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零点,有人熬夜买买买,有人熬夜支持《航海王》。对了,《航海王》就是《海贼王》。
看过零点场后,一位《航海王》的粉丝在豆瓣网上留下评论,“看了大陆的零点首映,在影院直接爆炸了,到现在都还没冷静下来,在索隆生日这天,看到这位让我爱了七八年的行走荷尔蒙出现在屏幕上,我实在无法给出什么客观的评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动漫迷的支持下,这部首次登陆中国内地大荧幕的“航海王”剧场版电影《航海王之黄金城》成功打破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的零点场票房纪录。即便把比较范围扩大到所有大陆上映动画电影的零点场,《航海王之黄金城》也可以排到第四名,仅次于《小黄人》《大鱼海棠》和《功夫熊猫3》。
“航海王”的号召力确实让人吃惊,截止到11月11日17:00,《航海王之黄金城》累计票房1580.74万,以19.2%的排片占比贡献了26%的票房,上座率更是高达15.4%。从综合数据表现来看,《航海王之黄金城》暂时优于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且有望在首日票房上冲击2000万。
《航海王》中国首航,粉丝激动
《航海王之黄金城》是“航海王”系列第十三部剧场版,也是由漫画作者尾田荣一郎亲自操刀的第三部剧场版电影,剧情上紧扣主线,讲述“顶上战争”两年后,草帽一伙在黄金城里意外遭遇黄金帝吉尔德·德索罗,得知他企图撼动新世界版图的计划,并赌上性命与之展开终极之战的故事。
《航海王之黄金城》此次引进,是《航海王》自1997年开始漫画连载以来,路飞、索隆、娜美、乌索普等草帽一伙成员首次登陆中国大荧幕。该片几番波折后,最终顺利引进,且在过审的过程中一刀未剪,保证了剧情的原汁原味,让《航海王》的铁杆粉丝激动不已。
该片开展的提前观片活动中,众多粉丝cosplay《航海王》中的人气角色进行巡演,非常吸引眼球。而在零点场的观影中,不少航海王粉丝组织包场观影,还有粉丝特地打扮成喜欢的角色,情怀满满。
二十年情怀沉淀,评分上升
有粉丝称此次在国内影院看《航海王之黄金城》为“有生之年”系列。确实,《航海王》对很多动漫迷来说意义非凡。《航海王》漫画连载二十念,发行量突破三亿册,是日本知名度最高的动漫IP之一。2015年5月,《航海王》漫画还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单一作者发行量最大的系列漫画”。而《航海王》系列动画,制作精良,剧情精彩,给中国的观众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
那么,这部剧场版到底如何呢?《航海王之黄金城》于今年7月23日在日本上映,而在日本收获的评价两极分化。好评主要给了剧情,而给出差评的粉丝主要是将《黄金城》与2012年的剧场版《Z》对比,认为新剧场版的打斗、反派塑造和片尾曲都不如《Z》。最终《黄金城》在日本国内收获50.1亿日元票房,不及“名侦探柯南”系列剧场版电影《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
不过对于中国的粉丝来说,改名字也好,质量不如前作也好,在国内影院观看《航海王》,更多的是多年情怀的一次集中宣泄和少年情怀的一次追忆,不可能完全冷静与客观。可以看到,尽管有人给出了《黄金城》“一部不及一部”的低分评价,但更多粉丝则给出了五星好评。这使得《黄金城》在豆瓣网的评分从原先的7.9分上升至8.1分。
《航海王》能超过《火影忍者》吗?
目前,日本动画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由2015年上映的《多啦A梦:伴我同行》保持,为5.3亿。紧随其后的《多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和《火影忍者:博人传》,票房都是刚刚过亿。其他知名动漫IP则都表现平平,《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票房8000多万,《圣斗士星矢》3800万,《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2800万,而10月底上映的《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和11月上映的《蜡笔小新:梦境世界大突击》票房均不足2000万。
《航海王之黄金城》的票房落点会是多少?最具有对照价值的是今年2月上映的《火影忍者:博人传》。《航海王》、《火影忍者》和《死神》并称日本三大“民工漫”,在中国都有巨大的粉丝基础。对比《航海王》和《火影忍者》这两部作品,它们都有梦想、热血、友情等经典元素,但他们架设的世界是如此不同,一个是忍者的世界,一个是航海的世界,且都打破了观众对这两个题材的固有认识,既有创新的精神,又有挖掘的深度,是各自粉丝心中不可替代的神作。
如果说《火影忍者》最开始的100集引人入胜,牢牢抓住了粉丝的心,那么第一眼看觉得有点奇怪的《航海王》则是渐入佳境,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世界。世界、王下七武海、四皇三大势力彼此掣肘,分庭抗礼又矛盾重重。路飞成长为航海王的故事也成了解谜这个世界的过程,使剧情更加精彩。而角色方面不仅路飞等主要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可以找到代入感,连一些边缘角色的刻画也相当出色,感染力一流。从生命力来看,《航海王》比《火影忍者》更胜一筹,如今依然在连载中。在文创资讯看来,《航海王》在国内首日上映的势头相当不错,非常有希望超越《火影忍者:博人传》的1.03亿。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