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罗永浩的新“锤子”,埋葬中国创业旧理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罗永浩的新“锤子”,埋葬中国创业旧理想?

创业就像革命,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如果锤子成功了,再现实主义的决策,也可以是大图景下理想的胜利。

伴随着质疑,嘲笑和期待,锤子科技在上海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虽然在发布会上,罗永浩依然妙语连珠,但正式推出的锤子Smartisan M1/M1L,却和老罗以往强调的工业设计风格差异甚远。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M1看起来和 iPhone 外形暧昧。罗永浩自己也承认这是一种妥协,以至于用“忍辱负重”来形容。

作为科技初创企业的锤子,除了用“工匠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作为性格特点,还依赖其创始人罗永浩的名气。

锤子的故事是中国创业的某种范本,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

罗永浩的“工匠精神”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科技企业工作经历,甚至没有大学毕业,摆过地摊的高中肄业生,罗永浩曾经任职中国知名补习机构新东方,获得最初知名度。但是真正让他社会知名度大增的他创办的牛博网。

牛博网最初汇聚了大量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其中不少知名作者,都是当代中国自由派的知名人物。这样的网站,也很快遭到政府关注和屏蔽。虽然其后几近波折,但牛博网最终于2013年宣布正式关闭。

即使有这样的背景,罗永浩接下来的创业也堪称奇迹。靠着自己在牛博网时期积攒的人脉,罗永浩拉来了成立公司的启动资金,于2014年推出了第一款锤子手机(Smartisan T1)。

新浪微博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叫好、质疑声不断,但更多是纯粹的看热闹。

当时对锤子的关注,不少集中在罗永浩强调的“工匠精神”上,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于细节和完美的无限追求。

他认为,中国缺少的就是工匠精神,浮躁,习惯于随便。而让锤子鹤立鸡群的就将是基于“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的产品。

在当时,T1的发布会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度。其硬件和UI的独特设计,和给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谈资。然而,T1吸足了眼球,却没能给罗永浩和锤子带来足够的营收。

从2014年发布到2016年7月,锤子T1的销量只有约25万部,这不但和当初的预期的50万部相差甚远,和其他中国知名的安卓手机厂商,例如小米,魅族等相比,更是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

结果,不但罗永浩本身成了被戏谑的对象,连带着像“情怀”,“工匠精神”和“理想主义”都成了被嘲讽的对象。

罗永浩对锤子手机的硬件要求,的确可以看到他和锤子对于工匠精神的坚持,但工匠精神,始终无法让更广阔的市场接受和共鸣,这也成了导致锤子之前疲软的原因之一。

强撑创业不倒

锤子的故事更像中国创业的某种范本:即使在知乎上已经被嘲讽得体无完肤,锤子和罗永浩都还活着。供应商倒闭,股权抵押和大规模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没能让锤子倒下,最新的两款机型M1和M1L,仍然如期推出。

如果是一般的科技新创公司,遭受到锤子的困境,似乎最合理的结果就是关门大吉,为何锤子还能顽强地活着?

融资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至今锤子已经过了四轮融资,估值曾达到26亿人民币。

但和融资伴随的,是资本一直以来的信心不足,即使有包括苏宁,陌陌乃至360因素的资本加持,锤子仍然在今年年初时被披露净资产只剩下20万人民币。

看来,不管融多少钱,锤子总是处于倒下的边缘。但是为什么,锤子还能获得这么多关注,甚至可以说有多少嘲讽,就有多少赞美?

也许,这正是因为锤子体现了创业的本质。

在锤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业的核心特征——性格膜拜。从新东方时代,借助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拨网络热潮而初出茅庐,通过创建牛博网,获得更广泛和高级的社会认知,走上声名的巅峰,乃至借势创业。

罗永浩也许在技术和市场把握上完全门外,但塑造起自己的个人形象,很难有其他创业者能出其右。即使是更成功的雷军(小米创始人)和黄章(魅族创始人),也没法像罗永浩这样,将“工匠精神”这个词身体力行到底。

