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年前我们追过的星,现在该用什么姿势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年前我们追过的星,现在该用什么姿势追?

以十年为跨度来看,每次媒介的变革都使得粉丝文化形成新的转折点,然而无论如何变迁,最终都是商业文化对粉丝经济的圈地运动。

想必你关注时尚也有些年头了吧?

(此处暴露了年龄)

我们本期推出的时尚江湖,

将为您回顾这十年来,

我们的时尚圈都经历了什么(gui)?!

这十年的岁月里,有你,有我。

有体味,有经历,有沉淀!

OK,

今天,咱们就先从“粉丝经济”这事儿说起。

从80年代的崔健、小虎队,90年代的四大天王,21世纪初的周杰伦,到近两年的“小鲜肉”潮流,相信每个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偶像的陪伴,可能追星的方式,对偶像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尽相同,但一定都是充满着力量与希望的。很多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对现在的“小鲜肉”文化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不理解“小鲜肉”的走红方式,不理解为什么时尚杂志封面开始出现年轻男艺人,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更注重质感内涵的奢侈品品牌也开始青睐“小鲜肉”。

2006年,周杰伦的这本专辑叫做《依然范特西》

然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时代在变,明星生产机制、粉丝追星模式、粉丝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融合变迁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身在其中可能并没有太大的突兀感受,然而以十年为跨度来看,每次媒介的变革都使得粉丝文化形成新的转折点,然而无论如何变迁,最终都是商业文化对粉丝经济的圈地运动。

自2004年起,粉丝规模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速,平均每年约4000万新增粉丝,截止2016年中国粉丝规模已达4.7亿。十年前的第一波粉丝浪潮开启了从个体粉丝到群体性粉丝的转变,十年后这波浪潮带来了被动追星到主动造星的转变,粉丝对娱乐市场的参与能力和助推能力已经得到体现。

一、传统媒体环境,粉丝多为个体且被动

回顾十年前,最无法忽视的应该是04年开播、05年全面进入大众视野,同样成为粉丝经济明显转折点的《超级女声》,粉丝的疯狂程度在当时远远超出了长久以来的社会认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超级女声》打破了传统的明星生产机制,意味了精英文化的打破和大众文化的崛起。追星不再是爱在心里口难开,《超级女声》将酝酿了很久的粉丝热情一下引爆,李宇春、周笔畅等人的爆红让社会第一次见证了粉丝的力量。同时,节目中创新的明星生产方式和粉丝培育方式对之后的粉丝文化、粉丝经济的变迁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2006年超级女声前三甲是尚雯婕、谭维维和刘力扬

于是,《超级女声》的成功,导致2006年以来,出现了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卫视的《梦想奥运真男孩》以及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等各种选秀节目200多个,到2008年以后由于过度盲目跟风,选秀类节目质量和新颖程度严重下降,收视平平最后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在当年大火的选秀类节目中,不仅粉丝文化有着明显转变,粉丝经济也开始有一个明显变化。最直观的便是粉丝对偶像的支持方式,“短信投票”是选秀类节目的关键词。一条短信,花1块钱就能给偶像投上一票,这种偶像魅力的变现方式可谓是直接而不客气,然而粉丝照样买单,并且拼票数拼得不可开交。此外,2004年爆红的张含韵代言蒙牛酸酸乳,“我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这句广告歌词相信90后都不会陌生。还有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随处可见的周边产品,每一个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也都不会少。

手机给偶像打榜投票,是我们一度的追星姿势

以李宇春为例,仅在出道的2005年,便手握神舟电脑、夏新手机、跳跳龙糖果、熊猫城、蒙牛酸酸乳等多个代言,更成为瑞士顶级时尚名表SWATCH中国区形象大使,同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严格来说,只在出道当年便能有如此成绩,如今的“鲜肉”们大概一个都比不上。同时,电视媒介使得追星行为变得定时定点,又由于接收信息的方式单一,影像导致粉丝模仿偶像明星的现象开始出现。非常直观的就有05、06这两年由李宇春、周笔畅刮起的中性风,当时李宇春发型因为节目一下子流行起来,也包括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穿着的服装,过长而有褶皱的直筒裤为当下风潮。

李宇春登上登上了《时代周刊》

所以,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电视逐渐转变为塑造明星的平台,诞生了新的明星生产方式及粉丝培育机制,电视媒介在这一阶段对粉丝文化影响空前,且随着粉丝文化的深入,明星周边产品在文化工业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对粉丝经济的发展也起了助力。

