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星光黯淡无奈只靠场外创意 新加坡WTA总决赛第三年沦为“平民赛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星光黯淡无奈只靠场外创意 新加坡WTA总决赛第三年沦为“平民赛事”

女子网坛在未来两个赛季很难涌现出真正具有统治力的球星,如无意外,新加坡体育城将迎来更多“平民球后”在这里登基。

2014年赛事开幕式,李娜脚踏高跟开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即使同在亚洲区域,新加坡WTA年终总决赛的中国元素并不多。2014年10月,已经退役的中国金花李娜穿着高跟鞋和晚礼服出现在开幕式现场,并发出了当届赛事的第一个球——这一幕仍令人印象深刻。

在那以后,随着李娜和郑洁退役以及彭帅伤病缠身,中国网球进入一个低谷期,没有中国选手具备亮相新加坡年终总决赛的绝对实力。尽管李娜是赛事的官方大使,但这位怀着二胎的金花妈妈无暇光临新加坡。由此,2016年,这场汇聚全球最顶尖女子网球高手的戮战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前往采访的中国媒体同样不多。

中国元素的缺失不会耽搁这项赛事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毕竟WTA年终总决赛拥有长达44年的历史沉淀。为了推广女子网球,年终总决赛一直采取各城市轮流举办的模式。两年前,这项传统赛事第一次来到亚太区域城市,WTA总决赛与新加坡签下五年合约,从2014年至2018年在这座花园城市“落户生根”。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

场内星光黯淡

当新加坡豪掷7000万美元拿下WTA总决赛的举办权时,组委会的愿望并不小。他们希望借用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以及亚洲一姐李娜的球星名气,扩大网球在新加坡乃至亚洲的影响力。签约之初,新加坡确实一度为这项网坛传统赛事带来突破——赛事元年迎来小威和莎娃双姝登场,最终以美国名将豪夺三连冠为结局,那一年的观赛人次达到13万大关,创下赛会历史之最。

不过,从上赛季开始,局面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2014年李娜突然宣布退役,莎娃因禁药风波遭禁赛,小威连续两年退赛,阿扎伦卡怀孕休赛,加之沃兹尼亚奇和伊万诺维奇等前世界第一都状态不佳未能入围。2016赛季,这些风云球手无缘参赛,令总奖金700万美元的年终总决赛阵容变得有点出人意料——新科世界第一科贝尔和卫冕冠军拉德万斯卡领衔出战,其他六位球手包括哈勒普、普利斯科娃、穆古拉扎、齐布尔科娃、凯斯和库兹涅佐娃。八名入围选手中,仅有三位大满贯得主。

亦有不少声音表示,没有小威和莎娃的新加坡总决赛才更有看头,比赛因此拥有无比开放式的争冠格局。但WTA与新加坡却难言满意,去年,WTA总裁米奇·劳勒(Micky Lawler)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一度谴责,“小威退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米奇·劳勒的意思很明显,球员是WTA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大牌明星的地位尤其特殊。男子ATP巡回赛的发展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有一位独占鳌头的超级巨星或几位当代高手的宿敌对抗,更容易吸引球迷“买账”。如果明星缺席,赛事方招徕球迷的能力将大大削弱。

连续两年大牌缺阵的情况下,上赛季,拉德万斯卡加冕桂冠,今年则由齐布尔科娃登顶,两人均是从未得过大满贯冠军的“平民球后”,年终总决赛更是齐步娃生涯分量最重的冠军头衔。然而,在此之前,能够征服这项精英赛事的球员几乎都是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包括格拉芙、塞莱斯、辛吉斯、海宁、莎拉波娃以及小威廉姆斯。自从这项赛事迁至新加坡之后,冠军的成色有所降低,这座花园城市正在成为年终总决赛的“弱冠之地”。

拉德万斯卡参与球迷活动

场外创意来弥补

尽管新加坡年终总决赛缺少星相,但上座率并不算低。赛事前两年,观赛人数均维持在13万人次左右。2016年的相关数据未被公布,但可以看到,单打决赛,第一次打进前十的齐布尔科娃战胜现世界第一科贝尔夺冠,新加坡室内体育馆里11000个座位几乎坐满。平日观赛的人数则约为六七成,观众同样不少。赛场里的高人气,很大程度上依靠场外运营。

今年WTA年终总决赛努力让球迷有更多机会和球员互动。赛前,抽签仪式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进行,向所有的球迷开放,这样的场景在全球体育赛事中相当罕见。赛事期间,每天的粉丝区都安排了以网球为主题的趣味活动,并有机会得到与“当值”球员见面,得到签名纪念品和合影。此外,开赛第一天被设为“网球家庭日”,外场设置多项亲子互动活动,还引入宠物保护社团与十多条小狗,吸引亲子家庭入内参加。

