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00后成传递非遗主力,绛州鼓乐“击鼓”传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00后成传递非遗主力,绛州鼓乐“击鼓”传花

短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新舞台。

文| 五环外OUTSIDE  刘奕然

编辑|车卯卯

非遗,从村庄到线上

民俗故事中,老鼠会在深夜里娶亲嫁女办喜事,如今这个经典民俗传说,正作为演出曲目在山西县城的农家小院中生动上演。

不需要言语和旁白,老鼠在夜深人静时分迎亲,怯懦又盼着热闹,蹑手蹑脚躲躲藏藏,在无人注意时悄悄庆祝的场景在方寸空间内鲜活演绎。鼓声铜锣和演员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就是将观众带入故事的强大引线。

身为团内成员的王豪杰也没想到,自己跟团去县城演出时,随手拍下的《老鼠娶亲》片段能在网上突然爆火。

“绛州鼓乐是一个需要童子功的行当,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都很重要,能被大家喜欢我很有成就感。”

抖音网友热评:感觉都看见他们几个的老鼠尾巴了。

高超的民间艺人其实隐藏在山西县城的院内田间,被搬上互联网后让大众都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有无数人惊叹“这居然是村里的表演”,实际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实打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鼓乐看绛州,00后的鼓面人生

凌晨四点起床,已经成为王豪杰和团员们的演出日常。

雇主要求7点到场,王豪杰和团员们通常在6点半就会抵达现场整装待发,这是团内定下的演出惯例,演员们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以避免突发情况。

从山西运城出发到周边县城车程要在一个小时以上,汽车于破晓时分在城市中穿梭,务必要在5点半前接到所有演员。身兼数职是民间艺人的工作特性,负责接送大家的司机除了要演出外,还要比所有人早起上一个小时。

在去演出的路上,车厢中向来都是安静沉默的,王豪杰和团员们会默契地进入演出前的“省电模式”。

每逢结婚办喜事,当地人总喜欢在晚上也热闹热闹,一天的演出,常常结束的时候已经接近凌晨。从演出地返回住所,凌晨四点重新起床奔赴下一场演出。每当演出旺季来临,全团没有一个人能在这期间睡上囫囵觉。

“想休息好确实是不大可能的,但在演出的时候还是要调动出饱满的精气神,总要对得起观众。”

身为00后的王豪杰在谈及打鼓时,总会强调身为演员的信念感。毕竟,从他8岁起已经为自己选好了这条路。

从学徒到童子功需要漫长的基本功训练期

王豪杰小的时候,县城和农村还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正月期间的社火表演,就是当地居民的年中盛事。

正月十三、十四这两天,每个村子都要出节目,王豪杰至今还记得作为压轴的“马拉鼓车”,十几二十头骡子拉着的游车上载着两面大鼓。

“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觉得太震撼了,那是打击乐第一次给我留下印象。”

马拉鼓车从街面上快速行驶而过,鼓声敲响,每一下都落在幼年王豪杰的心坎里。

王豪杰从8岁开始学习绛州鼓乐,一步一步从基本功练起,热爱就是他的源动力。从小学时候就开始参加一些小型演出,高中时期正逢“非遗走进校园”政策的推行,他便以鼓乐专业一路进到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

花敲干打,是绛州鼓乐最大的特色,也就是除了鼓声以外不加任何音乐。这样的演奏和表演对技法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也要求演员自身的表情、动作和肢体语言足够灵活。

打鼓,本质上也是个体力活,“双锤擂大鼓”的重体力节目一向是团内的拿手表演,这些年来团队也因此一直保持年轻化。王豪杰也毫不避讳的承认“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到了一定年龄以后确实就打不动了。”

而承接商演,是他们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饱满的精气神,是绛州鼓乐演出的基本门槛

大众的休息日,也是绛州鼓乐艺术团的表演旺季,每逢节日和婚丧嫁娶,他们总要连轴转个不停。

“旺季时候月收入能有个六七千,淡季时候差不多要打个八折。”

从付诸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来看,这份演出收入并不算丰厚,在团内最艰辛、无演出可接的时期,也的确会有稍年长一些的成员为了养家糊口而退团。

当王豪杰被问及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时,他说可能这就是绛州鼓乐的魅力之处。

收入,在他看来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多年来参加的团体比赛和观众的认可,是让他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从2012年登上央视春晚到大小赛事蝉联第一,带给他们这些非遗继承人的自豪感无法估量。