电视媒体才是明星的塑造平台,粉丝消费是被动的

然而在传统媒介环境中,信息获取渠道少,粉丝的信息大多源于传统媒体的输出,使得明星艺人的正面形象不断被放大,粉丝主要以尊重偶像为主,重度粉丝出现比较少,人们在粉丝经济中的消费仍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过多的个性意识。

二、新媒介引爆粉丝经济,粉丝群体出现

在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再被媒体和商家支配,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在新媒体的环境刺激中觉醒。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及方便快捷,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精准投放,粉丝可以快速获取信息,这也促成了粉丝群体的出现和发展,从而引爆粉丝狂欢。

1、粉丝虚拟社区的出现

贴吧、论坛、QQ群等在上线之初便因为强大的凝聚性和娱乐性质使得拥有相同爱好相同兴趣的人得以聚集,更在2005年这一次粉丝量暴涨的时刻成为了粉丝聚集地,基于相同的偶像,粉丝虚拟社区的群体成员拥有极高的同质性,粉丝们相同的诉求再加上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使得诉求声音变大,影响范围广且能量巨大。同时因为相同的情感和诉求,造成粉丝群体的排外性产生,粉丝群体会主动地利用统一的粉丝名称、口号、服装、标志等将自己与其他群体得到区分,例如李宇春的粉丝“玉米”,周笔畅粉丝“笔迷”等等。

贴吧、论坛等作为最初的粉丝虚拟社区形态,是粉丝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因为对同一偶像的热爱,在粉丝群体中支持偶像会得到肯定和鼓励,这种认同感让群体的凝聚力得以提升,声量得以提高,在促进粉丝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为粉丝消费文化的变革提供思路、产生影响。

2、微时代的到来

2009年上线,一直活跃到今天的划时代的媒介产品——微博,相信每一个现代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40字的限制短文字,标志着用户时间碎片化、信息多元化的微时代来临。大量的明星艺人在2009年涌向微博,也带来的大量的粉丝。而与粉丝虚拟社区不同,微博由于信息多样化且区隔性较弱,且每个粉丝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主页,能够与偶像的社交账号进行直接对话,并且通过互相关注能形成更加紧密的粉丝圈,因而是贴吧论坛等所不能相及的。

微博的出现也同样是饭圈文化开始的标志,所谓饭圈,就是基于同一偶像而形成的有相同情感偏向的熟人圈,而信息在熟人圈总是能得到加倍范围、加倍速度的传播。而对于明星来说,微博粉丝数便是人气的直观体现,同样也与商业价值有着直接关系,因为粉丝的数量直接体现了信息传递的能量。于是明星艺人为了维持还有吸引更多的粉丝,经常会在微博上进行互动和分享,虽然明星不可能与每一位粉丝进行交流,但也呈现出了与粉丝直接交流的可能性。

渐渐地微博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微博逐渐成为明星、作品的宣传阵地,明星及其作品依靠粉丝的力量来获得社会的关注度,带动收视率和票房,这也是粉丝文化向粉丝资本转变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品牌的官方微博账号也开始亲近粉丝圈来进行产品宣传,最常见的就是与品牌代言人的粉丝团进行互动。新媒体时代,微博成为粉丝聚集的主战场,无论多高冷的品牌都没有办法拒绝微博互动的趋势。比如小鲜肉代言奢侈品品牌,像鹿晗的卡地亚、吴亦凡的巴宝莉,还是需要依靠微博为信息输出口来告知粉丝,再通过粉丝强大的传播力来向大众进行传播。

