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夸女孩优秀非得用“爷”、“哥”这种词?腻不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夸女孩优秀非得用“爷”、“哥”这种词?腻不腻

怎么不见男明星的粉丝争着叫自己家爱豆“娘”、“妹”、“姐”呢?

攒了好几周,终于有时间动笔聊聊最近的下饭新宠《法医秦明》了!

说起来,从2005年《女法医》开始算起到《法医秦明》,大陆电视剧圈已经不止 10 年没有法医题材的电视剧亮相荧幕了。

《法医秦明》的出现,总算让午休时间可以不用看综艺下饭了。

《法医秦明》的制作属于超水准发挥,虽然是网剧配置,却难得的演员、道具、编剧、导演全体在线,尽管作为推理悬疑剧来说剧情是有点过于简单,但是比起这两年流行的民国偶像谍战剧来说,已经好的太多。

在开始今天的“吹毛求疵”之前,先表明立场:整体来说,值得一看。

主角团是最简单的 三人行 模式。

男主角 秦明 高智商反人类,性格按台词的话说:“能力强的人,领导一般都惯着” 。

女主角 李大宝 情商高,智商只略低于男主角,是全世界唯一能和男主角处得来的人类。

男二 林涛 普通人类一名,主要工作是提供案件、打下手以及帮助观众提问。

三个人的组合模式和经典英剧《神探夏洛克》如出一辙。

唯一的区别就是,原本在夏洛克身边担任与“普通人类世界”相连的出口的华生在《法医秦明》中被替换成了一个女性。

三个人分别可以对应为 华生 探长 夏洛克

其实《法医秦明》的小说原本也是双男主,但是为了有感情线加持,男二活生生变成了女一。(说的好像双男主就不能有感情线一样)

而《法医秦明》的问题,主要就出在这个半路“转性”的“第二男主”身上。

女主角李大宝,常年男装打扮,在一向被男性垄断的法医领域里算得上鲜见,一出场就因为秦明的“性别歧视观点”而被激怒。

丢下了经典的反歧视台词 “什么活男人能干女人不能干?”

乍一看,这姑娘是要在这剧里扛起“女权主义”的大旗啊!

事实上,李大宝这个角色也确实在这个剧中贡献了不少精彩的“反歧视”言论。

面对男同事“女孩化妆就是为了勾引男人”的论调,她反驳“女人化妆也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美丽。”

秦明讽刺她“我也没见过女孩把剃头发把头皮露出来”的时候,她的回应也非常简单粗暴“只是为了吹头发节省时间”

这段实在找不到在哪了,木有截图,自己想象

其中一个章节里提到“处女情结”时,甚至不仅是大宝,连两个男性角色都开始表达出震惊和不满。

可以说,在成片上来看,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主演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法医秦明》更多的展示女法医的日常生活,并且试图植入反性别歧视的内容。

但是可惜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反,大宝这个角色的出现,暴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曾注意到的一些“深层次”的性别歧视。

比如第一集,大宝第一次与秦明、林涛下现场就是深入下水道寻找尸块这样的重口味任务,但大宝不仅不嫌弃,还利用自己的狗鼻子找到了尸块。

此举让林涛、秦明大为赞叹,此时林涛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来表达自己对大宝的佩服

而这个“宝爷”的称呼也一直跟随大宝左右,甚至到后几集时,大宝心血来潮穿上了比较女性化的衣服,外在形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这个时候,警局里的男警察是这样回应的

为什么警局里的男人们都这么执着于用 “宝爷” “宝哥” 去称呼大宝呢?

难道一个女孩特别厉害就要被称为“哥”或者“爷”吗?

难道“哥”和“爷”是一个修饰词吗?

倘若这个词被用作褒义的修饰,背后隐含着什么意思呢?

