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立仅4年、估值200亿,这家“含着金钥匙”的光伏企业要上市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立仅4年、估值200亿,这家“含着金钥匙”的光伏企业要上市了

资本大规模入局光伏,整个行业加速“蒙眼狂奔”。

文|华夏能源网  田思

仅仅成立四年的高景太阳能宣布IPO,其200亿估值的背后,赫然站着43家“资本”的身影。如今,他们将迎来收获时节!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6月1日,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景太阳能”)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创业板挂牌上市。根据招股书信息,本次IPO拟募资50亿元,用于宜宾25GW单晶硅棒及5GW单晶硅片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光伏行业正迎来一波上市潮。受益于整个行业的高景气,光伏企业受到资本高度关注和热捧。今年前五个月,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冲刺IPO,拟募资金合计超过600亿,覆盖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在资本刺激下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扩产潮。从数据来看,不到两年时间的扩产规模与过去十年累计的总和相当。业内担心的是,过度扩张之后,大规模的淘汰与洗牌即将一触即发。

谁能在淘汰赛开始之前,实现在资本市场的“上岸”,谁才能有机会活到未来。高景太阳能,会是这个“幸运儿”吗?

被资本催熟的明星

高景太阳能是广东珠海的一家专业化光伏硅片企业,主营业务为光伏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182mm、210mm等大尺寸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

纵观高景太阳能的成长史,这就是一个被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合力催熟的典型案例。

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珠海华发集团旗下华发科技持股100%。珠海华发集团是珠海国资委下属最大的综合型国有企业集团。高景太阳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背负着发展地方新能源产业的使命。

成立初期的高景太阳能,一年多时间没有任何业务,直到2020年下半年,整个公司还只有一名员工。但在2020年12月,高景太阳能发生了三件大事,改变了这家企业的发展轨迹。

一件是获得了第一次股权转让和增资。华发科技将高景太阳能92.86%和7.14%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了珠海天雁和珠海珠联。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1亿元,珠海天雁和珠海珠联合计认缴公司新增注册资本 9,000万元。

另一件是,高景太阳能落地了一个超级大项目。珠海市国资委与刚成立一年的高景太阳能,签署了一项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高景太阳能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及销售中心等将落地珠海市。

还有一件是,在光伏行业浸淫多年,此前担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的徐志群走马上任,出任高景太阳能CEO。

又是拿钱又是落地大项目,还有行业大咖前来加盟。一家刚成立一年的公司,何以有如此能耐?

这背后,地方政府的能量起到了关键作用。2020年,珠海市出台了《珠海市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国资背景的高景太阳能于是成了“天选之子”,珠海市誓要将其打造成珠海乃至整个广东省的新能源行业的代表。

有国资保驾护航的高景太阳能,还引起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在2021年3月5日,高景太阳能获得的天使轮融资中,投资机构有两家,一家是老东家华发旗下的华金资本,另一家则是IDG资本。IDG资本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机构,多年来专注于投资技术型企业以及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的企业。

一年后,高景太阳能宣布完成16亿元A 轮融资,IDG 资本和华发集团继续追加投资,同时国寿科创基金、建信投资、粤财基金、深投控、爱旭股份、美的资本等新股东也都纷纷入局。

截至目前,高景太阳能已进行了3次融资、4次增资、5次股权转让。其背后资本也已达到43家,除了IDG,还包括中金资本、普罗资本、海通开元、深投控、中美绿色基金、广发信德、中信金石等,堪称投资界的“豪华天团”。公司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达到200亿元。

在来自政府、资本等多方力量的合力催肥下,到公司成立的第四个年头,高景太阳能这个行业新人一跃步入头部行列。目前,高景太阳能规划了80GW硅片产能,在光伏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隆基绿能(SH:601012)的165GW与中环股份(SZ:002129)的135GW,步伐之大,令人咋舌。

业绩暴涨藏多重隐忧

那么,在大踏步前进之后,高景太阳能的的实际运营状况究竟如何?

