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的马路上其实有整个世界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的马路上其实有整个世界啊

一片混沌中孕育出了希望

半个世纪前,一个纽约男孩整天翘学、打游戏、看演出,还非法购买烟花爆竹,时代广场就是他生活的中心。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遇到了一位哈佛心理学家的妻子Mary McClelland,她送给了他一台旧徕卡3F相机,还把暗房借给他使用。用这台相机,他成长为一名街头摄影师,他的名字是Richard Sandler。

Sandler把摄影作品做成了书送给Mary,名叫《城市之眼》,由powerHouse Books出版社出版。他拍摄纽约街头长达25年,从1977年开始,到911恐怖袭击后结束。自那以后他不再用静态照片记录这座城市,转而拍电影去了。

书中的每张照片都能透露出他对纽约的迷恋。广播制作人Dave Isay和作家Jonathan Ames分别为书做了前言和结语,称赞Sandler无所畏惧和不依不挠的精神。Isay称他拍摄照片的欲望是“非凡的、如修道士般的,有时候甚至是自虐的”;Ames则猜测Sandler一定会时常感到创作的动力和压力并存。

确实,正如Sandler的朋友们所说,他眼中的纽约存在着真正的痛苦。你能看到无家可归的人和社会的不公平。你能看到装模作样,也能看到真实的人性。你能看到伪装,也能看到赤裸,这些照片都放在一起。狗会在街上撒尿,有时绝望的人也会。

尽管在书中这种忧伤无处不在,你还是能找到快乐、智慧和救赎。《城市之眼》象征着Sandler在街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展示着他与这座城市的联系,尽管每个个体都彼此分离。

纽约或许在80年代是一个糟糕的城市,或许在今天仍是,但在这一片混沌中还是孕育出了希望。Sandler似乎要表达的是,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孤独。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中央车站,1990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Hasid and Hipster,纽约,2001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34街东,1980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32街西,1983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54俱乐部(Studio 54)排队中,1981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黑人保姆和白人小孩,纽约SoHo商业区,1982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下一节车厢到女人,纽约,1987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两张脸,纽约第五大道,1989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翻译:竺怡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featureshoot

原标题:SORROW AND BEAUTY IN THE STREETS OF 1980S NYC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中冶

284
  • 中国中冶(601618.SH):1-3月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同期降低2.7%
  • 中国中冶:第一季度新签合同额3169.5亿元,同比降低2.7%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的马路上其实有整个世界啊

一片混沌中孕育出了希望

半个世纪前,一个纽约男孩整天翘学、打游戏、看演出,还非法购买烟花爆竹,时代广场就是他生活的中心。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遇到了一位哈佛心理学家的妻子Mary McClelland,她送给了他一台旧徕卡3F相机,还把暗房借给他使用。用这台相机,他成长为一名街头摄影师,他的名字是Richard Sandler。

Sandler把摄影作品做成了书送给Mary,名叫《城市之眼》,由powerHouse Books出版社出版。他拍摄纽约街头长达25年,从1977年开始,到911恐怖袭击后结束。自那以后他不再用静态照片记录这座城市,转而拍电影去了。

书中的每张照片都能透露出他对纽约的迷恋。广播制作人Dave Isay和作家Jonathan Ames分别为书做了前言和结语,称赞Sandler无所畏惧和不依不挠的精神。Isay称他拍摄照片的欲望是“非凡的、如修道士般的,有时候甚至是自虐的”;Ames则猜测Sandler一定会时常感到创作的动力和压力并存。

确实,正如Sandler的朋友们所说,他眼中的纽约存在着真正的痛苦。你能看到无家可归的人和社会的不公平。你能看到装模作样,也能看到真实的人性。你能看到伪装,也能看到赤裸,这些照片都放在一起。狗会在街上撒尿,有时绝望的人也会。

尽管在书中这种忧伤无处不在,你还是能找到快乐、智慧和救赎。《城市之眼》象征着Sandler在街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展示着他与这座城市的联系,尽管每个个体都彼此分离。

纽约或许在80年代是一个糟糕的城市,或许在今天仍是,但在这一片混沌中还是孕育出了希望。Sandler似乎要表达的是,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孤独。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中央车站,1990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Hasid and Hipster,纽约,2001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34街东,1980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32街西,1983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纽约54俱乐部(Studio 54)排队中,1981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黑人保姆和白人小孩,纽约SoHo商业区,1982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下一节车厢到女人,纽约,1987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城市之眼(The Eyes of the City)》,两张脸,纽约第五大道,1989年 图片来源:Richard Sandler

 

(翻译:竺怡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featureshoot

原标题:SORROW AND BEAUTY IN THE STREETS OF 1980S NYC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