对于绛州鼓乐他们只有最朴实的愿望:让文化的瑰宝延续下去,以及被更多人知道。

如同《老鼠娶亲》的片段在抖音上爆火,每当评论中有人点出绛州鼓乐是非遗文化时,就是王豪杰盼望的共鸣时刻。

作为回应,他总会给那些评论点个赞。

龙腾“鼓”跃,戏不能停

“即便环境恶劣,戏不能停。”

绛州鼓乐,一种出自民间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在演出时并不需要特定的剧场或者舞台,一块空地,就满足了绛州鼓乐的演出条件。

2021年夏天,艺术团于户外表演曲目《黄河船夫》,据王豪杰回忆,演出刚开始敲了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室外开始天色突变。演出刚刚到了节奏进阶的时候,曲目正在逐渐过渡进小高潮突然开始天降暴雨。

全体演出成员承受着暴雨带来的巨大阻力,演出服早早就贴在身上,地面也因为下水道排不过来积水迅速没过脚面。眼睛迎着风雨很难睁开,全员都站在水中难以拔腿,彼时的观众也已经没有一个人在看,王豪杰看向身边的团员,惊奇地发现竟没有一个人停手。

“说实话,当时环境太恶劣,我以为演出会被迫中断的,但没想到大家都自发地坚持下来了。”

演出必须继续,是民间艺人演出约定俗成的规矩。

《黄河船夫》本就由王豪杰所在的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集体创作,意为黄河儿女同舟共济、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暴雨如柱,艺术团成员们同曲目中“乘风破浪,过激流,越险滩”的概念一样,战胜恶劣的环境坚持到最后。

“如今想到那一幕我还是很感动,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只觉得坚持下去是有意义的。”

事后王豪杰将视频上传至抖音中,评论中不乏懂行的知己网友,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场表演也不算没有观众。

这场演出成为王豪杰鼓乐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场

“世界鼓乐看中国,中国鼓乐看山西,山西鼓乐看绛州”,王豪杰在提及自己所在的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时,语气十分自豪。

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正式成立于1987年,老一辈人历经十几年的辛苦,直到2006年,绛州鼓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代艺术团成员一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能力,取得了如今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地位,也曾经出访过海外26个国家。

连同身为团员的王豪杰,有时也会为大家过硬的能力和默契所震惊。

高频率的外出演出,也伴随着一定量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

今年6月份的一场婚礼演出中,现场负责播放背景音乐的音响突然失灵了。演员们鼓点都要跟着音乐走,而音乐则在播放30秒左右时突然中断,演员们只能凭默契和直觉继续演出。

王豪杰是当天负责放音乐的人,中途经过一番调试。然而,在把音乐重新推上之前,他陷入犹豫。

“我当时是不敢再把音乐推上去的,如果鼓点卡不上背景音乐,那整场节奏就全乱了。”

为了整体演出效果,王豪杰决定赌一把,音乐重新送上去的那一刻他心里也并没有底。然而,背景音乐响起,团员们敲的节奏和背景音完美契合。没几秒后再度停电,第二次依旧完全吻合。

王豪杰抖音发布的一条视频,就是成员们的训练日常

演出结束后大家下台都很激动,常年的默契、坚定的付出、台下十年功的艰苦训练,所有的付出在台上鼓声契合的那刻都得到了反馈和认可。

短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新舞台

在外行看来,做民间艺人尤其是非遗传承人无疑是辛苦的,但在王豪杰看来,他们是赶上好时候的一代。

“我们现在真的不算苦,老一辈人已经替我们把苦吃得差不多了。”

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绛州鼓乐的老一辈人耗费一生的精力,只为将绛州鼓乐从山西传出去。和过去相比,王豪杰这一代的传承者显然借上了网络的东风。

王豪杰随手录下的《老鼠娶亲》的视频片段,在抖音上共收获116.8w点赞,大众通过手机一方屏幕惊叹“原来还有这样的节目”“以后电视上这样的节目可以更多一点”,短视频的世界包罗万象,每天都在打破用户们的信息茧房。

一条视频,让大众对绛州鼓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王豪杰和艺术团作为创作者也有所收获。

“那条视频火了以后,确实有很多商演机会找到我们,以及也有找到我们想要学绛州鼓乐的年轻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评论中不乏商演询价和想要成为学徒的爱好者

他们开辟了在抖音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的路径,同时也打通了让外面人“走进来”的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掌握在小部分手艺人中的知识,千百年在师徒传承关系下口口相传。

而互联网的开阔,将这些文化在更广泛的范畴内撒向大众,同时帮助非遗提供了传承下去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在短视频里,探索自己未曾到达的世界,而另一头的创作者也不再受限于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他们随时可以用手机分享自己所坚守的事业