以卡地亚为例,卡地亚品牌于2016年6月开始启动Juste UnClou系列鹿晗线上营销项目,主要通过拍摄格和品牌作品调性的短片,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类媒体上进行推广,在短时间内形成公众热点话题,并通过明星影响力带动销售。在2016年7月5日到7月7日三天集中引爆两则视频,在新浪微博上实现持续话题热搜榜TOP10的成绩,视频点击量24小时破亿,卡地亚官方社交平台粉丝真实增长7万,并且7月卡地亚销售数据创历年当月最高。这就是人气与营销相结合后的结果,不过这只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包括奢侈品品牌选择年轻艺人作为代言人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粉丝文化与之前“脑残粉”的截然不同,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互联网原住民增多,新一代年轻人追星变得理智。虽然近两年粉丝为偶像过生日斥巨资包车包飞机包地铁站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说到底这其实是将个人力量整合形成群体力量的结果,共同的心愿使得难以完成的事变得更加容易。而除开这些,更多的粉丝群体越来越多的为偶像组织公益活动,例如鹿晗的粉丝在《重返20岁》上映期间在影院包场,请养老院的老人免费观影,生日时期应偶像要求不送礼物而去众筹为小学建足球场;黄子韬与经纪公司解约后一度面临形象危机,其粉丝主动以他的名义向埃博拉疫病区捐款,还筹建了一片公益森林,帮助他重塑形象。这些一掷千金的举动固然令人咋舌,却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用“土豪”来概括。相比以往一味地购买明星周边产品、跟在偶像身后“围追堵截”,今天的粉丝文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脑残粉”显然不能够再一味地对现在的粉丝进行形容,新一代的粉丝们显然比以往更加理性。这份理智背后,有着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环境的影响。作为普遍接受良好教育的独生子女,这些粉丝往往更独立、有主见,同时,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新一代粉丝对“真实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粉丝崇拜完美的明星形象。这种追求导致了他们的不理性,认为偶像就应该完美且单身,所以在偶像谈恋爱或结婚时,会出现粉丝自杀的极端行为。但是,完美明星对今天的粉丝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年轻人更喜欢与自己接近的、有“伴生性”、有真实感的明星,诸如鹿晗、吴亦凡等新一代人气偶像皆是如此,粉丝一步步见证了他们出道后的成长历程,也乐于看到他们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甚至偶像的缺点也会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传统媒体时代,明星往往被打造的完美,不允许有一丝偏差,要时刻微笑等等。

所以,当红明星获得品牌青睐除了能够为商家带来巨大转化率的人气之外,年轻艺人所拥有的新的特质更能够引起新一代消费者的共鸣。

3、移动追星时代,垂直类粉丝平台出现

粉丝量的逐年增加,使得2015年上线的以粉丝为定位的偶扑,还有爱豆、超级星饭团,以及上线较早的音悦台等,都随着手机app垂直化的发展,获得了粉丝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移动终端普及的今天,这些app都深谙粉丝的需求,利用粉丝的求胜及护短心理,推出了各种明星人气PK或者投票的活动。例如用签到量来进行明星人气排名,有效的增加了app的日活量,还有付费送花进行排名等,都维持和增加了用户和app之间的黏性,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正如音悦台创始人兼CEO张斗在谈及如何释放音乐粉丝活力时所说,“国内很多音乐公司所推出的音乐产品都只是工具,很难让消费者感受到温度,如果将产品打造成可以交流互动的Media,基于爱好音乐粉丝的兴趣共同分享资源,甚至相互间还会K歌打榜,这是音悦台最大的亮点。”

提到垂直类粉丝平台,由于粉丝量的增加,国内粉丝的分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现阶段我国粉丝主要分为娱乐明星粉丝、网红粉丝、网络文学粉丝、二次元粉丝等等。其中娱乐明星粉丝占比最大,而随着网红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红粉丝的占比也在提高。

相当明显的是网红粉丝在2015年迅速爆发,2014年到2015年,网红粉丝数量从1亿增加到3.1亿,其中代表人物应该是papi酱。2013年11月,papi酱在天涯论坛以搭配达人的方式首次露面。2015年10月,papi酱开始在网上上传原创短视频,2016年2月份凭借变音器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而走红 ,同年3月,papi酱获得1200万人民币融资,估值1.2亿人民币左右。资本市场投资“papi酱”这样的网络红人,就是看中了网络红人背后聚拢的巨大粉丝群,以及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而网红经济也依靠粉丝,因此也属于粉丝经济的一种。同样,艾克里里在短视频内容汇总植入像奥利奥这样的广告也是一个道理。

回归到粉丝经济,它的经济能量到底有多大?“天猫年成交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下一个万亿增长点就要靠粉丝经济。今年‘天猫6·18粉丝狂欢节’的数据显示,从平均购买力来看,粉丝人群比非粉丝人群高出约30%;而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阿里巴巴副总裁靖捷如是说。

