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员猛将闯进了腕表界的“青铜时代”

黄金、铂金和精钢永远是高级腕表的首选标配。不过,近年来藏家眼里闯入了匹黑马——铜表,它带着些许玩味之意燃起人们对航海时代的浪漫情怀。

从精钢、稀有金属,到陶瓷、炭纤维等高科技材料,包裹机芯并接触到你手腕的材质有千百万种。充满话题性的“青铜俱乐部“近来多了位成员——帝舵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启承碧湾古铜腕表,79250BM)。

纵观表壳材料,铜或许是其中最能体现复古与航海情怀的。耐海水腐蚀性,和其易于铸造的特性使它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潜水器材上。

近年来,腕表界掀起古铜表风潮。它们的迷人之处在于人们永远摸不准“古铜化”所需环境以及其变化速度。有些品牌会在手表出厂前先行预处理,让铜表壳稍稍旧化,帝舵则不然。

作为启承碧湾系列的最新成员,这款在2016巴塞尔表展上最新推出的腕表就像古航海时代穿越回来的一艘巨轮,铝铜合金的亮黄色表壳泛出微微红光。但随着时光流转,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会因人而异,依据佩戴者的生活习惯变幻出独特光泽,例如你呼吸的空气或自身人体内含有的酸性物质会让腕表所采用的铝青铜合金逐渐演变成深棕色调。

有别于锡铜合金,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表内的铝铜合金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斑驳的绿色铜锈,但其老化速度依旧是不锈钢腕表的十几倍。就像人们格外中意古董表上磨蚀的表圈、表盘和老化后失效的夜光材料“氚”那样,岁月痕迹使得腕表作为藏品的收藏价值更高。

表壳周身全部经过拉丝处理。在贴合皮肤的底盖部分,帝舵考虑到皮肤长期接触铜后可能产生过敏,于是采用了精钢材质,并特意做出古铜色PVD处理。为更完整地体现复古感,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表耳引入了穿耳设计。抢眼的上链表冠则源于帝舵1958 年推出的大“表冠”表款(型号 7924), 侧面刻有帝舵玫瑰标志。

首次出现在帝舵表盘的棕褐色调同样在向“复古”致敬,表圈采用铝合金材质,覆以哑棕色阳极氧化铝字圈。表面上棱角分明的“雪花”指针亦借鉴了品牌的传统美学,此特色首次出现在1970年代专为法国海军批量生产的表款之中。

“多年来,我在研究能否制作一些腕表让经销商以比较普及的价格发售,但与劳力士一样值得信赖。于是我决定创立一间新公司,并命名为TUDOR WATCH COMPANY,致力于生产及销售这些新腕表。”1946年3月6日,即二战结束百废待兴的时刻,劳力士拥有人Hans Wilsdorf对外宣布了这则消息。他想必已经明白当时重获生活信心的人们将如何消费,于是推出了由劳力士表壳、表冠,以及外包机芯构成的平价腕表。

就如同它的名字Tudor,即英国都铎王朝意味的那样,帝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风光无限。自1952年帝舵表推出Oyster  Prince后,英国皇家海军于同年的格陵兰科学考察之行中携带了26只帝舵Oyster Prince腕表。等到1950年代,帝舵参加了专业潜水腕表的开发项目,并有幸被军事组织采用。1964年,帝舵向美国海军供应Oyster Prince Submariner腕表。随后,它在1974年推出了的一系列潜水腕表更被法国海军所采用。到了1970年,首款帝舵Oyster date计时腕表诞生。

Tudor Oyster Prince

 

Tudor Oyster Prince Submariner

 

Tudor Oyster Date

然而2000年过后,帝舵星光或多或少被劳力士所掩盖,变成后者的一款入门替代品。直到2008年品牌决定复兴腕表,并将40多年的“功力”汇聚到帝舵Heritage Black Bay——2012年推出了酒红圈Black Bay;2014年推出午夜蓝圈Black Bay;2015年是黑圈Black Bay。“之所以选择无护肩式大表冠,原因在于它是帝舵象征之一。”设计师Ander Ugarte接受杂志《Revolution》采访时说,“几乎所有潜水表都有护肩,表冠设计将是一个大特色。”

这系列的腕表并非单纯将经典表款复刻后再重新发售。其设计体现了经典潜航者的历史又大胆混合了现代简洁明快的线条:宽大的雪花时针,大块的夜光材料,镀金时标,色彩生动的旋转表圈。

不同于启承碧湾系列里的前三款腕表,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表盘上的3、6、9时标为阿拉伯数字。这倒让人联想到同一集团旗下“老大哥”劳力士的“Explorer”探险家。古铜腕表表盘印有6行文字,头一次出现“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的字样,意味着天文台官方认证。稍加注意的话还会发现,这块古铜腕表较之前的启承碧湾系列腕表厚度不变,可直径略大上一圈(43毫米)。

