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成都熊猫经济观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成都熊猫经济观察

“顶流”诞生

文|你好天府 Deckard

今年五一,全国文旅产业火爆。除了靠烧烤备受关注的淄博,拥有明星大熊猫花花的成都同样成为赢家之一,熊猫这张老牌升级成了“王牌”。

大熊猫和花 图源:网络

花花热度加持

熊猫基地热进全国第二

凭借稀缺性,早年间的“熊猫外交”已经取得显著效果,而近期的大熊猫丫丫回国事件,则进一步令公众对于熊猫投注了更多关注。热度加持下,“熊猫经济”开始显现作用,成都成为最大受益城市。

3岁的大熊猫和花被网友称作“花花”,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这个园区里的绝对“顶流明星”。在微博平台,#大熊猫和花#超话截至目前有超15万条帖子,超4亿阅读。

回看花花的走红,跟它极具辨识度的外形分不开:粉丝们总能在众多熊猫中轻易地找到它。其胖乎乎、圆滚滚的身材顺应了如今的“萌系审美”,白色毛发部分与其他同伴的偏黄色拉开了差距。可以说,正是花花的热度直接带动了成都熊猫基地近期的进一步火爆。

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五一”假期,成都文旅市场火热,其中最为火热的莫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26.4万游客参观,在部分平台甚至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景点第二位。基地门票销量同比去年增幅达9倍,“成都大熊猫”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677%。

图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公众号

熊猫基地有多火爆呢?据了解,园区采用单循环的观赏模式,每一批游客大概30人左右,看熊猫时间3分钟。即便如此,依然在五一期间排起长龙,在排队队尾处有块牌子上写着:此处排队还需2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到“花花”。

五一假期之后,互联网平台上的热度进一步巩固了“熊猫经济”。5月5日,#大熊猫花花已经火出国门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122家媒体发布相关话题,词条阅读量至今超过8千万。

更有甚者,已经有商家开始恶意抢注“花花果赖”的商标,当前商标状态多为等待实质审查。但也进一步反映了这只大熊猫的影响力和商业潜力。

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走出,一路向南,可以发现路两旁的熊猫艺术装置和墙面上的彩绘接连不断,经过蜀龙路到三环下穿隧道节点,一直延续到二仙桥,这条全长6公里的公路已形成移步换景的熊猫主题旅游廊道。

成都蜀龙路的熊猫主题景观 图源:网络

有意识地在城市打造熊猫主题,正是成都将熊猫经济进一步IP化的尝试。

IP商业潜力惊人

有望打造全产业链

出行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与熊猫相关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2倍,其中位于大熊猫基地周边的酒店与熊猫主题酒店各占五成。

此外,成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熊猫装饰已经说明“熊猫经济”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当中,其中不乏春熙路IFS商场、成都339电视塔这样的城市地标,以及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这样的重要标识。

今年各大核心商圈都在集中打造熊猫IP,将游客们的热情辐射到周围多个区域,整个成都文旅行业已初步呈现联动效应。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数据显示,“五一”首日,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最高值,仅宽窄巷子自营品牌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0%左右。

成都IFS的熊猫地标 图源:网络

不仅如此,熊猫主题公交地铁、咖啡餐食也都层出不穷,可以说在成都,大熊猫元素完全可以覆盖衣食住行,深入到整座城市的因子。据悉,目前成都正围绕基地、北湖生态公园两大核心资源,打造涵盖文创演艺博览小镇、主题酒店聚集区等在内的成都国际旅游度假区,构建熊猫IP全产业链体系。

成都都江堰仰天窝广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大熊猫相关周边产品网络销量飙升906%,吸金能力惊人。如今,多种多样的熊猫文创产品已经不新鲜,甚至与时俱进的具体到明星熊猫花花,推出了以花花为主题的明信片、贴纸、笔记本等产品,相关图书也趁热打铁推出。

据成都熊猫邮局介绍,“花花果赖”系列周边产品成为五月的销量冠军,部分产品已经缺货,到店客流量和销售额也是平时的两倍以上。

央视财经节目的报道 图源:网络

 

此外,作为熊猫最重要食物的竹子,也被有关商家开发为一系列商品,如用竹制的装饰品,或器具承载的餐食等等。

而在成都经营的品牌商家,也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熊猫主题”的限定产品,如咖啡茶饮品牌COSTA、MANNER、霸王茶姬,快餐品牌Shake Shark等,活动的视觉方面也有意识地使用熊猫元素,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对于品牌商业营销和整座城市的品牌打造来说,呈现出双赢局面,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于成都-熊猫的关联印象。

成都交子商圈几乎每周都有熊猫主题市集

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处副处长童瑶表示,未来将组织开展以‘蜀里安逸乐购全川’为主题的消费促进活动,以‘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为活动统领,依托50个重点展会组织开展美食嘉年华、绿色新风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推动形成波浪式的消费热潮。

目前,为顺应新媒体热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央视网络合作开办了熊猫主题新媒体集群——iPanda熊猫频道。致力于分享大熊猫的日常,通过开展营销活动,让更多人熟知大熊猫,同时加强商业影响力。

从早年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到近年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可以说熊猫这一形象一直深受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对于拥有丰富熊猫资源的成都来说,熊猫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而因为大熊猫的“脱颖而出”,传统动物IP的明星化为熊猫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从发展逻辑上,或许可以参考的对象是迪士尼的玲娜贝儿,依靠ACGN的泛粉丝文化取得了成功。而更鲜活、更具备中国特色则是花花独有的特质,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成都的熊猫经济未来将获得更可观回报。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