虽然饱受争议,但锤子T1在硬件设计的创新上确实做到了彻底,虽然被不少人嘲讽“丑”,但锤子手握iF设计奖的最高金奖,确是货真价实。

大部分人想起锤子的时候,想到的都是罗永浩;讨论罗永浩的时候,想到的也是锤子。虽然罗永浩本人一再表示希望能够减少公众对于自己的关注,将注意力集中在锤子科技与锤子手机上。

这样的创始人给公司烙上的强烈痕迹,似乎是创业公司的必然。一间创业公司在早期,乃至在发展壮大到最终成功或失败,其文化和性格特质,几乎是由创始人一力塑造的。

妥协会否抹杀创业精神

罗永浩的曝光度和媒体性格,也确实随着锤子的逐渐低调而降温。包括锤子所强调的工匠精神。M1和M1L的发布会后,很多锤子的忠实使用者一片哀嚎。

罗永浩的发布会歌单上依旧卓尔不群,但特立独行的锤子不但一口气放弃了独一无二的三个实体功能键,连外形也和苹果的iphone 6s愈发相似,甚至连罗永浩曾经嘲笑的凸起摄像头也一并复刻了过来。

当然,这样的妥协,换来的是目前手机市场上绝对的顶级配置和亲民的定价。

发布后,锤子的销量似乎也传来喜讯——在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已经有媒体报导罗永浩赎回了质押给阿里巴巴的股权,并且第一波的50万台手机已经基本销完。

看来,工匠精神也许被最大限制了,但这一款手机,可能会是锤子成立以来唯一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这样的妥协换来成功,还能说是当初创业的成功吗?就像一个坚持自己要站着求生,最后变成跪着求食的人,后者也许能换来温饱和富贵,但是偏离当初理想带来的成功,是否还能算作是自己的?

罗永浩说自己欠支持者一个成功,但是M系列面对市场妥协后换来的成功,还是锤子的吗?

这样的问题,也许要到锤子最终倒闭或者是上市,我们才能回答。对市场和用户妥协,并不意味着必然失败,包括乔布斯也曾经尝试取消键盘方向键,最后还是在使用需要下妥协了。

创业就像革命,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如果锤子成功了,再现实主义的决策,也可以是大图景下理想的胜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锤子科技

2.9k
  • 锤子科技与紫辉创投借款案将开庭
  • 锤子科技旗下公司畅呼吸经营异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罗永浩的新“锤子”,埋葬中国创业旧理想?

创业就像革命,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如果锤子成功了,再现实主义的决策,也可以是大图景下理想的胜利。

伴随着质疑,嘲笑和期待,锤子科技在上海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虽然在发布会上,罗永浩依然妙语连珠,但正式推出的锤子Smartisan M1/M1L,却和老罗以往强调的工业设计风格差异甚远。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M1看起来和 iPhone 外形暧昧。罗永浩自己也承认这是一种妥协,以至于用“忍辱负重”来形容。

作为科技初创企业的锤子,除了用“工匠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作为性格特点,还依赖其创始人罗永浩的名气。

锤子的故事是中国创业的某种范本,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

罗永浩的“工匠精神”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科技企业工作经历,甚至没有大学毕业,摆过地摊的高中肄业生,罗永浩曾经任职中国知名补习机构新东方,获得最初知名度。但是真正让他社会知名度大增的他创办的牛博网。

牛博网最初汇聚了大量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其中不少知名作者,都是当代中国自由派的知名人物。这样的网站,也很快遭到政府关注和屏蔽。虽然其后几近波折,但牛博网最终于2013年宣布正式关闭。

即使有这样的背景,罗永浩接下来的创业也堪称奇迹。靠着自己在牛博网时期积攒的人脉,罗永浩拉来了成立公司的启动资金,于2014年推出了第一款锤子手机(Smartisan T1)。

新浪微博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叫好、质疑声不断,但更多是纯粹的看热闹。

当时对锤子的关注,不少集中在罗永浩强调的“工匠精神”上,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于细节和完美的无限追求。

他认为,中国缺少的就是工匠精神,浮躁,习惯于随便。而让锤子鹤立鸡群的就将是基于“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的产品。

在当时,T1的发布会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度。其硬件和UI的独特设计,和给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谈资。然而,T1吸足了眼球,却没能给罗永浩和锤子带来足够的营收。

