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石墨烯战略迟难落地 中国宝安13亿购房地产重回老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石墨烯战略迟难落地 中国宝安13亿购房地产重回老路

正值高科技行业发展充满变数,前沿技术开发道阻且长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市的老牌地产企业,中国宝安其此时正在战略与现实之中努力寻找平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将时间推到两年前,中国宝安(000009.SZ)蓄势待发:公司石墨烯研发正与高校火热推进,产品落地指日可待;新能源业务突飞猛进,子公司将成行业霸主;与多家科技巨头接洽合作,利好消息频频传出;资本运作步步推进,旗下三家科技公司成功挂牌。决定从地产企业转型后,公司正阔步迈向高新技术产业,前景无限……

近期,中国宝安拟斥资13.2亿元收购深圳市信达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的股权,这笔资金总额,几乎是2015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意外行动的背后,是中国宝安2016年来的业绩不佳。9月27日,中国宝安发布三季报,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降近七成。

正值高科技行业发展充满变数,前沿技术开发道阻且长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市的老牌地产企业,中国宝安其此时正在战略与现实之中努力寻找平衡。

13亿收购

2016年9月3日,中国宝安公告称将以13.2亿收购深圳一家房地产项目。10月28日一则公告显示,公司再次联合高校建立石墨烯研究院,开办资金为100万元。

中国宝安是以房地产业务发家的企业,自1991年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多个“第一”,当万科被诸多资本围猎之时,中国宝安正努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

中国宝安从2010年开始涉足高新技术业务,2014年,正式吹响“建设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号角。一边进军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一边剥离地产业务。

全年1.5万吨出货量居全球首位,中国宝安控股多年的贝特瑞公司,是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进击的小巨人。2012年,公司全球市场目标占有率35%,历经两年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两年后的贝特瑞,包揽了包括三星、松下、LG和比亚迪等大客户。可以说,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中国宝安和贝特瑞正收益锂电产业的爆炸式增长。

A股市场首个研发石墨烯的公司是中国宝安。石墨烯在国内并未火热的时期,公司的材料制备技术便走入中试阶段。2015年来,与北大、南方科大等高校先后成立三家石墨烯研究院,一旦石墨烯产品落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将打开号称万亿级市场空间。

在资本市场“买买买”,中国宝安拥有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2010年,公司收购大地和后,开始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材料、充电桩等环节寻找标的,截至2016年,公司控股4家企业,包括贝特瑞、大地和、宁波拜特、友诚科技。其中大地和公司在2012年被列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名单。

与此同时,一步步剥离地产,更显示了中国宝安的转型决心。2014年公司财报中,房地产收入首次低于高新技术业务收入。2015年8月,中国宝安将旗下中国宝安地产15%股份抛售,所得8亿元收益成了当年最大一笔进账。

至此,中国宝安的转型得到了投资者们的看好。然而,中国宝安的一笔13亿收购却惊诧了投资者们。中国宝安重走老路的议论声响起。

巨资收购房地产公司的中国宝安,背后或许是中国宝安正在战略与现实中间寻求平衡的诉求,新技术行业风云莫测。

左手战略 右手现实

关于此次意外收购缘由,中国宝安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收购并非战略改变,是为取得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权利,该处位于横岗街道中心地带,周边配套成熟完善。

据房地产行业人士介绍,从2015年至2016年9月深圳房地产迎来了一波新行情,加之龙岗区是深圳工业腹地,长期来看效益较好。

那么中国宝安令市场意外的这次收购,或许是其酝酿已久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的一条途径。

该项目预计将取得总计容面积不少于1,066,506平方米的开发。将此次收购放在中国宝安大框架里看,或许是为了配合战略转型。

房地产业务对中国宝安的作用不言而喻,公司的业绩也说明了问题。虽然地产业务的营收占比逐年减少,但自2014年来,房地产业务仍占总营收21%,也由于2015年转让地产公司股权转让所获大量收益,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降低了七成,看起来不佳。

三季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近70%,中国宝安解释,主要是上年对地产公司股权转让所获收益较大。2015年6.7亿,占总营收14%,2014年9.2亿,占总营收21%。