原标题: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成都熊猫经济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成都熊猫经济观察

“顶流”诞生

文|你好天府 Deckard

今年五一,全国文旅产业火爆。除了靠烧烤备受关注的淄博,拥有明星大熊猫花花的成都同样成为赢家之一,熊猫这张老牌升级成了“王牌”。

大熊猫和花 图源:网络

花花热度加持

熊猫基地热进全国第二

凭借稀缺性,早年间的“熊猫外交”已经取得显著效果,而近期的大熊猫丫丫回国事件,则进一步令公众对于熊猫投注了更多关注。热度加持下,“熊猫经济”开始显现作用,成都成为最大受益城市。

3岁的大熊猫和花被网友称作“花花”,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这个园区里的绝对“顶流明星”。在微博平台,#大熊猫和花#超话截至目前有超15万条帖子,超4亿阅读。

回看花花的走红,跟它极具辨识度的外形分不开:粉丝们总能在众多熊猫中轻易地找到它。其胖乎乎、圆滚滚的身材顺应了如今的“萌系审美”,白色毛发部分与其他同伴的偏黄色拉开了差距。可以说,正是花花的热度直接带动了成都熊猫基地近期的进一步火爆。

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五一”假期,成都文旅市场火热,其中最为火热的莫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26.4万游客参观,在部分平台甚至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景点第二位。基地门票销量同比去年增幅达9倍,“成都大熊猫”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677%。

图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公众号

熊猫基地有多火爆呢?据了解,园区采用单循环的观赏模式,每一批游客大概30人左右,看熊猫时间3分钟。即便如此,依然在五一期间排起长龙,在排队队尾处有块牌子上写着:此处排队还需2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到“花花”。

五一假期之后,互联网平台上的热度进一步巩固了“熊猫经济”。5月5日,#大熊猫花花已经火出国门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122家媒体发布相关话题,词条阅读量至今超过8千万。

更有甚者,已经有商家开始恶意抢注“花花果赖”的商标,当前商标状态多为等待实质审查。但也进一步反映了这只大熊猫的影响力和商业潜力。

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走出,一路向南,可以发现路两旁的熊猫艺术装置和墙面上的彩绘接连不断,经过蜀龙路到三环下穿隧道节点,一直延续到二仙桥,这条全长6公里的公路已形成移步换景的熊猫主题旅游廊道。

成都蜀龙路的熊猫主题景观 图源:网络

有意识地在城市打造熊猫主题,正是成都将熊猫经济进一步IP化的尝试。

IP商业潜力惊人

有望打造全产业链

出行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与熊猫相关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2倍,其中位于大熊猫基地周边的酒店与熊猫主题酒店各占五成。

此外,成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熊猫装饰已经说明“熊猫经济”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当中,其中不乏春熙路IFS商场、成都339电视塔这样的城市地标,以及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这样的重要标识。

今年各大核心商圈都在集中打造熊猫IP,将游客们的热情辐射到周围多个区域,整个成都文旅行业已初步呈现联动效应。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数据显示,“五一”首日,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最高值,仅宽窄巷子自营品牌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0%左右。

成都IFS的熊猫地标 图源:网络

不仅如此,熊猫主题公交地铁、咖啡餐食也都层出不穷,可以说在成都,大熊猫元素完全可以覆盖衣食住行,深入到整座城市的因子。据悉,目前成都正围绕基地、北湖生态公园两大核心资源,打造涵盖文创演艺博览小镇、主题酒店聚集区等在内的成都国际旅游度假区,构建熊猫IP全产业链体系。

成都都江堰仰天窝广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大熊猫相关周边产品网络销量飙升906%,吸金能力惊人。如今,多种多样的熊猫文创产品已经不新鲜,甚至与时俱进的具体到明星熊猫花花,推出了以花花为主题的明信片、贴纸、笔记本等产品,相关图书也趁热打铁推出。

据成都熊猫邮局介绍,“花花果赖”系列周边产品成为五月的销量冠军,部分产品已经缺货,到店客流量和销售额也是平时的两倍以上。

央视财经节目的报道 图源:网络

 

此外,作为熊猫最重要食物的竹子,也被有关商家开发为一系列商品,如用竹制的装饰品,或器具承载的餐食等等。

而在成都经营的品牌商家,也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熊猫主题”的限定产品,如咖啡茶饮品牌COSTA、MANNER、霸王茶姬,快餐品牌Shake Shark等,活动的视觉方面也有意识地使用熊猫元素,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对于品牌商业营销和整座城市的品牌打造来说,呈现出双赢局面,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于成都-熊猫的关联印象。

成都交子商圈几乎每周都有熊猫主题市集

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处副处长童瑶表示,未来将组织开展以‘蜀里安逸乐购全川’为主题的消费促进活动,以‘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为活动统领,依托50个重点展会组织开展美食嘉年华、绿色新风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推动形成波浪式的消费热潮。

目前,为顺应新媒体热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央视网络合作开办了熊猫主题新媒体集群——iPanda熊猫频道。致力于分享大熊猫的日常,通过开展营销活动,让更多人熟知大熊猫,同时加强商业影响力。

从早年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到近年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可以说熊猫这一形象一直深受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对于拥有丰富熊猫资源的成都来说,熊猫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而因为大熊猫的“脱颖而出”,传统动物IP的明星化为熊猫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从发展逻辑上,或许可以参考的对象是迪士尼的玲娜贝儿,依靠ACGN的泛粉丝文化取得了成功。而更鲜活、更具备中国特色则是花花独有的特质,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成都的熊猫经济未来将获得更可观回报。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

原标题: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成都熊猫经济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