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包罗万千。一向极简低调的苹果,开始对它已经简约的体验店进行了改造。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改造多了些“人情味”。
苹果体验店一直在苹果营销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集结优秀建筑师、设计师和零售专家共同打造的苹果体验店经常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极简现代风格的空间设计不仅受果粉儿们膜拜,也常被科技同行效仿。
英国伦敦摄政街上的那家苹果零售店,又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只是这次的重新开张,店面设计极其低调。之前在四面玻璃墙上各挂一个的苹果LOGO,现如今一个不剩,整个门面上唯一的一个LOGO还被印在了一面悬着的白旗上,而内部的装饰还是秉承着一贯的模式化。不过,这次所谓的店面改造重点,在于属性上的更加社区化。
所谓“社区化”,其核心是“关系”。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社区化的首要特点是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以及交易方式从以商家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所以或许可以先简单地把所谓社区化商业,理解成商业活动开始基于各种人际关系来传播信息,引导购物,甚至是完成交易的一种新手段。
其实“关系”是一个边界很宽的概念。比如亲人是一种关系,现实朋友、同学、同事也是一种关系,而相互追随,关注一个话题,甚至是出现在一个地点,买一种东西,这些理论上都是不同的“关系层”。
回到这次Apple Store的大规模改造,自2001年第一家苹果零售店诞生已经过去15年,在全球一共有476间Apple Store,分布在17个国家。这次改造可能是改动最大的一次。而这种“社区”的感觉,主要是通过设置新的功能区来实现的。在常规的产品体验区之外,苹果店内增设了“The Avenue”(长廊)、“Genius Grove”(天才园)、“The Forum”(互动坊)以及“The Boardroom”(商谈室)这四个主要分区。
这些新改造的分区,多半是为了让消费者进行体验与互动:有植物下的圆形座椅、有6k影厅展示屏...由此可见,苹果店新的改造,更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消费,注重体验感,多一些“理由”逗留店内、给消费者更充足的“理由”掏腰包。而这种社区化商业模式更高阶段的应用还应该挖掘“关系”的另一个高阶特点——“可信度”。
心理学上看,人们都有通过增加信任来降低交易成本的潜意识需求,所以因为“人靠谱所以东西靠谱”的概念早就被广告行业通过明星代言的方式运用了上百年,但是社会化网络可以把每个人都变成“高可信度”的节点去影响小范围的人,而这结合“网状结构+链式反应”会在传播信息之外形成非常强烈的购物引导。
同理,这种“社区化”模式更多地运用在商业经营中,面临国内传统商业大卖场与百货店业态日趋饱和、同业态扩张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社区化商业购物中心可谓是一股清流。购物中心正渐渐转型为涵盖娱乐、酒店、办公等功能在内的城市综合体,更多地与消费者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新加坡城市广场购物中心:
新加坡第一座与休闲公园相融的生态购物中心:新加坡城市广场,相比一般购物中心减少约39%的能源消耗,每年减排超过5700吨,这相当于需要140,000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有效地为缓解全球暖化做出了贡献。项目从构思阶段起已将环境可持续发展、友好地对待社区作为主要理念,我们就其项目特点在此进行分析,举一反三更好的学习。
1. 品牌引入:品牌面向中等收入家庭,餐饮零售为主
餐饮、零售占比共有67%,其余业态还包括儿童亲子、美容护理、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等,基本满足家庭所需。
2. 文体教育:引入多家培训机构和幼儿园
购物中心在较为安静、人流较少的L6-L9高楼层引入了各式文体教育业态,比重仅次于餐饮和零售。其中的思冠幼儿园满足了社区家庭的学前教育需求。
3. 空中花园: 与自然交流的的公共社交空间
空中花园位于项目的L6层,可俯瞰整个街区,大大节约了地面空间,此外,长形休息座椅的巧妙设计突出了空间的最大化。
4. 下沉广场:新加坡第一个与休闲公园相融的购物中心
此下沉式广场是公园设计的重点,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连接地铁站和附近商场的通道。设计师通过环保材料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例如用生态砖和再生木材建设操场。
5. 生态屋顶:每年减少572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生态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低辐射玻璃面板(低辐射涂层降低传热量)。一个生态屋顶产生的能量足以满足灯光、调节温度和控制通风的需要。这些可持续举措每年减少572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仅耗电11450千瓦时。
6. 喷泉花园:水元素形成自然的社交点
喷泉为公园带来重要的水元素,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并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交汇点。
7. 项目开发:节省相当于365辆轿车的钢材
对水进行处理和回收,节约的水量相当于8个奥运规模的游泳池。使用替代的环保建筑材料,节省了50卡车沙子。采用环保的建筑方法,节省了相当于365辆轿车重量的钢材。
8. 会呼吸的建筑:CO2排放量电子显示板
城市广场设置了一个电子显示板,可以实时显示出二氧化碳排放量,藉此提醒公众,建筑也像人类一样会呼吸,会排放二氧化碳。藉由这栋会呼吸的绿色商场,呼吁公众重视全球暖化问题、身体力行保护环境。
9. 日常活动:让顾客参与环保
新加坡食物银行、电子垃圾回收、每月一次的跳蚤市场、游客凭有效证件换取生态购物袋等。
10. 定期举办环保主题活动
在灯泡互换、地球一小时、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之时,购物中心会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吸引顾客参与学习环保知识并换取丰富奖品。
不难看出无论是苹果店简化LOGO、改造“社区化”体验店,还是新加坡购物广场的成功运营,都离不开与消费者更多的“触碰”,并且更尊重社会,更尊重人性。“社区化”是能够充分挖掘消费者的资源,让已经产生的购买行为以及对购买商品有意见影响力的人群去影响将要产生购买需求的人群,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化人群对于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的影响,社会化购物才具备其真正的独立价值。
少了些繁琐与手段,多了些倾听与尊重,或许这就是“社区化”商业模式给商业地产界带来的最大启示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