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区域性重污染时有发生,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难度明显加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区域性重污染时有发生,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难度明显加大

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

五月,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出现强沙尘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并发布《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2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年度改善目标顺利完成。

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介绍,2022年我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可比数据已实现“七连降”。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3年稳定达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首次降低到1%以内。

此外,2022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以来“七连升”;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在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绍,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定,夏季符合一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97.4%;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大重点海域(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临近海域)总体年均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63.0%,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但是,蒋火华指出,“监测也发现,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202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分别超标25.7%、31.4%,秋冬季大气污染依然较重,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尤其是今春以来,沙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

蒋火华介绍,今年1—4月,我国共发生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6次集中在4月份,沙尘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总体偏重。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7.1%。

“据分析,今年春季以来发生的几次较大的沙尘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源主要是蒙古国南部戈壁荒漠区以及我国西北沙源地。”蒋火华说,从北京情况来看,3月份的两次强沙尘均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其中3月19—23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北京PM10小时峰值浓度为1667微克/立方米。专家分析估算,蒙古国对北京沙尘浓度的贡献可以达到七成,对东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其他地区的沙尘浓度贡献超过五成。

蒋火华还指出,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区域汛期污染问题突出,降雨时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劣V类。黑臭水体从根本上消除难度较大,一些重点湖泊蓝藻水华仍处于高发态势,入海河流断面总氮浓度同比上升8.9%,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存在。此外,我国局部地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还远没到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环境质量改善的势头巩固住。”蒋火华。

日前,曾引起全国环评行业核查风暴的山东“高产环评师”一案宣判。5月25日,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四名当事人分别获刑并处罚金。2021年,一名叫靳海燕的环评工程师在4个多月内,在全国25个省市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份环评报告表。此事经环披露后,生态环境部曾斥其为“环保形式主义”。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起案件中依法被予以刑事处罚的人员,既有空壳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也有“挂靠”的环评工程师,还有居间联络的中介“掮客”,覆盖了环评造假的主要链条。这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生态环境部门、刑事司法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针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蒋火华表示,总体来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人为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对人为干扰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恶劣行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蒋火华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区域性重污染时有发生,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难度明显加大

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

五月,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出现强沙尘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并发布《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2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年度改善目标顺利完成。

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介绍,2022年我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可比数据已实现“七连降”。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3年稳定达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首次降低到1%以内。

此外,2022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以来“七连升”;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在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绍,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定,夏季符合一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97.4%;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大重点海域(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临近海域)总体年均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63.0%,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但是,蒋火华指出,“监测也发现,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202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分别超标25.7%、31.4%,秋冬季大气污染依然较重,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尤其是今春以来,沙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

蒋火华介绍,今年1—4月,我国共发生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6次集中在4月份,沙尘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总体偏重。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7.1%。

“据分析,今年春季以来发生的几次较大的沙尘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源主要是蒙古国南部戈壁荒漠区以及我国西北沙源地。”蒋火华说,从北京情况来看,3月份的两次强沙尘均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其中3月19—23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北京PM10小时峰值浓度为1667微克/立方米。专家分析估算,蒙古国对北京沙尘浓度的贡献可以达到七成,对东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其他地区的沙尘浓度贡献超过五成。

蒋火华还指出,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区域汛期污染问题突出,降雨时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劣V类。黑臭水体从根本上消除难度较大,一些重点湖泊蓝藻水华仍处于高发态势,入海河流断面总氮浓度同比上升8.9%,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存在。此外,我国局部地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还远没到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环境质量改善的势头巩固住。”蒋火华。

日前,曾引起全国环评行业核查风暴的山东“高产环评师”一案宣判。5月25日,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四名当事人分别获刑并处罚金。2021年,一名叫靳海燕的环评工程师在4个多月内,在全国25个省市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份环评报告表。此事经环披露后,生态环境部曾斥其为“环保形式主义”。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起案件中依法被予以刑事处罚的人员,既有空壳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也有“挂靠”的环评工程师,还有居间联络的中介“掮客”,覆盖了环评造假的主要链条。这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生态环境部门、刑事司法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针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蒋火华表示,总体来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人为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对人为干扰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恶劣行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蒋火华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