从2014年发布到2016年7月,锤子T1的销量只有约25万部,这不但和当初的预期的50万部相差甚远,和其他中国知名的安卓手机厂商,例如小米,魅族等相比,更是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

结果,不但罗永浩本身成了被戏谑的对象,连带着像“情怀”,“工匠精神”和“理想主义”都成了被嘲讽的对象。

罗永浩对锤子手机的硬件要求,的确可以看到他和锤子对于工匠精神的坚持,但工匠精神,始终无法让更广阔的市场接受和共鸣,这也成了导致锤子之前疲软的原因之一。

强撑创业不倒

锤子的故事更像中国创业的某种范本:即使在知乎上已经被嘲讽得体无完肤,锤子和罗永浩都还活着。供应商倒闭,股权抵押和大规模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没能让锤子倒下,最新的两款机型M1和M1L,仍然如期推出。

如果是一般的科技新创公司,遭受到锤子的困境,似乎最合理的结果就是关门大吉,为何锤子还能顽强地活着?

融资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至今锤子已经过了四轮融资,估值曾达到26亿人民币。

但和融资伴随的,是资本一直以来的信心不足,即使有包括苏宁,陌陌乃至360因素的资本加持,锤子仍然在今年年初时被披露净资产只剩下20万人民币。

看来,不管融多少钱,锤子总是处于倒下的边缘。但是为什么,锤子还能获得这么多关注,甚至可以说有多少嘲讽,就有多少赞美?

也许,这正是因为锤子体现了创业的本质。

在锤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业的核心特征——性格膜拜。从新东方时代,借助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拨网络热潮而初出茅庐,通过创建牛博网,获得更广泛和高级的社会认知,走上声名的巅峰,乃至借势创业。

罗永浩也许在技术和市场把握上完全门外,但塑造起自己的个人形象,很难有其他创业者能出其右。即使是更成功的雷军(小米创始人)和黄章(魅族创始人),也没法像罗永浩这样,将“工匠精神”这个词身体力行到底。

虽然饱受争议,但锤子T1在硬件设计的创新上确实做到了彻底,虽然被不少人嘲讽“丑”,但锤子手握iF设计奖的最高金奖,确是货真价实。

大部分人想起锤子的时候,想到的都是罗永浩;讨论罗永浩的时候,想到的也是锤子。虽然罗永浩本人一再表示希望能够减少公众对于自己的关注,将注意力集中在锤子科技与锤子手机上。

这样的创始人给公司烙上的强烈痕迹,似乎是创业公司的必然。一间创业公司在早期,乃至在发展壮大到最终成功或失败,其文化和性格特质,几乎是由创始人一力塑造的。

妥协会否抹杀创业精神

罗永浩的曝光度和媒体性格,也确实随着锤子的逐渐低调而降温。包括锤子所强调的工匠精神。M1和M1L的发布会后,很多锤子的忠实使用者一片哀嚎。

罗永浩的发布会歌单上依旧卓尔不群,但特立独行的锤子不但一口气放弃了独一无二的三个实体功能键,连外形也和苹果的iphone 6s愈发相似,甚至连罗永浩曾经嘲笑的凸起摄像头也一并复刻了过来。

当然,这样的妥协,换来的是目前手机市场上绝对的顶级配置和亲民的定价。

发布后,锤子的销量似乎也传来喜讯——在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已经有媒体报导罗永浩赎回了质押给阿里巴巴的股权,并且第一波的50万台手机已经基本销完。

看来,工匠精神也许被最大限制了,但这一款手机,可能会是锤子成立以来唯一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这样的妥协换来成功,还能说是当初创业的成功吗?就像一个坚持自己要站着求生,最后变成跪着求食的人,后者也许能换来温饱和富贵,但是偏离当初理想带来的成功,是否还能算作是自己的?

罗永浩说自己欠支持者一个成功,但是M系列面对市场妥协后换来的成功,还是锤子的吗?

这样的问题,也许要到锤子最终倒闭或者是上市,我们才能回答。对市场和用户妥协,并不意味着必然失败,包括乔布斯也曾经尝试取消键盘方向键,最后还是在使用需要下妥协了。

创业就像革命,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如果锤子成功了,再现实主义的决策,也可以是大图景下理想的胜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