在抖音上,还有无数名像王豪杰这样的非遗传承人。

视频博主@小朱不才,皮影戏手艺人的传播,从在农贸市场摆摊开始。

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易事,尤其当皮影戏已经淡出大众视野时。而小朱成功利用短视频作为自己的电子新舞台,将大众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从第一条视频发布至今,@小朱不才共收揽了37.7万粉丝,然而视频在一年中只更新了15期。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上一个镜头刚刮完的胡子,在下一个镜头就重新长了出来,可见皮影制作需要相当漫长的周期。

无数人从他的视频中第一次知道,制作皮影居然需要这么多的步骤,以及如此扎实的基本功作为门槛。很多人也是第一次从他这里听说“钟馗纳福”的典故,和“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寓意。

非遗的知识,顺着每一个点赞、评论和收藏,完成了一场线上传播。

“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小朱职业和人生的信条

如果说前两位是通过片刻的震撼,和将制作过程提炼后的精彩呈现,那@江寻千(九月)的抖音视频,就更像是一部探寻视角的科普纪录片。

从新手出发,一步步研究苗族非遗银饰的做法,从银矿石炼银开始,到苗寨拜师学艺,以最质朴的手法、最真诚的态度,还原最真实的非遗产物。作为一名手艺人博主,至今九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视频已经更到第13集。

“真的有认真在传承传统文化”是网友对于他们的最多评价。

鼓声打响世界,皮影重登舞台,非遗制品工艺被制成教程,这一切变化悄无声息在短视频的世界上演。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无数创作者,正靠自己的能量把小众文化传播到大众中去。同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团长说的那样:“我们不用很大的舞台,只需要一片空地。”

而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属于非遗文化创作者的一块新土壤。

在快时代慢下来

如今,我们的生活始终保持快节奏,总有事情要做,有地方要去,沉淀下来几乎成为一种奢侈。

因此非遗传承对当今的人来说算不得易事,这些传承人们长久高能耗的产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坚持,只为能站在台上短短亮相。信念感,是这些传承者的源动力。

年轻一代站在舞台中央,“寻古”不再是小众行当,非遗传承人们也在互联网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台下观众的走失,和年轻人一头扎入快节奏生活,曾是非遗项目濒危的原因。短视频平台上非遗的兴起,为他们立起了台柱,提供了新舞台。让所有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天地,和因为同好而聚集的观众。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总有一群人愿意在这个快时代慢下来。

来源:五环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00后成传递非遗主力,绛州鼓乐“击鼓”传花

短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新舞台。

文| 五环外OUTSIDE  刘奕然

编辑|车卯卯

非遗,从村庄到线上

民俗故事中,老鼠会在深夜里娶亲嫁女办喜事,如今这个经典民俗传说,正作为演出曲目在山西县城的农家小院中生动上演。

不需要言语和旁白,老鼠在夜深人静时分迎亲,怯懦又盼着热闹,蹑手蹑脚躲躲藏藏,在无人注意时悄悄庆祝的场景在方寸空间内鲜活演绎。鼓声铜锣和演员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就是将观众带入故事的强大引线。

身为团内成员的王豪杰也没想到,自己跟团去县城演出时,随手拍下的《老鼠娶亲》片段能在网上突然爆火。

“绛州鼓乐是一个需要童子功的行当,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都很重要,能被大家喜欢我很有成就感。”

抖音网友热评:感觉都看见他们几个的老鼠尾巴了。

高超的民间艺人其实隐藏在山西县城的院内田间,被搬上互联网后让大众都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有无数人惊叹“这居然是村里的表演”,实际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实打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鼓乐看绛州,00后的鼓面人生

凌晨四点起床,已经成为王豪杰和团员们的演出日常。

雇主要求7点到场,王豪杰和团员们通常在6点半就会抵达现场整装待发,这是团内定下的演出惯例,演员们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以避免突发情况。

从山西运城出发到周边县城车程要在一个小时以上,汽车于破晓时分在城市中穿梭,务必要在5点半前接到所有演员。身兼数职是民间艺人的工作特性,负责接送大家的司机除了要演出外,还要比所有人早起上一个小时。

在去演出的路上,车厢中向来都是安静沉默的,王豪杰和团员们会默契地进入演出前的“省电模式”。

每逢结婚办喜事,当地人总喜欢在晚上也热闹热闹,一天的演出,常常结束的时候已经接近凌晨。从演出地返回住所,凌晨四点重新起床奔赴下一场演出。每当演出旺季来临,全团没有一个人能在这期间睡上囫囵觉。

“想休息好确实是不大可能的,但在演出的时候还是要调动出饱满的精气神,总要对得起观众。”