从财务数据来看,高景太阳能在过去几年内可谓营收、利润双双暴涨。

2020年,高景太阳能的营业收入还只有8.91万元,仅一年后就猛增至24.91亿元,到2022年,更是达到175.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605.47%;净利润方面,也从2020年的-113.6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08亿元和2022年的18.21亿元。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近17倍。

能有如此战绩,高景太阳能认为是,“受益于单晶硅片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公司产品订单规模快速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随着硅片产能投产规模的持续爬升而快速增长。”

单晶硅片是高景太阳能最主要的销售收入来源。公开数据显示,2021-2022年,单晶硅片价格由5.59元/片,增长至6.13元/片,涨幅9.70%。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相比于同行业巨头的全产业链模式,高景太阳能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单晶硅片销售的过度依赖,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公司就可能出现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抗风险能力的薄弱,还体现在其研发投入上。光伏硅片的生产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但在技术研发投入上,高景太阳能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21和2022年高景太阳能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26%、0.60%,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为2.39%、2.72%。研发投入的薄弱,在行业价格上涨的周期中或许察觉不到,但在下降周期之下,产品竞争力差的问题就会显现。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目前,硅片行业的价格战已是硝烟弥漫,行业两大龙头都在下调价格。5月29日,隆基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182/247mm)价格由6.3元/片下调至4.36元/片,与一个月前相比降幅达30%。6月1日,TCL中环182尺寸的150μm厚度P型硅片和182尺寸的130μm、110μm两种厚度N型硅片,报价也均下调24%左右。

这对高景太阳能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的存货数字正在逐年上升。2020年至2022年年末,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0.00万元、8.9亿元和15.9亿元。如果未来下游行业景气度降低、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下降,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存货跌价风险。

最令人担忧的,还有高景太阳能的资产负债率——2020年只有3.21%,在2021年突然猛增至86.23%,虽然2022年已降至57.05%,但仍处较高水平。

对此,高景太阳能的解释是,2021年公司产能稳步扩建,同时随着产能建设陆续完工投产,产销规模快速攀升,当期应付供应商的设备工程款及材料款规模快速提升,综合使得当期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幅较大。并且目前公司尚处于产能扩充阶段,后续资金投入需求依旧较高。

除此之外,高景太阳能还存在客户集中度、供应商依赖度“双高”的问题,对企业经营和盈利的稳定性可能产生潜在威胁。

产能过剩危机迟早到来

近来冲击上市的光伏企业,不止高景太阳能一家。

当前,光伏行业正迎来一波上市热潮。2023开年至今,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冲刺IPO,其中不乏正泰新能、阿特斯、华耀光电、中润光能这样的巨头。募资金额合计超过600亿,覆盖光伏各细分领域。

光伏企业扎堆上市的背后,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共识背景下,光伏以其清洁、低成本、资源无限等优势,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大故事。

2020年,中国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我国又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的光伏行业由此迎来了三年爆发式的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和累计装机量都已超越风电。另据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预计,明年全世界的光伏累计装机量很可能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有望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伏成了为数不多的具备高度确定性的行业,吸引资本竞相涌入。截至2022年底,国内138家光伏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8万亿元。除了那些老牌的光伏企业之外,还有很多企业亲自下场重金跨界玩起了光伏,其中不乏服装、房地产等企业的身影。

而高景太阳能所处的高利润、低门槛的硅片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玩家。

如以纺织服装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棒杰股份(SZ:002634)近日就宣布,拟投资建设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

资本一窝蜂涌入的后果,有可能就是十年前的那场行业悲剧的再现。

目前,光伏产能过剩风险已危若累卵。根据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给出的数据,在最近的18个月里,行业新建的全产业链项目,已经超出过去18年国内企业建设的全产业链项目规模(380GW)。

与此同时,价格战已悄然打响。在光伏项目招标中,开发商“独辟蹊径”地以第三方价格参考的方式极力压价,使得投标价格通常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一毛钱。这种做法使得光伏企业即使中标,也是巨亏。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的观点更为直接:“(产能过剩)可能是下个月,可能是下个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甚至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会发生,但越发生得晚,可能下一轮过剩的程度就会越强。”

李振国预测,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面对这样的行业大势,高景太阳能的上市IPO是在与时间赛跑。在冬天来临前成功上岸,并且储备下来足够的粮草,将是穿越寒冬的最充实准备。高景太阳能会如愿以偿,成为“幸运儿”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立仅4年、估值200亿,这家“含着金钥匙”的光伏企业要上市了