Rolex Explorer 探险家

 

它内部搭载了自制上链机芯MT5601,而非ETA2824-2机芯。身为劳力士集团旗下一员,帝舵相比坐拥充分的研发资源。在去年巴塞尔钟表展上首度推出了独立研发、制造及组装的机械机芯MT5612和MT5621,尺寸分别为31.8毫米和33.8毫米——“MT”代表“Manufacture TUDOR”(帝舵制造)。

现在新推出的MT5601是单纯的自产大三针自动机芯,尺寸为33.8毫米。机芯频率为每小时 28800 次,以配备硅游丝的惯性微调摆轮调节,并以横夹板固定。它能够提供 70 小时动力储备,意味着佩戴者在周五摘下腕表后,经过一个周末重新戴上时也无需重新上链。

“和我们劲敌所制作的手表不同,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除了表带之外100%产于瑞士。”帝舵英国总经理Sven Olsen此前向英国周刊《The Week》说:“表带面料来自法国东北部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织布工厂。”与其他版本Black Bay不同的是,古铜腕表没有金属表链可用。相反,表盒中你能发现一条特意做旧的皮表带和一条米棕色织物表带,其中埋了不少历史梗。

早期帝舵为法国海军供货时曾被要求无需为腕表配备表带,因为他们已有自己的表带。其中一款早期腕表相当特别,其表带以弹性织物制成,自法国救援队降落面料,中央的黄色丝线让人依稀可以辨出原本的用途,而帝舵正是从它身上汲取灵感,制作出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的米棕色提花织带。

2009年之前,大部份瑞士奢侈腕表品牌尚未注意织纹表带,或认为织纹表带无法匹配旗下产品的精致风格。织纹表带的起源来自军队,1970年代初,北约将尼龙表带作为制作表带的标准原料。虽然它们佩戴起来未必有皮表带舒适,但经济实惠,且易于更换。从2000年起,织纹表带风潮又再度在狂热的收藏家圈子中兴起。帝舵随之对织纹表带设计进行升级,并在法国寻觅到拥有提花编织工艺的合作工厂。2010年后,帝舵Heritage的每枚腕表,以及TUDOR Fastrider与Clair de Rose的部份表款,均配备专属的帝舵织纹表带。

点击查看,更多“启承碧湾古铜腕表”信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又一员猛将闯进了腕表界的“青铜时代”

黄金、铂金和精钢永远是高级腕表的首选标配。不过,近年来藏家眼里闯入了匹黑马——铜表,它带着些许玩味之意燃起人们对航海时代的浪漫情怀。

从精钢、稀有金属,到陶瓷、炭纤维等高科技材料,包裹机芯并接触到你手腕的材质有千百万种。充满话题性的“青铜俱乐部“近来多了位成员——帝舵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启承碧湾古铜腕表,79250BM)。

纵观表壳材料,铜或许是其中最能体现复古与航海情怀的。耐海水腐蚀性,和其易于铸造的特性使它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潜水器材上。

近年来,腕表界掀起古铜表风潮。它们的迷人之处在于人们永远摸不准“古铜化”所需环境以及其变化速度。有些品牌会在手表出厂前先行预处理,让铜表壳稍稍旧化,帝舵则不然。

作为启承碧湾系列的最新成员,这款在2016巴塞尔表展上最新推出的腕表就像古航海时代穿越回来的一艘巨轮,铝铜合金的亮黄色表壳泛出微微红光。但随着时光流转,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会因人而异,依据佩戴者的生活习惯变幻出独特光泽,例如你呼吸的空气或自身人体内含有的酸性物质会让腕表所采用的铝青铜合金逐渐演变成深棕色调。

有别于锡铜合金,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表内的铝铜合金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斑驳的绿色铜锈,但其老化速度依旧是不锈钢腕表的十几倍。就像人们格外中意古董表上磨蚀的表圈、表盘和老化后失效的夜光材料“氚”那样,岁月痕迹使得腕表作为藏品的收藏价值更高。

表壳周身全部经过拉丝处理。在贴合皮肤的底盖部分,帝舵考虑到皮肤长期接触铜后可能产生过敏,于是采用了精钢材质,并特意做出古铜色PVD处理。为更完整地体现复古感,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表耳引入了穿耳设计。抢眼的上链表冠则源于帝舵1958 年推出的大“表冠”表款(型号 7924), 侧面刻有帝舵玫瑰标志。

首次出现在帝舵表盘的棕褐色调同样在向“复古”致敬,表圈采用铝合金材质,覆以哑棕色阳极氧化铝字圈。表面上棱角分明的“雪花”指针亦借鉴了品牌的传统美学,此特色首次出现在1970年代专为法国海军批量生产的表款之中。

