痛点,也是应对同质化的有效手段。

产品由技术支撑。OPPO的技术实力十分强大,OPPO有自己的工厂,能实现产研一体化,光是这一点就秒杀很多厂商了。OPPO的专利储备也不错,2015年OPPO申请的专利数在智能手机领域排名第二。

最后,OPPO的营销法则:霸屏

在产业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想要使自家的产品在玲琅满目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增加被用户选择的几率,抢占用户心智至关重要。

在移动互联时代,OPPO的营销和宣传方式仍以传统电视广告和明星代言为主。请当红明星代言、赞助大型娱乐活动,OPPO的广告霸占着屏幕,一直在人们的视野里,影响着人们的心智。OPPO也因此笼络了一大批忠实的追求时尚和娱乐的年轻粉丝,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可说是首屈一指。

总的来说,OPPO之所以能取得快速成长,靠的不是某个单一环节上的优势,而是整体优势:用好的产品吸引用户,用庞大的线下渠道保证了覆盖率,用霸屏的营销法则抢占用户心智,再借着趋势的红利,OPPO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国内手机市场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2013年,运营商主导市场发展,中华酷联是国产四强。2014年,电商高速发展,小米借互联网渠道红利成为市场第一。2015年,华为威胁小米的领先地位。2016年上半年,华为占据市场第一,OPPO、vivo紧随其后。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OPPO成为第一。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OPPO的模式能享受到多久的红利?下一波红利又在哪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duanzat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OPPO

4.9k
  • OPPO担任人工智能终端工作组副组长单位
  • OPPO法务部:已就FindX8 Ultra手机发热谣言向公安机关报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登顶榜首,OPPO有何秘密武器

在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两大明显的趋势,一是消费升级,一是渠道迁移(T3以下城市的换机潮),而OPPO的模式可以享受到这两大趋势带来的红利。

近日,OPPO风光无限。

市场调查机构IDC、Counter Point和IHS Technology三家的统计数据均显示,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OPPO成功超越华为,位居出货量排行榜榜首。

我觉得他们今年很成功的核心原因,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还有信息不对称,因为越往一二线,信息越透明,(在三四五线城市)大家不知道里面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还可以有别的可选择。

——雷军

OPPO为什么能取得这么惊艳的成绩?雷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将OPPO成功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为换机潮和信息不对称。很明显,这样简单的说明并不全面,或许是受场合和时间所限,雷军先生一定还有很多话没说。关于OPPO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网上已经有很多分析了,但我还是想根据我的理解阐述OPPO为什么会成功。

首先,OPPO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趋势。

在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两大明显的趋势,一是消费升级,一是渠道迁移(T3以下城市的换机潮),而OPPO的模式可以享受到这两大趋势带来的红利。

先来看消费升级。根据GfK整理的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到消费升级的轨迹。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机,2015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43%(15%+28%),此后就一路走低,到2016年第三季度就只剩33%(10%+23%),同比大幅下降23%。而在这段时间里,1000-1500、1500-2500、2500-4000三个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

OPPO定位中高端,产品价格集中在2500元左右,满足趋势红利的覆盖范围。值得一提的是,OPPO中高端的定位策略非常稳定。回看2014、2015年,当手机厂商在千元机领域厮杀之际,OPPO不为所动,仍然坚持中高端产品定位。因此,和小米等厂商追赶趋势不同,OPPO的特立独行使得OPPO是坐享趋势红利。

再看渠道迁移。2016年第三季度,线上市场的份额同比小幅下降2%,而线下市场同比增长18%。对比可发现,线上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线下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渠道迁移趋势明显。

与渠道迁移同步发展的是市场下沉,低线市场增长强劲。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四线及以下城市零售量份额达46%,季度同比增长23%,持续高于一二线城市。

无论是渠道从线上向线下迁移,还是市场向三四及以下转移,都是向着OPPO有利的方向发展。

消费升级和渠道迁移,为OPPO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OPPO的渠道体系稳定且覆盖广。

OPPO之所以能享受到渠道迁移红利,得益于OPPO独特的渠道体系。OPPO的线下渠道体系庞大,截止2015年底,OPPO在全国范围内有20万家销售网点,而且,据说OPPO现在的铺货深度已经达到惊人的32万家。OPPO的实体店,像毛细血管一样几乎覆盖和占领了所有三四线以及广大农村乡镇市场,保证了OPPO手机的覆盖率。

oppo的线下渠道是传统的代理模式——工厂、省代、地/县包,产品最终由代理直接销售给用户。和一般代理模式不同的是,OPPO的代理模式是几十年形成的内部人体系,这也使得OPPO的渠道更稳定。

而且,OPPO为渠道留足了利润,例如,OPPO的销售员每卖一台oppo手机便可获得一百元左右的提成,比小米等手机高出四、五倍。OPPO的让利,既能调动渠道的热情,又能保证其对渠道的掌控能力,避免价格混乱和窜货现象。

再次,OPPO手机懂用户。

OPPO的配置不是最顶尖的,OPPO取胜靠的也不是配置,而是靠“懂用户”。

OPPO的目标群体是青年,在产品设计上也处处凸显年轻和时尚的元素。OPPO手机外观漂亮,手感良好,运行流畅,这些是OPPO吸引用户的根本。

此外,在同质化的智能手机市场,OPPO开创了“凸显差异化需求”的竞争策略,在保证整机性能流畅的基础上,创造差异化卖点,比如急速快充和美颜相机。这种“凸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能有效地解决用户的痛点,也是应对同质化的有效手段。

产品由技术支撑。OPPO的技术实力十分强大,OPPO有自己的工厂,能实现产研一体化,光是这一点就秒杀很多厂商了。OPPO的专利储备也不错,2015年OPPO申请的专利数在智能手机领域排名第二。

最后,OPPO的营销法则:霸屏

在产业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想要使自家的产品在玲琅满目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增加被用户选择的几率,抢占用户心智至关重要。

在移动互联时代,OPPO的营销和宣传方式仍以传统电视广告和明星代言为主。请当红明星代言、赞助大型娱乐活动,OPPO的广告霸占着屏幕,一直在人们的视野里,影响着人们的心智。OPPO也因此笼络了一大批忠实的追求时尚和娱乐的年轻粉丝,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可说是首屈一指。

总的来说,OPPO之所以能取得快速成长,靠的不是某个单一环节上的优势,而是整体优势:用好的产品吸引用户,用庞大的线下渠道保证了覆盖率,用霸屏的营销法则抢占用户心智,再借着趋势的红利,OPPO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国内手机市场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2013年,运营商主导市场发展,中华酷联是国产四强。2014年,电商高速发展,小米借互联网渠道红利成为市场第一。2015年,华为威胁小米的领先地位。2016年上半年,华为占据市场第一,OPPO、vivo紧随其后。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OPPO成为第一。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OPPO的模式能享受到多久的红利?下一波红利又在哪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duanzat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