资本大规模入局光伏,整个行业加速“蒙眼狂奔”。

文|华夏能源网  田思

仅仅成立四年的高景太阳能宣布IPO,其200亿估值的背后,赫然站着43家“资本”的身影。如今,他们将迎来收获时节!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6月1日,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景太阳能”)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创业板挂牌上市。根据招股书信息,本次IPO拟募资50亿元,用于宜宾25GW单晶硅棒及5GW单晶硅片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光伏行业正迎来一波上市潮。受益于整个行业的高景气,光伏企业受到资本高度关注和热捧。今年前五个月,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冲刺IPO,拟募资金合计超过600亿,覆盖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在资本刺激下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扩产潮。从数据来看,不到两年时间的扩产规模与过去十年累计的总和相当。业内担心的是,过度扩张之后,大规模的淘汰与洗牌即将一触即发。

谁能在淘汰赛开始之前,实现在资本市场的“上岸”,谁才能有机会活到未来。高景太阳能,会是这个“幸运儿”吗?

被资本催熟的明星

高景太阳能是广东珠海的一家专业化光伏硅片企业,主营业务为光伏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182mm、210mm等大尺寸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

纵观高景太阳能的成长史,这就是一个被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合力催熟的典型案例。

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珠海华发集团旗下华发科技持股100%。珠海华发集团是珠海国资委下属最大的综合型国有企业集团。高景太阳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背负着发展地方新能源产业的使命。

成立初期的高景太阳能,一年多时间没有任何业务,直到2020年下半年,整个公司还只有一名员工。但在2020年12月,高景太阳能发生了三件大事,改变了这家企业的发展轨迹。

一件是获得了第一次股权转让和增资。华发科技将高景太阳能92.86%和7.14%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了珠海天雁和珠海珠联。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1亿元,珠海天雁和珠海珠联合计认缴公司新增注册资本 9,000万元。

另一件是,高景太阳能落地了一个超级大项目。珠海市国资委与刚成立一年的高景太阳能,签署了一项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高景太阳能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及销售中心等将落地珠海市。

还有一件是,在光伏行业浸淫多年,此前担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的徐志群走马上任,出任高景太阳能CEO。

又是拿钱又是落地大项目,还有行业大咖前来加盟。一家刚成立一年的公司,何以有如此能耐?

这背后,地方政府的能量起到了关键作用。2020年,珠海市出台了《珠海市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国资背景的高景太阳能于是成了“天选之子”,珠海市誓要将其打造成珠海乃至整个广东省的新能源行业的代表。

有国资保驾护航的高景太阳能,还引起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在2021年3月5日,高景太阳能获得的天使轮融资中,投资机构有两家,一家是老东家华发旗下的华金资本,另一家则是IDG资本。IDG资本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机构,多年来专注于投资技术型企业以及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的企业。

一年后,高景太阳能宣布完成16亿元A 轮融资,IDG 资本和华发集团继续追加投资,同时国寿科创基金、建信投资、粤财基金、深投控、爱旭股份、美的资本等新股东也都纷纷入局。

截至目前,高景太阳能已进行了3次融资、4次增资、5次股权转让。其背后资本也已达到43家,除了IDG,还包括中金资本、普罗资本、海通开元、深投控、中美绿色基金、广发信德、中信金石等,堪称投资界的“豪华天团”。公司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达到200亿元。

在来自政府、资本等多方力量的合力催肥下,到公司成立的第四个年头,高景太阳能这个行业新人一跃步入头部行列。目前,高景太阳能规划了80GW硅片产能,在光伏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隆基绿能(SH:601012)的165GW与中环股份(SZ:002129)的135GW,步伐之大,令人咋舌。

业绩暴涨藏多重隐忧

那么,在大踏步前进之后,高景太阳能的的实际运营状况究竟如何?

