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标准化门店到预制菜产业园,沙县小吃的转型之路 | 沪明合作观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标准化门店到预制菜产业园,沙县小吃的转型之路 | 沪明合作观察

走过三十年历程的沙县小吃正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6月16日,沙县俞邦村。摄影:樊旭

记者 樊旭

沙县小吃是中式快餐里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品牌小吃之一。上世纪90年代,沙县小吃凭借着“1元进店、2元吃饱、5元吃好”的优势,迅速抓住城市打工人的胃,红遍大江南北。如今,走过三十年历程的沙县小吃正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10月,上海将迎来首家标准化沙县小吃旗舰店,届时不仅有传统的“四大金刚”—拌面、扁食、蒸饺、炖罐,市民还能尝到烧麦、金包银、花生冰淇淋等其他沙县特色小吃。

据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岚透露,上海首家标准化沙县小吃店将落户杨浦区。标准化意味着统一的商标、服装、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未来,沙县还拟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大厦建设沙县小吃运营中心,与杨浦机关、高校、园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改造700家上海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

沙县小吃标准化门店样式。摄影:樊旭

在沙县小吃求思求变的新时期,上海与三明的合作走向新阶段,这给沙县和上海加深联系提供了新条件。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上海和革命老区三明的合作关系;随后,上海杨浦区和三明沙县确定了对口合作关系。

根据《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双方在将在推动文旅康养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平台、加强经贸合作与人才交流等六个方面,深化合作,助推三明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除了推广建设标准化门店,沙县还将推进沪明合作产业园建设,探索“上海企业+沙县资源”、“上海研发+沙县制造”、“上海总部+沙县基地”等模式,在沙县区规划建设1000亩预制菜产业基地,争取有合作意向的上海企业进驻沙县小吃预制菜产业园,共同推进沙县小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小吃虽“小”,但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有些食材的工序非常复杂,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我大门贴着‘一元进店’的招牌,一元就可以买一碗扁肉,实惠管饱。”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昌松谈起20多年前的创业经历,仍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1997年,他在三明市宁化县开了人生中第一家沙县小吃店。

这一年是沙县人成规模地走出山村、赶往各地的开始。也是这一年,沙县召开了沙县小吃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专题会议,探讨研究沙县小吃的发展,沙县小吃业从当地人自发摸索逐渐走上政府扶持、组织的规范化道路。

从1998年开始,沙县政府将小吃业发展工作列入县、乡(镇、街道)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目标,要求各乡(镇、街道)必须派出专职或兼职人员来抓小吃业发展工作。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1999年3月在沙县调研时表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在初具经验之后,张昌松将目光投向省外,带着妻子和弟弟一连在杭州开了两家店。他说,当时政府组织了针对小吃创业的培训,包括如何选址、如何管理运营,“确实起到了作用,我明显对自己的生意更有把握和想法。政府还在外地设立联络处提供帮助,也供同乡们互相沟通。”

在那个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而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年代,无数个“张昌松”就这样走出沙县,带着在家乡学来的技术,走向全国各地的阔土,开启这个看似只有一两人孤身奋战,身后却有千万人鼎力支持的事业。

后来,在外奔波的张昌松又了别的想法,“这个事业看来是走得通的,不如让更多老乡参与进来,创业致富,我有经验。”就这样,他从外省回到俞邦村,专门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去各地踩点,为老乡们踩点选址。“选好之后,再选时间点同时开业,当地人第二天眼睛一睁,多出好多沙县小吃店。人都有好奇心,就去尝一下,刚好又发现物美价廉。”

依托培训、建立联络网、开发小吃贷等条件,又有张昌松这样自愿担当起产业“接力棒”的角色,敢想敢干的沙县人最终走出了一条难以复制的创业路。这条遍布全国版图甚至海外的路,每一步都是沙县人用脚丈量出来的。

据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岚介绍,当前,沙县小吃店已遍布全国及海外66个地区,总共达到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50亿元。

“沙县小吃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办得更好。现在的城市化、乡村振兴都需要你们,这就叫做应运而生,相向而行,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3日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考察时说道。

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沙县小吃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如门店发展无序、品牌滥用度高等等。为此,沙县人正在寻找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1年10月,三明市发布《三明市实施“五项提升”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再出发行动方案》,引导沙县小吃继续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首先,推进产品和技艺标准化,制定沙县小吃拌面、扁肉、烧麦、金包银等15个核心产品团体标准,传承保持菜品口感和形态;其次,以连锁化实现转型升级,建立“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委会+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小吃文旅集团”三方协同机制;此外,推进食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在现有沙县小吃产业园区300亩的基础上扩增200亩用地,投资1.4亿元建设7幢标准化厂房和公共配套基础设施。

沙县小吃技艺培训基地和培训者们。摄影:樊旭

上海首家标准化沙县小吃旗舰店的运营者“醉有才”就是沙县首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培训、服务、销售为一体的小吃配料生产企业,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基地。

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发辉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通过提供创业培训将沙县小吃的口味质量标准化,同时也为加盟店提供预制食材和酱料,帮助创业者节省人力成本。此外,在原本传统产品之外,开发出牛肉、鱼肉和鸡肉等非猪肉的扁肉产品,新增金汤、番茄、老坛酸菜等汤底。

标准化沙县小吃预制肉类。摄影:樊旭

“沙县小吃是沙县的民生产业,是靠这个生存的,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平台、帮助老乡创业就业。”颜发辉说。“今年10月1日国庆节,旗舰店开业,欢迎上海的顾客看看沙县小吃的新面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标准化门店到预制菜产业园,沙县小吃的转型之路 | 沪明合作观察