所以能够看出,粉丝经济的交流和消费驱动力以情感为主,这是它与普通商业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别。然而想要以情感为纽带有效利用粉丝经济却比普通的要复杂得多,商家需要知道粉丝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以粉丝为主来制造话题,获得粉丝的好感,然后通过粉丝完成粉丝的自推广,利用他们对普通消费者进行渗透,最后走上大众舞台。虽然这一系列的细致运营更加复杂,但也能带来更加明显的优势。首先就是粉丝有韧性,后期付费坚挺,传播价值更大。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其次就是产品周期长。比起传统产品,个性更强,不容易被复制。

而这更加证明了,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在文化工业主导下的被动消费还是粉丝个性意识觉醒后的主动消费,都其实是随着媒介变迁,商业经济对粉丝文化的圈地运动,都是商家抓住粉丝的心理需求来刺激粉丝的消费欲望。从明星周边、代言,到垂直类app的诞生:付费打榜,再到精准到网红、网络文学、二次元等不同类型粉丝,都被商业所主导。

在粉丝经济中,甚至粉丝的喜好都是市场调查后得出的数据,商家通过抹杀产品的商业性质,不断提高产品的感情价值,来达到最终销售。所以,无论是“小鲜肉”上时尚杂志封面,还是代言奢侈品品牌,大部分原因在于粉丝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市场选择,粉丝经济有能力将人气转化成销量,而销量正是商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所以,十年,粉丝经济的形式随着媒介的变迁也得到了发展变化,但最终摆脱不了商业经济的本质。那未来的粉丝生态是如何,粉丝经济又会可能面对怎么样的发展变革呢?

第一,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粉丝经济逐渐发展,粉丝意味着忠实的买方,各行业以“市场”为创新点出发,粉丝经济倒逼企业做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为粉丝群体进行定制化生产,推动新产品或新服务。

第二,企业运营降低推广及营销成本。粉丝经济下的客户稳定性强,企业拥抱互联网,减少巨资广告费,而懂得用大数据甄选粉丝,建立微博或微信平台进行针对性营销。

第三,粉丝经济结合移动互联网优势,催化新的业态,移动终端app成为新的战场。更快更深度的服务粉丝,与粉丝互动。

在过去十年中粉丝经济的模式得到了一系列的变革,那在未来,粉丝经济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宽更深度的挖掘,会像一个催化剂不断催化新的变革和机遇,甚至会从娱乐文化行业逐渐渗透到别的领域,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当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的越发成熟,需要考虑的例如立法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出现。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精彩的下一个十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年前我们追过的星,现在该用什么姿势追?

以十年为跨度来看,每次媒介的变革都使得粉丝文化形成新的转折点,然而无论如何变迁,最终都是商业文化对粉丝经济的圈地运动。

想必你关注时尚也有些年头了吧?

(此处暴露了年龄)

我们本期推出的时尚江湖,

将为您回顾这十年来,

我们的时尚圈都经历了什么(gui)?!

这十年的岁月里,有你,有我。

有体味,有经历,有沉淀!

OK,

今天,咱们就先从“粉丝经济”这事儿说起。

从80年代的崔健、小虎队,90年代的四大天王,21世纪初的周杰伦,到近两年的“小鲜肉”潮流,相信每个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偶像的陪伴,可能追星的方式,对偶像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尽相同,但一定都是充满着力量与希望的。很多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对现在的“小鲜肉”文化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不理解“小鲜肉”的走红方式,不理解为什么时尚杂志封面开始出现年轻男艺人,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更注重质感内涵的奢侈品品牌也开始青睐“小鲜肉”。

2006年,周杰伦的这本专辑叫做《依然范特西》

然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时代在变,明星生产机制、粉丝追星模式、粉丝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融合变迁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身在其中可能并没有太大的突兀感受,然而以十年为跨度来看,每次媒介的变革都使得粉丝文化形成新的转折点,然而无论如何变迁,最终都是商业文化对粉丝经济的圈地运动。

自2004年起,粉丝规模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速,平均每年约4000万新增粉丝,截止2016年中国粉丝规模已达4.7亿。十年前的第一波粉丝浪潮开启了从个体粉丝到群体性粉丝的转变,十年后这波浪潮带来了被动追星到主动造星的转变,粉丝对娱乐市场的参与能力和助推能力已经得到体现。

一、传统媒体环境,粉丝多为个体且被动

回顾十年前,最无法忽视的应该是04年开播、05年全面进入大众视野,同样成为粉丝经济明显转折点的《超级女声》,粉丝的疯狂程度在当时远远超出了长久以来的社会认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超级女声》打破了传统的明星生产机制,意味了精英文化的打破和大众文化的崛起。追星不再是爱在心里口难开,《超级女声》将酝酿了很久的粉丝热情一下引爆,李宇春、周笔畅等人的爆红让社会第一次见证了粉丝的力量。同时,节目中创新的明星生产方式和粉丝培育方式对之后的粉丝文化、粉丝经济的变迁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2006年超级女声前三甲是尚雯婕、谭维维和刘力扬

