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超美国!中国在自然指数研究贡献上夺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超美国!中国在自然指数研究贡献上夺魁

中科院连续十一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多所院校排名超牛津、剑桥。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中国自然指数研究贡献首次超越美国,位居榜首。

6月15日,自然科学期刊Nature发布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2023 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揭示了对高质量的自然科学研究贡献最大的机构和国家,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

2023自然指数榜单Top 10近两年的份额变化 图源:nature

以贡献份额(Share)衡量,中国对自然指数所覆盖的四大自然科学类别——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的总体研究贡献,已首次由第二位跃升至第一位。

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21.4%,在年度榜单前十国家中增幅最大超过曾经“称霸”多年的美国

份额(Share)作为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是根据数据库中特定地区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来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调整后的份额(Adjusted Share)则是将自然指数在文章总数上的微小年际变化考虑在内。

紧随中国之后的其他十强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其中,美国、德国、英国的调整后份额分别下降7%9%、9%;印度调整后的份额上升了5%,首次跻身十大国家之列。这表明高质量出版物的来源发生了变化。

印度大学的主要资助监管机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2019年的改革中,鼓励研究人员在更高质量的期刊上寻求出版物,此举可能有助于印度提高其在自然指数中的地位并缩小质量差距。

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机构榜单中也显而易见

近两年自然指数的机构榜单中,中国科学院占据榜首,远超出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 图源:nature

机构榜单的全部序列中,中国科学院占据榜首,其2022年的份额为2054得分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及排名第三的德国马普学会二者的份额分别为813682。

从自然指数建立以来,中国科学院已连续十一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

机构十强中有六家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排名分别为第五、六、七、九、十名。

此外,有十家中国科研机构、院校的排名超过牛津大学,九家超过剑桥大学。

中国在三个自然科学学科类别——物理、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居于首位。

在化学领域的机构20强中,有18家是中国机构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国仅一年就实现大幅增长,调整后的份额上升三分之一中山大学在该领域的调整后份额增幅超50%

中国在份额上唯一落后于美国的一个学科领域是生物科学,这一类别在自然指数中以前被称为生命科学。然而,中国正在迅速赶上,其调整后的份额增长26%。复旦大学生物科学调整后份额增长65%。

从今年开始,自然指数数据库首次收录来自64种医学期刊的文章,让用户可以追踪卫生科学领域的相关趋势。在这一领域,美国遥遥领先,其份额达5352,是位居第二的中国份额的四倍多。其中,上海交通大学该领域的机构排名中位居第13位。

持续的资金投入是中国科研产出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三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自“十三五”以来已连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南京师范大学孙瀚君教授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最新榜单反映出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尤其是在体量方面。大体量的良好基础有利于高精尖原始创新成果的孵育,近年来国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越来越多,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评论今年的指数时说:“近年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所呈现的趋势表明,中国的研究投入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

“中国在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以‘生产率和引用率等简单的文献计量指标’来衡量,中国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与政策研究员卡罗琳·瓦格纳(Caroline Wagner)在2022年发布于Scientometrics期刊上的一文衡量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出版物的讨论:中国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中称。

然而,卡罗琳·瓦格纳还表示,中国“在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并且与美国等一些主要国家的研究合作下降的影响仍然不确定。”

自然指数榜单追踪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全球82本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根据有关机构、国家或地区论文的数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超美国!中国在自然指数研究贡献上夺魁

中科院连续十一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多所院校排名超牛津、剑桥。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中国自然指数研究贡献首次超越美国,位居榜首。

6月15日,自然科学期刊Nature发布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2023 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揭示了对高质量的自然科学研究贡献最大的机构和国家,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

2023自然指数榜单Top 10近两年的份额变化 图源:nature

以贡献份额(Share)衡量,中国对自然指数所覆盖的四大自然科学类别——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的总体研究贡献,已首次由第二位跃升至第一位。

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21.4%,在年度榜单前十国家中增幅最大超过曾经“称霸”多年的美国

份额(Share)作为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是根据数据库中特定地区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来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调整后的份额(Adjusted Share)则是将自然指数在文章总数上的微小年际变化考虑在内。

紧随中国之后的其他十强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其中,美国、德国、英国的调整后份额分别下降7%9%、9%;印度调整后的份额上升了5%,首次跻身十大国家之列。这表明高质量出版物的来源发生了变化。

印度大学的主要资助监管机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2019年的改革中,鼓励研究人员在更高质量的期刊上寻求出版物,此举可能有助于印度提高其在自然指数中的地位并缩小质量差距。

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机构榜单中也显而易见

近两年自然指数的机构榜单中,中国科学院占据榜首,远超出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 图源:nature

机构榜单的全部序列中,中国科学院占据榜首,其2022年的份额为2054得分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及排名第三的德国马普学会二者的份额分别为813682。

从自然指数建立以来,中国科学院已连续十一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

机构十强中有六家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排名分别为第五、六、七、九、十名。

此外,有十家中国科研机构、院校的排名超过牛津大学,九家超过剑桥大学。

中国在三个自然科学学科类别——物理、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居于首位。

在化学领域的机构20强中,有18家是中国机构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国仅一年就实现大幅增长,调整后的份额上升三分之一中山大学在该领域的调整后份额增幅超50%

中国在份额上唯一落后于美国的一个学科领域是生物科学,这一类别在自然指数中以前被称为生命科学。然而,中国正在迅速赶上,其调整后的份额增长26%。复旦大学生物科学调整后份额增长65%。

从今年开始,自然指数数据库首次收录来自64种医学期刊的文章,让用户可以追踪卫生科学领域的相关趋势。在这一领域,美国遥遥领先,其份额达5352,是位居第二的中国份额的四倍多。其中,上海交通大学该领域的机构排名中位居第13位。

持续的资金投入是中国科研产出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三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自“十三五”以来已连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南京师范大学孙瀚君教授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最新榜单反映出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尤其是在体量方面。大体量的良好基础有利于高精尖原始创新成果的孵育,近年来国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越来越多,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评论今年的指数时说:“近年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所呈现的趋势表明,中国的研究投入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

“中国在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以‘生产率和引用率等简单的文献计量指标’来衡量,中国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与政策研究员卡罗琳·瓦格纳(Caroline Wagner)在2022年发布于Scientometrics期刊上的一文衡量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出版物的讨论:中国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中称。

然而,卡罗琳·瓦格纳还表示,中国“在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并且与美国等一些主要国家的研究合作下降的影响仍然不确定。”

自然指数榜单追踪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全球82本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根据有关机构、国家或地区论文的数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