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锦
11月5日,中投公司总经理屠光绍在2016年中国并购年会上表示,“中投正在探索确立支持与服务企业海外进行产业输出和资本输出领域中的定位。”
他表示,中投目前有三项任务。首先是负责国家一部分外汇储备的境外投资。第二个任务是作为国家投资人代表,承担国家对大型金融机构股权管理的使命,也就是代表国家来行使出资人的股权管理权力。第三个任务是帮助企业走出去,支持和服务企业“走出去”进行产业输出和资本输出,这块任务还在探索中。中投要根据国家对外投资新特点来探索与确定在第三个任务上的定位和战略,使中投使命得以完成。
而在屠光绍发表讲话前一天,即11月4号上午,中金公司在港股突然公告停牌,称“待刊发属于内幕消息之公司非常重大收购事项之公告”。一时间市场沸腾,消息人士透露,中金收购中投证券的方案获批。当天晚间,这一消息得到了证实,中金公司同时披露了详细收购方案,将以9.95元的发行价格,向股东中央汇金发行16.78亿股,来收购中投证券100%股权,标的资产对价167亿元。交易完成后,中央汇金持有中金公司58.58%股权,而中投证券则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从屠光绍的上述讲话和最近的动作来看,中投公司正在启动主权基金的强身瘦体计划,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国家使命”上,放弃业绩表现一般的子公司。
“家长”有意撮合中投证券绑上落魄“贵族”
中投证券在重组原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方证券”)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28日在深圳正式成立的。公司为全国性的综合类券商,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
中投证券的主要优势集中于经纪业务和零售代销业务。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5.97亿元,排名15;代销金融产品规模5198亿元,排名第7。但在投行业务上中投证券与中金公司有着明显差距,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6.97亿元,排名第七,中投证券的投行业务净收入5.23亿元,排名34。
截至2015年末,中投证券总资产为922.1亿元。目前中投证券在全国各中大城市设有200家证券营业网点,并同时拥有三家全资控股公司:中投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瑞石投资有限公司和中投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一家控股80%的中投天琪期货有限公司。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25日,主要发起人为建行、摩根士丹利、中投保公司,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朱镕基之子朱云来曾为公司CEO(2014年10月前)。中金公司曾承办一系列大型国有企业上市项目,大国企的超大发行规模给中金贡献了丰厚的利润,也铸就了中金行业领导地位,2009年,中金的承销收入为10.9亿元,市场份额为20.64%,在亚太区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一,一位中金公司前高管自豪地说“中金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路,中国的投行就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但随着我国政策转变,支持中小微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科技、创新型、创业型公司的发展以及创业板、新三板的火热发展,各家券商投行业务开始崭露头角,不断做大做强,而中金公司可能是习惯了高大上的光环,一直不太情愿放低姿态来做这种小型“IPO”项目(其也缺乏小项目经验)。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颁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中金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15.49个,在券商中排名第15位,远远落后于排名前三的广发证券48.5个、中信建设45.45个、中信证券44.83个。
2015年,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16.98亿元,在券商中排名地7位,不及排在第一位中信证券投行净收入的一半,排在前五位的券商均实现投行净收入20亿元以上。中金昔日顶级投行风光早已不再。
晨哨君翻看中金2015年年报,中金公司制定的具体战略措施:1)扩大中金品牌影响力,加强公司在高端领域的优势地位;2)扩大客户基础,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3)加强资本型业务发展,着重产品创新;4)发挥公司跨境优势,把握市场机遇;5)进一步发展财富管理和投资管理业务,培育持续增长能力;6)着力推进中后台建设,使其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7)积极研究外延式增长,加速规模扩张。
可见其还是主张自身的高端定位,高净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工作,对于其证券业务方面的不足,并没有采取大力补足措施,据知情人透露,中金公司员工不太看得上中投证券方面的投行业务。但汇金这位“老家长”岂是一般见识之人,截至目前中央汇金仍参股或控股申万宏源、银河证券、中投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据说当年的申万和宏源证券也是他老人家操办的,两家证券的高管甚至临近公告之日还表示“事前毫不知情,完全出乎预料”,但这位老家长还是很有深谋远虑的,合并后申万宏源的良好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实现了A+H股上市。路人晨哨君看起来都感觉中投证券这位“俏媳妇”不错呢,“汇金”他老人家自然大力撮合。
进军A+H 或挤进券商第一梯队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2015年底公布的券商四大传统业务数据来看,中金公司在资产管理,投行,自营业务方面优于中投证券。中金2015年实现资产管理净收入4.1亿元,券商中排名第24位,中投证券资产管理净收入1.71亿元,排名第36位;中金2015年实现投资银行净收入16.98亿元,券商中排名第7位,中投投资银行净收入5.23亿元,排名第34位;中金2015年实现证券投资收入16.47亿元,券商中排名第22位,中投证券投资收入4.18亿元,排名第60位。但是在证券经纪业务方面,中投实现58.41亿元,在券商中排名第15,而中金仅实现净收入19.28亿元,排名38位。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投证券拥有营业部192家,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8家分公司。而中金公司目前仅在国内的18个城市拥有20家营业部。二者业务互补性明显,强强联合后,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利用中投证券的广阔客群和网络渠道,融合中金复杂产品设计,高端服务方面的领先优势;整合后共同推进投行业务,自营业务等方面的高效发展,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提升效率,有效提升业绩。所以大概率事件,中金+中投证券会如申万宏源一样A+H股上市。
截至2015年底,中金公司总资产达到941.09亿元,如并表中投证券,中金+中投证券总资产达到1860亿元,总资产接近2000亿元,在全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2位。第一梯队的五家证券总资产均在4000万亿以上,总资产第一的中信证券总资产达到6161万亿元。第二梯队的四家证券总资产均在2000万亿元以上,第二梯队的最后一位东方证券,总资产达到2078亿元。所以合并后的“中金+中投证券”有望进军第二梯队,各方面合作理想的话有望进军第一梯队。
截至2015年底,中金公司营业收入达到95.07亿元,如并表中投证券,中金+中投营业收入达到179.75亿元,总资产接近200亿元,在全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9位。第一梯队的五家证券营业收入均在300万亿以上,营业收入第一的中信证券达到560.13万亿元。第二梯队的三家证券营业收入均在200万亿元以上,第二梯队的最后一位招商证券,营业收入达到252.92亿元。所以合并后的“中金+中投证券”有望进军第二梯队。
在上市券商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是西部证券,2015年同比增速达到191%,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01.51%。中金公司营业收入在A股27家上市券商中排名26位,2015年同比增速达到55.35%,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到36.9%,与排在前几名的增速差距甚远,中投证券2015营业收入同比增速68.12%,也不是特别高,考虑到中金收购中投后协同作用,原来业务上的优势互补,体量逐渐做大,之后不断开拓其他方面的业务等,“中金+中投”营业收入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速,可能会挤进券商第一梯队。但是考虑到是实力相当的强强联合,若合并后公司文化,业务没有很好的融合,恐怕业绩难以很快得到大速的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