于是,《超级女声》的成功,导致2006年以来,出现了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卫视的《梦想奥运真男孩》以及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等各种选秀节目200多个,到2008年以后由于过度盲目跟风,选秀类节目质量和新颖程度严重下降,收视平平最后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在当年大火的选秀类节目中,不仅粉丝文化有着明显转变,粉丝经济也开始有一个明显变化。最直观的便是粉丝对偶像的支持方式,“短信投票”是选秀类节目的关键词。一条短信,花1块钱就能给偶像投上一票,这种偶像魅力的变现方式可谓是直接而不客气,然而粉丝照样买单,并且拼票数拼得不可开交。此外,2004年爆红的张含韵代言蒙牛酸酸乳,“我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这句广告歌词相信90后都不会陌生。还有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随处可见的周边产品,每一个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也都不会少。

手机给偶像打榜投票,是我们一度的追星姿势

以李宇春为例,仅在出道的2005年,便手握神舟电脑、夏新手机、跳跳龙糖果、熊猫城、蒙牛酸酸乳等多个代言,更成为瑞士顶级时尚名表SWATCH中国区形象大使,同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严格来说,只在出道当年便能有如此成绩,如今的“鲜肉”们大概一个都比不上。同时,电视媒介使得追星行为变得定时定点,又由于接收信息的方式单一,影像导致粉丝模仿偶像明星的现象开始出现。非常直观的就有05、06这两年由李宇春、周笔畅刮起的中性风,当时李宇春发型因为节目一下子流行起来,也包括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穿着的服装,过长而有褶皱的直筒裤为当下风潮。

李宇春登上登上了《时代周刊》

所以,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电视逐渐转变为塑造明星的平台,诞生了新的明星生产方式及粉丝培育机制,电视媒介在这一阶段对粉丝文化影响空前,且随着粉丝文化的深入,明星周边产品在文化工业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对粉丝经济的发展也起了助力。

电视媒体才是明星的塑造平台,粉丝消费是被动的

然而在传统媒介环境中,信息获取渠道少,粉丝的信息大多源于传统媒体的输出,使得明星艺人的正面形象不断被放大,粉丝主要以尊重偶像为主,重度粉丝出现比较少,人们在粉丝经济中的消费仍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过多的个性意识。

二、新媒介引爆粉丝经济,粉丝群体出现

在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再被媒体和商家支配,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在新媒体的环境刺激中觉醒。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及方便快捷,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精准投放,粉丝可以快速获取信息,这也促成了粉丝群体的出现和发展,从而引爆粉丝狂欢。

1、粉丝虚拟社区的出现

贴吧、论坛、QQ群等在上线之初便因为强大的凝聚性和娱乐性质使得拥有相同爱好相同兴趣的人得以聚集,更在2005年这一次粉丝量暴涨的时刻成为了粉丝聚集地,基于相同的偶像,粉丝虚拟社区的群体成员拥有极高的同质性,粉丝们相同的诉求再加上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使得诉求声音变大,影响范围广且能量巨大。同时因为相同的情感和诉求,造成粉丝群体的排外性产生,粉丝群体会主动地利用统一的粉丝名称、口号、服装、标志等将自己与其他群体得到区分,例如李宇春的粉丝“玉米”,周笔畅粉丝“笔迷”等等。

贴吧、论坛等作为最初的粉丝虚拟社区形态,是粉丝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因为对同一偶像的热爱,在粉丝群体中支持偶像会得到肯定和鼓励,这种认同感让群体的凝聚力得以提升,声量得以提高,在促进粉丝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为粉丝消费文化的变革提供思路、产生影响。

2、微时代的到来

2009年上线,一直活跃到今天的划时代的媒介产品——微博,相信每一个现代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40字的限制短文字,标志着用户时间碎片化、信息多元化的微时代来临。大量的明星艺人在2009年涌向微博,也带来的大量的粉丝。而与粉丝虚拟社区不同,微博由于信息多样化且区隔性较弱,且每个粉丝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主页,能够与偶像的社交账号进行直接对话,并且通过互相关注能形成更加紧密的粉丝圈,因而是贴吧论坛等所不能相及的。