而对于建立石墨烯研究院,中国宝安方面表示希望把握石墨烯产业先机,储备人才。但不难看出,这家A股市场最早介入石墨烯的公司,却在研发火热、产品遍地开花的时刻变得谨小慎微。

中国宝安早有石墨烯“情结”。2011年初,英国曼彻斯特学院人工制备石墨烯的消息传来不久,人们正对拥有神奇性能的新材料发出惊叹,公司旗下的贝特瑞,在石墨烯材料制备上正进入中试阶段。走入2013年,研发主体从科研届逐步延伸到企业界,行业升温,市场上逐步出现了应用石墨烯材料的部分产品,人们似乎看到了这种材料的商业化前景,而贝特瑞的石墨烯产品仍在实验室测试中。

国家发改委推出十三五规划,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中,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被列位前列。随后三部委印发关于石墨烯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列出了从产业示范到政策补贴一系列扶持计划。在政策、企业及资本的共同发力下,石墨烯被推上风口,无论基于万亿级市场空间,还是当下补贴红利,诸多诱惑让石墨烯成为企业、资本追逐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扎堆生产、骗补贴、炒概念的行业乱象。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享受了石墨烯行业红利的中国宝安,也承受着行业乱象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的中国宝安,在石墨烯方面却没有大动作,控股的企业只有哈尔滨万鑫石墨谷。“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企业在烧钱,或者利用概念炒作圈钱”,石墨烯联盟李义春告诉记者。

“行业里真真假假的企业太多了,动辄估值几个亿,大家都盯着石墨烯,资金也不缺,但就是没人敢投”,多位石墨烯投资人曾这样告诉经济观察报。

而对于中国宝安旗下贝特瑞公司,早期进行关于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似乎仍在实验室阶段。对此,李义春表示,对新能源领域的石墨烯应用总体看好,但很多企业做不出针对行业痛点、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加之电池产业链中多环节配合不利,实现商业化恐怕还需3到5年时间。

一枚硬币的两面

不仅是新材料石墨烯,中国宝安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也面临同样问题。

2010年中国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后,行业迅猛成长,拉动着锂电池产业蒸蒸日上。受益于由政策、资本共同给予的行业红利,中国宝安的贝特瑞和大地和两家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随着不少企业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骗取补贴,乱象丛生,并由部分企业向整个产业链延伸,市场表现超出政策预期。

随之而来的,是政策补贴缩水。2016年1月,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汽车企业对消费补贴过度依赖,2017-2018年的补贴标准比2016年水平下调20%,至2020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退出。

向新能源行业的转型,让中国宝安承受着硬币的“另一面”。一度让旗下两家明星公司独领风骚的大客户订单,如今成了一把双刃剑。旗下贝特瑞公司曾公开表示,公司面临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一旦新能源汽车推广受阻,国家产业政策出现不利调整,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同样,另一家公司大地和是最早介入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也曾在2015年财报中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高达51%左右。若主要客户因经营状况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可能会给中国宝安的业绩带来较大影响。

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那么如何认识风险,怎样防范风险,中国宝安表示,子公司贝特瑞正积极推进正负级发展战略,正极材料加大NCA和磷酸铁锂发展力度,而负极材料,将集中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客户,目前对于中科院物理所、瑞典公司及惠科电子的合作正在推进中。

公司的生存之道,在其上市的几十年里可见一斑。1983年7月8日,一张由深圳市中国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型的“原始股”问世。这支股票中诞生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中国宝安(中国宝安的曾用名)。1991年,中国宝安集团挂牌交易,当年同批上市的6家企业中,只存活了中国宝安和万科。

而中国宝安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地产黄金十年的激烈角逐,经历了举牌大战、被疑利益输送以及证监会稽查,企业虽没有叱咤风云,但也深谙资本市场生存之道,能在竞争积累、前景无限但新兴产业中谋得位置。不同的是,相比由科技团队起步的科技公司,中国宝安表现得更为世故和圆滑,一手战略、一手现实,在资本市场和新兴产业的起伏中,努力平衡二者的关系。

来源:经济观察报

原标题:石墨烯战略迟难落地 中国宝安13亿购房地产重回老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宝安