身为00后的王豪杰在谈及打鼓时,总会强调身为演员的信念感。毕竟,从他8岁起已经为自己选好了这条路。

从学徒到童子功需要漫长的基本功训练期

王豪杰小的时候,县城和农村还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正月期间的社火表演,就是当地居民的年中盛事。

正月十三、十四这两天,每个村子都要出节目,王豪杰至今还记得作为压轴的“马拉鼓车”,十几二十头骡子拉着的游车上载着两面大鼓。

“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觉得太震撼了,那是打击乐第一次给我留下印象。”

马拉鼓车从街面上快速行驶而过,鼓声敲响,每一下都落在幼年王豪杰的心坎里。

王豪杰从8岁开始学习绛州鼓乐,一步一步从基本功练起,热爱就是他的源动力。从小学时候就开始参加一些小型演出,高中时期正逢“非遗走进校园”政策的推行,他便以鼓乐专业一路进到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

花敲干打,是绛州鼓乐最大的特色,也就是除了鼓声以外不加任何音乐。这样的演奏和表演对技法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也要求演员自身的表情、动作和肢体语言足够灵活。

打鼓,本质上也是个体力活,“双锤擂大鼓”的重体力节目一向是团内的拿手表演,这些年来团队也因此一直保持年轻化。王豪杰也毫不避讳的承认“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到了一定年龄以后确实就打不动了。”

而承接商演,是他们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饱满的精气神,是绛州鼓乐演出的基本门槛

大众的休息日,也是绛州鼓乐艺术团的表演旺季,每逢节日和婚丧嫁娶,他们总要连轴转个不停。

“旺季时候月收入能有个六七千,淡季时候差不多要打个八折。”

从付诸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来看,这份演出收入并不算丰厚,在团内最艰辛、无演出可接的时期,也的确会有稍年长一些的成员为了养家糊口而退团。

当王豪杰被问及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时,他说可能这就是绛州鼓乐的魅力之处。

收入,在他看来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多年来参加的团体比赛和观众的认可,是让他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从2012年登上央视春晚到大小赛事蝉联第一,带给他们这些非遗继承人的自豪感无法估量。

对于绛州鼓乐他们只有最朴实的愿望:让文化的瑰宝延续下去,以及被更多人知道。

如同《老鼠娶亲》的片段在抖音上爆火,每当评论中有人点出绛州鼓乐是非遗文化时,就是王豪杰盼望的共鸣时刻。

作为回应,他总会给那些评论点个赞。

龙腾“鼓”跃,戏不能停

“即便环境恶劣,戏不能停。”

绛州鼓乐,一种出自民间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在演出时并不需要特定的剧场或者舞台,一块空地,就满足了绛州鼓乐的演出条件。

2021年夏天,艺术团于户外表演曲目《黄河船夫》,据王豪杰回忆,演出刚开始敲了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室外开始天色突变。演出刚刚到了节奏进阶的时候,曲目正在逐渐过渡进小高潮突然开始天降暴雨。

全体演出成员承受着暴雨带来的巨大阻力,演出服早早就贴在身上,地面也因为下水道排不过来积水迅速没过脚面。眼睛迎着风雨很难睁开,全员都站在水中难以拔腿,彼时的观众也已经没有一个人在看,王豪杰看向身边的团员,惊奇地发现竟没有一个人停手。

“说实话,当时环境太恶劣,我以为演出会被迫中断的,但没想到大家都自发地坚持下来了。”

演出必须继续,是民间艺人演出约定俗成的规矩。

《黄河船夫》本就由王豪杰所在的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集体创作,意为黄河儿女同舟共济、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暴雨如柱,艺术团成员们同曲目中“乘风破浪,过激流,越险滩”的概念一样,战胜恶劣的环境坚持到最后。

“如今想到那一幕我还是很感动,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只觉得坚持下去是有意义的。”

事后王豪杰将视频上传至抖音中,评论中不乏懂行的知己网友,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场表演也不算没有观众。

这场演出成为王豪杰鼓乐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场

“世界鼓乐看中国,中国鼓乐看山西,山西鼓乐看绛州”,王豪杰在提及自己所在的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时,语气十分自豪。

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正式成立于1987年,老一辈人历经十几年的辛苦,直到2006年,绛州鼓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代艺术团成员一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能力,取得了如今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地位,也曾经出访过海外26个国家。

连同身为团员的王豪杰,有时也会为大家过硬的能力和默契所震惊。

高频率的外出演出,也伴随着一定量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

今年6月份的一场婚礼演出中,现场负责播放背景音乐的音响突然失灵了。演员们鼓点都要跟着音乐走,而音乐则在播放30秒左右时突然中断,演员们只能凭默契和直觉继续演出。

王豪杰是当天负责放音乐的人,中途经过一番调试。然而,在把音乐重新推上之前,他陷入犹豫。

“我当时是不敢再把音乐推上去的,如果鼓点卡不上背景音乐,那整场节奏就全乱了。”