走过三十年历程的沙县小吃正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6月16日,沙县俞邦村。摄影:樊旭

记者 樊旭

沙县小吃是中式快餐里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品牌小吃之一。上世纪90年代,沙县小吃凭借着“1元进店、2元吃饱、5元吃好”的优势,迅速抓住城市打工人的胃,红遍大江南北。如今,走过三十年历程的沙县小吃正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10月,上海将迎来首家标准化沙县小吃旗舰店,届时不仅有传统的“四大金刚”—拌面、扁食、蒸饺、炖罐,市民还能尝到烧麦、金包银、花生冰淇淋等其他沙县特色小吃。

据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岚透露,上海首家标准化沙县小吃店将落户杨浦区。标准化意味着统一的商标、服装、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未来,沙县还拟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大厦建设沙县小吃运营中心,与杨浦机关、高校、园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改造700家上海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

沙县小吃标准化门店样式。摄影:樊旭

在沙县小吃求思求变的新时期,上海与三明的合作走向新阶段,这给沙县和上海加深联系提供了新条件。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上海和革命老区三明的合作关系;随后,上海杨浦区和三明沙县确定了对口合作关系。

根据《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双方在将在推动文旅康养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平台、加强经贸合作与人才交流等六个方面,深化合作,助推三明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除了推广建设标准化门店,沙县还将推进沪明合作产业园建设,探索“上海企业+沙县资源”、“上海研发+沙县制造”、“上海总部+沙县基地”等模式,在沙县区规划建设1000亩预制菜产业基地,争取有合作意向的上海企业进驻沙县小吃预制菜产业园,共同推进沙县小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小吃虽“小”,但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有些食材的工序非常复杂,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我大门贴着‘一元进店’的招牌,一元就可以买一碗扁肉,实惠管饱。”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昌松谈起20多年前的创业经历,仍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1997年,他在三明市宁化县开了人生中第一家沙县小吃店。

这一年是沙县人成规模地走出山村、赶往各地的开始。也是这一年,沙县召开了沙县小吃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专题会议,探讨研究沙县小吃的发展,沙县小吃业从当地人自发摸索逐渐走上政府扶持、组织的规范化道路。

从1998年开始,沙县政府将小吃业发展工作列入县、乡(镇、街道)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目标,要求各乡(镇、街道)必须派出专职或兼职人员来抓小吃业发展工作。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1999年3月在沙县调研时表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在初具经验之后,张昌松将目光投向省外,带着妻子和弟弟一连在杭州开了两家店。他说,当时政府组织了针对小吃创业的培训,包括如何选址、如何管理运营,“确实起到了作用,我明显对自己的生意更有把握和想法。政府还在外地设立联络处提供帮助,也供同乡们互相沟通。”

在那个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而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年代,无数个“张昌松”就这样走出沙县,带着在家乡学来的技术,走向全国各地的阔土,开启这个看似只有一两人孤身奋战,身后却有千万人鼎力支持的事业。

后来,在外奔波的张昌松又了别的想法,“这个事业看来是走得通的,不如让更多老乡参与进来,创业致富,我有经验。”就这样,他从外省回到俞邦村,专门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去各地踩点,为老乡们踩点选址。“选好之后,再选时间点同时开业,当地人第二天眼睛一睁,多出好多沙县小吃店。人都有好奇心,就去尝一下,刚好又发现物美价廉。”

依托培训、建立联络网、开发小吃贷等条件,又有张昌松这样自愿担当起产业“接力棒”的角色,敢想敢干的沙县人最终走出了一条难以复制的创业路。这条遍布全国版图甚至海外的路,每一步都是沙县人用脚丈量出来的。

据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岚介绍,当前,沙县小吃店已遍布全国及海外66个地区,总共达到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50亿元。

“沙县小吃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办得更好。现在的城市化、乡村振兴都需要你们,这就叫做应运而生,相向而行,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3日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考察时说道。

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沙县小吃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如门店发展无序、品牌滥用度高等等。为此,沙县人正在寻找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1年10月,三明市发布《三明市实施“五项提升”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再出发行动方案》,引导沙县小吃继续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首先,推进产品和技艺标准化,制定沙县小吃拌面、扁肉、烧麦、金包银等15个核心产品团体标准,传承保持菜品口感和形态;其次,以连锁化实现转型升级,建立“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委会+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小吃文旅集团”三方协同机制;此外,推进食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在现有沙县小吃产业园区300亩的基础上扩增200亩用地,投资1.4亿元建设7幢标准化厂房和公共配套基础设施。

沙县小吃技艺培训基地和培训者们。摄影:樊旭

上海首家标准化沙县小吃旗舰店的运营者“醉有才”就是沙县首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培训、服务、销售为一体的小吃配料生产企业,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基地。

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发辉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通过提供创业培训将沙县小吃的口味质量标准化,同时也为加盟店提供预制食材和酱料,帮助创业者节省人力成本。此外,在原本传统产品之外,开发出牛肉、鱼肉和鸡肉等非猪肉的扁肉产品,新增金汤、番茄、老坛酸菜等汤底。

标准化沙县小吃预制肉类。摄影:樊旭

“沙县小吃是沙县的民生产业,是靠这个生存的,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平台、帮助老乡创业就业。”颜发辉说。“今年10月1日国庆节,旗舰店开业,欢迎上海的顾客看看沙县小吃的新面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