3k
  • 马应龙(600993.SH):2024年前一季度净利润为1.98亿元,同比增长5.36%
  • 中国宝安(000009.SZ):2023年全年实现净利润7.56亿元,同比下降34.63%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石墨烯战略迟难落地 中国宝安13亿购房地产重回老路

正值高科技行业发展充满变数,前沿技术开发道阻且长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市的老牌地产企业,中国宝安其此时正在战略与现实之中努力寻找平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将时间推到两年前,中国宝安(000009.SZ)蓄势待发:公司石墨烯研发正与高校火热推进,产品落地指日可待;新能源业务突飞猛进,子公司将成行业霸主;与多家科技巨头接洽合作,利好消息频频传出;资本运作步步推进,旗下三家科技公司成功挂牌。决定从地产企业转型后,公司正阔步迈向高新技术产业,前景无限……

近期,中国宝安拟斥资13.2亿元收购深圳市信达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的股权,这笔资金总额,几乎是2015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意外行动的背后,是中国宝安2016年来的业绩不佳。9月27日,中国宝安发布三季报,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降近七成。

正值高科技行业发展充满变数,前沿技术开发道阻且长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市的老牌地产企业,中国宝安其此时正在战略与现实之中努力寻找平衡。

13亿收购

2016年9月3日,中国宝安公告称将以13.2亿收购深圳一家房地产项目。10月28日一则公告显示,公司再次联合高校建立石墨烯研究院,开办资金为100万元。

中国宝安是以房地产业务发家的企业,自1991年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多个“第一”,当万科被诸多资本围猎之时,中国宝安正努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

中国宝安从2010年开始涉足高新技术业务,2014年,正式吹响“建设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号角。一边进军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一边剥离地产业务。

全年1.5万吨出货量居全球首位,中国宝安控股多年的贝特瑞公司,是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进击的小巨人。2012年,公司全球市场目标占有率35%,历经两年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两年后的贝特瑞,包揽了包括三星、松下、LG和比亚迪等大客户。可以说,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中国宝安和贝特瑞正收益锂电产业的爆炸式增长。

A股市场首个研发石墨烯的公司是中国宝安。石墨烯在国内并未火热的时期,公司的材料制备技术便走入中试阶段。2015年来,与北大、南方科大等高校先后成立三家石墨烯研究院,一旦石墨烯产品落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将打开号称万亿级市场空间。

在资本市场“买买买”,中国宝安拥有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2010年,公司收购大地和后,开始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材料、充电桩等环节寻找标的,截至2016年,公司控股4家企业,包括贝特瑞、大地和、宁波拜特、友诚科技。其中大地和公司在2012年被列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名单。

与此同时,一步步剥离地产,更显示了中国宝安的转型决心。2014年公司财报中,房地产收入首次低于高新技术业务收入。2015年8月,中国宝安将旗下中国宝安地产15%股份抛售,所得8亿元收益成了当年最大一笔进账。

至此,中国宝安的转型得到了投资者们的看好。然而,中国宝安的一笔13亿收购却惊诧了投资者们。中国宝安重走老路的议论声响起。

巨资收购房地产公司的中国宝安,背后或许是中国宝安正在战略与现实中间寻求平衡的诉求,新技术行业风云莫测。

左手战略 右手现实

关于此次意外收购缘由,中国宝安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收购并非战略改变,是为取得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权利,该处位于横岗街道中心地带,周边配套成熟完善。

据房地产行业人士介绍,从2015年至2016年9月深圳房地产迎来了一波新行情,加之龙岗区是深圳工业腹地,长期来看效益较好。

那么中国宝安令市场意外的这次收购,或许是其酝酿已久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的一条途径。

该项目预计将取得总计容面积不少于1,066,506平方米的开发。将此次收购放在中国宝安大框架里看,或许是为了配合战略转型。

房地产业务对中国宝安的作用不言而喻,公司的业绩也说明了问题。虽然地产业务的营收占比逐年减少,但自2014年来,房地产业务仍占总营收21%,也由于2015年转让地产公司股权转让所获大量收益,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降低了七成,看起来不佳。

三季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近70%,中国宝安解释,主要是上年对地产公司股权转让所获收益较大。2015年6.7亿,占总营收14%,2014年9.2亿,占总营收21%。

