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监会披露了2015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称交强险)经营数据。经审计的各保险公司交强险汇总数据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各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承保机动车1.84亿辆次,交强险保费收入1571亿元;赔付成本1081亿元,增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72亿元,各项经营费用467亿元(含营业税88亿元,救助基金21亿元)。2015年,交强险承保亏损49亿元,投资收益93亿元,经营盈利44亿元。
在机动车投保率和汽车投保率的上升方面交强险功不可没,而从2006年7月至2015年底,交强险累计处理赔款也达到了1.6亿件。
至今,交强险制度运行已满十年,虽然经营主体在不断扩容,但亏损也成为和交强险绑定的关键词。虽然2013年开始交强险实现盈亏基本平衡,但以“不盈不亏”为经营原则的交强险历年来累计亏损巨大。
有数据统计显示,自2006年7月1日实施以来,交强险累计承保亏损为538亿元,平均承保利润率为-6.4%,累计经营亏损194亿元,平均经营利润率-2.3%。
有财产险公司人士曾在和界面新闻记者交流时分析:“交强险目前的问题集中于地区差异是否纳入考虑因素中,而交强险亏损多主要是之前的经营模式所决定。”
根据《中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14》显示,交强险的制度内部冲突主要体现在总体与个别的冲突,地区之间的盈亏状况也无法统一两个层面。总体与个体上,在经营交强险的机构中,有个别是能够实现微利经营,但也有一些公司的综合赔付率非常高,公司之间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地区差异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地区经营失衡也是交强险经营中的重要问题所在。数据显示,近六年共有18个地区出现累计承保亏损,部分地区严重亏损,有十个地区综合成本率超过115%。
以2013年为例,宁波、安徽、浙江、江苏、重庆等地交强险综合成本率超过125%,属于严重亏损,而山西、北京、青海、海南和西藏则不到90%,实现微利经营。
对交强险实行区域差异费率、公司差异费率的呼声一直存在,如费率与可支配收入等赔偿标准的年度增长实行联动;引入地域性指标以实现区域性费率差异让风险和费率更加匹配;在完善交强险费率调整机制时,专家建议应充分考虑各地的风险差异,对交强险实行分省定价,在区域内实现风险与价格的匹配,逐步实现总体盈亏平衡。
目前,经营交强险的主体仍在扩容中,据界面新闻记者多方了解,主要是借此切入车险市场的需求,商业车险和交强险是分不开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