从财务数据来看,高景太阳能在过去几年内可谓营收、利润双双暴涨。

2020年,高景太阳能的营业收入还只有8.91万元,仅一年后就猛增至24.91亿元,到2022年,更是达到175.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605.47%;净利润方面,也从2020年的-113.6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08亿元和2022年的18.21亿元。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近17倍。

能有如此战绩,高景太阳能认为是,“受益于单晶硅片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公司产品订单规模快速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随着硅片产能投产规模的持续爬升而快速增长。”

单晶硅片是高景太阳能最主要的销售收入来源。公开数据显示,2021-2022年,单晶硅片价格由5.59元/片,增长至6.13元/片,涨幅9.70%。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相比于同行业巨头的全产业链模式,高景太阳能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单晶硅片销售的过度依赖,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公司就可能出现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抗风险能力的薄弱,还体现在其研发投入上。光伏硅片的生产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但在技术研发投入上,高景太阳能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21和2022年高景太阳能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26%、0.60%,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为2.39%、2.72%。研发投入的薄弱,在行业价格上涨的周期中或许察觉不到,但在下降周期之下,产品竞争力差的问题就会显现。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目前,硅片行业的价格战已是硝烟弥漫,行业两大龙头都在下调价格。5月29日,隆基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182/247mm)价格由6.3元/片下调至4.36元/片,与一个月前相比降幅达30%。6月1日,TCL中环182尺寸的150μm厚度P型硅片和182尺寸的130μm、110μm两种厚度N型硅片,报价也均下调24%左右。

这对高景太阳能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的存货数字正在逐年上升。2020年至2022年年末,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0.00万元、8.9亿元和15.9亿元。如果未来下游行业景气度降低、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下降,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存货跌价风险。

最令人担忧的,还有高景太阳能的资产负债率——2020年只有3.21%,在2021年突然猛增至86.23%,虽然2022年已降至57.05%,但仍处较高水平。

对此,高景太阳能的解释是,2021年公司产能稳步扩建,同时随着产能建设陆续完工投产,产销规模快速攀升,当期应付供应商的设备工程款及材料款规模快速提升,综合使得当期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幅较大。并且目前公司尚处于产能扩充阶段,后续资金投入需求依旧较高。

除此之外,高景太阳能还存在客户集中度、供应商依赖度“双高”的问题,对企业经营和盈利的稳定性可能产生潜在威胁。

产能过剩危机迟早到来

近来冲击上市的光伏企业,不止高景太阳能一家。

当前,光伏行业正迎来一波上市热潮。2023开年至今,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冲刺IPO,其中不乏正泰新能、阿特斯、华耀光电、中润光能这样的巨头。募资金额合计超过600亿,覆盖光伏各细分领域。

光伏企业扎堆上市的背后,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共识背景下,光伏以其清洁、低成本、资源无限等优势,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大故事。

2020年,中国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我国又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的光伏行业由此迎来了三年爆发式的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和累计装机量都已超越风电。另据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预计,明年全世界的光伏累计装机量很可能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有望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伏成了为数不多的具备高度确定性的行业,吸引资本竞相涌入。截至2022年底,国内138家光伏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8万亿元。除了那些老牌的光伏企业之外,还有很多企业亲自下场重金跨界玩起了光伏,其中不乏服装、房地产等企业的身影。

而高景太阳能所处的高利润、低门槛的硅片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玩家。

如以纺织服装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棒杰股份(SZ:002634)近日就宣布,拟投资建设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

资本一窝蜂涌入的后果,有可能就是十年前的那场行业悲剧的再现。

目前,光伏产能过剩风险已危若累卵。根据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给出的数据,在最近的18个月里,行业新建的全产业链项目,已经超出过去18年国内企业建设的全产业链项目规模(380GW)。

与此同时,价格战已悄然打响。在光伏项目招标中,开发商“独辟蹊径”地以第三方价格参考的方式极力压价,使得投标价格通常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一毛钱。这种做法使得光伏企业即使中标,也是巨亏。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的观点更为直接:“(产能过剩)可能是下个月,可能是下个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甚至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会发生,但越发生得晚,可能下一轮过剩的程度就会越强。”

李振国预测,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面对这样的行业大势,高景太阳能的上市IPO是在与时间赛跑。在冬天来临前成功上岸,并且储备下来足够的粮草,将是穿越寒冬的最充实准备。高景太阳能会如愿以偿,成为“幸运儿”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