除了一系列比赛相关的活动之外,新加坡希望将总决赛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际上,这座花园城市最大的赛事品牌并非WTA总决赛,而是扬名国际的F1新加坡大奖赛,这项赛事不仅每年吸引超过20万人次现场观赛,更有超过5亿的国际观众,这让WTA看到了国际体育赛事与旅游业“结盟”的联系。

年终总决赛期间,新加坡旅游局体育署长黄瑜琳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体育目的地城市,做赛事的时候也一直在寻找创意的点子。”为此,八名选手在参赛之余,还需要配合“迈向新加坡”的旅游推广活动。赛前,一众球手游览了滨海湾花园,并且到当地的地标建筑合影留念,包括国家美术馆以及鱼尾狮公园等新加坡知名景点,为这些景区做了最响亮的宣传。

球员推广鱼尾狮景点

事实上,就算不离开新加坡体育城,这个区域同样足以放松、游玩和购物。除了场外与品牌赞助商的各种活动之外,赛事周边还设置了室内攀岩等常设的运动项目、购物中心、图书馆和免费展览等,球迷们完全可以度过球赛间隙之中的时光。这一系列配套,为总决赛的“观赛套餐”增添了吸引力。

WTA主席史蒂夫·西蒙推进改革

WTA改革计划:扶持新秀 完善赛制

不过,赛事推广方明白,想要维持巡回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终归要从场内竞技因素下手。首先,他们尝试令年轻球员得到更多的曝光。WTA建立了一个名为新秀(Rising Stars)的平台,用于介绍一批23岁以下优秀选手的故事,毫无疑问,现阶段的WTA即将迎来一个新人辈出的新时代。

其次,WTA在下赛季打算效仿ATP男子职业网球协会的模式,制定一个更有条理的巡回赛赛制。目前,ATP全年九站大师赛将整个赛季的重点赛场贯穿到一起,而WTA目前的高级别赛事皇冠赛只有四个分站。与此同时,WTA主席史蒂夫·西蒙还表示将考虑缩短比赛时长,更改巡回赛的现行计分方式和比赛赛制。

除了迎合现代球迷的观赛习惯之外,完善赛程与赛制的目标,在于减轻球员临近赛季末的压力和伤病——小威作为最大牌的选手连续两年因伤退出年终总决赛,无疑是最负面的例子。

当前,新加坡与年终总决赛的合同还剩两年。在小威等一批巨星逐渐退下之际,女子网坛在未来两个赛季很难涌现出真正具有统治力的球星。毕竟,巨星不会一夜诞生,建立运动员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需要时间。如无意外,新加坡体育城将迎来更多“平民球后”在这里登基,有些尴尬亦不缺惊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星光黯淡无奈只靠场外创意 新加坡WTA总决赛第三年沦为“平民赛事”

女子网坛在未来两个赛季很难涌现出真正具有统治力的球星,如无意外,新加坡体育城将迎来更多“平民球后”在这里登基。

2014年赛事开幕式,李娜脚踏高跟开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即使同在亚洲区域,新加坡WTA年终总决赛的中国元素并不多。2014年10月,已经退役的中国金花李娜穿着高跟鞋和晚礼服出现在开幕式现场,并发出了当届赛事的第一个球——这一幕仍令人印象深刻。

在那以后,随着李娜和郑洁退役以及彭帅伤病缠身,中国网球进入一个低谷期,没有中国选手具备亮相新加坡年终总决赛的绝对实力。尽管李娜是赛事的官方大使,但这位怀着二胎的金花妈妈无暇光临新加坡。由此,2016年,这场汇聚全球最顶尖女子网球高手的戮战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前往采访的中国媒体同样不多。

中国元素的缺失不会耽搁这项赛事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毕竟WTA年终总决赛拥有长达44年的历史沉淀。为了推广女子网球,年终总决赛一直采取各城市轮流举办的模式。两年前,这项传统赛事第一次来到亚太区域城市,WTA总决赛与新加坡签下五年合约,从2014年至2018年在这座花园城市“落户生根”。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

场内星光黯淡

当新加坡豪掷7000万美元拿下WTA总决赛的举办权时,组委会的愿望并不小。他们希望借用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以及亚洲一姐李娜的球星名气,扩大网球在新加坡乃至亚洲的影响力。签约之初,新加坡确实一度为这项网坛传统赛事带来突破——赛事元年迎来小威和莎娃双姝登场,最终以美国名将豪夺三连冠为结局,那一年的观赛人次达到13万大关,创下赛会历史之最。

不过,从上赛季开始,局面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2014年李娜突然宣布退役,莎娃因禁药风波遭禁赛,小威连续两年退赛,阿扎伦卡怀孕休赛,加之沃兹尼亚奇和伊万诺维奇等前世界第一都状态不佳未能入围。2016赛季,这些风云球手无缘参赛,令总奖金700万美元的年终总决赛阵容变得有点出人意料——新科世界第一科贝尔和卫冕冠军拉德万斯卡领衔出战,其他六位球手包括哈勒普、普利斯科娃、穆古拉扎、齐布尔科娃、凯斯和库兹涅佐娃。八名入围选手中,仅有三位大满贯得主。