不娇气、不怕吃苦这样的品质女人是很少拥有的,一般都是男人才拥有。

优秀的女人就像个男人,也就是说,男人本来就比女人优越,女人必须做得比男人更优秀,男人才会用职业化的态度去看待女人。

好像女人除了娇滴滴的等待男人拯救之外,就没有其他“职业性“表现了。

很显然,这并不是“什么活男人能干,女人不能干”的男女平等,而是赤裸裸的“歧视”。

事实上,主创们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把大宝这个角色设定为“宝爷”本身就是性别歧视,反而很有可能认为,塑造一个穿衣打扮都像男生,被称作“爷”的女法医正是性别平等的体现。

然而,女人的价值并不体现于“像男人一样”,而是体现在“展现女人自身的价值”。

倘若一个女法医能力出众、性格强悍、兼具勇气和大气时,才能得到男人“你这么厉害,我承认你也是男人”的认同,那设定一个女法医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女法医难道不应该是《鉴证实录》里的 聂宝言 那样吗?

不需要穿得像个男人,也不需要言行举止都靠近男人,更不需要被称为“宝爷”或者“言哥”来打入男性群体内部,来获取男人的认同。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女性,拥有超强的专业能力,但也会在工作时绞尽脑汁毫无头绪。

回想上个世纪的各种警匪电视剧里的女性形象,诸如《重案六组》里的季洁,她同样干练、飒爽、做事干净利落,男同事称呼她时也只会叫她季队,而不是季哥。

本来就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哪来的“男人”比“女人”优越的存在感呢?

这种把“男性”当作褒义词形容女性的论调在娱乐圈里也不少见。

刘涛在《琅琊榜》里演霓凰时被称为“拿了男配剧本”,粉丝们欢呼雀跃,迷得五迷三道,从此开启了总攻人设;

鹿晗在《盗墓笔记》里拿女主剧本被吐槽几句,粉丝们却都跳出来让营销号们不要对鹿晗进行人身攻击,认为拿女主剧本是一种侮辱。

女明星霸气一点、洒脱一点就要被称为“范爷”、“老公”,甚至是刘诗诗、唐嫣这种傻白甜专业户现在都要搞什么“哥”、“爷”人设,仿佛只有被认定为是个“男性”才具有吸引力,才有“噱头”。

怎么不见男明星的粉丝争着叫自己家爱豆“娘”、“妹”、“姐”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夸女孩优秀非得用“爷”、“哥”这种词?腻不腻

怎么不见男明星的粉丝争着叫自己家爱豆“娘”、“妹”、“姐”呢?

攒了好几周,终于有时间动笔聊聊最近的下饭新宠《法医秦明》了!

说起来,从2005年《女法医》开始算起到《法医秦明》,大陆电视剧圈已经不止 10 年没有法医题材的电视剧亮相荧幕了。

《法医秦明》的出现,总算让午休时间可以不用看综艺下饭了。

《法医秦明》的制作属于超水准发挥,虽然是网剧配置,却难得的演员、道具、编剧、导演全体在线,尽管作为推理悬疑剧来说剧情是有点过于简单,但是比起这两年流行的民国偶像谍战剧来说,已经好的太多。

在开始今天的“吹毛求疵”之前,先表明立场:整体来说,值得一看。

主角团是最简单的 三人行 模式。

男主角 秦明 高智商反人类,性格按台词的话说:“能力强的人,领导一般都惯着” 。

女主角 李大宝 情商高,智商只略低于男主角,是全世界唯一能和男主角处得来的人类。

男二 林涛 普通人类一名,主要工作是提供案件、打下手以及帮助观众提问。

三个人的组合模式和经典英剧《神探夏洛克》如出一辙。

唯一的区别就是,原本在夏洛克身边担任与“普通人类世界”相连的出口的华生在《法医秦明》中被替换成了一个女性。

三个人分别可以对应为 华生 探长 夏洛克

其实《法医秦明》的小说原本也是双男主,但是为了有感情线加持,男二活生生变成了女一。(说的好像双男主就不能有感情线一样)

而《法医秦明》的问题,主要就出在这个半路“转性”的“第二男主”身上。

女主角李大宝,常年男装打扮,在一向被男性垄断的法医领域里算得上鲜见,一出场就因为秦明的“性别歧视观点”而被激怒。

丢下了经典的反歧视台词 “什么活男人能干女人不能干?”