微博的出现也同样是饭圈文化开始的标志,所谓饭圈,就是基于同一偶像而形成的有相同情感偏向的熟人圈,而信息在熟人圈总是能得到加倍范围、加倍速度的传播。而对于明星来说,微博粉丝数便是人气的直观体现,同样也与商业价值有着直接关系,因为粉丝的数量直接体现了信息传递的能量。于是明星艺人为了维持还有吸引更多的粉丝,经常会在微博上进行互动和分享,虽然明星不可能与每一位粉丝进行交流,但也呈现出了与粉丝直接交流的可能性。

渐渐地微博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微博逐渐成为明星、作品的宣传阵地,明星及其作品依靠粉丝的力量来获得社会的关注度,带动收视率和票房,这也是粉丝文化向粉丝资本转变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品牌的官方微博账号也开始亲近粉丝圈来进行产品宣传,最常见的就是与品牌代言人的粉丝团进行互动。新媒体时代,微博成为粉丝聚集的主战场,无论多高冷的品牌都没有办法拒绝微博互动的趋势。比如小鲜肉代言奢侈品品牌,像鹿晗的卡地亚、吴亦凡的巴宝莉,还是需要依靠微博为信息输出口来告知粉丝,再通过粉丝强大的传播力来向大众进行传播。

以卡地亚为例,卡地亚品牌于2016年6月开始启动Juste UnClou系列鹿晗线上营销项目,主要通过拍摄格和品牌作品调性的短片,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类媒体上进行推广,在短时间内形成公众热点话题,并通过明星影响力带动销售。在2016年7月5日到7月7日三天集中引爆两则视频,在新浪微博上实现持续话题热搜榜TOP10的成绩,视频点击量24小时破亿,卡地亚官方社交平台粉丝真实增长7万,并且7月卡地亚销售数据创历年当月最高。这就是人气与营销相结合后的结果,不过这只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包括奢侈品品牌选择年轻艺人作为代言人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粉丝文化与之前“脑残粉”的截然不同,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互联网原住民增多,新一代年轻人追星变得理智。虽然近两年粉丝为偶像过生日斥巨资包车包飞机包地铁站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说到底这其实是将个人力量整合形成群体力量的结果,共同的心愿使得难以完成的事变得更加容易。而除开这些,更多的粉丝群体越来越多的为偶像组织公益活动,例如鹿晗的粉丝在《重返20岁》上映期间在影院包场,请养老院的老人免费观影,生日时期应偶像要求不送礼物而去众筹为小学建足球场;黄子韬与经纪公司解约后一度面临形象危机,其粉丝主动以他的名义向埃博拉疫病区捐款,还筹建了一片公益森林,帮助他重塑形象。这些一掷千金的举动固然令人咋舌,却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用“土豪”来概括。相比以往一味地购买明星周边产品、跟在偶像身后“围追堵截”,今天的粉丝文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脑残粉”显然不能够再一味地对现在的粉丝进行形容,新一代的粉丝们显然比以往更加理性。这份理智背后,有着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环境的影响。作为普遍接受良好教育的独生子女,这些粉丝往往更独立、有主见,同时,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新一代粉丝对“真实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粉丝崇拜完美的明星形象。这种追求导致了他们的不理性,认为偶像就应该完美且单身,所以在偶像谈恋爱或结婚时,会出现粉丝自杀的极端行为。但是,完美明星对今天的粉丝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年轻人更喜欢与自己接近的、有“伴生性”、有真实感的明星,诸如鹿晗、吴亦凡等新一代人气偶像皆是如此,粉丝一步步见证了他们出道后的成长历程,也乐于看到他们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甚至偶像的缺点也会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传统媒体时代,明星往往被打造的完美,不允许有一丝偏差,要时刻微笑等等。

所以,当红明星获得品牌青睐除了能够为商家带来巨大转化率的人气之外,年轻艺人所拥有的新的特质更能够引起新一代消费者的共鸣。

3、移动追星时代,垂直类粉丝平台出现

粉丝量的逐年增加,使得2015年上线的以粉丝为定位的偶扑,还有爱豆、超级星饭团,以及上线较早的音悦台等,都随着手机app垂直化的发展,获得了粉丝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移动终端普及的今天,这些app都深谙粉丝的需求,利用粉丝的求胜及护短心理,推出了各种明星人气PK或者投票的活动。例如用签到量来进行明星人气排名,有效的增加了app的日活量,还有付费送花进行排名等,都维持和增加了用户和app之间的黏性,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正如音悦台创始人兼CEO张斗在谈及如何释放音乐粉丝活力时所说,“国内很多音乐公司所推出的音乐产品都只是工具,很难让消费者感受到温度,如果将产品打造成可以交流互动的Media,基于爱好音乐粉丝的兴趣共同分享资源,甚至相互间还会K歌打榜,这是音悦台最大的亮点。”