“多年来,我在研究能否制作一些腕表让经销商以比较普及的价格发售,但与劳力士一样值得信赖。于是我决定创立一间新公司,并命名为TUDOR WATCH COMPANY,致力于生产及销售这些新腕表。”1946年3月6日,即二战结束百废待兴的时刻,劳力士拥有人Hans Wilsdorf对外宣布了这则消息。他想必已经明白当时重获生活信心的人们将如何消费,于是推出了由劳力士表壳、表冠,以及外包机芯构成的平价腕表。

就如同它的名字Tudor,即英国都铎王朝意味的那样,帝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风光无限。自1952年帝舵表推出Oyster  Prince后,英国皇家海军于同年的格陵兰科学考察之行中携带了26只帝舵Oyster Prince腕表。等到1950年代,帝舵参加了专业潜水腕表的开发项目,并有幸被军事组织采用。1964年,帝舵向美国海军供应Oyster Prince Submariner腕表。随后,它在1974年推出了的一系列潜水腕表更被法国海军所采用。到了1970年,首款帝舵Oyster date计时腕表诞生。

Tudor Oyster Prince

 

Tudor Oyster Prince Submariner

 

Tudor Oyster Date

然而2000年过后,帝舵星光或多或少被劳力士所掩盖,变成后者的一款入门替代品。直到2008年品牌决定复兴腕表,并将40多年的“功力”汇聚到帝舵Heritage Black Bay——2012年推出了酒红圈Black Bay;2014年推出午夜蓝圈Black Bay;2015年是黑圈Black Bay。“之所以选择无护肩式大表冠,原因在于它是帝舵象征之一。”设计师Ander Ugarte接受杂志《Revolution》采访时说,“几乎所有潜水表都有护肩,表冠设计将是一个大特色。”

这系列的腕表并非单纯将经典表款复刻后再重新发售。其设计体现了经典潜航者的历史又大胆混合了现代简洁明快的线条:宽大的雪花时针,大块的夜光材料,镀金时标,色彩生动的旋转表圈。

不同于启承碧湾系列里的前三款腕表,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表盘上的3、6、9时标为阿拉伯数字。这倒让人联想到同一集团旗下“老大哥”劳力士的“Explorer”探险家。古铜腕表表盘印有6行文字,头一次出现“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的字样,意味着天文台官方认证。稍加注意的话还会发现,这块古铜腕表较之前的启承碧湾系列腕表厚度不变,可直径略大上一圈(43毫米)。

Rolex Explorer 探险家

 

它内部搭载了自制上链机芯MT5601,而非ETA2824-2机芯。身为劳力士集团旗下一员,帝舵相比坐拥充分的研发资源。在去年巴塞尔钟表展上首度推出了独立研发、制造及组装的机械机芯MT5612和MT5621,尺寸分别为31.8毫米和33.8毫米——“MT”代表“Manufacture TUDOR”(帝舵制造)。

现在新推出的MT5601是单纯的自产大三针自动机芯,尺寸为33.8毫米。机芯频率为每小时 28800 次,以配备硅游丝的惯性微调摆轮调节,并以横夹板固定。它能够提供 70 小时动力储备,意味着佩戴者在周五摘下腕表后,经过一个周末重新戴上时也无需重新上链。

“和我们劲敌所制作的手表不同,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除了表带之外100%产于瑞士。”帝舵英国总经理Sven Olsen此前向英国周刊《The Week》说:“表带面料来自法国东北部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织布工厂。”与其他版本Black Bay不同的是,古铜腕表没有金属表链可用。相反,表盒中你能发现一条特意做旧的皮表带和一条米棕色织物表带,其中埋了不少历史梗。

早期帝舵为法国海军供货时曾被要求无需为腕表配备表带,因为他们已有自己的表带。其中一款早期腕表相当特别,其表带以弹性织物制成,自法国救援队降落面料,中央的黄色丝线让人依稀可以辨出原本的用途,而帝舵正是从它身上汲取灵感,制作出Heritage Black Bay Bronze的米棕色提花织带。

2009年之前,大部份瑞士奢侈腕表品牌尚未注意织纹表带,或认为织纹表带无法匹配旗下产品的精致风格。织纹表带的起源来自军队,1970年代初,北约将尼龙表带作为制作表带的标准原料。虽然它们佩戴起来未必有皮表带舒适,但经济实惠,且易于更换。从2000年起,织纹表带风潮又再度在狂热的收藏家圈子中兴起。帝舵随之对织纹表带设计进行升级,并在法国寻觅到拥有提花编织工艺的合作工厂。2010年后,帝舵Heritage的每枚腕表,以及TUDOR Fastrider与Clair de Rose的部份表款,均配备专属的帝舵织纹表带。

点击查看,更多“启承碧湾古铜腕表”信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