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千亿县”成员迎来扩围。邹城和寿光的GDP在2022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加上此前就已跻身“千亿县”的胶州、龙口、荣成,山东入围“千亿县”的成员增至5个。
作为山东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这5个“千亿县”的发展路径,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此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县域该如何定位?向哪个方向更好地发展?
“千亿县”的共性与特征
在山东的“千亿县阵营”中,出现了两个“新面孔”。邹城2022年GDP达到1009.06亿元,寿光2022年GDP总量达1002.1亿元,两地GDP均登上千亿级台阶。随着邹城和寿光两地的加入,山东“千亿县”增加到5个。
纵观山东5个“千亿县”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山东“千亿县”的几个“熟面孔”,都有着很好的制造业基础。首次跻身“千亿县阵营”的邹城、寿光也印证了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邹城一直在推进制造强市战略,从其披露的2022年数据看,已经有16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而以“蔬菜之乡”闻名的寿光,亦展示出不俗的工业实力。聚焦产业突破的寿光大力开展产业强市建设,2022年其规上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双双突破2200亿元。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山东的“千亿县”还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带来了不同的县域发展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千亿县”财政收入的差别还是挺大的。虽然都是GDP突破了千亿元,但荣成的财政收入在60亿元左右,胶州、龙口的财政收入已突破100亿元。
与此同时,对于产业的发展,当前山东的“千亿县”也在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挖掘更多新的动能。
都市圈背景下的县域发展
“千亿县”发展的差异化,除了体现在产业结构上,还有融入都市圈的发展上。
胶州在距离青岛都市圈比较近的范围,相比之下,其他的龙口、荣成、寿光和邹城,还缺少龙头城市、中心城市的引领。
放眼全国的县域发展,江苏占据的“千亿县”席位最多。
一提到县域经济,不得不提昆山。昆山202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仍然是昆山发展的一大“基石”,这让其更进一步融入了上海都市圈。而中心城市对县域的辐射作用显然不可小觑。
下一步“千亿县”的发展,就是特别需要一个中心城市或者城市群的带动。跟都市圈范围比较近的“千亿县”,其实跟中心城市是密切相关的,在基础设施、产业方面的协作也很好。
县域是基础工业的主要阵地
当下,在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聚的同时,不乏关于县域人口流失等问题的讨论。
目前的很多政策是倾向于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很多的资源要素,像资金、人才等,未来还是向这些地方集聚。
在此背景下,在新发展格局、统一大市场下,县域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对于山东“千亿县”下一步的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要培养几个比较有实力、有带动引领性的县域,同时要突出实体经济。
可以预见的是,山东的“千亿县”版图将继续拓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