而对于建立石墨烯研究院,中国宝安方面表示希望把握石墨烯产业先机,储备人才。但不难看出,这家A股市场最早介入石墨烯的公司,却在研发火热、产品遍地开花的时刻变得谨小慎微。

中国宝安早有石墨烯“情结”。2011年初,英国曼彻斯特学院人工制备石墨烯的消息传来不久,人们正对拥有神奇性能的新材料发出惊叹,公司旗下的贝特瑞,在石墨烯材料制备上正进入中试阶段。走入2013年,研发主体从科研届逐步延伸到企业界,行业升温,市场上逐步出现了应用石墨烯材料的部分产品,人们似乎看到了这种材料的商业化前景,而贝特瑞的石墨烯产品仍在实验室测试中。

国家发改委推出十三五规划,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中,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被列位前列。随后三部委印发关于石墨烯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列出了从产业示范到政策补贴一系列扶持计划。在政策、企业及资本的共同发力下,石墨烯被推上风口,无论基于万亿级市场空间,还是当下补贴红利,诸多诱惑让石墨烯成为企业、资本追逐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扎堆生产、骗补贴、炒概念的行业乱象。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享受了石墨烯行业红利的中国宝安,也承受着行业乱象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的中国宝安,在石墨烯方面却没有大动作,控股的企业只有哈尔滨万鑫石墨谷。“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企业在烧钱,或者利用概念炒作圈钱”,石墨烯联盟李义春告诉记者。

“行业里真真假假的企业太多了,动辄估值几个亿,大家都盯着石墨烯,资金也不缺,但就是没人敢投”,多位石墨烯投资人曾这样告诉经济观察报。

而对于中国宝安旗下贝特瑞公司,早期进行关于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似乎仍在实验室阶段。对此,李义春表示,对新能源领域的石墨烯应用总体看好,但很多企业做不出针对行业痛点、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加之电池产业链中多环节配合不利,实现商业化恐怕还需3到5年时间。

一枚硬币的两面

不仅是新材料石墨烯,中国宝安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也面临同样问题。

2010年中国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后,行业迅猛成长,拉动着锂电池产业蒸蒸日上。受益于由政策、资本共同给予的行业红利,中国宝安的贝特瑞和大地和两家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随着不少企业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骗取补贴,乱象丛生,并由部分企业向整个产业链延伸,市场表现超出政策预期。

随之而来的,是政策补贴缩水。2016年1月,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汽车企业对消费补贴过度依赖,2017-2018年的补贴标准比2016年水平下调20%,至2020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退出。

向新能源行业的转型,让中国宝安承受着硬币的“另一面”。一度让旗下两家明星公司独领风骚的大客户订单,如今成了一把双刃剑。旗下贝特瑞公司曾公开表示,公司面临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一旦新能源汽车推广受阻,国家产业政策出现不利调整,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同样,另一家公司大地和是最早介入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也曾在2015年财报中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高达51%左右。若主要客户因经营状况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可能会给中国宝安的业绩带来较大影响。

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那么如何认识风险,怎样防范风险,中国宝安表示,子公司贝特瑞正积极推进正负级发展战略,正极材料加大NCA和磷酸铁锂发展力度,而负极材料,将集中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客户,目前对于中科院物理所、瑞典公司及惠科电子的合作正在推进中。

公司的生存之道,在其上市的几十年里可见一斑。1983年7月8日,一张由深圳市中国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型的“原始股”问世。这支股票中诞生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中国宝安(中国宝安的曾用名)。1991年,中国宝安集团挂牌交易,当年同批上市的6家企业中,只存活了中国宝安和万科。

而中国宝安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地产黄金十年的激烈角逐,经历了举牌大战、被疑利益输送以及证监会稽查,企业虽没有叱咤风云,但也深谙资本市场生存之道,能在竞争积累、前景无限但新兴产业中谋得位置。不同的是,相比由科技团队起步的科技公司,中国宝安表现得更为世故和圆滑,一手战略、一手现实,在资本市场和新兴产业的起伏中,努力平衡二者的关系。

来源:经济观察报

原标题:石墨烯战略迟难落地 中国宝安13亿购房地产重回老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