乍一看,这姑娘是要在这剧里扛起“女权主义”的大旗啊!

事实上,李大宝这个角色也确实在这个剧中贡献了不少精彩的“反歧视”言论。

面对男同事“女孩化妆就是为了勾引男人”的论调,她反驳“女人化妆也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美丽。”

秦明讽刺她“我也没见过女孩把剃头发把头皮露出来”的时候,她的回应也非常简单粗暴“只是为了吹头发节省时间”

这段实在找不到在哪了,木有截图,自己想象

其中一个章节里提到“处女情结”时,甚至不仅是大宝,连两个男性角色都开始表达出震惊和不满。

可以说,在成片上来看,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主演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法医秦明》更多的展示女法医的日常生活,并且试图植入反性别歧视的内容。

但是可惜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反,大宝这个角色的出现,暴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曾注意到的一些“深层次”的性别歧视。

比如第一集,大宝第一次与秦明、林涛下现场就是深入下水道寻找尸块这样的重口味任务,但大宝不仅不嫌弃,还利用自己的狗鼻子找到了尸块。

此举让林涛、秦明大为赞叹,此时林涛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来表达自己对大宝的佩服

而这个“宝爷”的称呼也一直跟随大宝左右,甚至到后几集时,大宝心血来潮穿上了比较女性化的衣服,外在形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这个时候,警局里的男警察是这样回应的

为什么警局里的男人们都这么执着于用 “宝爷” “宝哥” 去称呼大宝呢?

难道一个女孩特别厉害就要被称为“哥”或者“爷”吗?

难道“哥”和“爷”是一个修饰词吗?

倘若这个词被用作褒义的修饰,背后隐含着什么意思呢?

不娇气、不怕吃苦这样的品质女人是很少拥有的,一般都是男人才拥有。

优秀的女人就像个男人,也就是说,男人本来就比女人优越,女人必须做得比男人更优秀,男人才会用职业化的态度去看待女人。

好像女人除了娇滴滴的等待男人拯救之外,就没有其他“职业性“表现了。

很显然,这并不是“什么活男人能干,女人不能干”的男女平等,而是赤裸裸的“歧视”。

事实上,主创们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把大宝这个角色设定为“宝爷”本身就是性别歧视,反而很有可能认为,塑造一个穿衣打扮都像男生,被称作“爷”的女法医正是性别平等的体现。

然而,女人的价值并不体现于“像男人一样”,而是体现在“展现女人自身的价值”。

倘若一个女法医能力出众、性格强悍、兼具勇气和大气时,才能得到男人“你这么厉害,我承认你也是男人”的认同,那设定一个女法医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女法医难道不应该是《鉴证实录》里的 聂宝言 那样吗?

不需要穿得像个男人,也不需要言行举止都靠近男人,更不需要被称为“宝爷”或者“言哥”来打入男性群体内部,来获取男人的认同。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女性,拥有超强的专业能力,但也会在工作时绞尽脑汁毫无头绪。

回想上个世纪的各种警匪电视剧里的女性形象,诸如《重案六组》里的季洁,她同样干练、飒爽、做事干净利落,男同事称呼她时也只会叫她季队,而不是季哥。

本来就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哪来的“男人”比“女人”优越的存在感呢?

这种把“男性”当作褒义词形容女性的论调在娱乐圈里也不少见。

刘涛在《琅琊榜》里演霓凰时被称为“拿了男配剧本”,粉丝们欢呼雀跃,迷得五迷三道,从此开启了总攻人设;

鹿晗在《盗墓笔记》里拿女主剧本被吐槽几句,粉丝们却都跳出来让营销号们不要对鹿晗进行人身攻击,认为拿女主剧本是一种侮辱。

女明星霸气一点、洒脱一点就要被称为“范爷”、“老公”,甚至是刘诗诗、唐嫣这种傻白甜专业户现在都要搞什么“哥”、“爷”人设,仿佛只有被认定为是个“男性”才具有吸引力,才有“噱头”。

怎么不见男明星的粉丝争着叫自己家爱豆“娘”、“妹”、“姐”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