为了整体演出效果,王豪杰决定赌一把,音乐重新送上去的那一刻他心里也并没有底。然而,背景音乐响起,团员们敲的节奏和背景音完美契合。没几秒后再度停电,第二次依旧完全吻合。

王豪杰抖音发布的一条视频,就是成员们的训练日常

演出结束后大家下台都很激动,常年的默契、坚定的付出、台下十年功的艰苦训练,所有的付出在台上鼓声契合的那刻都得到了反馈和认可。

短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新舞台

在外行看来,做民间艺人尤其是非遗传承人无疑是辛苦的,但在王豪杰看来,他们是赶上好时候的一代。

“我们现在真的不算苦,老一辈人已经替我们把苦吃得差不多了。”

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绛州鼓乐的老一辈人耗费一生的精力,只为将绛州鼓乐从山西传出去。和过去相比,王豪杰这一代的传承者显然借上了网络的东风。

王豪杰随手录下的《老鼠娶亲》的视频片段,在抖音上共收获116.8w点赞,大众通过手机一方屏幕惊叹“原来还有这样的节目”“以后电视上这样的节目可以更多一点”,短视频的世界包罗万象,每天都在打破用户们的信息茧房。

一条视频,让大众对绛州鼓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王豪杰和艺术团作为创作者也有所收获。

“那条视频火了以后,确实有很多商演机会找到我们,以及也有找到我们想要学绛州鼓乐的年轻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评论中不乏商演询价和想要成为学徒的爱好者

他们开辟了在抖音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的路径,同时也打通了让外面人“走进来”的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掌握在小部分手艺人中的知识,千百年在师徒传承关系下口口相传。

而互联网的开阔,将这些文化在更广泛的范畴内撒向大众,同时帮助非遗提供了传承下去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在短视频里,探索自己未曾到达的世界,而另一头的创作者也不再受限于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他们随时可以用手机分享自己所坚守的事业

在抖音上,还有无数名像王豪杰这样的非遗传承人。

视频博主@小朱不才,皮影戏手艺人的传播,从在农贸市场摆摊开始。

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易事,尤其当皮影戏已经淡出大众视野时。而小朱成功利用短视频作为自己的电子新舞台,将大众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从第一条视频发布至今,@小朱不才共收揽了37.7万粉丝,然而视频在一年中只更新了15期。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上一个镜头刚刮完的胡子,在下一个镜头就重新长了出来,可见皮影制作需要相当漫长的周期。

无数人从他的视频中第一次知道,制作皮影居然需要这么多的步骤,以及如此扎实的基本功作为门槛。很多人也是第一次从他这里听说“钟馗纳福”的典故,和“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寓意。

非遗的知识,顺着每一个点赞、评论和收藏,完成了一场线上传播。

“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小朱职业和人生的信条

如果说前两位是通过片刻的震撼,和将制作过程提炼后的精彩呈现,那@江寻千(九月)的抖音视频,就更像是一部探寻视角的科普纪录片。

从新手出发,一步步研究苗族非遗银饰的做法,从银矿石炼银开始,到苗寨拜师学艺,以最质朴的手法、最真诚的态度,还原最真实的非遗产物。作为一名手艺人博主,至今九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视频已经更到第13集。

“真的有认真在传承传统文化”是网友对于他们的最多评价。

鼓声打响世界,皮影重登舞台,非遗制品工艺被制成教程,这一切变化悄无声息在短视频的世界上演。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无数创作者,正靠自己的能量把小众文化传播到大众中去。同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团长说的那样:“我们不用很大的舞台,只需要一片空地。”

而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属于非遗文化创作者的一块新土壤。

在快时代慢下来

如今,我们的生活始终保持快节奏,总有事情要做,有地方要去,沉淀下来几乎成为一种奢侈。

因此非遗传承对当今的人来说算不得易事,这些传承人们长久高能耗的产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坚持,只为能站在台上短短亮相。信念感,是这些传承者的源动力。

年轻一代站在舞台中央,“寻古”不再是小众行当,非遗传承人们也在互联网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台下观众的走失,和年轻人一头扎入快节奏生活,曾是非遗项目濒危的原因。短视频平台上非遗的兴起,为他们立起了台柱,提供了新舞台。让所有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天地,和因为同好而聚集的观众。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总有一群人愿意在这个快时代慢下来。

来源:五环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