亦有不少声音表示,没有小威和莎娃的新加坡总决赛才更有看头,比赛因此拥有无比开放式的争冠格局。但WTA与新加坡却难言满意,去年,WTA总裁米奇·劳勒(Micky Lawler)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一度谴责,“小威退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米奇·劳勒的意思很明显,球员是WTA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大牌明星的地位尤其特殊。男子ATP巡回赛的发展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有一位独占鳌头的超级巨星或几位当代高手的宿敌对抗,更容易吸引球迷“买账”。如果明星缺席,赛事方招徕球迷的能力将大大削弱。

连续两年大牌缺阵的情况下,上赛季,拉德万斯卡加冕桂冠,今年则由齐布尔科娃登顶,两人均是从未得过大满贯冠军的“平民球后”,年终总决赛更是齐步娃生涯分量最重的冠军头衔。然而,在此之前,能够征服这项精英赛事的球员几乎都是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包括格拉芙、塞莱斯、辛吉斯、海宁、莎拉波娃以及小威廉姆斯。自从这项赛事迁至新加坡之后,冠军的成色有所降低,这座花园城市正在成为年终总决赛的“弱冠之地”。

拉德万斯卡参与球迷活动

场外创意来弥补

尽管新加坡年终总决赛缺少星相,但上座率并不算低。赛事前两年,观赛人数均维持在13万人次左右。2016年的相关数据未被公布,但可以看到,单打决赛,第一次打进前十的齐布尔科娃战胜现世界第一科贝尔夺冠,新加坡室内体育馆里11000个座位几乎坐满。平日观赛的人数则约为六七成,观众同样不少。赛场里的高人气,很大程度上依靠场外运营。

今年WTA年终总决赛努力让球迷有更多机会和球员互动。赛前,抽签仪式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进行,向所有的球迷开放,这样的场景在全球体育赛事中相当罕见。赛事期间,每天的粉丝区都安排了以网球为主题的趣味活动,并有机会得到与“当值”球员见面,得到签名纪念品和合影。此外,开赛第一天被设为“网球家庭日”,外场设置多项亲子互动活动,还引入宠物保护社团与十多条小狗,吸引亲子家庭入内参加。

除了一系列比赛相关的活动之外,新加坡希望将总决赛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际上,这座花园城市最大的赛事品牌并非WTA总决赛,而是扬名国际的F1新加坡大奖赛,这项赛事不仅每年吸引超过20万人次现场观赛,更有超过5亿的国际观众,这让WTA看到了国际体育赛事与旅游业“结盟”的联系。

年终总决赛期间,新加坡旅游局体育署长黄瑜琳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体育目的地城市,做赛事的时候也一直在寻找创意的点子。”为此,八名选手在参赛之余,还需要配合“迈向新加坡”的旅游推广活动。赛前,一众球手游览了滨海湾花园,并且到当地的地标建筑合影留念,包括国家美术馆以及鱼尾狮公园等新加坡知名景点,为这些景区做了最响亮的宣传。

球员推广鱼尾狮景点

事实上,就算不离开新加坡体育城,这个区域同样足以放松、游玩和购物。除了场外与品牌赞助商的各种活动之外,赛事周边还设置了室内攀岩等常设的运动项目、购物中心、图书馆和免费展览等,球迷们完全可以度过球赛间隙之中的时光。这一系列配套,为总决赛的“观赛套餐”增添了吸引力。

WTA主席史蒂夫·西蒙推进改革

WTA改革计划:扶持新秀 完善赛制

不过,赛事推广方明白,想要维持巡回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终归要从场内竞技因素下手。首先,他们尝试令年轻球员得到更多的曝光。WTA建立了一个名为新秀(Rising Stars)的平台,用于介绍一批23岁以下优秀选手的故事,毫无疑问,现阶段的WTA即将迎来一个新人辈出的新时代。

其次,WTA在下赛季打算效仿ATP男子职业网球协会的模式,制定一个更有条理的巡回赛赛制。目前,ATP全年九站大师赛将整个赛季的重点赛场贯穿到一起,而WTA目前的高级别赛事皇冠赛只有四个分站。与此同时,WTA主席史蒂夫·西蒙还表示将考虑缩短比赛时长,更改巡回赛的现行计分方式和比赛赛制。

除了迎合现代球迷的观赛习惯之外,完善赛程与赛制的目标,在于减轻球员临近赛季末的压力和伤病——小威作为最大牌的选手连续两年因伤退出年终总决赛,无疑是最负面的例子。

当前,新加坡与年终总决赛的合同还剩两年。在小威等一批巨星逐渐退下之际,女子网坛在未来两个赛季很难涌现出真正具有统治力的球星。毕竟,巨星不会一夜诞生,建立运动员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需要时间。如无意外,新加坡体育城将迎来更多“平民球后”在这里登基,有些尴尬亦不缺惊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