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握5万亿日元,押注AI,孙正义还想创造“神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握5万亿日元,押注AI,孙正义还想创造“神话”

软银押注AI领域,胜算几何?

文|侃见财经

互联网企业的“突围”,节奏越来越快。

从手机厂商向新能源方向,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蓝海变成了红海。

进入2023年后,大模型的应用,让互联网企业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并且还带火了图形处理芯片龙头企业英伟达,在AI的风口的加持,英伟达市值突破了万亿美元。微软、Meta也在这一波大潮下,收获满满。

尤其是Meta,自去年低位,涨幅已经超过了220%,市值超过了7000亿美元。

在这种潮流之下,国内不管是百度、三六零还是京东以及阿里,都没有错过这一波风口,开始深入的研究大模型,并且发布了相关的产品。当然,除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对大模型的商机有着敏锐的嗅觉之外,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不仅如此,他还宣布将结束相对休眠的状态,并在AI领域发起进攻。

孙正义表示,他是ChatGPT的重度用户,也和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经常交谈。

孙正义称,过去的几年里,软银专注于“防守”,三年前,软银没有很多现金,但是由于一直处于防御模式,集团的现金已增加5万亿日元(约353亿美元)。因此,软银已经准备转守为攻。

那么,软银押注AI领域,胜算几何?

目前来看,难言乐观,但是前景光明。

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孙正义押注大出行以及共享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激进的投资风格以及对于以往成功经验的过于依赖,让其在Uber、WeWork等企业的投资中吃尽了苦头,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孙正义不得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2022年年末,孙正义将将集团的日常工作交给了CFO 后藤芳光等软银高管,而自己则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芯片公司ARM上。而在早前,因为缺钱的缘故,孙正义还一度想卖掉ARM,不过由于监管的原因,出售的想法最终落空。

为了弥补投资的失败,软银近几年大手笔的减持了阿里巴巴,直到现在几乎是清仓的状态。也是在不断减持阿里股票的基础上,软银才阶段性的走出了难关,并且手上累积了大量的现金。

但从当下的创业环境来看,以前的投资模型几乎全部失效。

首先,由于全球信息交互较以前更为发达,想要依靠信息差去进行创新变得尤为的艰难,而且企业的生长周期由以往的数十年缩短至几年,有的行业甚至两三年就能经历一波完整的兴衰周期的轮动,投资机构的投资开始变得困难。

其次,当下的融资环境要比二十年前好很多,只要创业项目能让投资人看到前景,那么一两年“催熟”一家企业并不是什么难事,典型的就是ofo这类企业,但是缺点依旧明显,如果企业不能快速的IPO。参与后面的几轮融资的投资机构,亏钱的概率较大。

最后,企业融资相对比较容易了。在资本宽松的周期下,前两年新能源企业、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业)一两年就可能发展出数家独角兽企业。如此快速的发展,让整个行业都处于一种非常浮躁的状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甚至都来不及做尽调,企业的一轮融资都已经完成,因此投资机构的参与感会非常差,在这种背景下,软银的投资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侃见财经认为,当下孙正义选择了AI领域,虽然切合了当下的热点,但是并无很好的投资标的,要想复制投资雅虎、阿里的荣光,概率微乎其微。

孙正义称,他一直专注于在AI方面做出自己的发明。他说,这是在去年年底进行反思后得出的结论,他想追逐自己以前的梦想,即成为一名使用其大脑中创造性一面的技术“设计师”。但侃见财经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他的一厢情愿。

综合而言,身处于AI的浪潮当中,实际上好的投资标的还是掌握在几家互联网巨头手中,孙正义想从中分杯羹,如果仅靠手中的5万亿日元,恐会重蹈投资WeWork的覆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软银

4.1k
  • OpenAI完成新一轮66亿美元融资,英伟达新近参与
  • 软银据悉拟在OpenAI新一轮融资中投资5亿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握5万亿日元,押注AI,孙正义还想创造“神话”

软银押注AI领域,胜算几何?

文|侃见财经

互联网企业的“突围”,节奏越来越快。

从手机厂商向新能源方向,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蓝海变成了红海。

进入2023年后,大模型的应用,让互联网企业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并且还带火了图形处理芯片龙头企业英伟达,在AI的风口的加持,英伟达市值突破了万亿美元。微软、Meta也在这一波大潮下,收获满满。

尤其是Meta,自去年低位,涨幅已经超过了220%,市值超过了7000亿美元。

在这种潮流之下,国内不管是百度、三六零还是京东以及阿里,都没有错过这一波风口,开始深入的研究大模型,并且发布了相关的产品。当然,除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对大模型的商机有着敏锐的嗅觉之外,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不仅如此,他还宣布将结束相对休眠的状态,并在AI领域发起进攻。

孙正义表示,他是ChatGPT的重度用户,也和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经常交谈。

孙正义称,过去的几年里,软银专注于“防守”,三年前,软银没有很多现金,但是由于一直处于防御模式,集团的现金已增加5万亿日元(约353亿美元)。因此,软银已经准备转守为攻。

那么,软银押注AI领域,胜算几何?

目前来看,难言乐观,但是前景光明。

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孙正义押注大出行以及共享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激进的投资风格以及对于以往成功经验的过于依赖,让其在Uber、WeWork等企业的投资中吃尽了苦头,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孙正义不得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2022年年末,孙正义将将集团的日常工作交给了CFO 后藤芳光等软银高管,而自己则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芯片公司ARM上。而在早前,因为缺钱的缘故,孙正义还一度想卖掉ARM,不过由于监管的原因,出售的想法最终落空。

为了弥补投资的失败,软银近几年大手笔的减持了阿里巴巴,直到现在几乎是清仓的状态。也是在不断减持阿里股票的基础上,软银才阶段性的走出了难关,并且手上累积了大量的现金。

但从当下的创业环境来看,以前的投资模型几乎全部失效。

首先,由于全球信息交互较以前更为发达,想要依靠信息差去进行创新变得尤为的艰难,而且企业的生长周期由以往的数十年缩短至几年,有的行业甚至两三年就能经历一波完整的兴衰周期的轮动,投资机构的投资开始变得困难。

其次,当下的融资环境要比二十年前好很多,只要创业项目能让投资人看到前景,那么一两年“催熟”一家企业并不是什么难事,典型的就是ofo这类企业,但是缺点依旧明显,如果企业不能快速的IPO。参与后面的几轮融资的投资机构,亏钱的概率较大。

最后,企业融资相对比较容易了。在资本宽松的周期下,前两年新能源企业、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业)一两年就可能发展出数家独角兽企业。如此快速的发展,让整个行业都处于一种非常浮躁的状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甚至都来不及做尽调,企业的一轮融资都已经完成,因此投资机构的参与感会非常差,在这种背景下,软银的投资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侃见财经认为,当下孙正义选择了AI领域,虽然切合了当下的热点,但是并无很好的投资标的,要想复制投资雅虎、阿里的荣光,概率微乎其微。

孙正义称,他一直专注于在AI方面做出自己的发明。他说,这是在去年年底进行反思后得出的结论,他想追逐自己以前的梦想,即成为一名使用其大脑中创造性一面的技术“设计师”。但侃见财经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他的一厢情愿。

综合而言,身处于AI的浪潮当中,实际上好的投资标的还是掌握在几家互联网巨头手中,孙正义想从中分杯羹,如果仅靠手中的5万亿日元,恐会重蹈投资WeWork的覆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