提到垂直类粉丝平台,由于粉丝量的增加,国内粉丝的分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现阶段我国粉丝主要分为娱乐明星粉丝、网红粉丝、网络文学粉丝、二次元粉丝等等。其中娱乐明星粉丝占比最大,而随着网红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红粉丝的占比也在提高。

相当明显的是网红粉丝在2015年迅速爆发,2014年到2015年,网红粉丝数量从1亿增加到3.1亿,其中代表人物应该是papi酱。2013年11月,papi酱在天涯论坛以搭配达人的方式首次露面。2015年10月,papi酱开始在网上上传原创短视频,2016年2月份凭借变音器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而走红 ,同年3月,papi酱获得1200万人民币融资,估值1.2亿人民币左右。资本市场投资“papi酱”这样的网络红人,就是看中了网络红人背后聚拢的巨大粉丝群,以及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而网红经济也依靠粉丝,因此也属于粉丝经济的一种。同样,艾克里里在短视频内容汇总植入像奥利奥这样的广告也是一个道理。

回归到粉丝经济,它的经济能量到底有多大?“天猫年成交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下一个万亿增长点就要靠粉丝经济。今年‘天猫6·18粉丝狂欢节’的数据显示,从平均购买力来看,粉丝人群比非粉丝人群高出约30%;而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阿里巴巴副总裁靖捷如是说。

所以能够看出,粉丝经济的交流和消费驱动力以情感为主,这是它与普通商业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别。然而想要以情感为纽带有效利用粉丝经济却比普通的要复杂得多,商家需要知道粉丝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以粉丝为主来制造话题,获得粉丝的好感,然后通过粉丝完成粉丝的自推广,利用他们对普通消费者进行渗透,最后走上大众舞台。虽然这一系列的细致运营更加复杂,但也能带来更加明显的优势。首先就是粉丝有韧性,后期付费坚挺,传播价值更大。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其次就是产品周期长。比起传统产品,个性更强,不容易被复制。

而这更加证明了,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在文化工业主导下的被动消费还是粉丝个性意识觉醒后的主动消费,都其实是随着媒介变迁,商业经济对粉丝文化的圈地运动,都是商家抓住粉丝的心理需求来刺激粉丝的消费欲望。从明星周边、代言,到垂直类app的诞生:付费打榜,再到精准到网红、网络文学、二次元等不同类型粉丝,都被商业所主导。

在粉丝经济中,甚至粉丝的喜好都是市场调查后得出的数据,商家通过抹杀产品的商业性质,不断提高产品的感情价值,来达到最终销售。所以,无论是“小鲜肉”上时尚杂志封面,还是代言奢侈品品牌,大部分原因在于粉丝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市场选择,粉丝经济有能力将人气转化成销量,而销量正是商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所以,十年,粉丝经济的形式随着媒介的变迁也得到了发展变化,但最终摆脱不了商业经济的本质。那未来的粉丝生态是如何,粉丝经济又会可能面对怎么样的发展变革呢?

第一,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粉丝经济逐渐发展,粉丝意味着忠实的买方,各行业以“市场”为创新点出发,粉丝经济倒逼企业做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为粉丝群体进行定制化生产,推动新产品或新服务。

第二,企业运营降低推广及营销成本。粉丝经济下的客户稳定性强,企业拥抱互联网,减少巨资广告费,而懂得用大数据甄选粉丝,建立微博或微信平台进行针对性营销。

第三,粉丝经济结合移动互联网优势,催化新的业态,移动终端app成为新的战场。更快更深度的服务粉丝,与粉丝互动。

在过去十年中粉丝经济的模式得到了一系列的变革,那在未来,粉丝经济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宽更深度的挖掘,会像一个催化剂不断催化新的变革和机遇,甚至会从娱乐文化行业逐渐渗透到别的领域,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当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的越发成熟,需要考虑的例如立法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出现。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精彩的下一个十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